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思路与框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相关内容解读 被引量:382
1
作者 陈小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5,共23页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视为新一轮农村制度改革的政治宣言,同时也应接受法学的审视。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基础在于“三个坚持”,重心在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亮点在于通过有效利用...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视为新一轮农村制度改革的政治宣言,同时也应接受法学的审视。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基础在于“三个坚持”,重心在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亮点在于通过有效利用集体与农民财产自身的增值功能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突破和创新点在于保障农民有机会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以及赋予农民更多更实际的财产权益。当然,《决定》将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解释为独立的经营债权和承包物权而允许设定抵押担保的仅为经营权,以及通过赋予农民房屋所有权处分权能而保留宅基地使用权的房地分离的制度创新,有待辨析。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观念应是坚持法治原则的底线思维,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权利本位思维,坚持以整体性思考为工具、以构建权利制度为目标的体系化思维;逻辑进路应是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化。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制度框架应包括: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合理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成员房屋财产权的处分条件,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民法规则,通过立法建立集体成员权制度并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提供依据,还赋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之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权利体系 集体所有权 成员权 集体建设用地
原文传递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 被引量:133
2
作者 韩松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79,共17页
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不具有唯一性,其权能结构与其性质相适应,不能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土地所有权的权能结构硬套在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之上。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公有制基础、集体成员的集体共有权、集体土地的社会保障性、集体土地的... 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不具有唯一性,其权能结构与其性质相适应,不能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土地所有权的权能结构硬套在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之上。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公有制基础、集体成员的集体共有权、集体土地的社会保障性、集体土地的资源性等特殊性质,决定了应当在公私兼顾的基础上,从民法上的财产私权性与社会法上的土地社会保障属性以及土地管理法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兼顾等多维度完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赋予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经济功能实现的权能、社会保障功能实现的权能以及因公共利益使其权能受到限制的利益补救权能,通过多项权能的体系化实现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权 权能 集体共有 社会保障 利益补救
原文传递
宅基地管理与物权法的适用限度 被引量:111
3
作者 桂华 贺雪峰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46,共21页
对土地管理制度的既有讨论,通常是从宪法第10条出发,没有考虑宪法第6条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定,将"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片面理解为民法所有权而忽视其所有制内涵。物权制度是所有制关系的... 对土地管理制度的既有讨论,通常是从宪法第10条出发,没有考虑宪法第6条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定,将"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片面理解为民法所有权而忽视其所有制内涵。物权制度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反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超越新中国历部宪法和其它具体法律的基本宪法原则,运用物权规则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需以公有制为大前提。忽视公有制前提的物权化改革建议,陷入"私法‘宪法中立",的认识误区,加上对宅基地经济社会属性的误会,所提出的改革方案缺乏法理与现实依据。现有制度在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公共资源有效管理和农民权利保护等方面基本有效,下一步改革只需做局部调整而无需全盘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管理 国家管制权 集体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原文传递
弹性城市化与接力式进城--理解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及其社会机制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100
4
作者 王德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4,共9页
中国特色城市化的重要特点是弹性城市化模式。弹性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有据,从而确保了我国城市化过程的稳健有序。弹性城市化的社会机制是接力式进城,是农民以具有绵延性和伸缩性的弹性家庭为单位,以半工半耕为生计模式,... 中国特色城市化的重要特点是弹性城市化模式。弹性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有据,从而确保了我国城市化过程的稳健有序。弹性城市化的社会机制是接力式进城,是农民以具有绵延性和伸缩性的弹性家庭为单位,以半工半耕为生计模式,以农村为根基、以城市为目标,通过接力式的代际支持实现家庭进城梦的过程。农村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接力式进城的制度保障,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为继续发挥弹性城市化优势、支持农民接力式进城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弹性城市化 接力式进城 集体所有制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的法权关系界定 被引量:55
5
作者 吴昭军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7-46,共10页
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目的性的制度设计,其产权关系的模糊性是为了实现公有制的政治目的。界定农民集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法权关系,应重点考量两个要素:立足现行法律中关于二者角色和功能的规定;隔断破产风险,保障集体土地公有制... 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目的性的制度设计,其产权关系的模糊性是为了实现公有制的政治目的。界定农民集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法权关系,应重点考量两个要素:立足现行法律中关于二者角色和功能的规定;隔断破产风险,保障集体土地公有制不被危及。农民集体为集体所有权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法定的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二者之间形成法定信托关系。除依法不得转让的财产(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部分林地使用权等)之外的集体财产均为信托财产,在信托关系下具有独立性,能够隔断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可能带来的破产风险。信托的目的性有利于实现集体财产为农民集体所共同分享、使用、收益的目的,制约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异化与角色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体 集体经济组织 特别法人 集体所有权 信托
原文传递
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必须迈过三道坎 被引量:53
6
作者 叶兴庆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1,共10页
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维护农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重构农村集体产权的权利结构,打破村社封闭性,增强对外开放性,消除土地等乡村资源流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体制障碍,是提高土地等乡村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维护农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重构农村集体产权的权利结构,打破村社封闭性,增强对外开放性,消除土地等乡村资源流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体制障碍,是提高土地等乡村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理论层面,对是否应该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的开放性、允许更多的权能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单位和个人流转,存在着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化解认识纷争,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相关改革部署,必须对集体所有制是否必然要求集体产权结构处于封闭状态、“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是否必然要求以集体经济组织支撑村社共同体、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是否必然为从乡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所有制 集体产权 乡村治理
原文传递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法治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5
7
作者 房绍坤 林广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41,191,共13页
