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罚反制罪名——罪刑关系的发展与反思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运锋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7,共6页
在罪刑关系中,罪名与刑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单向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刑罚制约罪名满足了实践上罪名界分、政治判断、政策诉求、实质公正及变革法律方法的需要。刑罚反制罪名与传统罪刑关系论相背,需对其司法适用予以合理... 在罪刑关系中,罪名与刑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单向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刑罚制约罪名满足了实践上罪名界分、政治判断、政策诉求、实质公正及变革法律方法的需要。刑罚反制罪名与传统罪刑关系论相背,需对其司法适用予以合理规范。在适用范围上应限于疑难案件,在适用标准上不能背离刑法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关系 罪名决定刑罚 刑罚反制罪名 刑罚决定罪名
原文传递
再论罪刑均衡 被引量:8
2
作者 白建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6,2,共13页
刑法配刑的实然均衡程度应该是未来刑法修订的重要事实依据之一。对现行刑法第一至第九章全部罪刑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是否为法定不作为犯、滥用身份优势实施犯罪、侵害公权的犯罪,都对刑法配刑轻重没有规律性影响;而危害生命的犯罪、... 刑法配刑的实然均衡程度应该是未来刑法修订的重要事实依据之一。对现行刑法第一至第九章全部罪刑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是否为法定不作为犯、滥用身份优势实施犯罪、侵害公权的犯罪,都对刑法配刑轻重没有规律性影响;而危害生命的犯罪、被害不特定的犯罪以及国家安全犯罪是增加刑量配置的重要根据;自然犯之于其他犯罪,暴力犯罪之于偷窃、欺骗犯罪是区分配刑轻重的重要标志;故意犯罪、罪过不典型犯罪与过失犯罪三者刑量显著不同;纯正情节犯、兜底犯和加重构成是防止不当入罪、不当出罪和不当重罚的三个拦截机制;近年来刑法修订基本上形成了刑罚轻缓化的总体趋势;综合配刑分析基础上的残差分析可能对未来刑法修订系统协调罪刑关系、防止偏轻偏重配刑具有建设性方法论意义。文本提出,应提倡二元论的罪刑均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全面依法治国 罪刑关系 罪刑均衡 配刑 残差分析
下载PDF
唐律中的“杀”与“死”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晓林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102,共10页
《唐律疏议》中"杀"与"死"皆为广泛出现的高频词汇,两者在篇目与律条中的分布呈现重合。结合其作为立法语言的专门含义与用法,我们清晰地看到,法典中分布重合的主要表现是:作为犯罪行为的"杀"与作为行为... 《唐律疏议》中"杀"与"死"皆为广泛出现的高频词汇,两者在篇目与律条中的分布呈现重合。结合其作为立法语言的专门含义与用法,我们清晰地看到,法典中分布重合的主要表现是:作为犯罪行为的"杀"与作为行为结果的"死"在定罪量刑过程中的密切关系。唐律中"杀就是死,死并非杀",即行为对象死亡是作为犯罪行为的"杀"表意本身所包含的当然含义,立法不会单独描述作为杀人犯罪结果的死亡;若立法列举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则此种行为并非"杀人"。此种关系渊源于秦汉律中的"杀就是死,死就是杀"。致人"死亡"的行为逐渐从"杀人"中分化出来,在刑事法律规范体系中具有了独立的表达方式与相应的定罪量刑地位,背后蕴含的是行为人主观心态对于定罪量刑的影响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罪刑关系
原文传递
罪刑均衡原则杂议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祝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39,共4页
从罪刑均衡原则立法上看,我国刑法把更丰富的内容纳入了罪刑关系的视野;罪刑关系的内在意蕴深刻。
关键词 罪刑均衡 立法 罪刑关系
下载PDF
纯正行政犯轻刑化初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继 《时代法学》 2023年第4期70-81,共12页
风险社会的不期而至,使得刑事立法步入活性化时代,尤以行政犯的扩张为显性标志。立足于我国违法犯罪二元治理体系,相当的犯罪化是我国应对社会风险的积极选择;着眼于世界刑罚轻缓化改革趋势,相当的轻刑化是我国刑罚现代化改革的应有之... 风险社会的不期而至,使得刑事立法步入活性化时代,尤以行政犯的扩张为显性标志。立足于我国违法犯罪二元治理体系,相当的犯罪化是我国应对社会风险的积极选择;着眼于世界刑罚轻缓化改革趋势,相当的轻刑化是我国刑罚现代化改革的应有之义。经由“行政犯—刑事犯”的类型再区分与“犯罪化—轻刑化”的耦合得出“纯正行政犯轻刑化”这一命题。在依据证成上,纯正行政犯具有自身的轻刑逻辑与现实基础,纯正行政犯轻刑化根本上是由其犯罪本质所决定,其扩张态势、刑罚结构性缺陷以及较强的社会感刑力是其轻刑化的现实基础。在路径构建上,不仅要完善纯正行政犯轻刑化的制度供给,而且要强化纯正行政犯轻刑化的司法适用,还应推动纯正行政犯刑罚执行的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行政犯 轻刑化 罪刑关系 类型思维 区分处罚
下载PDF
论刑罚的有限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华清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1-47,共7页
刑罚具有有限性:从低限道德标准和正义目标的视域来看,刑罚的运行是有限制的;从犯罪原因和罪刑关系的角度来看,刑罚的功能或者作用也是有限的;从经济学角度看,刑罚受最基本的经济因素制约。
关键词 刑罚 正义 罪刑关系 惩罚成本 惩罚收益
原文传递
我国绝对确定法定刑立法模式的历史考证及其现代意蕴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春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100,共10页
