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士绅、乡绅与地方精英——关于精英群体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35
1
作者 衷海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国内外学术界长期致力于士绅阶层,即传统社会的精英群体研究,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从学者们所关注的研究角度上,可以将以往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士绅论、乡绅论与地方精英理论。本文分别回顾三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 士绅 乡绅 地方精英
下载PDF
晚清广东的“公局”——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权力机构 被引量:28
2
作者 邱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1,139-140,共9页
在19世纪50年代因镇压红兵起义而在广东普遍设立的公局,后来演变为广东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常设权力机构。它拥有武装,征收局费,有稽查、缉捕、审判、仲裁等权力,甚至在地方上有一定立法权,使清朝的统治得以延伸到县以下的基层社会... 在19世纪50年代因镇压红兵起义而在广东普遍设立的公局,后来演变为广东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常设权力机构。它拥有武装,征收局费,有稽查、缉捕、审判、仲裁等权力,甚至在地方上有一定立法权,使清朝的统治得以延伸到县以下的基层社会。研究广东公局,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晚清士绅的地位、作用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局 士绅 乡村基层社会
下载PDF
士绅的坚守与权变: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的家风与心态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茂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86,共8页
苏州潘氏是徽商后裔 ,亦是江南著名的科第世家。潘氏家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科举与经商迭相为用的二元价值观、学宗宋儒与讲究实用的家学传统 ,既是明清以来 ,尤其是晚清士商相混的结果 ,也是徽州和苏州两种不同地域文化整合的结果。而... 苏州潘氏是徽商后裔 ,亦是江南著名的科第世家。潘氏家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科举与经商迭相为用的二元价值观、学宗宋儒与讲究实用的家学传统 ,既是明清以来 ,尤其是晚清士商相混的结果 ,也是徽州和苏州两种不同地域文化整合的结果。而潘氏族人慎言慎行如履薄冰的仕途实践经验、行善与积福密切相连的因果报应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潘氏 心态 家风 士绅
下载PDF
中古社会史研究的数理统计与士族问题——评毛汉光先生《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98,共8页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魏晋隋唐社会的变迁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可以使该时代社会政治史更具有确定性 ,避免轻易的定性分析造成的以论代史 ,但也遇到史料不完整和不确定的障碍 ,对史料的选取判断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士族的特点是什么 ...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魏晋隋唐社会的变迁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可以使该时代社会政治史更具有确定性 ,避免轻易的定性分析造成的以论代史 ,但也遇到史料不完整和不确定的障碍 ,对史料的选取判断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士族的特点是什么 ,与寒素、豪强、官僚有何区分 ,其向城市的迁徙具有什么意义 ?这些都是研究中古社会史必须予以明确回答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隋唐 士族 统计 社会史
下载PDF
官僚、幕友、胥吏:清代地方政府的三维体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陆平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94,共9页
明清之际,中国绅士的条件和地位得以逐步地固定下来,随之,在政治体制中也形成了一种隐性的绅衿支配。随着幕友阶层队伍的扩大和游幕制度化,在清代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一个轮廓较清晰的官僚、幕友、胥吏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的三维... 明清之际,中国绅士的条件和地位得以逐步地固定下来,随之,在政治体制中也形成了一种隐性的绅衿支配。随着幕友阶层队伍的扩大和游幕制度化,在清代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一个轮廓较清晰的官僚、幕友、胥吏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的三维体系。在“异族”统治下,这种隐性的绅衿支配体系虽然伴随着许多弊害,但在使中国封建社会保持相对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 绅衿 养廉银 阶级分化
