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调解的正当性论证——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宋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52,共8页
人民调解是一项融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特色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在传统帝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法律和民间习惯的冲突、国家治理技术促成了传统人民调解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分化以... 人民调解是一项融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特色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在传统帝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法律和民间习惯的冲突、国家治理技术促成了传统人民调解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分化以及国家法治主义的完善,传统人民调解的功能逐渐发生弱化。但是,国家不仅没有摒弃这一本土的纠纷解决方式,反而成为一种官方提倡和支持的纠纷解决模式。从外部性和国家权力融入基层社会等两个方面分析认为,无论是在中国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人民调解机制之所以具备存在、发展与转化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社会需要的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传统社会 社会转型 正当性 外部性
下载PDF
乡村人民调解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以T市非正式防控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扬 吴青熹 严一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1,共9页
乡村人民调解在调和基层干群矛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浙江省T市“村两委+乡贤会”的抗疫实践为例,分析非正式防控中乡村人民调解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发现,非正式防控背景下的乡村人民调解是在乡镇党政的统一领导下,以新乡... 乡村人民调解在调和基层干群矛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浙江省T市“村两委+乡贤会”的抗疫实践为例,分析非正式防控中乡村人民调解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发现,非正式防控背景下的乡村人民调解是在乡镇党政的统一领导下,以新乡贤群体为实质性主导的群众性抗疫活动。乡村人民调解通过利益激励、情感共融、文化规训和法治保障,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秩序,完善了乡村疫情防控,维护了乡村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防控 人民调解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爱国公约运动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富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3,共5页
社会主义爱国公约运动是在1957年开始普遍推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改造不良分子,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改变旧的、落后的风俗习惯,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增强人民内部团结,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爱国公约是经过人民群众民主讨论,在... 社会主义爱国公约运动是在1957年开始普遍推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改造不良分子,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改变旧的、落后的风俗习惯,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增强人民内部团结,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爱国公约是经过人民群众民主讨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由人民群众互相监督和在人民调处委员会的监督下贯彻执行,对提高人民觉悟、促进生产、移风易俗、减少纠纷、加强人民团结、预防犯罪和加强法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爱国公约 人民调处委员会
下载PDF
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与效果探究
4
作者 齐蕴博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工作在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民调解工作通过创新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民间纠纷数量巨大、纠纷千差万别,为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发挥带来了许多困难,但是人民调解... 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工作在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民调解工作通过创新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民间纠纷数量巨大、纠纷千差万别,为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发挥带来了许多困难,但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并非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在对民间纠纷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与梳理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方式方法,以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方法 方式
下载PDF
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 被引量:120
5
作者 周雪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1,共7页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任剑涛通过《国家的均衡治理:超越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反省了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所导致的国家治理失衡及顾此失彼的连锁反应,并提出了审慎思考。席伟健的《"建制议程"与请愿权:信访制度宪法化及其链接》试图从国家治理的实用角度刷新信访制度与宪法秩序的关联,并探索将其导入宪法之请愿权的可能。刘正强的《人民调解:国家治理语境下的政治重构》基于对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及中共传统执政理念的政治分析,倡导增进人民调解政治凝聚、道德净化、社会动员的功能,从而使其成为疏通国家政治与民间生活的优质执政和治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视角 均衡治理 超大型项目 建制议程 人民调解
原文传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评析 被引量:84
6
作者 范愉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2,176,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的颁行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将开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的新起点。其立法过程中不仅涉及了诸多利益的博弈,还贯穿着许多重要的理念冲突。立法机关在司法化与民间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的颁行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将开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的新起点。其立法过程中不仅涉及了诸多利益的博弈,还贯穿着许多重要的理念冲突。立法机关在司法化与民间化、群众性与职业化、统一与多元、灵活适宜与规范程序、垄断与开放等不同选项之间,较充分地听取了各界的意见,经过集思广益,在草案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对合理的抉择,使这部立法具有了务实、开放等特点和一定的前瞻性。当然,作为一部法律,《人民调解法》并不能解决所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其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而法学界也必将提出各种意见。本文在探讨这一立法过程及其主要成就的同时,对其发展前景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立法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民间性
