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美学的“中和”智慧 被引量:3
1
作者 袁济喜 刘睿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2,共10页
“中和”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一种精神价值与审美智慧,是道器合一的精神范畴。中和智慧源于先秦时代的哲学,缘于对天地自然与社会人事的思考,并且形成了思想理念与处理问题的智慧和方法,萌生了中和为美的思想观念。“中和”不仅... “中和”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一种精神价值与审美智慧,是道器合一的精神范畴。中和智慧源于先秦时代的哲学,缘于对天地自然与社会人事的思考,并且形成了思想理念与处理问题的智慧和方法,萌生了中和为美的思想观念。“中和”不仅将“天和”视为“人和”的决定因素,而且将文的和谐与人际和谐联系起来,天、人、文三者互相作用,构建起一个循环往复的系统。在不同时期社会思潮与学术风气的影响下,“中和”的意蕴不断得到深化,从思辨的哲学推论逐渐与艺术实践融为一体。在艺术创作方法与技巧中,“中和”表现为变动相合、和而不同、以一总万、“大和”境界的观念体系,孕育了“中和”的审美智慧和人格精神,是我们今天尤其需要探讨与汲取的中国美学上的精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天人 智慧 人格 方法途径
下载PDF
“天人合一”观与中国乡土建筑生态观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256-18257,18287,共3页
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为基础,探讨其"天人合一"建筑观形成的必然性和中国现代乡土建筑生态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论的关键点是吸收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建筑观的文化和中国乡土生态建筑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 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为基础,探讨其"天人合一"建筑观形成的必然性和中国现代乡土建筑生态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论的关键点是吸收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建筑观的文化和中国乡土生态建筑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形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以及具乡土生态特征的设计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环境 建筑文化 乡土建筑生态观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宇宙观与《黄帝内经》“天人”理念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思淇 马峰彪 张其成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621-1625,共5页
中国古代宇宙观是发掘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重要线索之一,也是《黄帝内经》“天人”理念的源头。中国古代宇宙学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医对人体自身及宇宙环境的认识。《晋书》总结了古人的三种宇宙学说,分别是“盖天说”“浑天说”“宣夜... 中国古代宇宙观是发掘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重要线索之一,也是《黄帝内经》“天人”理念的源头。中国古代宇宙学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医对人体自身及宇宙环境的认识。《晋书》总结了古人的三种宇宙学说,分别是“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分别以“阴阳”“中”“气”作为核心概念,贯穿于《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当中,并形成了“天地定位,阴阳交互”理念、“天人合一,太极唯中”理念、“太虚一气,气生万象”理念。三种理念并不是独立分割的,而是彼此之间互相补充、相须为用的。三种理念在“气”的层面融会贯通,“而阴阳”“中”二者可以统归于“气”,“气”又可归于“天地”与“中”里。古人将多元多维的认识合而为“二”,由“二”合而为“一”,“一”又包含在多维多元的现象中,在现象中能够复现出“一”的功能和性质,这样的思维理念来源于古代对宇宙的认知。探索中国古代宇宙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黄帝内经》“天人”理念,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医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中国古代宇宙观 “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黄帝内经》
下载PDF
主敬与中和:儒家治道思想的根基
4
作者 蔡杰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01-213,275,276,共15页
儒家的“中和”观念并不局限于心性范围,还可以从治道的角度进行理解。“中和”的形式与目的根植于人性之中,但由于生命的形态最初不是现成饱满的,因而需要通过教化加以实现。根据《孝经》的记载,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形式使社会有序运作,... 儒家的“中和”观念并不局限于心性范围,还可以从治道的角度进行理解。“中和”的形式与目的根植于人性之中,但由于生命的形态最初不是现成饱满的,因而需要通过教化加以实现。根据《孝经》的记载,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形式使社会有序运作,调节天下百姓的性情,使之和睦而不生怨气,从而维持社会的“中和”形态。从礼乐到“中和”,是以人伦作为勾连,根源在于使民众在伦理生活中产生爱敬之心。爱敬是礼乐的实质内涵,也是施行礼乐的目的所在。爱敬观念背后有一个逻辑圆环:一方面,敬身的实质是敬亲,敬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敬天;另一方面,敬身向外推扩是从父母开始,由近及远至全天下的范围,这一逻辑圆环构成了天人系统的顺畅运行。施教者通过推扩爱敬,向百姓教敬教爱,引导与发掘民众本性中的爱敬潜质,使之在亲子关系中实现出来,由此维持天人系统的“中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教化 礼乐 爱敬 天人
下载PDF
杨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京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8,共5页
两宋之际,程门高弟杨时为尊师门,力行工程之道,不仅利用宋室南渡后自己政治地位的提高,在现实政治中主张罢黜王安石配享孔子及其新法,更从理论上批判了王安石新学的不知天道、不知性、溺佛道、重财利等众多的"不知道"之处,以... 两宋之际,程门高弟杨时为尊师门,力行工程之道,不仅利用宋室南渡后自己政治地位的提高,在现实政治中主张罢黜王安石配享孔子及其新法,更从理论上批判了王安石新学的不知天道、不知性、溺佛道、重财利等众多的"不知道"之处,以此提升洛学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影响。杨时对王安石新学的理论批判,不仅体现了宋代学术的门户之争,更展示了洛学与新学这两种学术思维路向及价值取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王安石 新学 天人 义利 人性
下载PDF
论董仲舒的天人观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开发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7-47,共11页
董仲舒从自然、神性、人伦等方面论述了天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他的一种独特的宇宙模式。在这一宇宙中,天、人乃至万物都是同源同类,它们以气为中介,人循天道,天应人事,相互感应,形成了从天地自然到人伦世事的一个完整世界。
关键词 董仲舒 五行 感应 天人观 宇宙模式 感应模式