下载PDF
民族旅游场域中新乡贤的成长路径与社区角色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九霞 阿荣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2,共9页
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了乡村社会关系的转变,创造了新乡贤培育的时代舞台。民族旅游场域培育出了多元化的乡贤结构,其中新乡贤可分为本土乡民类的"守土"乡贤、"返土"乡贤,以及旅游移民类的"外来"乡贤和"... 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了乡村社会关系的转变,创造了新乡贤培育的时代舞台。民族旅游场域培育出了多元化的乡贤结构,其中新乡贤可分为本土乡民类的"守土"乡贤、"返土"乡贤,以及旅游移民类的"外来"乡贤和"外籍"乡贤。尽管旅游新乡贤群体内部异质性较高,但持有不同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的个体都实现了向综合精英型乡贤的多级跳跃及角色转换。新乡贤在民族旅游社区中扮演着文化传承者、创业示范者、社区融合者和文化传播者等多重角色。同时,多元社区角色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旅游新乡贤的基本实践;经济能人是他们的成长基底;文化代理人的公益性与经济能人的代表性打开了新乡贤与政府沟通交流的渠道,承袭了传统社会"国家-士绅-民众"中的中介角色,践行了新时代背景下"双轨制"的乡村治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士绅 旅游移民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下载PDF
宋代乡约的推行状况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扬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宋代乡约是明清乡约的源头和榜样,但却未像后者一样成为乡里的重要组织,原因是它属于纯由士绅自主发起的民间组织,既强调民众本着自愿原则入约,又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推行乡里教化,在宽猛难于适当的两难困境下,往往偏于严格约束因而导致成... 宋代乡约是明清乡约的源头和榜样,但却未像后者一样成为乡里的重要组织,原因是它属于纯由士绅自主发起的民间组织,既强调民众本着自愿原则入约,又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推行乡里教化,在宽猛难于适当的两难困境下,往往偏于严格约束因而导致成员认同度下降。乡约最终只限于吕大钧、阳枋、胡泳、程永奇、潘柄等少数几位理学家推行,意味着在没有国家力量的参与下,它只是理学家们的一种道德理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约 民间组织 理学家
下载PDF
绅权与中国乡土社会:鲁迅《离婚》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1
8
作者 袁红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4-148,160,共5页
关于鲁迅小说意义的阐发不能脱离对其所展现的社会空间的准确认知。借鉴社会史研究视野来认识小说《离婚》中的人物关系,爱姑与七大人其实处于乡土社会的绅-民关系格局中。围绕爱姑的婚姻纠纷调解事件,小说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形态... 关于鲁迅小说意义的阐发不能脱离对其所展现的社会空间的准确认知。借鉴社会史研究视野来认识小说《离婚》中的人物关系,爱姑与七大人其实处于乡土社会的绅-民关系格局中。围绕爱姑的婚姻纠纷调解事件,小说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尤其是绅权的基础、特征与运作的过程。对于鲁迅小说中"士绅"这一人物类型及其嬗变尚有待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 “士绅” “绅权” 乡土社会
下载PDF
清初嘉定侯氏的“抗清”生活与江南社会 被引量:13
9
作者 冯贤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3-134,共12页
17世纪中叶江南人民的抗清运动,有大量的士绅百姓因坚持抗清而先后殉难,这是明清易代之际重要的一页。由于王朝的更替,江南士绅的动向出现了很大的分化。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嘉定侯岐曾的抗清生活日记展示了1645—1647年清廷在江南初建政... 17世纪中叶江南人民的抗清运动,有大量的士绅百姓因坚持抗清而先后殉难,这是明清易代之际重要的一页。由于王朝的更替,江南士绅的动向出现了很大的分化。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嘉定侯岐曾的抗清生活日记展示了1645—1647年清廷在江南初建政治统治秩序时期的真正切近士绅们的抗清活动以及他们在清廷密网捕杀下的日常生活,在几个重要的社会层面,再现了那些宛转于刀山剑树之下的抗清人士的紧张生活,清初江南社会的不安、个人生命的微弱,以及像侯家这样在国变后坚持地下抗清、长期遭受清政府的通缉与威胁的艰难生活。其留传后世的日记,使人们能细致地感受到那种生活日常中的惊心动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明清交替 侯岐曾 士绅
原文传递
