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享单车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17年第一次专题研讨会 被引量:36
1
作者 邵丹 薛美根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17年第一次专题研讨会于3月30日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和摩拜单车共同举办,会议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共享单车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讨论,与会行业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企业人士共同探...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17年第一次专题研讨会于3月30日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和摩拜单车共同举办,会议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共享单车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讨论,与会行业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企业人士共同探讨了这种新型交通方式的优势、劣势以及对现状问题如何改进等。本刊编选部分专家发言,供读者交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发展 专题研讨会 单车 论坛 中国 共享 政府机构
下载PDF
关于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长周期设计反应谱的讨论 被引量:22
2
作者 俞言祥 胡聿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4,共8页
在上海市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J08-9-92)及其1996年局部修订增补版本中,对上海市Ⅳ类场地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进行了特殊规定,并将结构自振周期延长到10s,同时给出了三条加速度时程用于时程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建... 在上海市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J08-9-92)及其1996年局部修订增补版本中,对上海市Ⅳ类场地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进行了特殊规定,并将结构自振周期延长到10s,同时给出了三条加速度时程用于时程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有关长周期反应谱部分的规定,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一些探讨,指出所提供的一条人造地震动时程和两条国外加速度记录用于上海市Ⅳ类场地长周期建筑结构的时程分析可能并不合适;文中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反应谱 时程 抗震设计 上海市 建筑
下载PDF
上海竞技体育历史之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志民 虞重干 +1 位作者 丁燕华 平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7-41,共5页
从鸦片战争开始 ,从竞技体育队伍的起源、初步发展以及解放后的正式形成、文化革命时的沉沦、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等 ,对上海市竞技体育的历史 ,包括人物、设施、投入等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系统研究和论述 ,以期从上海竞技体育的发展映射... 从鸦片战争开始 ,从竞技体育队伍的起源、初步发展以及解放后的正式形成、文化革命时的沉沦、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等 ,对上海市竞技体育的历史 ,包括人物、设施、投入等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系统研究和论述 ,以期从上海竞技体育的发展映射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历程 ,旨在提高上海和中国整体竞技体育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历史 发展 上海
下载PDF
社会史视野下的评弹文化变迁 被引量:9
4
作者 申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8,共6页
评弹是一种流行于江浙一带由评话和弹词结合而成的曲艺。从社会史的视野看,评弹生长于苏州,与传统时代的江南社会生活密切关联。晚清以后上海开埠,评弹逐渐进入上海,伴随着上海城市的转型,评弹也开始了其近代转型,由古代评弹向近代都市... 评弹是一种流行于江浙一带由评话和弹词结合而成的曲艺。从社会史的视野看,评弹生长于苏州,与传统时代的江南社会生活密切关联。晚清以后上海开埠,评弹逐渐进入上海,伴随着上海城市的转型,评弹也开始了其近代转型,由古代评弹向近代都市评弹转变。从苏州到上海,评弹的演出空间在江南的内部发生了迁移,这种迁移是有深刻意义的,它是近世江南社会变迁在文化上的反映和结果,成为传统文化向近代都市文化转换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 江南文化 上海文化 地域文化 评弹
下载PDF
The history of acupuncture anesthesia for pneumonectomy in Shanghai during the 1960s 被引量:6
5
作者 Li-gong Liu Arthur Yin Fan +1 位作者 Hong Zhou Jun H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85-290,共6页
The success of acupuncture anesthesia (AA) for pneumonectomy in Shanghai in 1960 was a key event for AA gaining practical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effort was a clo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Shanghai First Tubercu... The success of acupuncture anesthesia (AA) for pneumonectomy in Shanghai in 1960 was a key event for AA gaining practical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effort was a clo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Shanghai First Tuberculosis Hospital and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AA success was the great financial and political support provided by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Shanghai local government. In December 1965 the 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China issued a formal document acknowledging AA as an important first-leve national achieve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a collaborative effort of the whol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China. AA was an important influential factor that helped acupuncture spread across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anesthesia PNEUMONECTOMY shanghai history of medicine
