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本质研究将怎样终结——再论“美是什么”是伪命题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志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6,共6页
“美”概念作为名词并不含有可以直接指代的对象事物, 因此, 不具备名词的真正性质和内涵, 实际上具有的是代名词性。以此为前提而形成的“美本质”及“美是什么”的问题, 必然是虚空的伪命题。“美是对象化的情感”“美是价值”“美是... “美”概念作为名词并不含有可以直接指代的对象事物, 因此, 不具备名词的真正性质和内涵, 实际上具有的是代名词性。以此为前提而形成的“美本质”及“美是什么”的问题, 必然是虚空的伪命题。“美是对象化的情感”“美是价值”“美是生命”等说法虽有很大影响, 却都不符合逻辑。按原有命题方式和思路进行的研究永远不会得出正确答案。从事实和逻辑出发, 论证该命题的不合理性, 代之以正确的新命题, 正是“美本质”研究的合理结局。美学研究应以“美概念表示什么”为第一命题, 以“审美活动的本质”为基本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本质 美概念 认知科学美学
下载PDF
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摭论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16,共10页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定义"戏曲"为"以歌舞演故事"。"戏"指的是演出内容,"曲"指的是演出形态。笔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歌舞艺术",同时,它的发展演进并没有让自己停留在&...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定义"戏曲"为"以歌舞演故事"。"戏"指的是演出内容,"曲"指的是演出形态。笔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歌舞艺术",同时,它的发展演进并没有让自己停留在"以歌舞演故事"上,而是更深入地承担了"借故事演歌舞"、"以歌舞演情境"的任务和指向。戏曲是一种以"行动决定情境"的歌舞艺术,其"歌舞"兼有"演故事"和"演情境"的功能。这分别牵涉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三个关键词。关于曲牌联套、板式变化的戏曲音乐,本文认为戏曲艺术是有别于歌剧艺术的音乐戏剧,戏曲音乐是一种建立在方言基础上的声腔体系,曲牌联套和板式变化构成了戏曲音乐的基础形态,在当代,戏曲音乐发展中尤其要实现历史范型的创造性转换。关于圆流周转、得意忘形的戏曲舞蹈,本文认为戏曲舞蹈的基本范型源自昆曲艺术,其基本形态体现出游牧与农耕文明的交融,其中蕴涵着中国人对应着"大化"意识的人体运动时空观和"得意忘形"的人体造美观;中国当代民族舞蹈的建设,主要是舞蹈演剧功能及围绕这一演剧功能的系统建设;当代中国的舞蹈设计有借鉴现代编舞理念的必要以实现戏曲舞蹈设计的"与时俱进"。关于以人为本、以物为用的戏曲舞美,本文认为戏曲艺术的"虚拟动作"拒绝舞美设计的"时空组织",要把握戏曲艺术"我演故我在"的内在规定性,戏曲舞美活用道具的同时更要运用"活道具",以及必须面对现代戏与现代科技的创新发展。要想突破当代戏曲舞美发展的"两难"境地,戏曲艺术就要为现代科技在舞台表现中的运用探索新空间,要保持舞台的空灵感并为表演的虚拟性提供自由,要加强灯光技术营造情感氛围的研究,还要考虑多媒体技术拓展有限时空的研究。戏曲舞美创新不能忽略固本,要在固"虚拟时空"之本的基础上去创"程式表现"之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戏曲舞蹈 戏曲舞美 本质 歌舞艺术 文化特征 审美 发展 创新
下载PDF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矫克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88-391,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之源,儒家文化思想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儒家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能本质--理义;美的形态--中和;美的功能--成德,这是儒家美学体系的主体结构。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表达美的含义与其他艺术形...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之源,儒家文化思想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儒家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能本质--理义;美的形态--中和;美的功能--成德,这是儒家美学体系的主体结构。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表达美的含义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受到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儒家的审美观是美善统一,将伦理道德作为审美活动的根基,蕴藏了对美的本质看法。"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中和"之美是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以特有的思想意蕴和精神文化内涵,凸显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必将走向创新的辉煌时代,走出一条既有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特色审美、又具时代气息的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园林景观 设计审美 儒家思想 审美本质 审美形态 审美功能
下载PDF
美的本质和旅游审美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中伟 胡希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本文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产物,要同时实现这两种冲动的理想美是不存在的。生活中存在经验美,经验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溶解美,具有松弛作用;一种是振奋美,具有振奋作用。旅游是一种游... 本文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产物,要同时实现这两种冲动的理想美是不存在的。生活中存在经验美,经验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溶解美,具有松弛作用;一种是振奋美,具有振奋作用。旅游是一种游戏审美,通过旅游可以调解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达到平衡。人在旅游审美过程中,有三种境界,即情趣、意境和艺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本质 旅游审美 溶解美 振奋美 游戏美 审美境界
下载PDF
美本质问题研究批判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惠霞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3-88,共6页
