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253
1
作者 冯朝睿 徐宏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102,共10页
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放缓和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展现强劲态势,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中国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方案,是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也是提炼中国乡村治理理... 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放缓和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展现强劲态势,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中国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方案,是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也是提炼中国乡村治理理论的试验田。研究显示,数字经济的“吸虹效益”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与数据价值化4个方面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然而,城乡数字鸿沟难破除、农业数字化转型难推进、乡村数字治理体系难形成的实践窘境,已成为阻碍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推动政策高效落实:构建顶层设计-基层执行-试点反馈的三维框架、夯实数字环境:升级基础设施“硬件”与信息服务“软件”、推进产业振兴:技术嵌入赋能数字农业与乡村新业态、促进治理有效:以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4条路径破解数字乡村建设壁垒,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实践困境 突破路径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顿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119
2
作者 祁占勇 王志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做出的重大决策,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促成人的自我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做出的重大决策,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促成人的自我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依然面临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发挥欠缺、农村人口过渡转移就业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后劲不足、“跳农门”思想持续蔓延与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发生偏移、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与农村职业教育反应滞后等现实困顿。面对振兴乡村的重大使命,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向要顺应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生存根基要注重涵养乡土文化的基因、培养目标要精准定位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供需适配要不断挖掘老龄人口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职业教育 现实困顿 实践指向
下载PDF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目标定位与路径突破 被引量:109
3
作者 王兴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6-11,共6页
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在职业性和教育性跨界融合的特征取向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层次性”“创新性”和“复合性”。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在职业性和教育性跨界融合的特征取向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层次性”“创新性”和“复合性”。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路径困境、目标困境、生态困境的背景下,需要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职业本科标准化与政策保障体系、产教融合政策与机制体系、以学分银行和国家资历框架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政校行企协同的“五位一体”新型育人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现实困境 目标定位 路径突破
下载PDF
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 被引量:70
4
作者 刘新平 严金明 王庆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4,共7页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制约和缺失,对广东、浙江、辽宁3个省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出让方式改进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总结。研究结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既是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应在全国层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土地出让和强制力运行等规则,按照科学规划、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原则推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镇土地 土地再开发 现实困境 政策创新
下载PDF
个人破产制度的中国式建构 被引量:53
5
作者 杨显滨 陈风润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4,共7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在为个人带来诸多机遇和丰厚回报的同时,基于市场认识不足、信息不对称、投资风险等原因,个人面临破产困境。作为回应,大多数国家建立了个人破产制度,最大限度实现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利益衡平。遗憾的是,我...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在为个人带来诸多机遇和丰厚回报的同时,基于市场认识不足、信息不对称、投资风险等原因,个人面临破产困境。作为回应,大多数国家建立了个人破产制度,最大限度实现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利益衡平。遗憾的是,我国尚未确立个人破产制度,但放眼我国相关民商事立法、司法解释及政策措施,个人破产制度却已初见端倪,值得进一步推敲和深入研究。建议遵循"渐进式"原则推行个人破产制度,建构个人破产申请条件、程序及处罚机制,授予债务人许可免责权,赋予债务人享有自有财产权,创立失权与复权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破产制度 立法现状 现实困境 制度构建
原文传递
新时代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价值审视、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42
6
作者 王思贝 郑家鲲 陈丛刊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2,共10页
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既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动作为,也是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新修订的《体育法》,梳理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阐释全民健身与乡... 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既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动作为,也是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新修订的《体育法》,梳理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阐释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内在价值,包括以全民健身相关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以全民健身绿色优势助力乡村生态宜居,以全民健身文化内涵提升乡村乡风文明,以全民健身治理行动夯实乡村治理,以全民健身多元发展带动乡村生活富裕。新时代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存在政策机制不完善、资源条件不充分、产业形态不丰富、基础保障不扎实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以下实施路径:构建“引领型”的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理念;健全“制度化”的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施体系;制定“全景式”的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完善“赋能型”的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升计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乡村振兴 价值审视 实践困境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健全教育督导问责机制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媛 陈恩伦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39,共6页
教育督导问责是保障教育督导实效的核心措施。当前的教育督导问责在制度建设与实施上面临着职能偏离、异体问责不足及推行不力等现实困境,这与教育督导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行政权本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问责制自身发展不足密切... 教育督导问责是保障教育督导实效的核心措施。当前的教育督导问责在制度建设与实施上面临着职能偏离、异体问责不足及推行不力等现实困境,这与教育督导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行政权本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问责制自身发展不足密切相关。在社会转型时期,完善适应政府教育职能转变客观需要的教育督导问责机制,应从教育督导问责的职能定位、权力结构以及内容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教育督导问责规范化和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督导问责 现实困境 问责机制
