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灰色文献的八大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世伟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7,共8页
本文论述了灰色文献的八大价值,包括稀缺性的文献价值、不对称性的情报价值、史料性的历史价值、多样性的数据价值、多维度的社会价值、参考性的智库价值、独特性的学术价值、收藏性的经济价值,并指出应加大对灰色文献的采访、整理、保... 本文论述了灰色文献的八大价值,包括稀缺性的文献价值、不对称性的情报价值、史料性的历史价值、多样性的数据价值、多维度的社会价值、参考性的智库价值、独特性的学术价值、收藏性的经济价值,并指出应加大对灰色文献的采访、整理、保护和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文献 历史文献 文献采访 文献价值
原文传递
试论民族文献 被引量:12
2
作者 纳勇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66-69,共4页
本文认为:民族文献的本质特征是民族性与资料性,非本质特征是时代性与多样性,范围标准是以本质特征决定的,划分标准依序为形式划分与内容划分所组成,从而为构建民族文献学提出了一定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民族学科正趋于成熟... 本文认为:民族文献的本质特征是民族性与资料性,非本质特征是时代性与多样性,范围标准是以本质特征决定的,划分标准依序为形式划分与内容划分所组成,从而为构建民族文献学提出了一定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民族学科正趋于成熟化的发展道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文化 民族文献 民族文化 中国
全文增补中
贯众毒的历史认识与现代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晓悦 梁宇 +2 位作者 孔德文 张莉 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贯众是一味临床常用且历史悠久的中药。早期药学文献中就记载贯众有'毒',但长期以来对其毒性的认识并不充分,药源植物也比较混杂,影响了其正确的临床使用。本文综述历代本草中对贯众及其制品的毒性记载,结合毒性反应及其物质基... 贯众是一味临床常用且历史悠久的中药。早期药学文献中就记载贯众有'毒',但长期以来对其毒性的认识并不充分,药源植物也比较混杂,影响了其正确的临床使用。本文综述历代本草中对贯众及其制品的毒性记载,结合毒性反应及其物质基础、分子机制,综合评价贯众的毒性及其与药效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贯众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马贯众 绵马贯众炭 紫萁贯众 毒性反应 历史记载
原文传递
过去600年中国西南地区极端旱涝事件的重建与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威 杨煜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以历史文献为主要资料,采用百分位阈值法重建了过去600年(1400~2000年)中国西南地区发生概率为10%的极端旱涝事件序列,发现:1700年是西南地区极端旱涝事件的转折点,之前极端干旱年份多于极端洪涝年份,之后极端洪涝年份多于极端干旱年份... 以历史文献为主要资料,采用百分位阈值法重建了过去600年(1400~2000年)中国西南地区发生概率为10%的极端旱涝事件序列,发现:1700年是西南地区极端旱涝事件的转折点,之前极端干旱年份多于极端洪涝年份,之后极端洪涝年份多于极端干旱年份。现代暖期,极端旱涝事件发生频率与强度偏高,但皆未超过历史时期的峰值。在偏暖湿时,极端旱涝事件偏少,极端洪涝年多于极端干旱年;在偏冷干时,极端旱涝事件均较多,极端干旱年发生概率高于极端洪涝年;在小冰期和现代暖期内极端旱涝事件有不同的冷暖对应模式。西南地区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与亚洲季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南亚夏季风的影响更为突出,1700年前后极端旱涝事件的转折对应了南亚夏季风的转折。南亚夏季风偏强时,极端旱涝事件偏少且极端洪涝事件发生概率高于极端干旱事件,南亚夏季风偏弱时则反之。ENSO在年际尺度上对极端旱涝事件发生有重要影响。PDO在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尺度上通过影响亚洲季风,进而影响到西南地区极端旱涝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小冰期 极端旱涝事件 亚洲季风 ENSO 历史文献
原文传递
柳宗元史传价值再认识
5
作者 赵福璇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柳宗元的史传不仅有文学价值,还具备史学价值。柳宗元的史传具有史料学价值,其史传记载正史未载或忽略的内容,可补正史之阙。柳宗元的史传亦可印证中唐史学的发展状况,柳宗元的史传蕴含着浓厚的史学批评意识,涉及史学批评的道德标准以... 柳宗元的史传不仅有文学价值,还具备史学价值。柳宗元的史传具有史料学价值,其史传记载正史未载或忽略的内容,可补正史之阙。柳宗元的史传亦可印证中唐史学的发展状况,柳宗元的史传蕴含着浓厚的史学批评意识,涉及史学批评的道德标准以及如何看待历史事实以及历史变化动因等重要问题。柳宗元的历史文学成就也很显著,在史事整理上,他坚持实录理念,在史事的选取和整理做到言简意赅;在叙事艺术上,运用语言、神态、细节、对比等文学手法塑造传主形象,人物塑造风格朴素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史传 史料学 史学批评 历史文学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覆被重建数据集历史文献数据源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6
作者 薛樵风 金晓斌 +2 位作者 成一农 杨绪红 周寅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5-1564,共10页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开展长时段LUCC数据集重建的关键数据源。从百年以上历史文献数据源应用的角度分析现有中国LUCC重建数据集,将历史文献中蕴含的土地利用数据源...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开展长时段LUCC数据集重建的关键数据源。从百年以上历史文献数据源应用的角度分析现有中国LUCC重建数据集,将历史文献中蕴含的土地利用数据源归纳为统计、列举、描述和图像4种主要类型,从各类数据源应用现状、制备方法等方面对现有重建数据集进行了重点回顾,归纳重建数据集应用历史文献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并从多重历史数据源综合利用、重建思路调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据源制备效率等方面展望了LUCC重建数据集改进历史文献应用方式、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 历史文献 数据源 空间重建 中国
