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权力与权威:新的解释 被引量:101
1
作者 俞可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9,共10页
权力与权威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权力是迫使对方服从的制度性强制力量,权威是一种使对象因信服而顺从的影响力,两者的实质性区别是强制服从和自愿服从。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没有作为现代政治学核心范畴的"权力&qu... 权力与权威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权力是迫使对方服从的制度性强制力量,权威是一种使对象因信服而顺从的影响力,两者的实质性区别是强制服从和自愿服从。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没有作为现代政治学核心范畴的"权力"与"权威"概念,然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霸道"("以力服人",常人治理国家的方式)与"王道"("以德服人",圣人治理国家的理想模式)同现代政治学中的"权力"与"权威"概念极为相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王道"与"霸道"的概念就是中国传统的"权力"与"权威"概念。现代政治区别于传统政治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政治生活从官员的权力本位转向公民的权利本位。这一实质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权威 王道与霸道 传统政治 现代政治
原文传递
文庙与云南文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廖国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从符号学的视角看,文庙是一种公共性的儒家文化象征符号。云南文庙除了承载教育和祭孔功能外,还是中央王朝推行“王道”的政治象征。文庙的建立和推广,对云南多元一体地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
关键词 文庙 儒家文化象征符号 王道 多元一体地域文化
下载PDF
《公》《穀》“取郜大鼎于宋”发微
3
作者 王广佳 王江武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9-44,63,共7页
“取郜大鼎于宋”为《春秋》鲁桓公二年所载之文。《公》《穀》二传皆肯定鲁桓公“受赂而还,以成宋乱”的历史事实。基于此,《公羊传》又批评宋国灭郜取其鼎。在义理阐发上,《穀梁传》言“名从主人,物从中国”,颇重亲亲与尊尊之间的张力... “取郜大鼎于宋”为《春秋》鲁桓公二年所载之文。《公》《穀》二传皆肯定鲁桓公“受赂而还,以成宋乱”的历史事实。基于此,《公羊传》又批评宋国灭郜取其鼎。在义理阐发上,《穀梁传》言“名从主人,物从中国”,颇重亲亲与尊尊之间的张力,并强调夷夏之分。《公羊传》则欲通过“器从名,地从主人”申明孔子寓《春秋》中“兴乱继绝”的万世之法。值得注意的是,公羊家在形名问题上的相关讨论,可以视作孔子正名思想的经学化解读。就“取郜大鼎于宋”所阐义理来看,二传所述各有所长,呈现出《春秋》学内部不同的诠释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郜大鼎 《公羊传》 《穀梁传》 夷夏 王道 正名
下载PDF
董仲舒王道政治思想的六重维度
4
作者 崔锁江 白立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董仲舒王道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民本、天道、君主、秩序、伦理、制度等六重维度。民本论、人性论、德治论、教化论等主张构成了王道政治的民本维度。奉天、法古、崇圣、受命构成了王道政治的天道维度。屈伸之义、任贤制官、尊君卑臣、君... 董仲舒王道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民本、天道、君主、秩序、伦理、制度等六重维度。民本论、人性论、德治论、教化论等主张构成了王道政治的民本维度。奉天、法古、崇圣、受命构成了王道政治的天道维度。屈伸之义、任贤制官、尊君卑臣、君德修养构成了王道政治的君主维度。大一统、五正、调均、太平构成了王道政治的秩序维度。三纲五常、礼乐仁义、道义、尊礼重信构成了王道政治的伦理维度。郡国二元制、守常、改制、存二王后构成了王道政治的制度维度。董仲舒王道政治思想的六重维度在天的涵摄下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王道 政治 理论体系
下载PDF
从朱陈之辩看朱熹陈亮的王霸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心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1-135,共5页
