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侯朝阳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1年第2期114-118,124,共5页
当下,高校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的目的、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生命"之维的缺失。为此,高校应适当借助人文课堂来传达生命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生命主体间相互尊重、对话和交流的氛围,要着重对大学生进行生... 当下,高校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的目的、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生命"之维的缺失。为此,高校应适当借助人文课堂来传达生命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生命主体间相互尊重、对话和交流的氛围,要着重对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和审美教育。也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经验,逐步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死观 人文教育
下载PDF
论汉画像艺术“深沉雄大”美的内在意蕴
2
作者 王莎 马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汉画像艺术“深沉雄大”之美中富含深刻的内在意蕴。汉画像艺术的构图逻辑和丰富元素,展现出宏大豁达的胸怀,体现了汉代的“大一统”思想与包揽一切的宇宙观。其活力四射的形象、张力十足的画面、自由流动的线条体现出了“事死如生”的... 汉画像艺术“深沉雄大”之美中富含深刻的内在意蕴。汉画像艺术的构图逻辑和丰富元素,展现出宏大豁达的胸怀,体现了汉代的“大一统”思想与包揽一切的宇宙观。其活力四射的形象、张力十足的画面、自由流动的线条体现出了“事死如生”的生死观,凸显出汉人对于生命延续的渴望。其包容自信的艺术姿态,高度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展露出鲜明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深沉雄大 一统性 生死观 主体意识
下载PDF
威廉·华兹华斯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华兹华斯在作品中频频论及生死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自己的生命意识,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对他生命意识的研究却出现了不应有的忽视现象。从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的命题出发,在西方社会和... 华兹华斯在作品中频频论及生死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自己的生命意识,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对他生命意识的研究却出现了不应有的忽视现象。从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的命题出发,在西方社会和宗教文化的背景下,对他的生命意识作比较详细的研究,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生命意识 基督教
下载PDF
解构《厄舍府之倒塌》中生与死的对立
4
作者 冯钰芳 谢龙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4期1-5,共5页
《厄舍府之倒塌》是爱伦·坡作品中表现死亡这一核心概念的经典之作,其文本通过环境、心理、象征等多种手法,显示了生命与死亡之对立力量的相互冲荡,以及权力支配关系的逆转。该文分析了西方社会文化中乐生恶死的传统生死观,并根据... 《厄舍府之倒塌》是爱伦·坡作品中表现死亡这一核心概念的经典之作,其文本通过环境、心理、象征等多种手法,显示了生命与死亡之对立力量的相互冲荡,以及权力支配关系的逆转。该文分析了西方社会文化中乐生恶死的传统生死观,并根据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解构主义理论,拆解《厄舍府之倒塌》中既定的生与死之二元对立结构,即指明这两者在文中的不稳定的自我解构倾向,并通过生死界限的模糊、力量转化与颠覆的过程完成了对立解构的崩塌。现代社会是复杂的、多义的,一方面是对理性、民主、真理的绝对与一元的追求,另一方面又由于时空的不连贯体验,人们产生了混乱的心理体验,因而表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用二元解构的方式来解读文本,正是与现代性的这种表现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厄舍府之倒塌》 二元对立 解构主义 死亡焦虑 生死观
下载PDF
老子的道论与生死观
5
作者 王怡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4-98,共5页
老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与其道论密切相关。老子思想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和政治学,“道”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老子那里,“道”具有宇宙发生论和本体形而上学的意义,既是万物发生之始源,又是万物存在之根据,还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老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与其道论密切相关。老子思想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和政治学,“道”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老子那里,“道”具有宇宙发生论和本体形而上学的意义,既是万物发生之始源,又是万物存在之根据,还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以及社会人生的法则和准绳。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的,天地万物因而也以自然为本性,社会治理、政治方略和人生行为、道德修养同样以自然为宗旨。在生死问题上,老子强调顺应自然之道,其“贵身”论主张安命自足、柔弱居下以得享天年,反对刻意强为和纵欲争利。老子的生死观追求的是效法天长地久之道,生死任其自然,从而做到“死而不亡者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生死观 自然
下载PDF
浅谈佛教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钦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07-,409,共2页