耕读传家观念与士绅文化形态--以南宋文学中岩桂意象的生成为中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南宋以来,理学向各个阶层滋长蔓延并强有力地塑造着人们的观念世界,耕读传家也被赋予了立德兴家的崭新意义。与理学缔造士绅阶层同步而行的,是南宋文学书写中的岩桂意象承载着耕读传家观念的种种内涵和意趣也在不断丰富。南宋文学中的... 南宋以来,理学向各个阶层滋长蔓延并强有力地塑造着人们的观念世界,耕读传家也被赋予了立德兴家的崭新意义。与理学缔造士绅阶层同步而行的,是南宋文学书写中的岩桂意象承载着耕读传家观念的种种内涵和意趣也在不断丰富。南宋文学中的岩桂意象不仅从屈原、淮南小山那里继承了高洁不凡的内涵,还生发出了抱道自守的意义。不惟如此,南宋人主张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岩桂意象调和了金榜题名与敬德修业的两种人生,使其统一起来。桂岩象喻意义的生成与发展是以士绅阶层文化为基础的。士绅阶层宗尚理学,理学通过士绅将家庭伦理和家族伦理归结于耕读传家的生活理念,岩桂象喻则是这种理念的具象化呈现。岩桂作为江南各地随处生长的树种,与其他具有比德价值的卉木一起,共同构筑了士绅文化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文学 耕读传家观念 岩桂意象 士绅阶层 士绅文化形态 理学
原文传递
从会馆到同乡会:近代河南旅京士绅的聚集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叶宗宝 薛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4-148,共5页
河南旅京士绅通过河南会馆对同乡关系进行了整合,后来虽因政治干扰,会馆遭受破坏,但河南旅京同乡会承续了它的功能。而与此同时,河南旅京士绅也通过旨在融入"地方社会"的活动拓展了交往范围,这为他们从"省界"迈向&q... 河南旅京士绅通过河南会馆对同乡关系进行了整合,后来虽因政治干扰,会馆遭受破坏,但河南旅京同乡会承续了它的功能。而与此同时,河南旅京士绅也通过旨在融入"地方社会"的活动拓展了交往范围,这为他们从"省界"迈向"国家场域",进而形成庞大的"权势网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绅 河南会馆 旅京河南同乡会 聚集活动
下载PDF
从乡绅到中农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晓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74,共20页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般论者认为,乡土社会即使有过士绅,随着近代国家的建构和当代国家对乡村的长驱直入,他们也消失殆尽。但是一些对乡村精英研究的缺陷是被去领土化视角下的政治观念史所左右。在此前提下,一些政治观念的长期影响遮...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般论者认为,乡土社会即使有过士绅,随着近代国家的建构和当代国家对乡村的长驱直入,他们也消失殆尽。但是一些对乡村精英研究的缺陷是被去领土化视角下的政治观念史所左右。在此前提下,一些政治观念的长期影响遮蔽了具体时空下的实况。本文与上述研究的路径不同,以地势民族志方式,研究乡村领导和社会秩序。基于最近60余年的地方历史,本文试图勾勒出从乡绅到中农,甚至到21世纪自然村社会中隐然延续的结构。论文将探索在60余年间,国家通过政治/组织路线,对血缘/地缘的村落社会进行重新编织的基础上,自然村/村民小组及其领导人对于基层政治生活和社区维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绅 中农 乡村自治
下载PDF
论近代河南士绅的集会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叶宗宝 《殷都学刊》 2008年第2期32-36,共5页
河南士绅王锡彤、李敏修从相识到成名,"经正书舍"起了重要作用。该舍通过组织学习交谊活动首先突破了"县界",然后通过"收回利权运动",又将全省绅、商、学界知名人士联合起来。一个在区域上不断扩张的士... 河南士绅王锡彤、李敏修从相识到成名,"经正书舍"起了重要作用。该舍通过组织学习交谊活动首先突破了"县界",然后通过"收回利权运动",又将全省绅、商、学界知名人士联合起来。一个在区域上不断扩张的士绅群体,也塑造了其核心人物的声望与地位,这为个人发展赢得了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绅 私人关系 经正书舍 士绅群体
下载PDF
绅士与地方——以河南士绅王锡彤为个案的透视 被引量:6
14
作者 买文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河南绅士王锡彤在清末民初积极投身于地方教育、政务,捍卫地方利益等活动,成为具有一定趋新色彩的 "学商"、"绅商"或"职商",加快了中国内地绅士阶层的近代性转型,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演化。其难以割舍的... 河南绅士王锡彤在清末民初积极投身于地方教育、政务,捍卫地方利益等活动,成为具有一定趋新色彩的 "学商"、"绅商"或"职商",加快了中国内地绅士阶层的近代性转型,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演化。其难以割舍的传 统影响,又不可避免地对河南社会的进步产生一定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王锡彤 绅士 地方 影响
下载PDF
清代基层社会控制中州县官与绅士关系之演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彦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90-594,共5页