下载PDF
论老子的天道观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贺艳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在具体阐释天道观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思想蕴含着"...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在具体阐释天道观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思想蕴含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天道观 天人合一 中国古典园林 审美文化
下载PDF
孔子的天人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爱侠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6,共3页
先秦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此体系以"仁"为核心,这在天人观中有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对孔子的"天"、"人"内涵的阐述,以及对天人关系的探讨... 先秦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此体系以"仁"为核心,这在天人观中有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对孔子的"天"、"人"内涵的阐述,以及对天人关系的探讨,旨在说明孔子的天人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人观 人道观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从《易经》到后现代设计——论后现代时期设计的本质目的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海波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0年第6X期32-34,共3页
设计,就是有意识的劳动。对于设计本质目的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设计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文章主要从《易经》的哲学思想出发,结合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设计,就是有意识的劳动。对于设计本质目的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设计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文章主要从《易经》的哲学思想出发,结合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论述后现代时期设计的本质目的——通过人类的设计造物活动以达到天、地、人三才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天人合一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设计
原文传递
我国古代生态观价值理念评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小红 张慧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10,共3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危机已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我国古代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和佛教的"万物平等"思想无不闪烁着生态伦理的光芒。...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危机已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我国古代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和佛教的"万物平等"思想无不闪烁着生态伦理的光芒。深入探讨古代文化中的生态文化思想对现代生态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万物平等 生态伦理
下载PDF
“天人”视域下雅俗之乐的分化与合流
11
作者 陈先涛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77-84,共8页
在先秦两汉“天人”思想影响下,雅乐与俗乐的审美目的、审美功能和审美特征“近而不同”。从分化过程来看,雅乐“天人之和”与俗乐“天人之乐”的审美追求有别,审美主体对“神性”“人性”的选择随之不同,并在“庙堂”“民间”的差异化... 在先秦两汉“天人”思想影响下,雅乐与俗乐的审美目的、审美功能和审美特征“近而不同”。从分化过程来看,雅乐“天人之和”与俗乐“天人之乐”的审美追求有别,审美主体对“神性”“人性”的选择随之不同,并在“庙堂”“民间”的差异化场景中完成“分乐而序”。从合流成因来看,雅俗之乐以天人之情的同一性为基础,借助审美共通性推动天人之教,实现天人之美的价值统一。分化源于对“神”的崇拜,合流则见证“人”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雅乐 俗乐 分化 合流
下载PDF
从道家文化谈电影《道士下山》的意境营造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利天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3-86,共4页
陈凯歌导演的影片《道士下山》大腕云集、宣传造势有力,但是剧情凌乱、缺少点睛之笔,尽管该片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然而影片中所呈现出的美学意境,却值得细细琢磨与慢慢品味。文章从该片的武打场面、台词设计、空镜头运用等方面,去... 陈凯歌导演的影片《道士下山》大腕云集、宣传造势有力,但是剧情凌乱、缺少点睛之笔,尽管该片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然而影片中所呈现出的美学意境,却值得细细琢磨与慢慢品味。文章从该片的武打场面、台词设计、空镜头运用等方面,去探究道家文化与电影意境之间的关系渊源,以揭示出道家文化对于营造电影意境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电影意境 老庄哲学 天人合一 空镜头
下载PDF
儒家一本论的形成与转进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法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一本”说语出孟子,后为历代儒家所发展,成为表述儒家天人观的重要概念。实际上,儒家一本论发源甚早,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已经有天、命、性、情、道相贯通的思想,在以情气论性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一本论思想,孟子的心性论其实... “一本”说语出孟子,后为历代儒家所发展,成为表述儒家天人观的重要概念。实际上,儒家一本论发源甚早,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已经有天、命、性、情、道相贯通的思想,在以情气论性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一本论思想,孟子的心性论其实是对孔孟之间性情论的发展。而牟宗三所诠释的明道一本论,在理学和康德哲学的双重影响下,否定了气与心性之间的联系,将心性诠释为纯粹的精神实体,是儒家一本论的现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一本论 性情 心性 天人
下载PDF
儒学与东北亚国家建筑景观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矫克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27-232,共6页
