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技术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73
1
作者 张会 张继权 韩俊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146,共6页
目前,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方法虽然不少,但还没有能提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来对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4个因子,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 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气象学、地理学、灾害... 目前,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方法虽然不少,但还没有能提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来对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4个因子,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 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气象学、地理学、灾害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观点出发,提出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用其来评估不同县相关损失风险及各因子对风险的贡献,并绘制出了辽河中下游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风险 辽河中下游地区 GIS技术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洪涝灾害风险指数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6
2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1 位作者 刘权 王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1,共4页
辽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及调查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流域1986—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 辽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及调查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流域1986—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域耕地面积持续扩大,林地、草地、水域面积趋于减少,居民地、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增加。整个景观斑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景观的空间结构趋于简单化。农业用地是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体和媒介,主要土地利用转变类型大多与耕地有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等,使流域生态环境更加趋于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增加 重工业 农业用地 商品粮 耕地面积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下游流域 草地 辽河
下载PDF
GIS支持下辽河中下游土壤侵蚀遥感动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权 王忠静 刘湘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在国家"九五"项目支持下,结合辽宁省两次遥感侵蚀调查工作和松辽中下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在遥感技术和GIS的支持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规律。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中下游流域 遥感技术 辽河 GIS空间分析 变化规律 动态分析 蚀变 调查评价
下载PDF
清代以降辽河中下游地区玉米种植变迁述论
4
作者 朱星宇 朱锁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7,共10页
玉米作为高产耐瘠薄的美洲作物,自清代以来,在辽河中下游地区就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杂粮”的种植地位。但是清末以后,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大豆作物重要性的提高,促使玉米种植开启了从“园圃作物”向“主粮作物”过渡的趋势,辽河中下游... 玉米作为高产耐瘠薄的美洲作物,自清代以来,在辽河中下游地区就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杂粮”的种植地位。但是清末以后,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大豆作物重要性的提高,促使玉米种植开启了从“园圃作物”向“主粮作物”过渡的趋势,辽河中下游各县纷纷出现了玉米“大田化”趋势。但是,直至伪满政权覆灭,由于传统作物高粱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玉米在辽河中下游地区的种植“大田化”趋势最终未能将玉米种植导向“地方食粮大宗”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以降 辽河中下游 玉米 变迁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段河道演变及水力几何形态研究
5
作者 高宇 《东北水利水电》 2017年第4期26-27,70,共3页
文中根据辽河中下游河段实测地形资料,从河道横断面、纵剖面、平面及主河槽演变规律几个方面,对辽河中下游河段近期河道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该河段总体上仍将维持现有河势,为辽河中下游河段两岸经济建设发展提供... 文中根据辽河中下游河段实测地形资料,从河道横断面、纵剖面、平面及主河槽演变规律几个方面,对辽河中下游河段近期河道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该河段总体上仍将维持现有河势,为辽河中下游河段两岸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中下游段 河道演变 水力几何形态 河型
下载PDF
辽河各水沙来源区对下游泥沙沉积的影响
6
作者 陈杨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2,共5页
以辽河中下游有关水文站年系列资料为基础,运用泥沙收支平衡法,研究辽河中下游泥沙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巨流河至六间房河段为辽河中下游强烈沉积区。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巨流河—六间房河段泥沙沉积量与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水沙量相关关... 以辽河中下游有关水文站年系列资料为基础,运用泥沙收支平衡法,研究辽河中下游泥沙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巨流河至六间房河段为辽河中下游强烈沉积区。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巨流河—六间房河段泥沙沉积量与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水沙量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辽河下游巨流河—六间房河段沉积量与辽河支流柳河产沙区产沙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柳河产沙量的变化对辽河下游河道泥沙沉积量的变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且柳河汛期单位来水来沙量较全年单位来水来沙量对辽河下游沉积量的贡献率更大。因此,为缓解辽河下游河道沉积问题,柳河水土流失的治理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区 河道泥沙沉积 辽河中下游
下载PDF
Research on Method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Liaohe River Based on GIS 被引量:12
7
作者 Wang Geng 1,2 , Nie Baochi 3, Wang Lin 1 & Wu Wei 1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2.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hool,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3. Shenyang Buraue of Water Resources, Shenyang 110013,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5,共6页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research possess the attributes of spatiality, non-linearity and randomicity, so we must process much spatial information. Spatial analysis and data management are the ...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research possess the attributes of spatiality, non-linearity and randomicity, so we must process much spatial information. Spatial analysis and data management are the advantages of GIS, which can define distribution trend and spatial rela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how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graphically. Spatial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based on GI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of which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Liaohe River is taken as a study case. First, to work out 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 assessment indicators system, and investigate in person and gather information; second, to digitize the watershed; third, to quantize and calculate by the fuzzy method; last, to construct GIS grid database, and expou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by GIS interpolation and assembly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liaohe river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indicators system GIS spatial differenc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