我国传统立法采用绝对确定法定刑的立法模式,在这种立法模式下,刑名涵摄力低,难以应对现实中案件的复杂性,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遭遇"罪有正条,刑无正条"的量刑困境。我国传统法律设置了比附制度,作为绝对确定法定刑立法模式的配... 我国传统立法采用绝对确定法定刑的立法模式,在这种立法模式下,刑名涵摄力低,难以应对现实中案件的复杂性,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遭遇"罪有正条,刑无正条"的量刑困境。我国传统法律设置了比附制度,作为绝对确定法定刑立法模式的配套制度,增强了法律的适用性。同时,比附的适用带来了司法官滥用司法裁量权的问题,我国古代在司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制约机制与威慑机制方面建立了相关的配套制度,通过对权力运用的合理规范与程序的严格过滤,使得司法官的裁判权能够得到制度性约束,同时又能保障司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落实,彰显了刑事裁断的规范性与灵活性,这能够为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如何适度约束法官的自由量刑权提供智识上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确定法定刑 立法模式 罪刑关系 自由裁量权
下载PDF
刑事立法语言之概念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长水 王明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8,共4页
刑事立法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立法语言。首先,它是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专门语言载体;其次,它是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所使用的一种专门语言载体;第三,它表述刑事立法意图,以罪刑关系为核心;第四,刑事立法语言使用的主体... 刑事立法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立法语言。首先,它是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专门语言载体;其次,它是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所使用的一种专门语言载体;第三,它表述刑事立法意图,以罪刑关系为核心;第四,刑事立法语言使用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最后,它具有一定规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立法语言 罪刑关系 主体 规则性
下载PDF
以刑制罪理论之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晴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1期88-92,共5页
罪刑关系一直以来便是刑法学研究的重点。罪与刑之间应当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面对一些复杂个案,当传统因罪生刑理论无法解决时,合理地引入以刑制罪的反向思维模式,不仅不会破坏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反而对于案件结果的公正性起到了... 罪刑关系一直以来便是刑法学研究的重点。罪与刑之间应当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面对一些复杂个案,当传统因罪生刑理论无法解决时,合理地引入以刑制罪的反向思维模式,不仅不会破坏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反而对于案件结果的公正性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以刑制罪的适用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既不能重量刑而轻定罪,也不能突破刑法条文的原有文义。只有坚守于罪刑法定原则基础上的以刑制罪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关系 以刑制罪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均衡 刑罚的妥当性
下载PDF
“由刑及罪”逆向司法逻辑:迹象、成因及适用场域——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文件及典型案例为样本
10
作者 袁翠婵 聂昭伟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0-56,共7页
面对定性争议案件,司法人员时常会放弃传统的"由罪及刑"正向路径,而沿用一种"由刑及罪"的逆向路径,即在定罪之前预先考虑刑罚的必要性与妥当性。原因在于,当我们按传统的正向路径寻找作为难办案件大前提的刑法规范... 面对定性争议案件,司法人员时常会放弃传统的"由罪及刑"正向路径,而沿用一种"由刑及罪"的逆向路径,即在定罪之前预先考虑刑罚的必要性与妥当性。原因在于,当我们按传统的正向路径寻找作为难办案件大前提的刑法规范时,离不开如何适用刑罚这一案件结论的提前参与;而且,犯罪的"应受刑罚处罚性"特征也要求我们在定罪过程中,预先考虑刑罚的必要性与妥当性。"由刑及罪"逆向司法逻辑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辅相成,其主要适用于定性争议案件,在适用时还应通过教义学解释的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关系 由刑及罪 由罪及刑 刑罚必要性 逆向思维
下载PDF