日本是一个岛国,对于生死的看法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自从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它所宣扬的"无常观"、"生死一如"等思想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及变容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佛教的葬礼、日本人生死观中的佛教色彩... 日本是一个岛国,对于生死的看法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自从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它所宣扬的"无常观"、"生死一如"等思想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及变容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佛教的葬礼、日本人生死观中的佛教色彩及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生死观三个方面阐述了佛教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具体渗透及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日本人 生死观 生死一如
原文传递
论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建波 王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7-22,共6页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生死观需要有新的内容,建构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贵"的生死观,是赋予死亡以生命意义的生死观,是"生死两安&...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生死观需要有新的内容,建构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贵"的生死观,是赋予死亡以生命意义的生死观,是"生死两安"的生死观,是科学的生命观和科学的死亡观的统一,贯穿着对真理和信念的坚定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死亡 生死观 以人为本 生命意义
下载PDF
汉画中的人鱼形象 被引量:3
8
作者 郑茜方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5-29,共5页
汉画中的人鱼形象结合了鱼和人的形象特征,从而被赋予了特殊的功能,成为汉画中一种特殊的母题。人鱼形象是对仰韶文化时期人面鱼纹和鲵鱼纹以及《山海经》中人鱼形象的继承和发展。其图像构成既是鱼崇拜信仰的反映,也是汉代生死观和升... 汉画中的人鱼形象结合了鱼和人的形象特征,从而被赋予了特殊的功能,成为汉画中一种特殊的母题。人鱼形象是对仰韶文化时期人面鱼纹和鲵鱼纹以及《山海经》中人鱼形象的继承和发展。其图像构成既是鱼崇拜信仰的反映,也是汉代生死观和升仙思想的重要体现。汉画中的人鱼形象不仅仅是简单的墓葬装饰,更是死者希冀实现灵魂不灭、生命不朽的重要载体,成为了沟通生死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人鱼 《山海经》 生死观
下载PDF
神话中的生死观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钟陵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5-23,58,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人类上古神话和原始习俗研究原始人类的生命意识及其生死观这项文化心理。原始人类将人的生命意识同化到自然变化的模式中,从而使其生命意识饱含超越的精神和恢宏的格调与厚重的意蕴。
关键词 原始人类 上古神话 生死观 自然节律 图腾
下载PDF
“临终的眼” 无限的话——川端康成自杀原因浅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琼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32-34,共3页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自杀身亡,引发了许多猜测。指出其自杀具有作家个人、社会历史及文化诸多方面的原因;指出他独特的人生观、生死观、死亡美学观念是造成其自杀的重要内在原因。
关键词 自杀 物哀 幽玄 生死观
下载PDF
生命的复归——略论当代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京军 周险峰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年第4期57-59,共3页
自杀是对生命进行价值判断并极端否定的结果。高校应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死观教育,使学生具备清醒的自我生命意识、合理的生命价值位置、自觉的生命实践诉求和丰富的生命过程体验,最终促使生命的复归。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 生死观教育
下载PDF
伟人的终极关怀——论毛泽东的生死观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佑新 黄波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3-7,共5页
终极关怀与人的生死问题密切相关,是人类超越生死对立的基本途径。对生死问题的思考贯注于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超越生死的基本心态是乐观、奋斗,从早年到晚年都是如此,尽管其中也有重要差异;毛泽东将生死问题置于终极性价值关怀之下而... 终极关怀与人的生死问题密切相关,是人类超越生死对立的基本途径。对生死问题的思考贯注于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超越生死的基本心态是乐观、奋斗,从早年到晚年都是如此,尽管其中也有重要差异;毛泽东将生死问题置于终极性价值关怀之下而消解了生死的尖锐对立,这种终极性价值关怀在早年是抽象的精神实体,即"大本大源",在世界观发生转变以后,则是共产主义理想、人民本位。在人文精神失落、终极性价值消褪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生死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终极关怀 生死观 人民本位
下载PDF
简论高校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维红 许鹤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9期23-25,共3页
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杀、杀人等漠视生命的现象,加强大学生生死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举措。生死观教育不但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还要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人文关怀、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死观教育 原则