现代西方分析美学对美本质问题的否定是否成立 ?美本质问题何以长期无解 ?以往美本质问题研究的合理性和失误何在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对美本质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美本质 分析美学 形象性 愉悦性 美学 柏拉图 纳特根斯坦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西方文学的再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建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正如20世纪西方社会处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动的新形势下,其文学观念也处在持续性变革和文学形态的创新性改变之中。它不断调试自己的审美焦点,试图回答20世纪不断出现的全新的社会问题,力图对人的本质以及人与社会... 正如20世纪西方社会处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动的新形势下,其文学观念也处在持续性变革和文学形态的创新性改变之中。它不断调试自己的审美焦点,试图回答20世纪不断出现的全新的社会问题,力图对人的本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审美性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西方文学 文学观念 人的本质 审美 文化背景与特征 艺术创新
下载PDF
美的价值本质与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共9页
新实践美学认为,美是显现实践自由的形象的肯定价值。这是一种价值论的美的本质观。美的价值本质把美归属于价值和价值观的范畴之内,成为真、善、美统一体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大多数把真、善、美当作一个统一整体,从... 新实践美学认为,美是显现实践自由的形象的肯定价值。这是一种价值论的美的本质观。美的价值本质把美归属于价值和价值观的范畴之内,成为真、善、美统一体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大多数把真、善、美当作一个统一整体,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美的价值本质辩证地表现出真善美的关系,制约着美学的性质和功能。美必须以真和善为根据,美是真和善的形象显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着美学的真、善、美统一的价值取向。美可以显现出真和善,它必定是真和善的辩证统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着美学的"美储真善"的本质内涵。美可以启发真和善,美以赏心悦目的方式引导着真和善的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美学的"美启真善"的独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价值本质 核心价值观 美学 文化建设 新实践美学
下载PDF
认知科学美学与审美机器人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宏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55-59,共5页
人类认知研究不仅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还应表现在审美等人文领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认知科学与美学"研究都取得相当深刻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认知科学美学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美学难题作出了科... 人类认知研究不仅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还应表现在审美等人文领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认知科学与美学"研究都取得相当深刻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认知科学美学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美学难题作出了科学化的新阐释,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假说。不过,认知科学还从来没有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过专项研究及实验。如果相关实证研究得以进行,将最终地、彻底地揭示审美活动的本性,为审美实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基础,还可以为审美机器人的开发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本质 美感 认知美学 审美机器人
下载PDF
城市新区公共空间营建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和平 刘鑫垚 《室内设计》 2011年第5期43-46,52,29,30,共7页
公共空间是城市新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和交往的社会场所。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问题不仅体现着城市新区的城市面貌,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本文从公共空间的美学特征出发,指出城市新区公共空间在形态、环境、意... 公共空间是城市新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和交往的社会场所。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问题不仅体现着城市新区的城市面貌,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本文从公共空间的美学特征出发,指出城市新区公共空间在形态、环境、意象等方面和谐统一的营建原则与策略,从而提升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满足人们对城市美、生活美、社会美、文化美的美好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区 公共空间 美学 美学本质 审美体验
下载PDF
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之维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南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5期63-76,I0003,I0004,共16页
中国音乐之所以具有“中国性”,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学的滋养,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基础主要体现在美学之元、技术之道与审美之境三个维度。声、音、乐是构成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三元,而“乐”是在宇宙论和生存论中建构和发展的,使得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之所以具有“中国性”,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学的滋养,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基础主要体现在美学之元、技术之道与审美之境三个维度。声、音、乐是构成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三元,而“乐”是在宇宙论和生存论中建构和发展的,使得中国音乐之“技术”既蕴含“形而上”——在理念层对音乐文化整体观的承载,也包含“形而下”——在经验层对音乐感性音响模态的把控手段和能力。“律—调—谱—器”建构了中国音乐理念层的音乐文化整体观,“字—腔—曲—韵”建构了中国乐派经验层的感性音响模态,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技术美学蕴含着乐理和乐感,其艺术风格则外显于“声音”。中国音乐的审美之境是意象、意境与气韵的统一,中国音乐艺术实践应当传承“以象呈意”或“以象达意”的传统表现方式,从而更好地明确中国音乐的中国身份和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 传统美学 美学之元 技术之道 审美之境