下载PDF
岭南方志音乐史料类别
7
作者 吴春明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2期65-72,96,共9页
方志中有关音乐的内容零碎、庞杂,无法像专门的音乐图书那样进行整理。为了更好利用方志史料,本文以岭南音乐为例,从资料来源、记录符号、信息层次、专业等进行归类。来源分“风俗”“学校”“艺文”“诸蛮”“政事”等门目;记录符号分... 方志中有关音乐的内容零碎、庞杂,无法像专门的音乐图书那样进行整理。为了更好利用方志史料,本文以岭南音乐为例,从资料来源、记录符号、信息层次、专业等进行归类。来源分“风俗”“学校”“艺文”“诸蛮”“政事”等门目;记录符号分图片、乐谱和文字;信息层次分零次、题录和一次文献;专业分“器乐”“歌乐”“曲艺”“戏剧”“舞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方志 音乐 史料 类型
下载PDF
论历史文献中的壮族形象书写 被引量:4
8
作者 欧宗启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8-101,125,共5页
历史文献在对壮族的书写中大致塑造出了六种壮族形象,它们都是书写者根据汉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关键词 历史文献 书写 壮族形象
下载PDF
佛经故事在藏族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后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佛教文化对藏族文化,佛教文学对藏族文学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藏文大藏经》中讲述佛陀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作品中的佛经故事,对藏族文学的格言诗、藏戏与历史文学,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在影响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演变。演变的特... 佛教文化对藏族文化,佛教文学对藏族文学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藏文大藏经》中讲述佛陀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作品中的佛经故事,对藏族文学的格言诗、藏戏与历史文学,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在影响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演变。演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民族化,即在佛经中印度故事的基础上,更换人物、处所、语言与细节,使之符合藏族的特点。同时使宗教思想有所淡化,文学色彩更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学 佛经故事 藏族文学 格言诗 藏戏 历史文学
下载PDF
景德镇瓷器生产“二元配方”起源初探--兼论高岭土开发史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红艳 艾沁哲 崔剑锋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33,109,共12页
高岭土加瓷石"二元配方"的发明是景德镇制瓷工艺史上的关键节点。学界历来多认为,景德镇制瓷工艺中"二元配方"始于元代,但由于判断标准的不同,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作者通过在文中分析历年景德镇考古发掘出土的瓷... 高岭土加瓷石"二元配方"的发明是景德镇制瓷工艺史上的关键节点。学界历来多认为,景德镇制瓷工艺中"二元配方"始于元代,但由于判断标准的不同,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作者通过在文中分析历年景德镇考古发掘出土的瓷器胎体的科技检测数据,结合历史文献,探寻了景德镇制瓷原料的发展演变规律和高岭土的开发历史,结论认为:元、明时期使用的"御土"、"麻仓土"一类Al2O3含量超过20%的原料,是一种伴生有高岭土的瓷石矿,或称自然界中的"天然二元配方",本质上仍是一元配方。真正的"二元配方"起源于明末清初,并在清代得到广泛运用。"二元配方"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得益于嘉靖-万历时期景德镇高岭山出产高岭土的大规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二元配方 高岭土 历史文献 科技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乔全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1,235,共1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发展冷门绝学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音韵学作为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部分,其优良传统应该被继承、光大、创新,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发展冷门绝学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音韵学作为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部分,其优良传统应该被继承、光大、创新,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音韵学话语体系。进入新时代,思考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需要着力推进五个方面的研究:上古音研究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古音研究要突出重点,各个击破;近代音文献要充分挖掘,加强整理;音韵学研究要注重新方法,融入新手段;音韵学研究要建构“三史”,实现飞跃。信息化时代,音韵学人要集中思考、共同发奋与通力合作,实现建设“汉语语音系统研究大数据平台”的宏伟目标。科学对待并利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活的方言口语材料的“三重证据法”来解决音韵学中的有关问题,使用历史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新的二重证据法”来研究汉语方音史,是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学 古音 方音史 历史文献 方言调查 “三史”
