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不过” 被引量:82
1
作者 沈家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6,62,共8页
语言意义的演变及相应的形式演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文章以“不过”的多种意义和多种形式为例,着重说明两种最重要的演变类型语法化(实词虚化)和词汇化(词的组连变词),说明演变的动因是言谈的“省力原则”(包含“足量准则”和“不过量... 语言意义的演变及相应的形式演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文章以“不过”的多种意义和多种形式为例,着重说明两种最重要的演变类型语法化(实词虚化)和词汇化(词的组连变词),说明演变的动因是言谈的“省力原则”(包含“足量准则”和“不过量准则”),演变的机制是“语用推理”及推导义的“固化”。演变的规律表明意义和形式的结合是有一定理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力原则 语用推理 语法化 词汇化
原文传递
转喻的概念本质及其语用学意义 被引量:64
2
作者 李勇忠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共4页
传统修辞学把转喻关系看成是真实世界的"邻近"关系,而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则把它看成是概念层面上的邻近关系.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框架下一实体(源域)为另一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本文从转喻的概念本质出发,分析... 传统修辞学把转喻关系看成是真实世界的"邻近"关系,而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则把它看成是概念层面上的邻近关系.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框架下一实体(源域)为另一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本文从转喻的概念本质出发,分析了转喻与言语行为,转喻与认知距离等的关系.进而分析了转喻的语用学意义,诸如新格氏理论与转喻推理图式在语用推理中的互补性及转喻与含义和显义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认知框架 突显 语用推理
下载PDF
名动转用与语用推理 被引量:69
3
作者 高芳 徐盛桓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4,共8页
本文以“名动互含”假说为理论背景 ,研究英语的名词临时转用作动词(名动转用)表达式的理解问题 ,认为名动转用句的句义是经由语用推理来把握的。名动转用句的语用推理过程是在一定的认知策略影响下、围绕名动转用表达式所涉及的常规关... 本文以“名动互含”假说为理论背景 ,研究英语的名词临时转用作动词(名动转用)表达式的理解问题 ,认为名动转用句的句义是经由语用推理来把握的。名动转用句的语用推理过程是在一定的认知策略影响下、围绕名动转用表达式所涉及的常规关系进行信息加工的有序过程。所涉及的常规关系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一个信息系统 ,表现出系统形态和过程形态 ,是系统与过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动互含”假说 英语 名词 动词 表达形式 语用推理 构词法
全文增补中
英语听力理解中的语用推理 被引量:70
4
作者 谌莉文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 ,主要以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论为理论框架 ,研究以认知语境为基础进行语用推理的心理模式 ,探讨英语听力教学中学习者对语言理解的过程 ,以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测试听力理解部分全真试题为语料 ,说明语用推理...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 ,主要以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论为理论框架 ,研究以认知语境为基础进行语用推理的心理模式 ,探讨英语听力教学中学习者对语言理解的过程 ,以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测试听力理解部分全真试题为语料 ,说明语用推理和英语听力理解的关系。认为听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话语关联 ,结合具体语境 ,通过认知推理 ,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际话语 ,提高外语听力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关联理论 话语理解 认知语用学
下载PDF
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 被引量:56
5
作者 高芳 徐盛桓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16,20,共5页
本文研究英语名动转用的语用推理和认识策略。全文分5小节。第1节指出名动转用的理解是在一定认知策略影响下的推理过程;第2节研究转用作动词的名词是如何产生表动作义的;第3节讨论在理解某些语义——语用因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第4... 本文研究英语名动转用的语用推理和认识策略。全文分5小节。第1节指出名动转用的理解是在一定认知策略影响下的推理过程;第2节研究转用作动词的名词是如何产生表动作义的;第3节讨论在理解某些语义——语用因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第4节探讨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名动转用句理解的推理过程;第5节作为小结指出这一理解过程是受制于人类的认识策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动转用 语用推理 认知策略
下载PDF
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述评 被引量:62
6
作者 谷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7,共8页
近十年来,反预期标记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受Heine和Traugott的启发,学者们从"反预期"的角度重新看待汉语某些词和格式的作用,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语言现象。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反预期标记的范围和分类、是否存在预期标记... 近十年来,反预期标记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受Heine和Traugott的启发,学者们从"反预期"的角度重新看待汉语某些词和格式的作用,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语言现象。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反预期标记的范围和分类、是否存在预期标记、"反预期"与词句辨析、反预期标记的源流等问题展开。反预期标记体现说话者的视角和态度,语用推理在其演变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已经是学界的共识。目前学界对反预期标记的界定存在若干误区,这影响到相关研究的水平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预期标记 范围界定 主观性 语用推理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 被引量:50
7
作者 张辉 蔡辉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共8页