朱熹以天理论王道,认为王霸之别就是天理人欲之异,为王道政治寻找到理本论的依据,强调仁义原则的优先性,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批判立场。而陈亮则在对王道所体现的道义原则有所肯认的基础上,认为霸道亦有体现仁政处,霸者的伟业也是仁心之发... 朱熹以天理论王道,认为王霸之别就是天理人欲之异,为王道政治寻找到理本论的依据,强调仁义原则的优先性,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批判立场。而陈亮则在对王道所体现的道义原则有所肯认的基础上,认为霸道亦有体现仁政处,霸者的伟业也是仁心之发现,霸固本于王。这与他们当时政治关注点的不同有一定关系。但朱熹的王霸论在具体理论的阐述上,偏离其原始初衷,转向空谈性命义理,部分地抹杀了其真正价值所在;而陈亮对汉唐君主事功事能的赞美,从思想逻辑的推衍来看,则会导向道义维度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陈亮 王道 霸道 王霸之辨
下载PDF
孟子“平治天下”思想研究
6
作者 马秋丽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7,158,共13页
“平治天下”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孟子的言说最为典型且影响深远。孟子“平治天下”思想,以内政邦交一体化视角,由仁心而仁政、由仁政而王道层层展开,涉及国家的施政原则、邦国关系和对天下定于一的仁义共同体的设想。“平... “平治天下”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孟子的言说最为典型且影响深远。孟子“平治天下”思想,以内政邦交一体化视角,由仁心而仁政、由仁政而王道层层展开,涉及国家的施政原则、邦国关系和对天下定于一的仁义共同体的设想。“平治天下”思想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第一,战与不战,皆为安民。反对践踏国计民生的“不义之战”。若邦国交恶,不得已而发生战争,孟子提倡救民于水火的正义之战。第二,邦国相交,重德重义。孟子指出,“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鲜明表达其对“小役大,弱役强”的政治现实的拒斥、对“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的追求。第三,匡定天下,贵王贱霸。针对“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成就霸业的现实,孟子“贵王贱霸”,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推崇“以德服人”的王道。孟子平治天下的思想,能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可资现代转换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治天下 王道 民本 义利之辨 王霸之辨
原文传递
仲景王道、霸道思想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立思 沈梦雯 《河南中医》 2020年第9期1297-1300,共4页
中医学蕴含丰富的王道、霸道思想,王道治法重视人体正气,补其不足,以达扶正祛邪之目的;霸道治法以祛邪为首要目的,损其有余,以达邪祛正复之目的。《伤寒论》中,霸道治法较少,为王道医学。仲景在运用峻猛霸道之剂时,亦辨证精细,根据不同... 中医学蕴含丰富的王道、霸道思想,王道治法重视人体正气,补其不足,以达扶正祛邪之目的;霸道治法以祛邪为首要目的,损其有余,以达邪祛正复之目的。《伤寒论》中,霸道治法较少,为王道医学。仲景在运用峻猛霸道之剂时,亦辨证精细,根据不同情况兼顾王道思想;在王道治法中,根据病情渗入霸道思想。王道和霸道虽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但其与中医学的阴阳思想相通,亦是互根互用、对立统一的关系。仲景有诸多王道治法和霸道治法的代表方剂,但非绝对孤立,而是相互融合。无论是从传统政治的角度,亦或是从中医学的角度,王道、霸道的统一才是前进的方向。因此,应当辨证看待金元及后世的王道、霸道之争,摒弃经方、时方之争,摒弃门户之见。不管是王道治法还是霸道治法,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才是中医学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 霸道 扶正 祛邪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儒家,还是杂家?——《颜氏家训》思想归属辨析
8
作者 颜炳罡 吴奇萍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5,158,159,共9页
从《颜氏家训》作者的家族文化底色、思想来源、作品主题、核心价值来看,《颜氏家训》的思想归属是儒家,而不是某些学者所认为的杂家。第一,从《颜氏家训》的“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学术追求与使命担当来看是儒家而非杂家;第二,从... 从《颜氏家训》作者的家族文化底色、思想来源、作品主题、核心价值来看,《颜氏家训》的思想归属是儒家,而不是某些学者所认为的杂家。第一,从《颜氏家训》的“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学术追求与使命担当来看是儒家而非杂家;第二,从《颜氏家训》的“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宗旨来说,是儒家的齐家之道,不是佛家的出家之法;第三,从《颜氏家训》坚守仁义诚孝的核心价值来看,《颜氏家训》是儒家而非杂家。虽然《颜氏家训》有“曼衍旁涉”之处,只能说其博大,但这不能作为判断其思想归属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之推 儒家 杂家 仁义 先王之道 家世之业