原文传递
上海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史演变
6
作者 李良杰 戴雪荣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年第4期17-18,共2页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其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步伐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循着上海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足迹,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初步得出一些结论,为上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上海工业 工业城市 最大 中国 上海 步伐 结论 历史
下载PDF
《大上海都市计划1946-1949》——近代中国大都市的现代化愿景与规划实践 被引量:4
7
作者 侯丽 王宜兵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23,共8页
以1946-1949年间大上海都市计划的编制实践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国家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及制度的历史宏观发展背景之中,从科技史和人物史的角度,综述了大上海都市计划在短短4年间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战后全面接管及重建、国... 以1946-1949年间大上海都市计划的编制实践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国家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及制度的历史宏观发展背景之中,从科技史和人物史的角度,综述了大上海都市计划在短短4年间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战后全面接管及重建、国共内战、金融和社会秩序混乱直至上海解放的整体工作过程和主要成果,以及其核心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对上海未来现代化愿景的描绘和执着追求——这一以海归为主的新兴的专业技术精英团体在1940年代中后期对都市计划的性质、作用及其对城市发展作用方式的认识,在现实的约束下对现代规划技术方法、理念进行的选择与调整,对重大城市发展问题的论争。该事件对于当代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则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上海都市计划 近代中国 规划史 上海史
下载PDF
娱乐、风化、政治:近代上海茶馆禁妓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包树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6-231,共6页
上海开埠后,商业的发达、移民的集聚使得娼妓业很快兴旺起来。同时,茶馆业迅速发展,茶馆成为晚清时期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之后,妓女"结缘"茶馆长达数十年。对封建官府来说,为维护风化,茶馆禁妓势在必然。由于一市三治的特殊... 上海开埠后,商业的发达、移民的集聚使得娼妓业很快兴旺起来。同时,茶馆业迅速发展,茶馆成为晚清时期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之后,妓女"结缘"茶馆长达数十年。对封建官府来说,为维护风化,茶馆禁妓势在必然。由于一市三治的特殊政治格局,华界官员极力寻求租界当局的协助。在租界、华界共同展开茶馆禁妓的过程中,双方因理念的差异、利益的冲突和权力的争夺不时发生摩擦。进入民国以后,妓女逐渐离开茶馆,至1930年代最终消失,其中原因复杂,结果也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史 茶馆 禁妓
下载PDF
战略 功能 发展——上海辰山植物园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亚利 黄卫昌 胡永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从世界植物园发展的历史、上海地区的植物园发展及城市需求出发,对辰山植物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辰山植物园将成为集科研、教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在辰山植物园建园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国际高水平植物园的发展动态,紧密围绕国家... 从世界植物园发展的历史、上海地区的植物园发展及城市需求出发,对辰山植物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辰山植物园将成为集科研、教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在辰山植物园建园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国际高水平植物园的发展动态,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华东地区发展需求,加强华东区系植物保育、开发和利用研究,提高园林景观建设,满足上海及周边地区公众的娱乐需求,增强科普设施和科普能力建设,以多样的科普教育来感染和教育公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现代植物园 发展史 上海 辰山植物园
下载PDF
晚清上海地区疫病防治状况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梅华 黄晓华 +3 位作者 张丛 李桃桃 孙文钟 刘永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776-782,共7页
本文考察了1872年至1911年上海疫病的防治状况,分别从市政管理、稽查消毒、食品卫生、预防接种、规章立法和卫生宣传等方面分析租界和晚清当局防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总结了各自在防疫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据此,笔者认为租界疫病防治的... 本文考察了1872年至1911年上海疫病的防治状况,分别从市政管理、稽查消毒、食品卫生、预防接种、规章立法和卫生宣传等方面分析租界和晚清当局防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总结了各自在防疫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据此,笔者认为租界疫病防治的经验对现代疫病防治仍有借鉴意义;卫生宣教的开展要符合疫病发生的时空特征和各易感人群的不同特点;疫病防治不能让中医药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控制 历史 上海 医学史 清朝
下载PDF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食品安全管理及成效探析(1870—1937)——以牛乳品为中心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立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3-152,共10页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构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当时中国成效最著的管理体系,不仅保证了居民食用安全,且培育出一批现代化食品企业。牛乳品是外侨的生活必需品,公共租界对其管理高度重视,公共租界工部局通过多次改组管理机构,修改管理制度,...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构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当时中国成效最著的管理体系,不仅保证了居民食用安全,且培育出一批现代化食品企业。牛乳品是外侨的生活必需品,公共租界对其管理高度重视,公共租界工部局通过多次改组管理机构,修改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建立病理试验室、化学试验室强化对牛乳及其制品的纯净度、品质的检测,建造牲畜处置场以降低病、死牲畜对养殖业、食用者的安全风险,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知识宣传与教育活动以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等多种举措,使牛乳品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过,仍存在安全隐患如牛奶走私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一市三治"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价格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租界 食品安全管理 牛乳品 上海史