原文传递
章学诚的史学变革思想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文玖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22,共8页
章学诚的史学变革思想,涉及史意、历史编纂学、历史文学三个方面。章学诚的"史意"不仅具有著述宗旨、别识心裁之意,还包含撰述者关于历史和史学的体会、情感和价值取向,比"史义"内容更加丰富。其"圆而神"... 章学诚的史学变革思想,涉及史意、历史编纂学、历史文学三个方面。章学诚的"史意"不仅具有著述宗旨、别识心裁之意,还包含撰述者关于历史和史学的体会、情感和价值取向,比"史义"内容更加丰富。其"圆而神"的撰述思想既有辩证法的思想因素,又有美学的意境。在历史文学上,章氏一方面强调史文应忠实地反映历史实际,另一方面又主张语言表达的神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意 圆而神 历史文学 神明变化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历史文献收集实践与思考
13
作者 乔全生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6,共11页
本文根据作者及其团队完成“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实践,结合目前学界获批的相关方言历史文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已出版的汉语方言历史文献集成类丛书,分别从方志历史文献、唐宋时期方言历史文献、域外传... 本文根据作者及其团队完成“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实践,结合目前学界获批的相关方言历史文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已出版的汉语方言历史文献集成类丛书,分别从方志历史文献、唐宋时期方言历史文献、域外传教士记录的汉语方言历史文献、域内官话方言历史文献、域内非官话方言历史文献等5个方面,全面考察了目前汉语方言历史文献的收集现状。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对近代汉语各方言区种种中外历史文献的大规模、穷尽式收集,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就此提出4点思考:(1)为扭转汉语方言历史文献长期得不到及时全面收集的局面,科研体制上对文献集成类成果应予以足够重视;(2)文献集成类重大项目体量差异巨大,界定及评价应有所区别;(3)正在陆续出版的《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对收录总原则的调整;(4)汉语方言历史文献收集整理的终极目标应为数字化建设。当下国家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有能力对汉语方言历史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汉语方言 历史文献 文献集成 实践与思考
下载PDF
科技史研究应文献与实证并重——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九 被引量:4
14
作者 万辅彬 张秉伦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2-4,共3页
在张秉伦教授的科技史教学与研究生涯中,张教授既重视科技文献史料的分析方法,也重视实地考察与模拟实验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古代留下极为丰富的文献史料,其中含有大量的科技内容和相关信息,只有掌握了科技文献史料的分析方法,才能在浩... 在张秉伦教授的科技史教学与研究生涯中,张教授既重视科技文献史料的分析方法,也重视实地考察与模拟实验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古代留下极为丰富的文献史料,其中含有大量的科技内容和相关信息,只有掌握了科技文献史料的分析方法,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不足,解决许多单纯由文献资料研究所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对古代的工艺技术细节有更准确的理解,避免许多历史文献记载不详而导致的错误.事实上,张秉伦教授通过文献史料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十分丰硕的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秉伦 科技史 文献史料 实证
下载PDF
《东观汉记》与八家“后汉书”篇目考
15
作者 徐策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0-55,共6页
《东观汉记》与八家“后汉书”为东汉史研究之重要文献,然其书散逸,故其篇目亦不甚明。今就其残篇,辅以相关史料,可知:《东观汉记》篇目可考者为《世祖本纪》,《儒林》《外戚》《南单于》《西羌》四传,《公孙述载记》,《地理》《律历》... 《东观汉记》与八家“后汉书”为东汉史研究之重要文献,然其书散逸,故其篇目亦不甚明。今就其残篇,辅以相关史料,可知:《东观汉记》篇目可考者为《世祖本纪》,《儒林》《外戚》《南单于》《西羌》四传,《公孙述载记》,《地理》《律历》《礼》《乐》《郊祀》《天文》《车服》《朝会》八志,《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百官》五表;谢承《后汉书》与薛莹《后汉记》之篇目可考者,唯谢承《书》之《东夷列传》;司马彪《续汉书》除随范晔《后汉书》传世八志外,可考者为《光武十王传》《宗室四王三侯传》《孝明八王传》《章帝八王传》;华峤《汉后书》篇目可考者为《皇后纪》与《孝子传》;其余四家,除张璠《后汉纪》为编年体外,其篇目可考者为谢沈《后汉书》与袁山松《后汉书》之《律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艺文》九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史传文学 《东观汉记》 八家“后汉书” 篇目
下载PDF
国内《易经》英译研究述略(2015—2022)
16
作者 张义宏 《外语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55-61,共7页
