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国家战略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41
1
作者 薄贵利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75,共6页
作为舶来品,国家战略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进中国大陆后,一度并不流行——除少数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外,在其他话语体系中难觅其身影。但近几年,国家战略一词在学者著述、媒体报道和领导讲话中经常出现,表明国家战略概念已被我国... 作为舶来品,国家战略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进中国大陆后,一度并不流行——除少数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外,在其他话语体系中难觅其身影。但近几年,国家战略一词在学者著述、媒体报道和领导讲话中经常出现,表明国家战略概念已被我国所接受,并成为当代中国十分重要的战略理念。为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国家战略概念,促进国家战略问题研究,实现国家战略决策的科学化,本文概述了国家战略概念的历史渊源,分析了美国国家战略定义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明了国家战略概念的科学内涵及国家战略新定义的主要特点,提出为便于交流沟通和更好发挥高层战略研究的智囊作用,建议在相关研究和表述中,最好使用国家战略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大战略 战略研究
原文传递
海权与陆海复合型强国 被引量:42
2
作者 吴征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50,157,共13页
陆海复合型国家是指濒临开放性海洋且背靠较少自然障碍陆地的国家,欧洲面向大西洋地带的国家及当代的中国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作者从理论与历史这两个角度对陆海复合型强国的战略地位及其在发展海权时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 陆海复合型国家是指濒临开放性海洋且背靠较少自然障碍陆地的国家,欧洲面向大西洋地带的国家及当代的中国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作者从理论与历史这两个角度对陆海复合型强国的战略地位及其在发展海权时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与单纯的海洋国家相比,陆海复合型强国为发展海权而进行的努力更需要被置于一种合理的大战略框架下,而这点则需要对发展海权的战略目标、海上力量的战略构成及自身海洋禀赋有明确的认识。陆海复合型强国在进行必要的海洋转型时,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力的限度,同时也需要对发展海洋能力的必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与历史上的陆海复合型强国一样,冷战后中国的崛起进程同样也伴随着规模巨大的海洋转型,基于历史提供的经验教训,当代中国进行海洋转型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是如何避免重蹈近现代历史上欧洲陆海复合型强国海洋转型失败的覆辙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灾难性后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权 陆海复合型强国 大战略 国际政治
原文传递
中巴经济走廊的风险挑战、大战略思考及其对策建议 被引量:24
3
作者 郑刚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5,共7页
本文通过梳理中巴经济走廊面对的主要风险类型,初步探讨了中巴经济走廊应秉持的近期与远景战略目标及其实施构想,并结合中国当前应对中巴经济走廊风险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提出了如何应对中巴经济走廊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巴经济走廊 风险挑战 大战略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专家笔谈: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被引量:17
4
作者 秦亚青 宋德星 +3 位作者 张燕生 张晓通 朱锋 鲁传颖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1期1-26,153,154,共28页
这组专家笔谈主要包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及战略思考、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摩擦、网络空间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中国在有关领域的应对策略等。对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体系,可以从国际秩序观、国际责任观和国家... 这组专家笔谈主要包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及战略思考、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摩擦、网络空间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中国在有关领域的应对策略等。对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体系,可以从国际秩序观、国际责任观和国家利益观三个方面思考。在外交战略层次上,对外工作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并加强战略缔造工作。面向未来,中国的国际战略要体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理性定位,符合战略缔造的基本逻辑,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取向。在大变局时代,我们既要关注中国的变化,也要加强对国际环境的分析,并加强对国际经贸新形势的研判。中国今后的内外政策选择,将对未来国际秩序演变和调整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局 外交思想体系 外交战略 国际经济环境 网络空间
下载PDF
论大战略的目的及其基本原则 被引量:13
5