原文传递
如何与天地万物成“一家之亲”——王阳明亲民说发微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立胜 Wang Keyou(译) 《孔学堂》 CSSCI 2022年第2期65-77,161-174,共27页
王阳明的“明德亲民之学”是阳明学义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说可划分为早、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唯有从“明明德工夫论”与“王道观”双重视野方能理解其精义与特色所在。其强烈的“泛亲化”的亲民论述让“亲”拥有了建构普遍的社会... 王阳明的“明德亲民之学”是阳明学义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说可划分为早、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唯有从“明明德工夫论”与“王道观”双重视野方能理解其精义与特色所在。其强烈的“泛亲化”的亲民论述让“亲”拥有了建构普遍的社会秩序、宇宙秩序的意义,并与“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论述一起成为近现代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动力,因而具有广泛的思想史效应与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明德亲民之学 亲民 王道观
下载PDF
“《春秋》无义战”中的王道与正当性辨析——以哀公十一年“齐国书伐鲁”为中心
10
作者 张凯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2期272-293,共22页
《春秋》王鲁,假鲁以张治本。哀公十一年,齐不得天子之令而擅伐鲁是有违君臣之义的,但在《公羊》学视域下却是孔子以不书“某鄙”之辞表明鲁自取其祸而见耻于诸夏中国,贬之更甚于齐。究其原因,鲁作为一个侯爵之国,承周公之祀,却不思内... 《春秋》王鲁,假鲁以张治本。哀公十一年,齐不得天子之令而擅伐鲁是有违君臣之义的,但在《公羊》学视域下却是孔子以不书“某鄙”之辞表明鲁自取其祸而见耻于诸夏中国,贬之更甚于齐。究其原因,鲁作为一个侯爵之国,承周公之祀,却不思内修其德以强国,惧于夷狄之吴的强大军事实力,献百牢、乱周礼,屈辱至极。又适逢三桓擅权,对外惧强而凌弱,获罪于吴、齐两国。两国遂相继来伐,鲁在地缘政治中,左右腾挪,与吴立约;又以两邑之地贿赂齐,归邾娄子益以平齐之怒。转而又与吴兴兵伐齐,致齐悼公被弑,几乎引发了夷夏大乱。《春秋》追古贵信,鲁却毁信而伐近邻,又随意结盟、立小信以止干戈,致天下没有可信之制、可循之理,而渐失其正。孔子所见之鲁,已不复周礼之邦,王者之气象,岂可再遮其罪,遂以抑鲁扬齐而欲拨乱反正。尽管战争是残酷的,儒家对不正义的战争也是一以贯之地反对,但“齐国书帅师伐我”,定是孔子以笔执刀、反复思索、掩面而记之文,侧重对鲁德性缺失的审判和夷狄犯诸夏的斥责。以此可观《春秋》记录不义之战所用褒贬之辞,蕴含着儒家对正义战争的界定,为如何借暴力手段而起仁义之师提供了形而上的伦理基石,强调在慎战的同时,不能忽视战争对捍卫道义、国家权力,甚至辨乱复礼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 夷夏之辨 正义之战 《春秋》笔法
原文传递
鲁迅与中里介山的“通信风波”——以《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为中心
11
作者 李炜 《长江学术》 2023年第4期13-23,共11页
鲁迅于1934年在日本杂志《改造》发表了日文作品《火·王道·监狱——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其中的三篇短文看似独立,实则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若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及周边文献对此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鲁迅通过引用并反驳中... 鲁迅于1934年在日本杂志《改造》发表了日文作品《火·王道·监狱——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其中的三篇短文看似独立,实则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若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及周边文献对此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鲁迅通过引用并反驳中里介山《日本的一平民与中国及中国国民书》的部分观点,意图对近代日本知识阶层反复言说的侵华谬论进行解构。若以回归“历史现场”的方式重新审视此文的诞生动因及后续影响,还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出围绕鲁迅的多起“公案”的“前因”或“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中里介山 王道
下载PDF
郭店儒家竹书思想新论——以孔子为中心
12
