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自动化决策的算法解释权研究 被引量:174
1
作者 张凌寒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74,共10页
自动化决策广泛应用,算法的评分、排序决定和影响着相对人贷款、就业、信誉等诸多权益。但当算法作出不利甚至错误决策时,相对人无从知晓原因更遑论改正其错误决策,严重缺乏应有的救济。通过梳理现有法律资源发现,传统制度在自动化决策... 自动化决策广泛应用,算法的评分、排序决定和影响着相对人贷款、就业、信誉等诸多权益。但当算法作出不利甚至错误决策时,相对人无从知晓原因更遑论改正其错误决策,严重缺乏应有的救济。通过梳理现有法律资源发现,传统制度在自动化决策场景下均不敷适用,无法为相对人提供算法决策的解释。法律应配置独立的算法解释权,用以衡平自动化决策使用者与相对人不对称的权力关系,作为合同制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因应性变革。算法解释权的理论正当性亦可在贯彻意思自治原则、矫正信息不对称、分配风险负担等层面得到充分证成。算法解释权的内在构造具有独特的内容要求和双层架构,其具体制度应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下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自动化决策 意思自治 信息不对称
原文传递
数据确权的困境及破解之道 被引量:148
2
作者 韩旭至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7,共11页
数据确权存在多种理论,可置于既有制度规范中考察。这可能涉及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竞争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诸多规范。然而,无论是单独适用还是综合适用,既有规范均无法充分解答数据权属、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从数据新型权利... 数据确权存在多种理论,可置于既有制度规范中考察。这可能涉及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竞争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诸多规范。然而,无论是单独适用还是综合适用,既有规范均无法充分解答数据权属、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从数据新型权利理论来看,亦未能实现数据确权。该类理论多建立在劳动赋权的简单论证之上,并未深入研究数据权利的生产机制,以致数据权利主体、客体均难以判定,且无法回应实践中的数据治理问题。数据确权的困境植根于以意志论、利益论为代表的传统权利理论无法解释新的数据问题。通过对数据权利生产机制考察发现,算法在数据价值与数据权利的形成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可通过算法规制反向实现数据确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非个人数据 数据权利 新型权利 个人信息
下载PDF
论《民法总则》中个人隐私与信息的“二元制”保护及请求权基础 被引量:92
3
作者 李永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10-21,共12页
我国《民法总则》(第110条及第111条)明显地是将隐私与信息分别加以保护的,但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是:在这种二元保护模式中,隐私与信息能否明确地加以区分?从国外的立法例看,多采取信息与隐私的"一元制"保护模式,即不区分信息... 我国《民法总则》(第110条及第111条)明显地是将隐私与信息分别加以保护的,但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是:在这种二元保护模式中,隐私与信息能否明确地加以区分?从国外的立法例看,多采取信息与隐私的"一元制"保护模式,即不区分信息与隐私,原因就是信息与隐私难以区分。文章赞成我国民法总则的"二元制"保护模式,并且认为,隐私与信息是可以区分的,应用"三分法"来区分隐私与信息,即分为纯粹的个人隐私、隐私性信息、纯粹的个人信息。从对隐私和信息保护的请求权基础上看,受到损害的主体之请求权基础在于《民法总则》的第八章"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及《网络安全法》等特别法。《民法总则》第109-111条虽然规定了对隐私权和信息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隐私权 个人信息 民事责任
下载PDF
论经济法权利的生成——以知情权为例 被引量:50
4
作者 李友根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65,共12页
几起商品有效期、生产日期标识案件,提出了消费者知情权保护中的法律问题。在民法的调整中,交易一方的知情利益是通过交易对方承担告知义务的模式加以确认与保护的。但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的知情利益在这种保护模式下难以得到有效的保... 几起商品有效期、生产日期标识案件,提出了消费者知情权保护中的法律问题。在民法的调整中,交易一方的知情利益是通过交易对方承担告知义务的模式加以确认与保护的。但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的知情利益在这种保护模式下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消费者知情权有必要予以确立。由此可见,作为经济法主体的消费者所享有的知情权,是克服民法的局限而确立的。同样,有关经营者、政府等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也可依此思路加以发现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权利 知情权 义务保护模式
原文传递
信息与知识产权 被引量:41
5
作者 郑成思 朱谢群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4,20,共15页
信息产权以及知识产权之客体为信息的系统理论,中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提出;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许多学者论著、法律、国际文件均接受了这种理论或近似的概念。而在我国,有的学者至今对此十分糊涂(多数法官从判案实际而不是... 信息产权以及知识产权之客体为信息的系统理论,中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提出;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许多学者论著、法律、国际文件均接受了这种理论或近似的概念。而在我国,有的学者至今对此十分糊涂(多数法官从判案实际而不是经院法学出发,反倒是清楚的)。一些论著中混淆知识产权的客体与债权的客体、混淆知识产权与物权的特点等等,多是从不了解信息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权利 共享 专有 信息产权 知识产权
下载PDF
知情权的权利属性探讨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72,共6页