原文传递
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要素、困境与改革路径——以江苏省C市为例 被引量:25
8
作者 韩连权 臧志军 尤婷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30,共5页
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是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战略的创新实践,对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教育创新发展、城市现代化整体实力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江苏省C市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针对当前地方城市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运行机制... 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是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战略的创新实践,对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教育创新发展、城市现代化整体实力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江苏省C市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针对当前地方城市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服务产业系统发展能力不足、支撑教育系统发展动力不够的现实困境,运用三螺旋理论构建了产教融合型城市各核心要素良性互动的基本模型,并从政府层面、产业系统、教育系统三个维度提出改革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型城市 构成要素 实践困境 改革路径
下载PDF
城市社区合作治理的现实困境 被引量:23
9
作者 徐宏宇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2,共8页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中国学者在译介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开始运用治理理论分析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合作治理理论颇受热捧。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勾勒出合作治理的理论框架及其共识,并结合社区经验材料反思合作治理理论的适用性。...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中国学者在译介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开始运用治理理论分析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合作治理理论颇受热捧。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勾勒出合作治理的理论框架及其共识,并结合社区经验材料反思合作治理理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社区治理中存在合作行为,但由于社区治理主体的自利逻辑、社区公共性的弥散以及社区治理中的责任区隔,城市社区尚无法实现真正的合作治理。据此认为,以合作治理理论分析当前城市社区的合作实践必须尊重社区的性质,并充分验证各个社区治理主体的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社区治理网络的发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社区合作治理 现实困境 适用性
原文传递
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逻辑、实践困境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2
10
作者 谯欣怡 覃红羽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0-66,共7页
乡村振兴的逻辑生长点在于农村职业教育。从教育价值的角度分析,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逻辑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是发展前提,农村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是最终目标。而现实情况是,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本体... 乡村振兴的逻辑生长点在于农村职业教育。从教育价值的角度分析,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逻辑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是发展前提,农村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是最终目标。而现实情况是,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本体价值实现不足,对乡村振兴需要的四类人才培养缺失,进而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工具价值的实现。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加大对新农人、乡村工匠、“专家型”生态建设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以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教育逻辑 实践困境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精准扶贫的资源配置逻辑与实践困境 被引量:22
11
作者 周冬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扶贫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精准扶贫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精准扶贫资源在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的项目化与社会生活的不规则性、政策执行的科层逻辑之间的张力。这一巨大的张力使极具科学性和合法性的程序受到非正式... 扶贫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精准扶贫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精准扶贫资源在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的项目化与社会生活的不规则性、政策执行的科层逻辑之间的张力。这一巨大的张力使极具科学性和合法性的程序受到非正式制度的倒逼,从而产生"反科层"的逻辑,进而使精准扶贫资源的配置面临实践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应着力于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增强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和因地制宜地发掘地方优势资源,以激发扶贫对象为主体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资源配置 实践困境 内生动力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林长制”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陶国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林长制"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制度创新。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相比,它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责任性和可问责性、创新性和本土性的优势,也存在着治理方式面临"人治"还是"法治"、治理理念面临&qu... "林长制"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制度创新。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相比,它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责任性和可问责性、创新性和本土性的优势,也存在着治理方式面临"人治"还是"法治"、治理理念面临"利益"还是"人本",治理主体面临"一元"还是"多元"的问题。"林长制"在化解传统森林资源管理面临的"九龙治水"和"小马拉大车"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现阶段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必须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从加强"林长制"法律制度建设、夯实"林长制"思想道德基础和提高"林长制"社会参与程度三方面入手,推进"林长制"的改革创新,实现"林长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长制 实践困境 完善路径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再检验——兼议高等教育增值评价的实践困境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青根 沈红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5,共7页
探索增值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方式。基于2016—2019年全国本科生能力追踪测评与调查数据,测度三年期间中国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的程度,并量化评估高等教育对本科生批判性思... 探索增值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方式。基于2016—2019年全国本科生能力追踪测评与调查数据,测度三年期间中国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的程度,并量化评估高等教育对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院校组别差异、单个院校的个体差异以及边际递减效应,与本团队前期基于横截面数据的研究发现是一致的。同时从适切性理论基础、指标体系构建、工具研发、分析技术与结果应用等方面探讨高等教育增值评价可能面临的实践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批判性思维能力 增值评价 实践困境
原文传递
建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实践体系——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20
14