作者 时殷弘 于海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基于战略理论、历史经验和政治思考,总结、提炼大战略的目的及其基本原则。它们分布于四大领域:(1)大战略的目的;(2)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连同手段及其资源基础问题;(3)大战略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本性;(4)大战略的决策机制和领导素质。从根本... 基于战略理论、历史经验和政治思考,总结、提炼大战略的目的及其基本原则。它们分布于四大领域:(1)大战略的目的;(2)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连同手段及其资源基础问题;(3)大战略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本性;(4)大战略的决策机制和领导素质。从根本上说,大战略的形成、优化和贯彻依靠大战略实践者的智力和情感力的创造性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战略 目的与手段 大战略思维 大战略艺术 大战略领导
原文传递
战略现实主义--中国大战略的一种选择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德星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17,155,共14页
作为非西方新兴大国,中国的国家大战略应积极顺应21世纪的战略心理特质,贯彻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主义基调,在知晓自己的战略优势与战略弱点的基础上,避免冒险政策。在21世纪,中国国家大战略仍须把握安全、发展、和平和正义这几类核... 作为非西方新兴大国,中国的国家大战略应积极顺应21世纪的战略心理特质,贯彻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主义基调,在知晓自己的战略优势与战略弱点的基础上,避免冒险政策。在21世纪,中国国家大战略仍须把握安全、发展、和平和正义这几类核心价值,特别是坚持发展这个中心任务不动摇,规划好力量运用的方式与力度,即坚持一种战略现实主义指导下的大战略观。战略现实主义体现的是在中国和世界均发生了巨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势下,基于对国家发展的内向型关注,鼓励以健全的外交政策来支撑长远的国家利益。尽管战略现实主义遵循着自助的逻辑,以安全和强盛为根本价值追求,以谋划和维护国家利益为首要出发点,但它并不主张鲁莽地卷入国际权势大争斗,而是要求明智地使用权力,通过优化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坚定地推进国家大战略目标的实现。从外交哲学意义出发,战略现实主义更多的是对中国的国家大战略在21世纪基本取向的一种描述,而不是对具体政策的精确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战略 战略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孙子兵法》中的大战略思想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汝波 《滨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12,共6页
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庙算”、秦汉以来所流行的“大略”等概念含义与之相近。《孙子兵法》中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察”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 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庙算”、秦汉以来所流行的“大略”等概念含义与之相近。《孙子兵法》中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察”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以“伐谋”、“伐交”为主的“不战”战略思想和唯“战道”是从的“善战”战略思想三部分内容。这三者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大战略 重战 不战 善战
下载PDF
国际战略研究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志成 王亚琪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93,共19页
现代战略观念产生以来,战略研究越来越超越传统的军事领域,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冷战对峙的结束为国际战略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全新的时代背景,当代西方国际战略研究出现了许多新动态、新进展,并呈现出以实现目标与手段的平... 现代战略观念产生以来,战略研究越来越超越传统的军事领域,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冷战对峙的结束为国际战略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全新的时代背景,当代西方国际战略研究出现了许多新动态、新进展,并呈现出以实现目标与手段的平衡为核心逻辑、以维护国家生存与安全为首要目标、以国家实力的有效运用为战略手段等特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战略,审时度势提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对外战略思想,积累了丰富的国际战略实践经验。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不断梳理国际战略的主要内涵、基本要素和研究议程,对世界主要大国的经典战略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而且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国内与国际大局统筹的对策研究。西方相对成熟的国际战略研究、深刻的战略思维和丰富的战略实践经验也为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深化、研究方法与层次的拓展、重大国际战略对策研究的加强以及中国特色国际战略研究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战略 全球战略 大战略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中国崛起与对外战略调整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可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1,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令中国提前进入崛起冲刺期。