本文以“政策──原则”分析框架为基础 ,探讨了知情权的权利属性及其对中国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启示意义。作为原则维度 ,知情权在信息公开立法的地位与功能虽不容忽视 ,但其重要性却远不及信息公开立法的政策维度。知情权至今在大多数... 本文以“政策──原则”分析框架为基础 ,探讨了知情权的权利属性及其对中国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启示意义。作为原则维度 ,知情权在信息公开立法的地位与功能虽不容忽视 ,但其重要性却远不及信息公开立法的政策维度。知情权至今在大多数国家既不是宪法性基本权利 ,也不是必然的法定权利 ,但其主体、客体、内容、界限却已基本成型。认清知情权的这些特点对进行符合中国实际的信息公开立法 ,推进民主行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 权利属性 中国 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权利 宪法性基本权利
下载PDF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关系的再思考 被引量:43
7
作者 石佳友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年第5期81-98,共18页
隐私与个人信息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个人信息是在隐私权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隐私权的本质在于权利人保持其个别特性的"差异权",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个人对其私人事务的决定权,排斥他人的不合理关注或干预。个人信息的本... 隐私与个人信息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个人信息是在隐私权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隐私权的本质在于权利人保持其个别特性的"差异权",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个人对其私人事务的决定权,排斥他人的不合理关注或干预。个人信息的本质则在于确保个人对其信息的控制权,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信息处理过程的透明度。《民法典》关于私密信息的法条竞合模式未能厘清二者的本质及功能差异,未来应通过法解释技术来实现符合立法目的的司法适用。为此,需强调个人信息规则的特别法属性及优先适用地位,并将隐私权中的私密信息限定为身份识别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个人信息 私密信息 合理期待 法条竞合
下载PDF
论网络隐私政策的效力——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中心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叶刚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34,共15页
制定隐私政策是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律的重要工具,也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确保其用户个人信息收集、利用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重要方式。经用户同意的隐私政策将在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成立合同关系,在个人信息收集、... 制定隐私政策是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律的重要工具,也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确保其用户个人信息收集、利用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重要方式。经用户同意的隐私政策将在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成立合同关系,在个人信息收集、利用方面具有取得用户授权的效力,此类隐私政策的变更在性质上属于合同变更,应当取得用户同意,否则对用户不产生拘束力。未经用户同意的隐私政策属于纯粹的企业自律规则,无法在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用户之间成立合同关系,在用户个人信息收集、利用方面并不具有取得用户授权的效力,此类隐私政策的变更无须取得用户的同意,变更后的隐私政策对用户不产生拘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政策 隐私权 个人信息 合同变更 格式条款
原文传递
信息获取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34
9
作者 范并思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38,86,共4页
讨论信息获取权利作为一种新权利的来源及其与信息权利的区别。介绍各国信息公开法对信息获取权利的规定。讨论信息生产者或拥有者的信息权利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权利这两种信息权利观,说明信息公开法主要依据后者。论证保障公民信息获... 讨论信息获取权利作为一种新权利的来源及其与信息权利的区别。介绍各国信息公开法对信息获取权利的规定。讨论信息生产者或拥有者的信息权利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权利这两种信息权利观,说明信息公开法主要依据后者。论证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利是公共图书馆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共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开 信息获取 信息权利 公共图书馆
原文传递
民法典编纂视角下信息删除权建构 被引量:35
10
作者 余筱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7,共12页
实践中,信息删除权是大数据时代信息保护立法的需要,是互联网时代市场经营主体和其他机构得以日常运营的需要;理论上,信息删除权的创设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其人格权之属性使然。编纂我国民法典时需要考虑信息删除权。从权利体系上分析... 实践中,信息删除权是大数据时代信息保护立法的需要,是互联网时代市场经营主体和其他机构得以日常运营的需要;理论上,信息删除权的创设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其人格权之属性使然。编纂我国民法典时需要考虑信息删除权。从权利体系上分析,信息删除权是个人信息权的子权利,是新型的民事权利。从技术安排的角度看,对信息删除权的依据、法律概念、法律属性、权利义务主体、保护标准、民事责任的分析和论证,有助于为我国民法典中信息删除权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删除权 信息权 民法典 个人信息保护
下载PDF
论公民的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 被引量:19
11
作者 洪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3-76,共4页
在民主与法治的社会里,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公民个人生活安全的需要,更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应尽快转变观念,完善立法,进一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关键词 公民 知情权 信息公开法 权力腐败 中国
下载PDF
定向广告中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兼评“Cookie隐私第一案”两审判决 被引量:32
12
