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国社会空间中“对话的自我”—基于一个旅德温州女性的生命叙事
1
作者 黄玉琴 王丽圆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论文基于一个旅居德国27年的温州女性毓芬的生命叙事,采用“对话的自我”的理论框架,探讨了毓芬在德国期间,伴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崛起、家乡温州的发展与变化,使得她不断重新审视自己在“去”、“留”以及“回还是不回”的每个关键阶... 论文基于一个旅居德国27年的温州女性毓芬的生命叙事,采用“对话的自我”的理论框架,探讨了毓芬在德国期间,伴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崛起、家乡温州的发展与变化,使得她不断重新审视自己在“去”、“留”以及“回还是不回”的每个关键阶段中的自我认同及其(再)建构策略。在叙述中,“自我”在一系列的“对话”过程中被(再)建构,其中包括:东道国—来源国(经济、制度、文化等)的对话、“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的对话、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之间的对话。由此,毓芬从“时髦的出国爱国青年”变成“连接中断生平、弥补地位落差的异乡奋斗人”,再成为“宣扬中华‘孝’文化、纠结‘回还是不回’的矛盾人”。“对话”是一个不断协商的过程,体现了个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而跨国社会空间中“对话的自我”也具有了空间性、时间性和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自我(再)建构 跨国迁移 生命叙事
下载PDF
对话自我:动态的多重立场空间的自我观 被引量:4
2
作者 吕仁慧 李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61-1466,共6页
对话自我理论(Dialogical Self theory,DST)由赫尔曼斯(Hubert J.M.Hermans)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该理论汇通了詹姆斯主/客我区分和后现代叙事理念,受复调小说启发,将自我解构成"动态的内外立场交织对话的想象空间"。对话自... 对话自我理论(Dialogical Self theory,DST)由赫尔曼斯(Hubert J.M.Hermans)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该理论汇通了詹姆斯主/客我区分和后现代叙事理念,受复调小说启发,将自我解构成"动态的内外立场交织对话的想象空间"。对话自我阐明了外在他者通过自我立场(I-position)参与自我的建构和发展,自我的多重立场性和内在对话对人格的塑造正在成为实证研究的新热点。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可用于说明对话自我的动态发展,超越了科学研究范式下对自我的认识。未来研究应关注理论缺陷,重视对主我(I)认识不足这一问题,借鉴东方心理学思想,寻找"主体何以研究自身"的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自我 对话 立场 他者 主我
下载PDF
精神分析的主体间转向:理论特征与分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巍 郭本禹 张磊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0-499,共10页
主体间理论是当代精神分析领域最重要的取向之一。与更传统的精神分析相比,其理论特征表现为从区分“内/外”空间到强调“之间”的空间、从“主体—客体”关系到“主体—主体”关系、从顿悟到行动、从基础主义和实证主义到诠释学和建构... 主体间理论是当代精神分析领域最重要的取向之一。与更传统的精神分析相比,其理论特征表现为从区分“内/外”空间到强调“之间”的空间、从“主体—客体”关系到“主体—主体”关系、从顿悟到行动、从基础主义和实证主义到诠释学和建构主义。尽管存在术语的混乱和观点的分歧,但精神分析的主体间转向几乎遍及各个流派,广泛影响了北美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诸多分析师。未来的主体间理论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持续与先前的理论、临床资料和其他学科领域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主体间性 双人心理学 对话自体 第三方
下载PDF
心灵社会中的公民身份 被引量:1
4
作者 赫伯特·J.M.赫尔曼斯 李建为(译) 可晓锋(校)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1,共10页
本文提议将作为从属于一个国家或政府的公民身份这一传统概念扩大到如下概念,即个体是“他们自己心灵的公民”。为了给此一论题奠定基础,本文总结了现代自我和后现代自我的主要特征,并展现了这两种模式的要素是如何被整合到“对话自我... 本文提议将作为从属于一个国家或政府的公民身份这一传统概念扩大到如下概念,即个体是“他们自己心灵的公民”。为了给此一论题奠定基础,本文总结了现代自我和后现代自我的主要特征,并展现了这两种模式的要素是如何被整合到“对话自我”之中的。当前围绕气候变化的论辩就是一个实例,它表明世界公民是多么需要一个心灵社会,在这个心灵社会中,诸多“主我位置”(I-positions)以对话的方式被组织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自我理论 现代自我 后现代自我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对话自我理论视角下的《浮世画家》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欣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石黑一雄的小说《浮世画家》以一位画家的回忆为线索,描绘了“二战”前后日本人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揭露了战争的罪恶和人性的扭曲。本文依据荷兰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的对话自我理论探讨《浮世画家》主人公小野增二的“军国主义画... 石黑一雄的小说《浮世画家》以一位画家的回忆为线索,描绘了“二战”前后日本人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揭露了战争的罪恶和人性的扭曲。本文依据荷兰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的对话自我理论探讨《浮世画家》主人公小野增二的“军国主义画家”身份,在他的一生中,这一身份经历了形成、独白、对话三个阶段。“军国主义画家”身份曾长期占据小野的自我系统,日本战败后,为了维护该身份的独白地位,小野封闭了自我系统,用选择性回忆麻痹自己。最终,小野回到现实中,通过自我系统多重声音的对话,建立了健全人格,能够理性看待自己的“军国主义画家”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浮世画家 对话自我理论 身份