罪刑关系的立体考察:罪刑关系的相关属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荣春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罪刑关系是刑法本体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我们深入考察罪刑关系的相关属性后,我们将发现罪刑关系本来是一种立体关系而非直线关系。罪刑关系的相关属性包括客观性与主观性、强制性与宽和性、静止性和动态性、一般性与个别性,而这... 罪刑关系是刑法本体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我们深入考察罪刑关系的相关属性后,我们将发现罪刑关系本来是一种立体关系而非直线关系。罪刑关系的相关属性包括客观性与主观性、强制性与宽和性、静止性和动态性、一般性与个别性,而这些属性正是在对立统一之中生成了罪刑关系的立体性。罪刑关系的立体性把握对于罪刑关系理论的丰富和罪刑关系的刑法实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关系 特性 社会生活关系 报应 功利
下载PDF
罪刑均衡的历史性考察——罪刑均衡价值观的嬗变
12
作者 张胜英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6-48,共3页
对罪刑均衡的历史性考察实际上是对罪刑关系的解读,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确立,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同态复 仇,但是作为一项基本原则,罪刑均衡又依托于广博的理论学说,由理论观点的差异必然导致罪刑均衡价值观的流变。通过对罪刑 均衡... 对罪刑均衡的历史性考察实际上是对罪刑关系的解读,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确立,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同态复 仇,但是作为一项基本原则,罪刑均衡又依托于广博的理论学说,由理论观点的差异必然导致罪刑均衡价值观的流变。通过对罪刑 均衡的历史性考察,分析罪刑均衡的兴与衰以及不同学派所蕴含的不同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均衡 罪刑关系 价值观
下载PDF
罪刑关系宽和性的当下拓展与重申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荣春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25-33,共9页
作为罪刑关系的一种特性,罪刑关系的宽和性应在刑事一体化的领域得到拓展。若联系刑事理念和刑事实践的最新发展,则罪刑关系的宽和性应在当下拓展出当事人性、可合作性与可暂缓性,并且当事人性、可合作性与可暂缓性在相互渗透和相互说... 作为罪刑关系的一种特性,罪刑关系的宽和性应在刑事一体化的领域得到拓展。若联系刑事理念和刑事实践的最新发展,则罪刑关系的宽和性应在当下拓展出当事人性、可合作性与可暂缓性,并且当事人性、可合作性与可暂缓性在相互渗透和相互说明之中"拱举"着罪刑关系的宽和性。由当事人性、可合作性与可暂缓性来充实的罪刑关系的宽和性是对罪刑关系本身的肯定,不仅有着深刻的人权意义,而且有着基本的刑事政策意义。罪刑关系是刑事法理论的一个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关系 宽和性 当事人性 可合作性 可暂缓性
下载PDF
刑罚应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对我国传统“犯罪中心论”理论体系的反思
14
作者 张曙光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
传统的刑法学是以犯罪为中心展开的理论体系:犯罪被认为是整个刑法学的基石,也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重心;罪刑关系被认为是刑法学的"主轴",犯罪在罪刑关系中处于基础的、主导的地位,刑罚是犯罪的后果,处于被动的地位。这... 传统的刑法学是以犯罪为中心展开的理论体系:犯罪被认为是整个刑法学的基石,也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重心;罪刑关系被认为是刑法学的"主轴",犯罪在罪刑关系中处于基础的、主导的地位,刑罚是犯罪的后果,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体系在当代已陷于"危机":犯罪概念的实质内涵迄今不能有效确定,意味着整个刑法学建立在"沙滩"之上;罪刑关系也难以担当整个刑法学的理论框架,无法统摄与支撑整个理论体系内容;犯罪在罪刑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也被动摇,刑罚的主导性凸显。刑罚(或刑罚权)才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中心,"犯罪中心论"体系应当向"刑罚中心论"体系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刑罚 罪刑关系 逻辑起点
下载PDF
因罪生刑,以刑制罪——再论绑架罪法定刑对其法定加重事由解释的反向制约关系
15
作者 赵栋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0-96,102,共8页
我国刑法对绑架罪规定了极为严厉的法定刑,对其两项加重事由更是规定了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①2009年2月底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对于绑架罪进行了部分修正,增设了"情节较轻"的减轻构成规定... 我国刑法对绑架罪规定了极为严厉的法定刑,对其两项加重事由更是规定了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①2009年2月底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对于绑架罪进行了部分修正,增设了"情节较轻"的减轻构成规定,此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这一减轻构成的评价、理解与适用本身就是问题。同时,该修正案对于绑架罪的加重构成未作任何修改,堪称遗憾。因此,对这两项加重事由如何解读,至今学界仍然无法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司法实务部门的处理更是各执一词。充分重视和合理运用"因罪生刑,以刑制罪"的解释手段,关注刑事法律规范中绑架罪的法定刑对其具体加重事由的反向制约关系,能够比较妥善地解决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罪生刑 以刑制罪” 反向制约关系 绑架罪 法定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