原文传递
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41
7
作者 熊易寒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116,共22页
笔者通过对杨伯寿工作室的第一手实地观察,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认为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人民调解社会化实质上是对人民调解的再组织。专业化的调解工作室成为“准科层结构”中的一环,同时被“焊接”到既有的调解网络当中,通过一系列制度安... 笔者通过对杨伯寿工作室的第一手实地观察,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认为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人民调解社会化实质上是对人民调解的再组织。专业化的调解工作室成为“准科层结构”中的一环,同时被“焊接”到既有的调解网络当中,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与国家的组织网络相联结,在盘活国家治理资源的同时,提高了人民调解的效能。然而,在工作室作用日益突出的同时,居委会调解的作用却在逐渐边缘化。“社会化”与其说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转移,毋宁说是国家重点支持对象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社会化 再组织 人民调解工作室
下载PDF
“大调解”衔接机制的理论建构与实证探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梁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建构是中国未来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当前,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在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也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大调解"提供了具体的实证参考。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行业调解 衔接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调解体制转型的若干维度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福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7,共7页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调解的全球化,改变了中国传统纠纷形态和纠纷解决文化,也给中国调解的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抉择。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固然要保持自身的传统与特色,但也要虚心学习全球调解经验。中国调解的发展应顺应现代纠纷...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调解的全球化,改变了中国传统纠纷形态和纠纷解决文化,也给中国调解的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抉择。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固然要保持自身的传统与特色,但也要虚心学习全球调解经验。中国调解的发展应顺应现代纠纷解决需要,实现调解体制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向,由国家调解转向社会调解;由精英调解转向职业化调解;由分散调解转向以司法中心的调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 人民调解 社会调解 法院调解 调解现代化
原文传递
农村民间纠纷调解中的公平建构与公平逻辑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汉生 王迪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98,共28页
本文以当代农村的调解实践为切入点,探讨在不同的纠纷类型和不同的情境中,纠纷的公平解决是如何达成的,以及背后遵循着怎样的公平原则。本文发现:维持人际关系延续的调解目标,调解人的角色定位、道德背景及其权威性,调解过程中包括上门... 本文以当代农村的调解实践为切入点,探讨在不同的纠纷类型和不同的情境中,纠纷的公平解决是如何达成的,以及背后遵循着怎样的公平原则。本文发现:维持人际关系延续的调解目标,调解人的角色定位、道德背景及其权威性,调解过程中包括上门调解等多种调解技巧和策略的运用,以及符合农村社会人们所普遍认可的公平提案等,是影响纠纷调解协议即公平达成的重要因素;而社会关系维系、公平的关系性以及综合性等,是中国农民公平观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 调解 人民调解 公平原则
下载PDF
现代社会中的人民调解与诉讼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新福 宋明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8,共10页
人民调解是除诉讼之外的最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人民调解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诉讼在某类纠纷解决上的局限性。通过人民调解与诉讼在成本、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到人民调解不仅能够适应和生存于现代社会,而且与公力救济共同形... 人民调解是除诉讼之外的最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人民调解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诉讼在某类纠纷解决上的局限性。通过人民调解与诉讼在成本、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到人民调解不仅能够适应和生存于现代社会,而且与公力救济共同形成了相互竞争、替代补充和弥补局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的改革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不可或缺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诉讼 解决纠纷的另类选择 社会和谐
原文传递
转型中的人民调解:三个悖论——兼评《人民调解法》 被引量:26
12
作者 周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尽管已有种种努力,但人民调解并没有真正走出低谷。《人民调解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带着振兴的使命而不完全是经验和成果出台。人民调解现代转型的根本在于破解三大症结以实现其相互平衡:国家化与非国家化、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专业化... 尽管已有种种努力,但人民调解并没有真正走出低谷。《人民调解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带着振兴的使命而不完全是经验和成果出台。人民调解现代转型的根本在于破解三大症结以实现其相互平衡:国家化与非国家化、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专业化与非专业化。《人民调解法》在这几个方面有得有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政治功能 民间自治 制度化 专业化
下载PDF
国家的均衡治理:超越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 被引量:25
13
作者 任剑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8,32,共8页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任剑涛通过《国家的均衡治理:超越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反省了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所导致的国家治理失衡及顾此失彼的连锁反应,并提出了审慎思考。席伟健的《"建制议程"与请愿权:信访制度宪法化及其链接》试图从国家治理的实用角度刷新信访制度与宪法秩序的关联,并探索将其导入宪法之请愿权的可能。刘正强的《人民调解:国家治理语境下的政治重构》基于对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及中共传统执政理念的政治分析,倡导增进人民调解政治凝聚、道德净化、社会动员的功能,从而使其成为疏通国家政治与民间生活的优质执政和治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大型项目 举国体制 偏好 中央与地方关系 宪法秩序 信访制度 连锁反应
原文传递