下载PDF
自我对话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中的研究
6
作者 关丽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32-34,共3页
随着对高校英语教师研究的深入,教师的专业身份研究成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自我对话理论强调自我的内部世界和自我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强调自我的动态性和功能性,对于理解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的复杂性、多重性和教学信念... 随着对高校英语教师研究的深入,教师的专业身份研究成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自我对话理论强调自我的内部世界和自我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强调自我的动态性和功能性,对于理解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的复杂性、多重性和教学信念的矛盾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 自我对话理论 专业身份
下载PDF
从对话自我理论看自我的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乌阿茹娜 李丹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对话自我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哲学影响下产生的自我研究理论,它将自我视为由多个自主且相互交流的自我定位共同形成的复杂、开放、高度动态的心理组织。自我定位之间的张力成为自我发展的动力,激发主体内部定位组织产生改变,实现不同阶段... 对话自我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哲学影响下产生的自我研究理论,它将自我视为由多个自主且相互交流的自我定位共同形成的复杂、开放、高度动态的心理组织。自我定位之间的张力成为自我发展的动力,激发主体内部定位组织产生改变,实现不同阶段的自我发展。在婴儿期,自我对话以具身性和关联性特点,在联合注意的作用下形成;到儿童青少年阶段,学生的自我以建立新定位以及强化积极定位声音等不同路径发展。对话自我理论因兼具动态性、微观性和整合性特征,为自我发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分析视角,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自我 自我发展 自我定位
下载PDF
对话学习与道德教育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金钟文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2期86-91,共6页
C .O .Schrag的哲学解释学和K .J.Gergen的社会结构主义等理论对我们阐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对话学习理论具有启发性。对话学习是我们能够开创美好未来的最佳教育理论。人类是通过对话创造未来可能的生活。人类的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 C .O .Schrag的哲学解释学和K .J.Gergen的社会结构主义等理论对我们阐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对话学习理论具有启发性。对话学习是我们能够开创美好未来的最佳教育理论。人类是通过对话创造未来可能的生活。人类的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惟有对话才能把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和可能性 ,并且把未来的可能性转化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表现自己并得到成长。对话是通过语言的相互交流、相互解释和相互理解来达到共识的过程。另外 ,对话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创造文化的过程。学生在面对面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对话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新的理念。通过这种对话过程 ,学生将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也将创造出道德的和美学的文化共同体。活生生的对话使你和我成为“亲近的我们” ,使共同体的生活更具有道德性和创造性。总之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对话学习教育理论的实施将有力地推进学校、国家和人类的充满道德和创造力的文化共同体。我们社会和教育现状也要求 ,必须要从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转向以学生对话为中心的新的教育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学习 我与他人的相逢 沟通思想的人生 教室文化 作为助手的教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