作者 朱芸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数据收集和再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用户在线行为形成的Cookie信息应当认定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网络服务提供者依照法律规定和行业惯例,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进行个性化推荐服务,通常不构成侵害隐私权。判断在定向广告投放中不当收集... 数据收集和再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用户在线行为形成的Cookie信息应当认定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网络服务提供者依照法律规定和行业惯例,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进行个性化推荐服务,通常不构成侵害隐私权。判断在定向广告投放中不当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是否构成隐私侵权,仍然应当依照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判断是否存在主观过错和损害事实。由于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的隐私权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御性的权利,且定向广告具有定向技术的复杂性,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用户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难以符合主观过错、损害事实的构成要件。应当通过立法保障用户对个人信息的事先自决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广告 隐私侵权 个人隐私 个人信息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法》视野下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益的相互关系——以私密信息的法律适用为中心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建文 时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7,共12页
个人信息权益究竟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围,抑或是一项独立的权利,在理论上尚存争议。我国在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模式上经历了从一体化保护到逐渐分离,再到《民法典》对二者进行严格区分的制度变迁。这种严格的区分保护在实践中面... 个人信息权益究竟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围,抑或是一项独立的权利,在理论上尚存争议。我国在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模式上经历了从一体化保护到逐渐分离,再到《民法典》对二者进行严格区分的制度变迁。这种严格的区分保护在实践中面临个人信息的私密性检验难题、私密信息与敏感信息的关系难题、非私密信息保护力度的降低问题等。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应当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调整领域分别界定为社会交往关系和个人信息处理关系,突出强调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在私密信息处理中的优先适用地位,并将作为隐私权保护客体的私密信息限缩为自然人在个人或家庭事务场景中处理的私密信息,以实现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融合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个人信息 私密信息 区分保护 一体化保护
下载PDF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民事归责路径的类型化分析——以信息安全与信息权利的“二分法”规范体系为视角 被引量:25
14
作者 商希雪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侵害个人信息安全与信息权利的民事归责路径共同构成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完整民事责任体系,但是两者在适用场景、法益性质、核心原则、责任主体、责任性质、责任模式、处理机关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相关的学理阐释应分而论之。侵害信息安全... 侵害个人信息安全与信息权利的民事归责路径共同构成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完整民事责任体系,但是两者在适用场景、法益性质、核心原则、责任主体、责任性质、责任模式、处理机关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相关的学理阐释应分而论之。侵害信息安全行为对公民权利的危害在于可能引发下游侵害的发生,进而侵犯具体的人身或财产权益;侵犯信息权利行为对公民私权利的危害在于导致个人对自身信息失去控制或违背自决意愿,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和自由。两类侵害行为均损害了自然人的私权利益,行为人应承担相对应的民事责任:处理信息安全纠纷遵循侵权定性思路,处理信息权利纠纷则适用侵权或违约责任制度。鉴于信息侵害行为及损害后果的多元样态,对于不同侵害环节中的行为主体,其过错要求、责任分配、责任形式、赔偿模式等方面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侵害行为 信息安全 信息权利 民事责任 二元规范路径
原文传递
权利的觉醒与庶民的胜利——图书馆权利思潮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5
15
作者 程焕文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8,共13页
图书馆权利思潮历经酝酿(2003—2004)、兴起(2005—2007)、高涨(2008—2010)和盛行(2011—2014)四个阶段。梳理新世纪以来以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为中心的图书馆权利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变化,认为图书馆权利的研究方兴未艾,图书馆权利的实践... 图书馆权利思潮历经酝酿(2003—2004)、兴起(2005—2007)、高涨(2008—2010)和盛行(2011—2014)四个阶段。梳理新世纪以来以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为中心的图书馆权利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变化,认为图书馆权利的研究方兴未艾,图书馆权利的实践困难重重,图书馆权利的传播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权利 平等权利 自由权利 公共图书馆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关于网络隐私权制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7
16
作者 蓝蓝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92,共6页