下载PDF
从《林兰香》的生死观看儒道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骆锦芳 马晓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9-95,共7页
《林兰香》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难得的佳作。作品中对死亡的关注与思考,对现 世人生的冷静审视,在整个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本文从书中体现出来的儒、 道二家不同的生死观入手,对《林兰香》一书的深... 《林兰香》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难得的佳作。作品中对死亡的关注与思考,对现 世人生的冷静审视,在整个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本文从书中体现出来的儒、 道二家不同的生死观入手,对《林兰香》一书的深层意蕴加以阐述,力图揭示出《林兰香》在才子佳人小说 外表下潜藏的深刻悲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兰香》 生死观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冲突与融合
下载PDF
方以智“三教合一”思想探微——以生死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元青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3-46,共4页
纵观方以智的生死观,早年为了抵御异族入侵,他一方面大力倡导"杀身成仁"的儒家民族气节,另一方面又积极吸纳、改造道家的"全生"观,反对以"咫尺之义,灭无訾之躬"的消极作法。及中晚,他将儒家"体用一... 纵观方以智的生死观,早年为了抵御异族入侵,他一方面大力倡导"杀身成仁"的儒家民族气节,另一方面又积极吸纳、改造道家的"全生"观,反对以"咫尺之义,灭无訾之躬"的消极作法。及中晚,他将儒家"体用一源"和天台宗"一心三观"综合起来,锻造成独特的"随生死,空生死,而贯生死"的理论体系,体现其"全体滚用"的学术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生死观 “三教合一”
下载PDF
论东汉人的寿命观——以东汉人对颜回之死的讨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10,共6页
颜回去世时,较为年轻。从孔子时代开始,颜回早逝的原因就已被讨论;自西汉末年开始,气候变化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增多,由此引起时人对寿命问题的关注;到东汉时期,讨论颜回早逝的频率与论者越来越多,这反映出了思想界的某种变化。在早期... 颜回去世时,较为年轻。从孔子时代开始,颜回早逝的原因就已被讨论;自西汉末年开始,气候变化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增多,由此引起时人对寿命问题的关注;到东汉时期,讨论颜回早逝的频率与论者越来越多,这反映出了思想界的某种变化。在早期道教徒的眼中,早逝者对生者不利,故而在墓葬中常采取某种措施,隔离生者与早逝者的关系。民间下层民众的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汉代精英阶层,对颜回早逝问题的讨论逐渐深入,讨论的议题开始转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寿命观 颜回 寿命 镇墓文 生命意义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生死观
17
作者 邓正兵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0-24,共5页
邓小平的生死观体现在他置生死于度外 ,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利害 ,为了党、国家、人民而奋斗终身的历程中 ;体现在他晚年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带头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为设计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小平的生死观体现在他置生死于度外 ,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利害 ,为了党、国家、人民而奋斗终身的历程中 ;体现在他晚年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带头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为设计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实践中 ;体现在他对后事和丧事的安排中。他对中国传统生死观的既有继承 ,又有突破 ,表现了共产党人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和高风亮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生死观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下载PDF
论道家与道教的生死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秀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8,共5页
从历史角度看,以哲学、思想理论为主导的老庄道家创立于前(先秦),以宗教信仰为主旨的道教建立于后(东汉以降),随之而来的是道家与道教的融合、涵化、整合、熔铸,亦道家亦道教,亦道教亦道家。因此,从整体上说,作为思想学术的老庄道家与... 从历史角度看,以哲学、思想理论为主导的老庄道家创立于前(先秦),以宗教信仰为主旨的道教建立于后(东汉以降),随之而来的是道家与道教的融合、涵化、整合、熔铸,亦道家亦道教,亦道教亦道家。因此,从整体上说,作为思想学术的老庄道家与作为宗教信仰的道教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文章分析了老庄道家自然主义的生死观与道教“我命在我”的长生成仙说,说明了在生死观上道教对道家思想的援引和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生死观
下载PDF
拜伦的生命意识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桂平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2期83-88,共6页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伦 生命意识 价值
下载PDF
论钱谦益的生死观与人生道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静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5,共6页
纵观钱谦益一生,甲申之变前他是一位文坛领袖兼济世救国之士,甲申之后他成为卖国事清失节之人,清初他又转而为抗清复明志士。而综观钱氏文学作品,则知其为人出处之转变,根源还在于不同历史阶段中钱氏生死观之转变。
关键词 钱谦益 文学作品 生死观 转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