下载PDF
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的空间记忆与社会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倪京帅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空间与记忆的视角出发,重点考察公园、跑马场、精武体育会、商务印刷馆等近代上海典型的体育文化空间。主要结论:体育文化空间融合了体育娱乐和社会表达,表现出体育生活空间的社会示范、体育娱乐空间的商业社...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空间与记忆的视角出发,重点考察公园、跑马场、精武体育会、商务印刷馆等近代上海典型的体育文化空间。主要结论:体育文化空间融合了体育娱乐和社会表达,表现出体育生活空间的社会示范、体育娱乐空间的商业社交、体育组织空间的公共服务、体育舆论空间的政治启蒙等社会特征;城市体育文化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侧面反映一座城市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要重视和加强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构建和体育历史文化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体育文化 近代上海
下载PDF
传创同构:现当代上海设计教育的毕业创作文献研究--以上海三所美术院校为例
13
作者 赵蕾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以上海建国后城市地位与功能转型为背景,基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上海三家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第一手文献采集资料及当事人的采访口述,围绕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市轻工业学校、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三所学校在历史境遇中的办学理念与教... 以上海建国后城市地位与功能转型为背景,基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上海三家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第一手文献采集资料及当事人的采访口述,围绕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市轻工业学校、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三所学校在历史境遇中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特色,以毕业创作为研究视角,从个案与手稿文献的考证视点,呈现三家学校传创同构的人才培养探索路径,引证上海在这一时期作为全国轻工业生产中心,其教育格局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之间的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教育 毕业创作 手稿文献 口述历史 上海设计
下载PDF
建成遗产的结果呈现、建造历史与价值评估之审思——以上海三一教堂为例
14
作者 郑红彬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建成环境是建造的物质性行动过程的结果呈现,对建造的物质性行动过程的历史考查则是建造史研究的核心内容,而经过价值评估及筛选后的建成环境则被纳入建成遗产的范畴。因此,建成遗产的结果呈现、建造历史与价值评估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 建成环境是建造的物质性行动过程的结果呈现,对建造的物质性行动过程的历史考查则是建造史研究的核心内容,而经过价值评估及筛选后的建成环境则被纳入建成遗产的范畴。因此,建成遗产的结果呈现、建造历史与价值评估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三者又均与遗产保护修缮工程息息相关,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以上海三一教堂为例,深入考察其遗产现状,分析其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的价值评估,挖掘其建造历史,并基于此对其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进而反思其保护修缮工程。研究旨在通过对该案例的反思来凸显建造史研究对于遗产价值评估和保护修缮工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遗产 建造史 价值评估 修缮工程 上海三一教堂
下载PDF
“虹口大戏院”作为上海首家影院的史述源流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莉滢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自《中国电影发展史》出版以来,虹口大戏院是上海首家正式影院的认识已成为一种定说,但近年有学者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商榷意见。本文在针对相关文献及一手史料进行考辨之后,厘清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中这一说法的来源,并认为虹口大戏院是... 自《中国电影发展史》出版以来,虹口大戏院是上海首家正式影院的认识已成为一种定说,但近年有学者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商榷意见。本文在针对相关文献及一手史料进行考辨之后,厘清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中这一说法的来源,并认为虹口大戏院是上海的首家正式影院,于1907年6月就已开始电影放映,但当时该影院并无正式名称。同时,本文对相关史料进行归纳与分析,指出20世纪初上海正式影院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史 上海史 虹口大戏院 雷玛斯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上海县城城市财政的形成与构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雅媛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8,共15页
城市财政的形成是近代城市史、财政史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透过清末民初上海县城的案例,试图解释城市财政形成的动力机制并分析其收支结构。研究发现,上海县城城市财政形成的动力机制在于:首先,清末上海县城在商业活跃、人口激增的情况... 城市财政的形成是近代城市史、财政史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透过清末民初上海县城的案例,试图解释城市财政形成的动力机制并分析其收支结构。研究发现,上海县城城市财政形成的动力机制在于:首先,清末上海县城在商业活跃、人口激增的情况下,城市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传统县城基础设施亟待改善,而城市管理制度与经费相对缺失,促使制度需求的出现。其次,地方的公益善举传统与精英势力崛起并广泛参与地方事务,以及官办市政雏形的出现等因素构成了上海县城自身的优势。此外,新政改革为城市财政的形成提供了政策保障。清末民初上海县城城市财政由市政机构作为征税主体,财政.收入主要有城市捐税与规费收入、公产收入、债务收入等,支出则由公共事务性支出、行政性支出、债务支出等几方面构成。积极有效的财政运作是上海县城自治市政成功的基础,也为重新审视与评价近代地方财政制度变革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史 城市史 城市财政 上海 清末民初
原文传递