在崛起冲刺阶段,中国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对外战略,以支撑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后的国家利益格局。迄今为止,中国在大战略上的犹豫不决已经开始呈现出负面效应。如果不能尽快实现战略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令中国提前进入崛起冲刺期。在崛起冲刺阶段,中国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对外战略,以支撑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后的国家利益格局。迄今为止,中国在大战略上的犹豫不决已经开始呈现出负面效应。如果不能尽快实现战略调整,最终将会伤及中国崛起的基本趋势。从战略界的讨论来看,围绕着中国战略调整存在着不同设想,所有这些设想都没有从全局上把握中国战略调整的方向。为此,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抓住时机,抓紧制定中国崛起的大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崛起 大战略
下载PDF
千年视野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路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文山 江灏锋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30,60,61,共10页
当前以东升西降为本质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裂变中逐步展现。但是,以权力转移为基调的百年变局框架不能深刻解释世界范围内千年变局的文明与国家发展规律。只有以千年变局视野下文明中国为路径,才能跳出既有西方... 当前以东升西降为本质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裂变中逐步展现。但是,以权力转移为基调的百年变局框架不能深刻解释世界范围内千年变局的文明与国家发展规律。只有以千年变局视野下文明中国为路径,才能跳出既有西方国际关系的叙事框架。在当今新时代,中国首次放弃过去数百年间“刺激—反应”模式的被动策略,迈入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引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轨道。从战略全局的挑战来看,美国正试图在全球范围内调动各方资源建立排华反华联盟,阻挠中国战略全局的实现,以期延续其21世纪的全球霸权地位。但是在千年历史长河中,东升西降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可逆转。然而,变局非定局,中国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实力政治与文明对话这两大战略,积极主动塑造和引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格局 国际战略 千年变局
原文传递
论动荡变革期国家大战略的缔造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德星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61,共24页
在动荡变革期,国际权势在国家之间、国家之上和国家之下均呈现出分散化趋势,其催生的普遍焦虑情绪使当今时代称得上是一个“战略焦虑时代”。同时,美西方基本国际态度的嬗变和以民粹主义为表征的自利化战略倾向,直接冲击着国家间关系。... 在动荡变革期,国际权势在国家之间、国家之上和国家之下均呈现出分散化趋势,其催生的普遍焦虑情绪使当今时代称得上是一个“战略焦虑时代”。同时,美西方基本国际态度的嬗变和以民粹主义为表征的自利化战略倾向,直接冲击着国家间关系。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发生了由陆向海的历史性转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洋国家对华联合阵线的形成。上述战略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国家大战略的缔造必须高度重视国内发展,这是其赖以成功的基础,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外部战略环境的优化问题,并切实增强战略思辨性,客观理性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掌握好力量运用的艺术。因此,在中国国家大战略的缔造过程中,需要对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都予以足够重视,并将其视为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从而确保其内在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荡变革期 中国 国家大战略 地缘政治 国际权势
下载PDF
论冷战期间美国的大战略体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建才 《唐都学刊》 2007年第3期52-59,共8页
大战略是一战后西方军事理论界提出的新概念,二战后广为流行,并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内容。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对抗、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铲除所谓共产主义威胁,赢得冷战的胜利,制订并实施了以遏制战略为核心的大战略,形成了一个... 大战略是一战后西方军事理论界提出的新概念,二战后广为流行,并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内容。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对抗、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铲除所谓共产主义威胁,赢得冷战的胜利,制订并实施了以遏制战略为核心的大战略,形成了一个金字塔般的战略体系。在这个战略体系中,位于顶端的是遏制战略;其下是政治战略、经济战略、军事战略、文化战略等各领域的分类战略;这些分类战略的子战略或曰具体战略,诸如威慑战略、贸易管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等,则为第三层次的战略。遏制战略以各分类战略及其子战略为依托,统领着众多分类战略和子战略;各分类战略和子战略则依据遏制大战略制订并以遏制大战略的目标为最终目标。该大战略体系在促使苏东裂变、结束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国 大战略 遏制战略 隐蔽行动战略