作者 丁四新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在《尊德义》篇中,孔子提出了“尊德明伦”的道德主义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在《六德》篇中,孔子提出了六位说和三大法说,系统地总结和建构了中国古代的位分伦理学说。在《成之闻之》篇中,孔子提出了求己反本的修身哲学,并将天常与六位贯... 在《尊德义》篇中,孔子提出了“尊德明伦”的道德主义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在《六德》篇中,孔子提出了六位说和三大法说,系统地总结和建构了中国古代的位分伦理学说。在《成之闻之》篇中,孔子提出了求己反本的修身哲学,并将天常与六位贯通起来,意义重大。在《性自命出》篇中,孔子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的重大命题,贯通了生性和天命两者,构建了性命论学说,为儒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石。在《穷达以时》篇中,孔子对时命与德行作了分判,高度肯定了德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唐虞之道》篇中,孔子提出了“禅而不传”“利天下而弗利”的尧舜王道的政治理想。总之,孔子思想在郭店儒家竹书中得到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简 孔子 位分伦理学 性命论 王道
下载PDF
董仲舒春秋公羊学与易学的会通
13
作者 王新春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3-17,21,共6页
作为春秋公羊学的一代宗师,董仲舒以天人之学的视域解读《春秋》,敞开了春秋学的天人之学底蕴,实现了“推见至隐”的春秋公羊学与“本隐之以显”的易学的会通,开显了通贯三才的王道,标举了人偶副天地的生命自觉,揭示了王之以成民性为重... 作为春秋公羊学的一代宗师,董仲舒以天人之学的视域解读《春秋》,敞开了春秋学的天人之学底蕴,实现了“推见至隐”的春秋公羊学与“本隐之以显”的易学的会通,开显了通贯三才的王道,标举了人偶副天地的生命自觉,揭示了王之以成民性为重任而以人文化成天下的王道愿景,重建了仁义之道,最终以春秋公羊学确立了汉代经学的典范形态与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公羊学 易学 推见至隐 王道 人文化成
下载PDF
“中国梦”的传统文化基座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自慧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53,共4页
"中国梦"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之梦,其实现不能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基座,"中庸&qu... "中国梦"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之梦,其实现不能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基座,"中庸"、"王道"和"世界主义"思想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民族复兴 王道 文化基座
下载PDF
“王道主义”与实业扩张:西原龟三的思想与行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志鹏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3年第5期46-53,共8页
西原龟三受神鞭知常"王道主义"思想的影响,自称是"王道主义的行者"。对西原龟三"王道主义"思想的分析应与其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西原龟三从共益社经营时期在棉布交易上排挤中国商人,到"满洲"考... 西原龟三受神鞭知常"王道主义"思想的影响,自称是"王道主义的行者"。对西原龟三"王道主义"思想的分析应与其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西原龟三从共益社经营时期在棉布交易上排挤中国商人,到"满洲"考察期间在面粉交易上联俄逐美,再到北京之行后形成的经济的北守南进策略,均展现了西原龟三的实业扩张行动与"王道主义"思想的龃龉之处。西原龟三"王道主义"的实质是以"王道"与"共益"之名义联合弱者并驱逐强者,进而达到统治弱者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原龟三 “王道主义” 实业扩张 北守南进
原文传递
试述先秦儒家视野中的王道和霸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秋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2-54,共3页
在先秦儒家看来,王道的内涵是以仁爱之心推行仁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体表现为为政以德,养民富民,仁战仁兵;霸道的内涵则是以功利之心推行力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体表现为以力假仁、刑严势威,以开辟土地、聚敛财富,实现地大国富,... 在先秦儒家看来,王道的内涵是以仁爱之心推行仁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体表现为为政以德,养民富民,仁战仁兵;霸道的内涵则是以功利之心推行力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体表现为以力假仁、刑严势威,以开辟土地、聚敛财富,实现地大国富,崇武尚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王道 霸道