清末上海地区中医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梅华 唐晓娟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75-680,共6页
公共卫生意识很早就存在于中国医疗实践中。上海中医在上海近代化和与西医争夺主导权的过程中,逐渐接纳了近代公共卫生意识,并扬长避短,继续在本土公共卫生事务中发挥作用。研究这一时期中医公共卫生意识变迁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了解中医... 公共卫生意识很早就存在于中国医疗实践中。上海中医在上海近代化和与西医争夺主导权的过程中,逐渐接纳了近代公共卫生意识,并扬长避短,继续在本土公共卫生事务中发挥作用。研究这一时期中医公共卫生意识变迁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了解中医近代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为中医参与现代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以文献学、历史学方法研究代表性医家、医学团体医疗实践和著述及大众期刊的相关记载,发现上海地区中医公共卫生意识经历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过程,即由早期的个人医疗保健和一定程度上的医疗协作转变为在此基础上面向大众的宣传教育。中医宣传方式的多样性和宣传内容的通俗化是中医近代化的途径之一,对现代中医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史 清朝 公共卫生 上海
下载PDF
回返记忆中的母校与生命认同--一群上海圣约翰校友的叙说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祥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0-796,共7页
本文藉由生命史材料探究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友对母校教育内涵的认识,圣约翰的学习经验对他们人生发展的影响,以及校友对"复校运动"的认同。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较早成立的教会大学,几近全英文的训练,在中国培育了许多外交、商... 本文藉由生命史材料探究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友对母校教育内涵的认识,圣约翰的学习经验对他们人生发展的影响,以及校友对"复校运动"的认同。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较早成立的教会大学,几近全英文的训练,在中国培育了许多外交、商业人才。圣约翰大学被裁并已过一甲子,如今仅存的校友皆已垂垂老矣;回望一生,他们无不缅怀当年在上海圣约翰的校园生活。研究发现,校友均认为:良好的英语训练促其提升国际接轨能力,通识与品德教育陶冶品性与人格气质,体育运动锻炼强健体魄与奠定健康基础。"圣约翰精神"涵化于"大樟树"意象以及"光与真理"的校训,进而聚集了校友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并将复校的悬念具体落实成为校友生命中的集体认同。圣约翰大学的学习经验成为校友重要的人生资产,并形塑校友作为国际社会的精英份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认同 生命史 上海圣约翰大学 教会大学
下载PDF
The Transmission of Household Objects from the National Socialist Era to the Present in Germany and Austria: A Local Conversation Within a Globalized Discourse
19
作者 Chloe Paver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6年第2期229-252,共24页
Increasingly, scholars of Holocaust memory stress its globalization: the ways in which the Holocaust has become a model or reference point for remembered events that belong to quite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 Increasingly, scholars of Holocaust memory stress its globalization: the ways in which the Holocaust has become a model or reference point for remembered events that belong to quite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The best of this literature acknowledg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local, national, and global are in continual dialogue. This article looks at an instance in which memory remains stubbornly local and national even in contexts in which it is ostensibly internationalized. The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history exhibitions about the Nazi era in Germany and Austria and examines one particular set of museum objects: household possessions that have been stored in homes since 1945 and that are typically presented by the museum as having "resurfaced" in the present. These objects are used to concretize abstract processes of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communication and silence, in the years from 1945 to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s such, they form part of ongoing debates about how family memory operated during that period in Germany and Aust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many Austria history museums National Socialism Nazis HOLOCAUST Cultural memory Jewish history Material culture TRANSMISSION Heritage Aryanization Jewish refugees history of shanghai
原文传递
1949年国民党上海市银行的接收清理与结束
20
作者 张徐乐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3-152,共10页
上海市银行于1929年由上海市政府设立,是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一家典型地方政府银行。上海解放后,根据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规定,被新中国政府列入接管的范围。1949年原国民党上海市银行被接收、清理和结束表明,原上海市银行的体制、机制、... 上海市银行于1929年由上海市政府设立,是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一家典型地方政府银行。上海解放后,根据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规定,被新中国政府列入接管的范围。1949年原国民党上海市银行被接收、清理和结束表明,原上海市银行的体制、机制、组织人事,更多地带有政府机关的特征,其业务经营也主要服务于原上海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及日常运作,这是该银行的基本属性使然。上海市银行与"四行二局"往来联系较密切,是整个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银行 地方政府银行 共和国金融史 上海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