儒学的传播首先是东北亚国家,集中体现在对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的影响。儒家对东北亚建筑景观的营造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学精神文化思想包含着坚韧不拔的从道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品格、贵和尚中的和谐理想。儒家的"仁学&qu... 儒学的传播首先是东北亚国家,集中体现在对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的影响。儒家对东北亚建筑景观的营造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学精神文化思想包含着坚韧不拔的从道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品格、贵和尚中的和谐理想。儒家的"仁学"精神文化思想是东北亚国家建筑景观的本质理念。东北亚国家建筑景观设计整体布局严格遵循"礼、乐"布局,"天人观"的思想精神境界,儒家"中和"文化思想构成了东北亚国家传统建筑景观特有的审美方式,儒家文化思想对构建东北亚国家文化环境和传统建筑景观审美理念起到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建筑景观 天人与礼乐 中和与仁德 儒学思想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石门颂》引经思想内涵特色探析
15
作者 杨名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5-42,共8页
作于建和二年(148)的汉中《石门颂》,在东汉后期经学意识形态地位渐衰及多元文化观念并行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维护东汉统治的立场引经赋颂,因地域实际不同而呈现出独特的思想内涵,以经学的价值观和诠释方法而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坤灵... 作于建和二年(148)的汉中《石门颂》,在东汉后期经学意识形态地位渐衰及多元文化观念并行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维护东汉统治的立场引经赋颂,因地域实际不同而呈现出独特的思想内涵,以经学的价值观和诠释方法而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坤灵定位”与“益域为充”相结合的天人观,“咸晓地理”与“知世纪纲”相统一的人文地理观,“记异”之鉴戒与“纪功”之实效相统一的政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颂》 引经 思想内涵 天人观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武术对道学的融摄 被引量:1
16
作者 晏忠涛 《武术研究》 2018年第1期9-13,共5页
中国传统武术是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产生最初只是一种搏杀格斗,但是其本身就是一种以和平为目的的搏击,在产生之初就逻辑地蕴含了要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需要,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 中国传统武术是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产生最初只是一种搏杀格斗,但是其本身就是一种以和平为目的的搏击,在产生之初就逻辑地蕴含了要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需要,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都多多少少有所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道学,"道学"一词由近人胡孚琛重新提出并作为道家、道教、丹道的统摄概念,某种程度上是道学让武术走出了野蛮,进入了文化,文章主要对文献和部分出土材料的解读以及个人习武心得对道学、武术的关系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丹道学 道学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春秋以前天人关系问题的产生
17
作者 周锋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33-35,共3页
殷周之际,周公"损益"殷商宗教,纳"德"于宗教信仰系统之中,作为天人沟通的根据,从而形成了"天人德合"的天命观。西周末年,由于社会转型的外在助力,西周天命论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构成天命论的诸多要素,特... 殷周之际,周公"损益"殷商宗教,纳"德"于宗教信仰系统之中,作为天人沟通的根据,从而形成了"天人德合"的天命观。西周末年,由于社会转型的外在助力,西周天命论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构成天命论的诸多要素,特别是天、人等要素遂逐渐发生分化,并得到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因而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以德配天
下载PDF
生态翻译视角下《红楼梦》杨宪益译本之诠释新解
18
作者 张蜜琳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8-73,共6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史诗性著作,字里行间展现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了人性美和悲剧美。《红楼梦》很早就在西方流传,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方面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史诗性著作,字里行间展现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了人性美和悲剧美。《红楼梦》很早就在西方流传,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杨宪益的译本以及译者在适应选择中的取舍。以此为基础,笔者将生态翻译理论与"天人合一"思想结合,通过对生态翻译的重思,思考翻译应如何顺应自然生态系统,以期对翻译工作略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红楼梦》英译 三维转换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艺术演绎中的文化追求——南通蓝印花布与道家文化
19
作者 钟慧敏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20-22,共3页
作为南通地区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的南通蓝印花布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以及"万物负阳而抱阴"的思想,在南通蓝印花布中色彩的运用、纹样... 作为南通地区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的南通蓝印花布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以及"万物负阳而抱阴"的思想,在南通蓝印花布中色彩的运用、纹样的设计乃至面料的选择上都有深刻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蓝印花布 道家文化 天人合一 阴阳
下载PDF
动画片《山水情》中“有意味的形式”表现
20
作者 王艳 《设计艺术研究》 202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以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理论,从"形式"营造意境氛围、审美情感与隐喻性的情感表达方式、"形而上学假说"到天人合一几方面,解读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有意味的形式,探究人们对水墨动画独特... 以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理论,从"形式"营造意境氛围、审美情感与隐喻性的情感表达方式、"形而上学假说"到天人合一几方面,解读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有意味的形式,探究人们对水墨动画独特的审美情感追求,为中国民族动画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感 天人合一 形而上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