官绅合治是中国地方行政的常态。19世纪中期以前,清代绅士一般不担任地方政府职务,他们只是给州县官提供咨询,进行协助,州县官掌握着对基层社会的主控权;咸丰初年,在太平天国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清政府在全国大规模地兴办团练。绅士通过... 官绅合治是中国地方行政的常态。19世纪中期以前,清代绅士一般不担任地方政府职务,他们只是给州县官提供咨询,进行协助,州县官掌握着对基层社会的主控权;咸丰初年,在太平天国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清政府在全国大规模地兴办团练。绅士通过团练组织,扩大团练的社会功能,由幕后走向了前台,成为乡村控制的主体。清末新政时期,办理地方自治,使大批绅士从体制外走向体制内,由非正式权力变为正式权力,绅士不仅已完全控制基层社会,并且正式进入州县政府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县官 绅士 基层社会
下载PDF
明清吉安府士绅的结构变迁与地方文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衷海燕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1-56,共6页
吉安府是以士绅阶层为主导的地区,由明至清,吉安府上层士绅呈现出由盛到衰的趋势,不过下层士绅的数量却日益增加,士绅阶层的社会构成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士绅的结构变迁与江右王门学派的思想密切相关,不仅导致了士绅价值取向的转变,... 吉安府是以士绅阶层为主导的地区,由明至清,吉安府上层士绅呈现出由盛到衰的趋势,不过下层士绅的数量却日益增加,士绅阶层的社会构成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士绅的结构变迁与江右王门学派的思想密切相关,不仅导致了士绅价值取向的转变,而且促进了地方秩序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吉安府 士绅 地方文化
下载PDF
清代江西宾兴组织探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品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6-114,共9页
清嘉庆、道光时期,各地兴起了资助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组织,即通称的"宾兴组织"。江西宾兴组织颇为发达,其资产的来源一般有官拨产业、士绅捐资、商人捐资、大众派捐等形式。但宾兴资产多用于增殖,即以生息银钱资助士子,其方... 清嘉庆、道光时期,各地兴起了资助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组织,即通称的"宾兴组织"。江西宾兴组织颇为发达,其资产的来源一般有官拨产业、士绅捐资、商人捐资、大众派捐等形式。但宾兴资产多用于增殖,即以生息银钱资助士子,其方式主要有置产收租、发典生息两种。地方士绅在宾兴组织的设立和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宾兴组织的涌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方式出现的某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西 宾兴组织 士绅
下载PDF
危机时期的士绅与地方:以休宁金声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0,共5页
金声是活跃于明末徽州的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其言论活动在当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退职闲居乡里期间 ,正值徽州社会经历着多方面的变动 ,作为地方上具有领袖地位的士绅 ,金声在救荒减灾、缉盗、地方防护和乡村教化等方面 ,有着非凡的... 金声是活跃于明末徽州的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其言论活动在当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退职闲居乡里期间 ,正值徽州社会经历着多方面的变动 ,作为地方上具有领袖地位的士绅 ,金声在救荒减灾、缉盗、地方防护和乡村教化等方面 ,有着非凡的建树。本文拟对金声在徽州的活动加以考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声 士绅 徽州
下载PDF
北魏时期之南朝流亡人士行迹考述——从一个侧面看南北朝之间的文化交流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永平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7-72,共6页
北魏时期存在着一个南朝流亡士人群体,主要由四部分人组成,即东晋南朝宗室亡命人物;南朝世族流亡人物;叛逃入魏的南朝军将及其僚佐;南北战争中被俘的南朝人士。北魏对南朝亡人虽多加提携和利用,但暗中却加以歧视和提防。从其客观作用看... 北魏时期存在着一个南朝流亡士人群体,主要由四部分人组成,即东晋南朝宗室亡命人物;南朝世族流亡人物;叛逃入魏的南朝军将及其僚佐;南北战争中被俘的南朝人士。北魏对南朝亡人虽多加提携和利用,但暗中却加以歧视和提防。从其客观作用看,南朝亡人在转输江左文化、典制诸方面贡献颇大,促进了北魏的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南朝 流亡 士人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太平天国时期安徽士绅的分化与地方社会 被引量:8
20
作者 方英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太平天国时期,安徽士绅阶层面对复杂的政治生态与社会环境,在地域政治方面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出现了严重分化。本文考察了战争期间安徽士绅的诸种面相,分析了影响士绅行为抉择的因素及其对地域政局走向、地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太平天国战争 安徽 士绅 地方社会 宗族 团练 淮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