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所共同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是语用推理。本文认为,作为人类主要认知方式的隐喻和转喻在话语解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和转喻是自然的推理图式。不管是隐喻还是转喻, 其两个认知域之间容易被激活的概念映现,为... 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所共同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是语用推理。本文认为,作为人类主要认知方式的隐喻和转喻在话语解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和转喻是自然的推理图式。不管是隐喻还是转喻, 其两个认知域之间容易被激活的概念映现,为语用推理提供了必要的桥梁。关联理论提出的关联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又规约着隐喻和转喻中两个认知域之问所激活的概念映现,决定了哪一个概念映现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下被首先激活。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在语用推理上的这一互补性进一步拓展了我们话语理解研究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关联理论 互补性 语用推理 中心议题 认知方式 交际原则 认知原则 话语理解 认知域 转喻 隐喻 映现 概念 激活 解释 语境
原文传递
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徐盛桓 《中国外语》 2005年第5期10-16,共7页
认知科学的主要目标是要了解人类的知识系统,包括其习得、心理运作及其在大脑中的体现;认知语用学则是对同语言运用有关的语用知识系统进行的认知研究;相应地,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就是要研究人类大脑中同含意推导有关的知识系统的习得、... 认知科学的主要目标是要了解人类的知识系统,包括其习得、心理运作及其在大脑中的体现;认知语用学则是对同语言运用有关的语用知识系统进行的认知研究;相应地,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就是要研究人类大脑中同含意推导有关的知识系统的习得、心理运作及其在大脑的体现。本文以新格氏理论作为个案,对语用推理过程从认知的视角进行考察,对语用推理能力从认知的视角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推理过程 认知能力
原文传递
言语行为转喻与话语的深层连贯 被引量:46
9
作者 李勇忠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8,共5页
与隐喻一样 ,转喻是日常交际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 ,同时它也是一种认知方式。 Thornburg & Panther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言语行为的脚本模式 ,为转喻的认知功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脚本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情景的理想化认知模式 (ICM... 与隐喻一样 ,转喻是日常交际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 ,同时它也是一种认知方式。 Thornburg & Panther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言语行为的脚本模式 ,为转喻的认知功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脚本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情景的理想化认知模式 (ICM) ,权势、损益度、选择的自由度等语用参数在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脚本认知模式并分析了转喻与语用推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言语行为脚本 连贯 理想化认知模式 语用推理
下载PDF
“别说”与“别提” 被引量:44
10
作者 侯瑞芬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现代汉语中共时层面上"别说"和"别提"存在多种用法并存的现象,这是它们从动词短语经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结果。"别说"和"别提"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也是其语义演变的过程,这种语义演变与会话中... 现代汉语中共时层面上"别说"和"别提"存在多种用法并存的现象,这是它们从动词短语经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结果。"别说"和"别提"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也是其语义演变的过程,这种语义演变与会话中的"质"的原则和"量"的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语用推理和听说双方的互动也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语义演变 词汇化 语法化
原文传递
临界频率和非临界频率--频率和语法化关系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42
11
作者 彭睿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8,95,共16页
以往人们对"频率—语法化"关系的研究多建立在笼统意义的频率基础上,这在理论和实证上都遇到了问题。频率对语法化的影响是通过语用推理来实现的,因而有必要区分语法化项在具备语用推理条件和不具备语用推理条件两种环境下的... 以往人们对"频率—语法化"关系的研究多建立在笼统意义的频率基础上,这在理论和实证上都遇到了问题。频率对语法化的影响是通过语用推理来实现的,因而有必要区分语法化项在具备语用推理条件和不具备语用推理条件两种环境下的频率,即"临界频率"和"非临界频率"。语法化受到前者的直接推动,但与后者并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频率 笼统频率 语用推理 门槛
原文传递
“要不”的语法化——语用机制及相关的形式变化 被引量:31
12
作者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3,共8页
语法化既涉及语义的演变,也涉及形式的演变。一方面,形式的演变滞后于意义的演变,这是语法化的一条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语义的变化往往带来形式的演变。考察形义匹配的历时变化,是追寻语法化历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要不”语法化过... 语法化既涉及语义的演变,也涉及形式的演变。一方面,形式的演变滞后于意义的演变,这是语法化的一条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语义的变化往往带来形式的演变。考察形义匹配的历时变化,是追寻语法化历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要不”语法化过程的考察,尤其通过对“要不”的语形如何适应语义而发生变化的具体分析,说明“省力原则”和“礼貌原则”以及语用推理等各种语用因素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不 语法化 省力原则 礼貌原则 语用推理
下载PDF
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 被引量:27
13
作者 魏在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5,共6页
转喻基于邻近联想,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指称、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转喻既有开放性,又有多维性、临时性、创造性。转喻与隐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一种体验、经历去映射、构建和... 转喻基于邻近联想,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指称、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转喻既有开放性,又有多维性、临时性、创造性。转喻与隐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一种体验、经历去映射、构建和设定另一种经验与存在,使其更加生动、更加直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出发,论述了转喻与语用推理、转喻与概念整合的关系,分析了转喻在语言运用中的特点和功能,并从跨空间投射映现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转喻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认知 概念整合 语用推理
下载PDF
浅论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7
14
作者 范勇 《上海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8,共5页