下载PDF
以神写形 以形传神——论南阳汉画像砖石图案审美艺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1-12,共2页
南阳汉画像砖石图案题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传达着汉代艺术家对时代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艺术家通过对传统图案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并借助自然界的事物和形象 ,寄托和抒发了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情感... 南阳汉画像砖石图案题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传达着汉代艺术家对时代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艺术家通过对传统图案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并借助自然界的事物和形象 ,寄托和抒发了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情感。在艺术创作表现上 ,以“满”传神 ,以“动”传神 ,体现了中国造型艺术以神写形 ,以形传神 ,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汉画像 砖石图案 审美艺术 美学思想 图案艺术 艺术形式
下载PDF
媒介文化语境下的文学世俗化审美价值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坚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7-202,共6页
20世纪后期以来文学领域的世俗化审美进程,在两条线索上并行展开:一个是精英文学的平民化转向;另一个是通俗文学的大众化演变。媒介文化将大众审美精神注入精英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审美实践中,生成了文学世俗化审美的价值和观念体系。在历... 20世纪后期以来文学领域的世俗化审美进程,在两条线索上并行展开:一个是精英文学的平民化转向;另一个是通俗文学的大众化演变。媒介文化将大众审美精神注入精英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审美实践中,生成了文学世俗化审美的价值和观念体系。在历史的维度上,精英文学的世俗化审美实践用传统通俗文学的历史合法性开道,用通俗文学的元文学性和文学源流关系来论证文学世俗化审美的文学本质意义。在现实的维度上,精英文学的世俗化审美以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批判,表现出与传统世俗文学不同的超越性。媒介文化在文化品质、文本生成和主体关系等方面,构建了新的文学世俗审美面貌和文学世俗审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化 文学价值 文学本质 媒介环境 世俗化审美
原文传递
当下文化语境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现实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德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125,共5页
艺术学学科正面临着由文化语境改变所导致的艺术指向性变迁。只有从当下文化语境的基本点出发,才能有效地将艺术学学科建构引向一个切合文化发展实际的方向。置身多元文化语境,在各种新的艺术现象、新的艺术经验和新的艺术阐释要求面前... 艺术学学科正面临着由文化语境改变所导致的艺术指向性变迁。只有从当下文化语境的基本点出发,才能有效地将艺术学学科建构引向一个切合文化发展实际的方向。置身多元文化语境,在各种新的艺术现象、新的艺术经验和新的艺术阐释要求面前,能否走出既有知识传统,又走向开放性体系建构,是艺术学学科建构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它要求把"开放的态度"具体化为学科理论的现实成果,突破有关艺术的知识传统的普遍性指向,进而完成从知识传统的封闭预设向当下艺术现实转换的学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艺术学理论 文化语境 艺术学 学科建构 艺术指向性变迁
下载PDF
美学视角下大学通识教育的本质与理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玉洁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5年第2期53-57,共5页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有诸多令人不满意之处,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也经久不衰。事实上,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理念,具有纵横包容之美以及自由、和谐统一的本质。通识教育的本质可理解为体验美、审视美、挖掘美的本质,...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有诸多令人不满意之处,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也经久不衰。事实上,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理念,具有纵横包容之美以及自由、和谐统一的本质。通识教育的本质可理解为体验美、审视美、挖掘美的本质,从一般之美扩展至贯通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之"大美",其理想即为让人在体验"大美"之和谐与自由的同时形成完整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通识教育 本质 理想 美学 完整人格
下载PDF
从美的本质到审美活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对象转换问题再审视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永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5-161,共7页
当代中国美学将研究对象从“美的本质”转向“审美活动”,研究重心从“美”转向“审美”,哲学基础从认识论、实践论转向现象学和存在论,颠覆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模式,使得美学从附属于哲学的尴尬地位中独立出来。但是,当代中国美学... 当代中国美学将研究对象从“美的本质”转向“审美活动”,研究重心从“美”转向“审美”,哲学基础从认识论、实践论转向现象学和存在论,颠覆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模式,使得美学从附属于哲学的尴尬地位中独立出来。但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应完全否定认识论美学和实践论美学在“美的本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过分迷信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而应当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此为底线,兼容其他美学方法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审美活动 研究对象 认识论美学 实践论美学