网络隐私权是网络环境下基于个人数据保护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围绕网络隐私权制度产生的问题众多,包括概念的界定、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突出的根源、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意义与基本原则、各国和地区网络隐私权制度的趋同等,在对上述... 网络隐私权是网络环境下基于个人数据保护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围绕网络隐私权制度产生的问题众多,包括概念的界定、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突出的根源、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意义与基本原则、各国和地区网络隐私权制度的趋同等,在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相关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隐私权 隐私权 个人信息 自律模式
下载PDF
现代汉语介词短语边界识别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立霞 孙宏林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6,共7页
汉语中介词结构右边界歧义是汉语结构歧义中最突出的现象之一,这给汉语的句法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在不引进复杂的句法分析的前提下实现介词短语边界的自动识别,期望其作为句法分析预处理的一部分为句法分析提供一... 汉语中介词结构右边界歧义是汉语结构歧义中最突出的现象之一,这给汉语的句法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在不引进复杂的句法分析的前提下实现介词短语边界的自动识别,期望其作为句法分析预处理的一部分为句法分析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对汉语中最常用的介词“在”进行了实验,封闭测试和开放测试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7%和93%。与前人的同类研究相比,准确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解决了过去遗留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右边界 概率信息 删除插值法
下载PDF
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郑启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0,共5页
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金融领域的体现,是金融消费者的重要权利之一。然而,由于金融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使得其隐私权常常受到侵害,因此,法律有必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当前,中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 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金融领域的体现,是金融消费者的重要权利之一。然而,由于金融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使得其隐私权常常受到侵害,因此,法律有必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当前,中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通过立法确立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所负有的各种保护义务;加强政府在保护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完善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消费者 隐私权 金融信息 金融监管
下载PDF
个人信息删除权的实践样态与优化策略——以移动应用程序隐私政策文本为视角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磊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98,共10页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删除权对于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规制运营商信息处理行为、实现用户个人信息自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以移动应用程序隐私政策文本为视角,对国内外排名靠前的20款App用户个人信息删除情况进行研究,对隐...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删除权对于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规制运营商信息处理行为、实现用户个人信息自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以移动应用程序隐私政策文本为视角,对国内外排名靠前的20款App用户个人信息删除情况进行研究,对隐私政策中个人信息删除权之规定及其问题进行分析,为个人信息删除权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结论/结果]为了推动个人信息删除权的规范、理性运行,应当在建立健全个人信息删除权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确保个人信息删除权的有效性、彻底性和自愿性,消解个人信息删除权的现实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删除权 移动应用程序 隐私政策 个人信息 有效性 优化策略
原文传递
我国应当移植被遗忘权吗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扬 林浩然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65,共16页
"被遗忘权"是指数据主体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关于其个人数据的权利。被遗忘权的提出虽反映出强化个人人格保护,更好地维护个人安宁,促进个人发展的诉求,但并不适于作为一项独立权利进行保护,我国也不应当移植该项权利。主要有... "被遗忘权"是指数据主体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关于其个人数据的权利。被遗忘权的提出虽反映出强化个人人格保护,更好地维护个人安宁,促进个人发展的诉求,但并不适于作为一项独立权利进行保护,我国也不应当移植该项权利。主要有七个方面的理由:一是遗忘机制的作用,即给大众提供被宽恕的机会以及让大众勇于发声和行动,都不足以成为创设被遗忘权的法理基础;二是从《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第17条的规定看,被遗忘权的边界并不清晰,将给公众的行动自由造成不可预测的侵害;三是被遗忘权严重侵蚀公众的言论自由和知情权;四是被遗忘权非常不利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五是被遗忘权可能对被遗忘权主体造成更大伤害;六是被遗忘权几乎未得到司法认同,缺少现实保护基础;七是我国现有立法资源已经足以保护被被遗忘权保护的个人合法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遗忘权 人格权 言论自由 隐私权 知情权 数字经济 大数据 个人信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