本文根据认知语用学家 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和认知语用学有关研究成果 ,探讨了关联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并阐述了读者、译者和作者认知语境的构成、比较以及在翻译活动中的互动 ,具体分析了如何根据关联原则和认知语用学原理 ,在翻... 本文根据认知语用学家 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和认知语用学有关研究成果 ,探讨了关联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并阐述了读者、译者和作者认知语境的构成、比较以及在翻译活动中的互动 ,具体分析了如何根据关联原则和认知语用学原理 ,在翻译过程中通过灵活调整和变通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 语用推理 翻译
原文传递
语用推理之我见 被引量:27
15
作者 姜望琪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302,437,共10页
自从Grice 1967年的哈佛讲座以来,语用学家提出了多种推理模式,争论得非常激烈。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模式虽然具体步骤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它们片面强调了信息量的重要性,忽略了情感因素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因此不足以解释实... 自从Grice 1967年的哈佛讲座以来,语用学家提出了多种推理模式,争论得非常激烈。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模式虽然具体步骤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它们片面强调了信息量的重要性,忽略了情感因素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因此不足以解释实际语言运用。鉴于语境在语用推理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语境分析方法,把情感因素作为语境的必要成分引入推理过程,以弥补以往推理模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信息量 语境 情感
原文传递
转喻矩阵域观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香兰 申屠菁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4,共6页
认知域的不同术语如理想化认知模式(ICM)、框架、图式、凸显和百科网对指称性转喻用法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未能揭示转喻操作的多域现象。本文提出转喻在矩阵域(matrix domain)中操作。本文赞同转喻操作最终发生在两域之间的观点,但认为转... 认知域的不同术语如理想化认知模式(ICM)、框架、图式、凸显和百科网对指称性转喻用法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未能揭示转喻操作的多域现象。本文提出转喻在矩阵域(matrix domain)中操作。本文赞同转喻操作最终发生在两域之间的观点,但认为转喻操作过程可能涉及到多个认知域。同时转喻操作过程可以看作转喻映射推理过程,这个过程受认知背景、现时语境和个人语用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认知域 矩阵域 语用推理 语用因素
原文传递
语用推理:逻辑的经验转向 被引量:24
17
作者 江晓红 何自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溯因推理在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应用已从不同的方面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溯因推理为G rice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含意理解研究提供了新的逻辑视角和参照点,G rice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以及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原则皆可视为言语交际中... 溯因推理在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应用已从不同的方面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溯因推理为G rice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含意理解研究提供了新的逻辑视角和参照点,G rice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以及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原则皆可视为言语交际中的溯因原则。现代逻辑学上的经验转向为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含意推导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因推理 语用推理 经验转向
下载PDF
“难怪”的语法化 被引量:26
18
作者 谢晓明 左双菊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5,共6页
动词"难怪"的产生经历了短语"难+怪"的词汇化过程,副词"难怪"的产生不是由动词"难怪"进一步虚化而来,而是经历了一种"间接虚化"过程,以进入类似状语的句法位置为先决条件,从而产生... 动词"难怪"的产生经历了短语"难+怪"的词汇化过程,副词"难怪"的产生不是由动词"难怪"进一步虚化而来,而是经历了一种"间接虚化"过程,以进入类似状语的句法位置为先决条件,从而产生功能迁移,关联副词"难怪"又是在语气副词"难怪"的基础上受句法位置变化的影响(出现在句首或分句句首)而逐渐形成的。文章指出,后续句法成分的变化及"难怪"句法位置的变化、语用推理的影响、演化机制的类推作用、语用频率的提升和词语双音化趋势的影响是"难怪"语法化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怪” 语法化 机制 语用推理 类推
原文传递
关联推导中的程序性意义探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丛禾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共7页
本文以关联理论的交际观为主线 ,旨在探讨和评述关联理论的程序意义论。文中指出程序性语言形式是话语理解的向导 ,它能制约话语交际的语用推理过程 ,最大限度地减少听话人在寻找最佳关联性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作者以此为基础简要评... 本文以关联理论的交际观为主线 ,旨在探讨和评述关联理论的程序意义论。文中指出程序性语言形式是话语理解的向导 ,它能制约话语交际的语用推理过程 ,最大限度地减少听话人在寻找最佳关联性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作者以此为基础简要评述了话语联系语、指示词、语气指示语以及各种表达施为用意或态度的话语小品词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程序 语用推理 关联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强调转折功能探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齐春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43,共6页
“可是”和“可”是现代汉语中一对使用频率最高的转折连词。“可”也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多功能语气副词,是由表疑问的语气副词“可”转化而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的教学,也是一个难点。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它的用法演... “可是”和“可”是现代汉语中一对使用频率最高的转折连词。“可”也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多功能语气副词,是由表疑问的语气副词“可”转化而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的教学,也是一个难点。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它的用法演变过程也有利于对“可”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 语法化 强调 转折 隐涵义 语用推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