下载PDF
“鲁学”的建立与秦汉儒家对齐鲁“初政”的认知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沛林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51-62,154,共13页
"鲁学"是汉宣帝即位之初,韦贤等经学名臣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以为比较《公羊》"齐学",作为"鲁学"的《谷梁》宜兴起。但在西汉中期的学术环境中,学者多数致力于"灾异学"的研究,并不存在诸如后... "鲁学"是汉宣帝即位之初,韦贤等经学名臣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以为比较《公羊》"齐学",作为"鲁学"的《谷梁》宜兴起。但在西汉中期的学术环境中,学者多数致力于"灾异学"的研究,并不存在诸如后世学者所说的"鲁学谨严""齐学驳杂"等学风、方法、学说等界限清晰的"齐学"与"鲁学"。而秦汉时期,齐、鲁"初政"的"霸""王"之分是儒家常讨论的固有话题,韦贤等对"齐学""鲁学"的优劣判断标准,大体根据在战国以降儒家对传说中齐、鲁"初政"区别,也就是姜太公"霸道"与伯禽执行周公"王道"区别的观念上建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学 齐学 经学 王道 霸道
原文传递
正气论——王道医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添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13-514,共2页
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能够生存于自然界,必然有其维持生命的本能。"正邪不两立",一旦有"病邪",机体肯定会有相应的"抗病"措施,有趋向痊愈的本能反应。医生在辨证施治时,实际上应是根据"正气"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能够生存于自然界,必然有其维持生命的本能。"正邪不两立",一旦有"病邪",机体肯定会有相应的"抗病"措施,有趋向痊愈的本能反应。医生在辨证施治时,实际上应是根据"正气"的需要,而给予"辅助",并非主观地进行干预。掌握"正气"需要的协助,而加以适当的方药或针灸等"辅助"。这才是真正的朴实的辨证施治思维,这才是中医学的精髓,真正的、王道的辨证论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气 助正 王道
下载PDF
程颢、程颐论“王道”与“治道”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立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126,144,160,共12页
程颢、程颐的政治思想,首先着眼于君主心术的本源。较之兵刑法律制度的改进、财政税收与行政效率的提升,"正君心"更为彻底,也更为重要。他们所诠释的王道政治之所以能够也必须占据首要地位,乃是因为它本身是天理之秩序与命令... 程颢、程颐的政治思想,首先着眼于君主心术的本源。较之兵刑法律制度的改进、财政税收与行政效率的提升,"正君心"更为彻底,也更为重要。他们所诠释的王道政治之所以能够也必须占据首要地位,乃是因为它本身是天理之秩序与命令。王道政治是政治人物对内在秉性的自觉呼应,遵循天理以贯彻王道政治,既是外王事业之体现,也是内圣工夫之要求。因而,王道政治应是圣王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与此同时,二程也探索治国理政的具体路径,不排斥强制性规训力量对社会的管控作用。众多的现实政治问题迫使他们不得不作出符合时代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从复古的方案中寻找现成的答案。二程学说通过"元丰九先生"而传播两浙,下开南宋永嘉学派之先河,浙学的渊源来自洛学。二程的人治思想体现着一种对道德的执着认同,在今天"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语境中,依然有其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王道 治道 人治 浙学
下载PDF
王通的《续诗》与《诗经》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成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28,共4页
自孔子删《诗》之后,后儒就为之传注之学,不敢越雷池一步。惟隋末大儒王通能承圣人之业,为之《续诗》。王通认为《诗经》显示了世道兴衰之由,亦可用以修身养性;他作《续诗》的目的一是为了明王道,亦要振兴萎靡的儒学,二是要以诗歌的发... 自孔子删《诗》之后,后儒就为之传注之学,不敢越雷池一步。惟隋末大儒王通能承圣人之业,为之《续诗》。王通认为《诗经》显示了世道兴衰之由,亦可用以修身养性;他作《续诗》的目的一是为了明王道,亦要振兴萎靡的儒学,二是要以诗歌的发展变化展示时代的变迁。同时王通对诗又有其美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王道 六经 诗经 续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