下载PDF
三重战略逻辑视域下的德国国家安全战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春荣 林卓然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6,161,162,共25页
德国出台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大战略、机会主义、风险管理三种制定战略的政治逻辑为视角,系统检视德国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以发现,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目前仍属于一种较为模糊的原则性规划,... 德国出台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大战略、机会主义、风险管理三种制定战略的政治逻辑为视角,系统检视德国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以发现,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目前仍属于一种较为模糊的原则性规划,其详细行动计划还有待观察。同时,从长期的历史角度看,德国国家安全战略还存在有限的机会主义特征。此外,德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以防范风险为主,重点是对军事、经济和制度的风险管理。在这种混合性质的国家安全战略引导下,未来德国外交中克制文化的约束力将进一步弱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巩固,欧洲战略自主也将在北约框架下艰难推进,但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将受到其失稳的内政和美国大战略变动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国家安全战略 大战略 风险管理 机会主义
下载PDF
地理战略论的分析范畴与核心命题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征宇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9,共12页
本文旨在阐述地理战略论的分析范畴及相关的战略命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地理战略论对当代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大战略思想形态,地理战略论实际包含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分析范畴,一类按照地理位置及相关战略取向来划分... 本文旨在阐述地理战略论的分析范畴及相关的战略命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地理战略论对当代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大战略思想形态,地理战略论实际包含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分析范畴,一类按照地理位置及相关战略取向来划分,即主导性海洋强国、心脏地带大陆强国、边缘地带陆海复合型强国;另一类按照(物质)力量的类型来划分,即海上力量、陆上力量、空中力量、太空力量、智能空间力量。本文指出,地理战略论的核心范畴应当是三类不同性质的强国,即主导性海洋强国、心脏地带大陆强国、边缘地带陆海复合型强国,另外还包括一个与边缘地带密切联系的较小范畴——滨外岛(国)。地理战略论作为一种大战略理论,其实质性内容是由有关这三类不同类型强国的一系列相关战略命题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政治 大战略 国际政治 战略研究
下载PDF
中国与国际秩序笔谈:观念与战略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桂银 宋德星 +4 位作者 刘丰 祁玲玲 毛维准 张晓通 何樱灏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7,154,共33页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多边主义 霸权护持 外交战略
下载PDF
中等强国大战略:印尼海洋强国对外战略的演进与逻辑
16
作者 陈宇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70,共13页
中等强国有大战略吗?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尝试构建了中等强国大战略构建和调整的解释框架,并实证考察了印尼海洋强国对外战略的演进过程。从理论上看,本文为解释中等强国大战略构建理论框架,中... 中等强国有大战略吗?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尝试构建了中等强国大战略构建和调整的解释框架,并实证考察了印尼海洋强国对外战略的演进过程。从理论上看,本文为解释中等强国大战略构建理论框架,中等强国在面临着体系结构和地区秩序的压力和激励下,综合考虑本国的国家能力和国家资源来调整对外战略。从经验上看,印尼海洋强国对外战略是中等强国大战略调整的典型案例,可以来证实中等强国大战略转型的逻辑。本文的研究,将有利于促进对中等强国对外战略的理解,也有助于加深有关印尼对外战略转型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 大战略 中等强国 印太地区 “印太战略”
下载PDF
科技与对外博弈——基于科技与国际关系相关研究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华 侯彩虹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72,154,155,共22页