2015年至2022年,国内《易经》英译研究涵盖《易经》英译主体研究、译本批评研究、英译传播史研究三个主题领域。《易经》英译的研究范围得到拓展,研究层次偏向深化,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易经》英译研究中仍然存在研究成果数量有限、... 2015年至2022年,国内《易经》英译研究涵盖《易经》英译主体研究、译本批评研究、英译传播史研究三个主题领域。《易经》英译的研究范围得到拓展,研究层次偏向深化,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易经》英译研究中仍然存在研究成果数量有限、研究队伍薄弱、研究视角单一等问题。研究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拓学术理路与发展空间:深入发掘《易经》英译的文献史料,填补《易经》英译研究中的一些空白点;加强《易经》英译研究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确保《易经》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的准确性;提升《易经》英译研究的跨学科视野,对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易经》的融合与变异做出多元化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英译 文献史料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中国“老人自死习俗”相关历史记忆重释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永安 《江汉学术》 2014年第3期104-109,共6页
中国早期文献记载了在历史上存在过的"老人自死习俗"的各种形式,但已失去了解释性。一些老人自死习俗在汉代之后的文献中始终被置于道德批判的视角下,另一些经过象征性仪式与文化解释的改变而得以在官方与民间同时延续下来;... 中国早期文献记载了在历史上存在过的"老人自死习俗"的各种形式,但已失去了解释性。一些老人自死习俗在汉代之后的文献中始终被置于道德批判的视角下,另一些经过象征性仪式与文化解释的改变而得以在官方与民间同时延续下来;在民间历史中则不同程度保留着有关习俗与解释性传说;无论在古代文献还是民间叙事中,这些事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性早已被割裂、打碎,甚至遗忘;借助经典人类学理论,针对文献记载和现实遗存,理清其演变的规律,还原其共同的文化本质,建立起内在的统一的解释,可导致对历史文献和现实认知两个层面的民族记忆的重新认识和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自死习俗 自死窑 巫术思维 民俗信仰 民间叙事
下载PDF
《水浒传》创作成功的历史原因 被引量:4
18
作者 齐裕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9-93,共5页
历史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历史上记载的宋江起义既于史有据,又十分简略,给历史学家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麻烦,可是对文艺家来说,却提供了方便,不必受史实的束缚,想象虚构,自由发挥。其次,宋江起义既反对政府,后又... 历史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历史上记载的宋江起义既于史有据,又十分简略,给历史学家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麻烦,可是对文艺家来说,却提供了方便,不必受史实的束缚,想象虚构,自由发挥。其次,宋江起义既反对政府,后又投降朝廷,去镇压方腊起义,而且,经过宋、金、元这段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期才创作成书,这为《水浒》创造了一个可以多元创作和评论的广阔天地,一个可以生存、传播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载 《水浒传》 古典小说
下载PDF
益延寿宫考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生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1-22,80,共3页
益延寿宫是汉武帝为求仙于甘泉宫所建的宫观,但其名称和地理位置历有异议。通过对宫观遗迹、遗物的考查,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论证益延寿宫应在今陕西省淳化县甘泉宫遗址,其宫名应为"益延寿宫"。
关键词 益延寿宫 “益延寿”瓦当 历史文献
下载PDF
佛藏针灸史料探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良松 林昭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7-1352,共6页
本文通过对佛教大藏经中的针灸史料进行考释、研究和分析,认为佛医针灸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笔者试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1)佛陀时代的针灸之学。首先,佛陀时代已出现佛针的概念。佛针包括物针、指针和心(法)针。物针有金属针... 本文通过对佛教大藏经中的针灸史料进行考释、研究和分析,认为佛医针灸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笔者试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1)佛陀时代的针灸之学。首先,佛陀时代已出现佛针的概念。佛针包括物针、指针和心(法)针。物针有金属针、植物针、石针、骨针等,指针指以手指为针,心针与法针指以佛法为针。其次,佛医乃针药并用,针匣已成为当时医家出行必备之物品。再次,佛医认为针能治病,也能致病,对于针伤的防止,佛医也有相关的论述。(2)历代僧医的成就。本文列举了33位僧人的针灸成就,其中不乏高僧大德,如安世高、于法开等,他们对发扬光大佛医针灸之学做出重大的贡献。(3)佛针之临床诊疗特色。第一,针药结合,相得益彰;第二,针咒结合,身心并治;第三,特殊针法,疗效显著,如炎针、针刀等;第四,佛针医案,特色鲜明;第五,谨戒误诊,更防误治。(4)我国历代高僧对针灸之术作了精辟的论述。第一,智者大师论佛针。如因果疾病,以针喻之;临床诊疗,以针为喻;业因疾患,针刺取效。第二,金针拨内障术。第三,不知针,不足言良医。笔者认为,佛医有形的针法需要我们去研究,而无形的针法更需要我们去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藏经 针灸 史料 探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