作者 殷飞 缪建东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4,共9页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校家社各负其责并彼此支持配合,我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存在着目标分散化、功能定位模糊和机制建构松散问题。为了建构高质量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的支持体系,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尊重主体...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校家社各负其责并彼此支持配合,我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存在着目标分散化、功能定位模糊和机制建构松散问题。为了建构高质量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的支持体系,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尊重主体间差异,是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的基本前提;求同中互补,让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更加顺畅;兼顾多方利益,发展更有认同感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家社协同育人 实践困境 突破对策
原文传递
工具理性: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一个伦理学解释——基于我国中部地区Z村的调查 被引量:20
15
作者 方菲 张恩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结合对我国中部地区Z村的调查,从伦理学视角对精准扶贫实践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工具理性超越价值理性是导致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工具理性的形式合理性导致了在农村场域中扶贫干部与贫困户关系松散的境地。政策的效率优先逻... 结合对我国中部地区Z村的调查,从伦理学视角对精准扶贫实践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工具理性超越价值理性是导致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工具理性的形式合理性导致了在农村场域中扶贫干部与贫困户关系松散的境地。政策的效率优先逻辑弱化了政策的公平属性,考核的数字化挤压了扶贫干部的工作成效,政策的形式合理性以及政策的工具化认知,致使精准扶贫陷入实践困境,出现了地方政府、村干部与贫困户共谋和贫困户对政策的福利依赖,精准扶贫实践困境进一步凸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国家政策嵌入到农村社区网络的过程中,谨防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弱化工具理性是精准扶贫高效实践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农村社区治理良性运作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工具理性 村治主体 实践困境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扶贫政策: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权力—技术—组织”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黄巨臣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6,共9页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影响政策运行发展方向的“技术”、形塑政策基层运行结构的“组织”这三个与教育扶贫政策在农村场域运行有着本质勾连的核心要素,并关照当下农村社会转型变迁的具体现实,尝试构建起一个“权力—技术—组织”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此探讨和阐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政策在权力共享、技术应用以及组织保障三个维度上的当代价值意蕴,并揭示出政策运行中存在的权力失序、技术扩张、组织涣散等本土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应通过监督制约公共权力的无序性、提升技术及技术治理的科学性以及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再组织化的三位一体式联动路径来予以共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教育扶贫政策 价值意蕴 实践困境 路径
下载PDF
“甩干”机制:中国乡村司法的运行逻辑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正强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7-173,共27页
由于中国乡村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诸多伦理性、道德性的内容,致使司法体制与乡村现实之间存在着深深的抵牾。本文借由一起诉讼揭示了乡村司法的运行逻辑——"甩干"机制。基层法院在处理案件时会按照形式理性的要求,以洁净... 由于中国乡村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诸多伦理性、道德性的内容,致使司法体制与乡村现实之间存在着深深的抵牾。本文借由一起诉讼揭示了乡村司法的运行逻辑——"甩干"机制。基层法院在处理案件时会按照形式理性的要求,以洁净化、纯粹化为目标,甩掉道德、习惯等诸多非法律的元素,实现对案件事实的重新建构,以一种生硬、执拗的方式对案件进行权威性的裁决。"甩干"机制源自民事诉讼程序中关于案件"受理"与"审理"的特殊制度设计,同时也是基于法律形式化要求的无奈之举,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式司法的"无知之幕"特色。"甩干"机制揭示了乡村社会中法律的实际运行状态及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司法 “甩干”机制 运行逻辑 实践困境
下载PDF
新旧“赛文化”观念与学校体育现实困境及其解消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杰凯 母毅刚 +1 位作者 张云鹏 庞珊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94,共7页
旧的赛文化以"代表队"和"选手"为主体,以团队争光模式为目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将延续下去。新的赛文化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发展起来。新的赛文化以多元主体参与和众多运动体验者为主体,不再采... 旧的赛文化以"代表队"和"选手"为主体,以团队争光模式为目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将延续下去。新的赛文化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发展起来。新的赛文化以多元主体参与和众多运动体验者为主体,不再采取"代表队"和争光模式。我国学校体育多年受旧的赛文化观念影响,形成了学—赛脱节的教学模式,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赛文化"观念和学校体育现实困境进行研究,认为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应破除旧的赛文化观念,在"人人的教育、人人的体育和人人的比赛"新观念领引下,改革学校体育课程,建立学赛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同时构建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的赛事平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体育课程同时,在实战比赛中感受运动的育人价值,由此学校体育才能走出现实困境,体育课程的诟病才能解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文化 学校体育 现实困境 解消
原文传递
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陆秋萍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90-95,共6页
创新创业是我国的核心战略,打造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创”升级版是2018年9月国务院提出的最新指示。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7所高校350位大学生的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主要呈现出“一高两低”现象,即有创业意愿的学... 创新创业是我国的核心战略,打造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创”升级版是2018年9月国务院提出的最新指示。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7所高校350位大学生的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主要呈现出“一高两低”现象,即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率高、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到实施创业行为的转化率低、开展创业实践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创业机会缺失、创业资源缺乏、创业能力短缺是大学生创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高校应从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社会创业教育,以期实现高校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现实困境 突破路径
下载PDF
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困境、成因与进路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维莉 胡思宇 曹靖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8-133,共6页
发展现代学徒制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呈现出较为丰富实践样态,也为现代学徒制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但在实践层面仍面临诸多困境。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政府制度保障... 发展现代学徒制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呈现出较为丰富实践样态,也为现代学徒制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但在实践层面仍面临诸多困境。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政府制度保障不健全、企业参与不足、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孱弱、学徒认同度不高以及契约精神的缺失等问题成为阻碍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现实困境。由于现代学徒制存在多重制度逻辑制约而产生困境,破解现代学徒制实施困境在于构建多重制度逻辑共生的空间,“锚定共同价值目标,实现共同的利益”“推进制度匹配,完善制度体系”“多元主体协同,提升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实践困境 制度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