为了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崛起中的中国需要加强科技与对外工作的互动。这种互动是主权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外交目标以及科技与外交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是战略布局与具体实施的整合。国... 为了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崛起中的中国需要加强科技与对外工作的互动。这种互动是主权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外交目标以及科技与外交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是战略布局与具体实施的整合。国际学术界在“科技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成果可为构建中国的科技与对外工作互动方略提供参考。通过对美欧科研机制架构、科学家的国家身份认同、科技伦理和科技外交等关键议题的历史性考察可以发现,中国的科技与对外工作互动方略至少需涵盖以下若干方面内容:基于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认知对战略资源配置作出的精准研判,明晰科技与对外工作互动的战略目标;以迅速实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战斗力和外交工具的转化,增强综合国力为目标,建立政府—企业/商业—学术三位一体的研发和技术转化模式,优化机制建设;加强正面和负面科技外交手段的评估,运用多元化的科技外交手段,丰富外交政策的工具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外交 科技发展 大战略 科技话语权 全球治理
下载PDF
重新理解国家安全:三重认知逻辑与中国的大战略实践
18
作者 宋德星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I0002,共20页
多元价值取向与安全议题的泛化,决定了对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解见仁见智。尽管现实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三大经典阐释影响深远,但国家安全认知的传承与变化趋势依旧,其变革趋向在新时代体现得尤为明显。其中,“战略焦虑时代”的权势... 多元价值取向与安全议题的泛化,决定了对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解见仁见智。尽管现实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三大经典阐释影响深远,但国家安全认知的传承与变化趋势依旧,其变革趋向在新时代体现得尤为明显。其中,“战略焦虑时代”的权势逻辑、安全思维与时俱进的创新逻辑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话语逻辑,构成了重新理解国家安全的时代逻辑,并据此强化了大战略理论视域下对国家安全的再认知,即从目标、手段和内外关系三重维度来理解国家安全。就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理论而言,身份属性与使命任务的叠加,加上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总体上决定了其传承与变化大趋势。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就是这方面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其指导下的国家大战略始终着眼于国际大势和世界潮流、时代特质和使命任务、力量建设运用和战略能动发挥来设计和运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认知逻辑 三重维度 大战略 总体国家安全观
下载PDF
2023年选举与“土耳其世纪”大战略
19
作者 刘义 崔亚平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60,158,共28页
2023年,在土耳其百年国庆之际,埃尔多安和正义与发展党经过两轮选举再次赢得胜利。在连续执政20年后,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号召开启“土耳其世纪”的伟大征程,这成为考察土耳其战略趋势的重要契机。土耳其的“大战略”讨论... 2023年,在土耳其百年国庆之际,埃尔多安和正义与发展党经过两轮选举再次赢得胜利。在连续执政20年后,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号召开启“土耳其世纪”的伟大征程,这成为考察土耳其战略趋势的重要契机。土耳其的“大战略”讨论综合考量本国历史、地理、身份等多方面因素,致力于周边安全以及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关键地位。2023年大选后的外交政策重申了土耳其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埃尔多安的领导地位、战略自主、安全—外交联系、贸易外交、土耳其的国际地位等。在具体表现方面,土耳其国防工业的迅猛发展引人注目,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土耳其在军事战略方面的自主和扩张需求。与此同时,土耳其从联合国文明联盟倡议的发起者到将文明话语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因素,也反映了其在国内和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多安 2023年选举 “土耳其世纪” 大战略
下载PDF
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内政本位”取向
20
作者 赵现海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2期109-125,M0007,共18页
中国古代在开展战争、制定边疆政策时,具有从政治视角出发,全盘考虑的“政治本位”取向。这一过程是国家或者王朝的“政治公利驱动”、不同部门或政治群体的“政治私利驱动”以及潜在的“政治文化驱动”三种驱动力互动与平衡的结果。皇... 中国古代在开展战争、制定边疆政策时,具有从政治视角出发,全盘考虑的“政治本位”取向。这一过程是国家或者王朝的“政治公利驱动”、不同部门或政治群体的“政治私利驱动”以及潜在的“政治文化驱动”三种驱动力互动与平衡的结果。皇帝在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边疆政策制定中,拥有打上自身烙印的历史突破能力。中国古代核心地带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由此发展出发达的农业经济,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经济基础,而进行农业生产的编户齐民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统治基础。与此相应,中国古代中原王朝施政的首要目标与政治重心,是保障核心地带民众的基本生存,维持农业生产与政权稳定,从而形成了“内政本位”取向。“内政本位”取向注重内政与治边之间的平衡,注意限制战争的规模,避免由于征发大量人口、增加赋役负担而造成内政问题。这种取向有力推动中华文明长期保持突出的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政策 大战略 内政本位 民本思想 和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