下载PDF
论“学科之美”
16
作者 刘冬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0-64,共5页
"学科之美"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关系,但又高于价值关系,发生在具有主体特性的学科对象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具有"人化"的价值取向和动态发展的过程两个特征。"学科之美"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 "学科之美"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关系,但又高于价值关系,发生在具有主体特性的学科对象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具有"人化"的价值取向和动态发展的过程两个特征。"学科之美"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即学科内容的内在美和内容表达的形式美,二者都包括存在型载体和性质型载体两大类。学科内容美和形式美共同构成"学科之美"的整体。"学科之美"的研究以"情感是目的"作为其理论之基,旨在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情知融合和学生的自我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之美 美的本质 美的载体
下载PDF
“气”的元范畴建构与生命美学彰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毅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4-89,共6页
"气"作为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本源范畴,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史的始终。可以说,"气"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气"既是文学的,又是美学的,更是文化的。"气"在从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 "气"作为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本源范畴,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史的始终。可以说,"气"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气"既是文学的,又是美学的,更是文化的。"气"在从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程中,其生命美学特质得到了充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范畴 美学
下载PDF
论旅游对人的生存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德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人是一种动物,与其他动物一样,人以自身的空间活动来维持生存;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的活动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即生产劳动。但生产劳动还不是人活动最后目的,在生产劳动谋生的基础上,自由的审美的活动才是人的终极活动目的,旅游活动就是... 人是一种动物,与其他动物一样,人以自身的空间活动来维持生存;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的活动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即生产劳动。但生产劳动还不是人活动最后目的,在生产劳动谋生的基础上,自由的审美的活动才是人的终极活动目的,旅游活动就是这种以活动自身为目的、满足自由个性需要的审美活动,它对人的生存具有本体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生存 本体论 审美 自由
下载PDF
对文学本质的再思考——以韦勒克《文学理论》为研究对象
19
作者 宋涛 皮云利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1-55,共5页
韦勒克主要从文学语言、想象、审美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学的本质。他先是对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不同进行了区分,以文学语言的特质体现文学的本质,继而指出以想象为标准能够界定文学与非文学的范围,最后提到文学应兼具审美快感与审美价... 韦勒克主要从文学语言、想象、审美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学的本质。他先是对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不同进行了区分,以文学语言的特质体现文学的本质,继而指出以想象为标准能够界定文学与非文学的范围,最后提到文学应兼具审美快感与审美价值。韦勒克重视“文学性”,因此,他对文学本质的探讨立足于文学内部,但实际上,韦勒克也关注到了文学与外部因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质 韦勒克《文学理论》 文学语言 想象 审美
下载PDF
光影的形上之美——以“白墙落影”的光影现象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思捷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4-42,共9页
光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白墙落影是其独特的表现之一,它是大自然以墙为"纸"、以光为"笔"创造出的一幅水墨画。如今光影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建筑等艺术设计领域,但为何光影能够给人们以审美的视... 光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白墙落影是其独特的表现之一,它是大自然以墙为"纸"、以光为"笔"创造出的一幅水墨画。如今光影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建筑等艺术设计领域,但为何光影能够给人们以审美的视觉享受?其美学内涵到底为何?本文试图从光与影的释义、光影的功能性及艺术表现出发,以"白墙落影"这种具体的光影现象为例,分析其对立统一之美、虚实境界之美、空灵之美、写意传神之美等几方面的审美内涵,以此指出光影并非只是一种光学现象,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的视觉欣赏而形成一个虚实相生、富有生命律动感的、形而上的诗性空间。人类自身正是通过这种理性的观察和感性的想象的相互交织,而与外在世界相互交融和谐,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影 虚实 意境 形上之美 诗性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