论行政调解的法制建构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旺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行政调解是我国调解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大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环节,对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功能。但是我国行政调解法律制度至今尚未建立起来。本文认为,我国调解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在... 行政调解是我国调解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大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环节,对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功能。但是我国行政调解法律制度至今尚未建立起来。本文认为,我国调解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在《人民调解法》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调解法》,建构较为完备的调解法律制度。当前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行政调解制度,建议在《调解法》制定之前由国务院制定《行政调解条例》,建立较为完整的行政调解法律制度,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先行制定行政调解的地方性法规,将行政调解纳入法治轨道。进而,本文围绕构建我国行政调解法律制度,对我国行政调解的概念界定、行政调解主体、行政调解的范围、行政调解的基本原则、行政调解的程序和行政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 行政调解 人民调解 法制
下载PDF
组织与权威:人民调解的兴衰、重振和未来发展逻辑 被引量:23
15
作者 钱大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42,共15页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调解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要想重振人民调解,必须探查其兴盛与衰落的逻辑,否则很可能无法达到对人民调解的功能预期。人民调解之所以能够发挥其所承载的功能,是因为人民调解所依赖的组织结构与权力网络能够提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调解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要想重振人民调解,必须探查其兴盛与衰落的逻辑,否则很可能无法达到对人民调解的功能预期。人民调解之所以能够发挥其所承载的功能,是因为人民调解所依赖的组织结构与权力网络能够提供权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调解所依赖的组织结构逐渐消解,调解的有效性也随之下降。虽然重振人民调解同样遵循了组织机构建设与权威赋予的逻辑,但是,由于组织结构等多重原因,这种努力最终收效甚微。在当下,曾经为人民调解提供权威的组织结构却可能因为压制自愿、扭曲合议而成为调解权威产生的障碍。脱离社会结构宰制的“互联网+人民调解”恰因其具有的中立性、程序公正性等特性而可以自我生产出获得当事人信任的权威,并由此成为人民调解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组织 权威 互联网+
原文传递
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山东省邹城市村镇人民调解制度调查报告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士国 高燕竹 +2 位作者 董玉鹏 沈思言 吴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7,共6页
通过对山东省邹城市村镇人民调解制度的实地调查,总结出新的民间纠纷具有主体多元、类型多样、注重利益、易激性等特点,分析了由镇调解中心、管区调解站、村调解委员会构成的各级组织形式,总结了"十户三员"、"民情恳谈&q... 通过对山东省邹城市村镇人民调解制度的实地调查,总结出新的民间纠纷具有主体多元、类型多样、注重利益、易激性等特点,分析了由镇调解中心、管区调解站、村调解委员会构成的各级组织形式,总结了"十户三员"、"民情恳谈"、"评理会"等制度创新;阐述了现行调解制度产生的原因、优越性;对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定位为基层政府指导下的民间组织、专事调解民间纠纷、合法调解协议书应具有法律效力等修改法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特点 创新 修法建议
下载PDF
人民调解前置制度之反思——以民事程序选择权为讨论的出发点 被引量:17
17
作者 闫庆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程序主体性原则和处分原则的要求,纠纷解决方式选择权是民事程序选择权的首要内容。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一项的基本程序权利,而调解前置制度的设置实际上是对纠纷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纠纷解决方式选择权)的一种限制。...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程序主体性原则和处分原则的要求,纠纷解决方式选择权是民事程序选择权的首要内容。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一项的基本程序权利,而调解前置制度的设置实际上是对纠纷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纠纷解决方式选择权)的一种限制。立法是否设置调解前置,在什么范围内设置调解前置,体现了立法在对自由价值和效率价值衡平之后的结果。我国尚不具备实行人民调解前置的条件,而且该制度的实施也缺乏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程序选择权 调解前置 人民调解
原文传递
论我国调解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9
18
作者 廖永安 刘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1,共5页
调解职业化发展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迎来了职业化发展的契机,但也面临着从业队伍不稳定、职业管理机制缺乏、经费保障不足、市场基础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整体考虑三种调解类型的具体... 调解职业化发展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迎来了职业化发展的契机,但也面临着从业队伍不稳定、职业管理机制缺乏、经费保障不足、市场基础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整体考虑三种调解类型的具体问题,从构建科学的职业管理体系、培育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权威与职业认同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行业调解 商事调解 调解职业化
下载PDF
公立医院医疗纠纷现状与解决途径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顾桂国 娄继权 +1 位作者 王枫华 饶文华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了解公立医院医疗纠纷变化趋势、解决途径及影响,探讨解决纠纷的新机制。方法对2006年。2008年3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疗纠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三年中涉及赔偿的案例总数为1525起。其中,自行协商1283起,占84... 目的了解公立医院医疗纠纷变化趋势、解决途径及影响,探讨解决纠纷的新机制。方法对2006年。2008年3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疗纠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三年中涉及赔偿的案例总数为1525起。其中,自行协商1283起,占84.13%;行政调解11起,占0.72%;诉讼解决109起,占7.14%;人民调解122起,占8.0%。结论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仍是医疗纠纷的主要解决途径,人民调解机制解决纠纷的作用日益显现。应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完善医患纠纷的第三方协调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 协商解决 行政调解 诉讼 医疗责任险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调解的地位重构 被引量:11
20
作者 史长青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7,共5页
人民调解是我国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方式,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人民调解逐渐呈显弱势迹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人民调解应重新定位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替代性解纷机制可以实现纠纷解决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人民调解是我国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方式,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人民调解逐渐呈显弱势迹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人民调解应重新定位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替代性解纷机制可以实现纠纷解决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调解能更充分地体现主体的民主参与性;调解机制更易发现适当的纠纷解决方案;调解不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调解更能实现理性化的公正;调解具有人际关系的整合功能。为实现人民调解的地位重构,现阶段的人民调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调解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