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为:以坚持集体所有制为前提,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根本目标,改革过程应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基于该逻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法治实现应遵循三项原则:一是促进实现产权清晰的原则;... 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为:以坚持集体所有制为前提,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根本目标,改革过程应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基于该逻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法治实现应遵循三项原则:一是促进实现产权清晰的原则;二是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的股份(份额)权能的原则;三是与国情相适应的原则。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法治困境主要包括:主体虚化之困,权能羸弱之困,流转封闭之困。因此,要建立"名实相符"的集体所有权主体制度,扩权赋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顺畅的股权流转体制机制,以突破改革所面临的法治之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 集体所有制 集体经济组织 产权清晰
下载PDF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现实困境与可能路径 被引量:45
8
作者 舒展 曾耀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44-152,共9页
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实施乡村振兴和追求共同富裕的新时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新时代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备现实基础,但也面临思想认... 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实施乡村振兴和追求共同富裕的新时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新时代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备现实基础,但也面临思想认知困境、参与主体困境、经营管理困境、发展环境困境。为此应通过普及常态化的农村现代化培训站以增进思想共识和技能提升,构建共同富裕原则下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新格局,以科技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确保集体“三资”增值,优化健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以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所有制 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守成与创新——对制定我国民法典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26
9
作者 马俊驹 曹治国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48,共13页
 我国编纂民法典时应赋予合伙组织民事主体地位,明确国家特殊的民事主体地位,对法人进行科学的分类;将集体所有权作为一种单独的所有权形式予以规定,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不设债法总则、设立财产法总则;人格权、侵权行为法独立成编。
关键词 民法典 中国 民事主体 财产权 集体所有权
下载PDF
坚持社会主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大方向——评析土地私有化的四个错误观点 被引量:29
10
作者 程恩富 张杨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统分结合”发展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客观评析了主张土地私有化或变相私有化的四个错误观点:评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不清”的观点,认为法律对土地...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统分结合”发展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客观评析了主张土地私有化或变相私有化的四个错误观点:评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不清”的观点,认为法律对土地集体所有权作出了非常清晰的界定;评析了“土地私有制是农村土地改革方向”的观点,认为这种主张的实质是通过永久性地固化原有的家庭土地承包关系来搞农村土地私有化,无视和否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应注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思想;评析了“农村土地私有化会使农民更为富裕”的观点,认为私有土地的自由买卖并不能使农民实现权利与结果的公平,绝大多数农民也不可能通过农村土地私有化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富共享;评析了“‘一田两主’制度是农村土地改革有效途径”的观点,认为这一论断是通过实际架空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来变相主张农村土地私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集体所有制 统分结合 新型集体经济 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
原文传递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标准 被引量:28
11
作者 肖新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58,共8页
《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健全完善涉农法律法规"。然而,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标准,我国却无统一立法规定。地方实践采取的多元、复合性标准有:"户籍+特定身份关系""户籍+常住户&quo... 《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健全完善涉农法律法规"。然而,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标准,我国却无统一立法规定。地方实践采取的多元、复合性标准有:"户籍+特定身份关系""户籍+常住户""户籍+生产生活或户籍+权利义务"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标准应符合集体所有权社会保障功能的本质属性要求。以此衡量之,以上标准均有不足。根据集体所有权的本质属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应采取社会保障标准。我国集体经济组织法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标准:强制性的社会保障标准以及任意性的集体接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资格 集体所有权 社保功能
下载PDF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新形式:来自陕西的经验 被引量:28
12
作者 薛继亮 李录堂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农村集体经济,在人民公社解体后,迄今没有任何载体代替人民公社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呼之欲出。这也是改变目前中央直接面向农户出台政策的局面,改变... 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农村集体经济,在人民公社解体后,迄今没有任何载体代替人民公社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呼之欲出。这也是改变目前中央直接面向农户出台政策的局面,改变政府财政支农的宏观目标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微观目标不兼容情况的需要。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可以有以下5种形式,包括:土地流转下的农民自主模式、县域下的政府组织+农户运行模式、循环产业园区模式、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杨凌高新示范园区模式,并对它们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常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充分动员一切农村资源和非农资源,要求产业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出现。要特别强调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存在的缺陷不是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的根本障碍,要充分在世界范围内认识到土地私有制不是土地产权唯一的实现形式,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一样可以有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实现形式 集体所有制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制度优势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27
13
作者 曾恒源 高强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更加现代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形态,内含习近平新时代“统”的农村经济思想,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和要求,更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保护和实现集体...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更加现代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形态,内含习近平新时代“统”的农村经济思想,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和要求,更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保护和实现集体成员权。从制度设计上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凝心聚力”的政治优势、“公平普惠”的体制优势、“民主决策”的治理优势和“扶弱助小”的组织优势。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观,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同时,要将规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管理、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完善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和落实集体经济支持政策作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所有制 市场经济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立法意旨 被引量:28
14
作者 向勇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7,共8页
准确解读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立法意旨是评析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宅基地立法意旨是国家意志的反映,蕴涵在宅基地制度演进的逻辑中。集体化下的宅基地立法原旨,意在完成农地的社会主义改造,保障农民安居和均平占有宅基地的利益。城... 准确解读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立法意旨是评析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宅基地立法意旨是国家意志的反映,蕴涵在宅基地制度演进的逻辑中。集体化下的宅基地立法原旨,意在完成农地的社会主义改造,保障农民安居和均平占有宅基地的利益。城市化进程中,为配合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宅基地的收益和转让权能被禁止。冻结宅基地财产属性、放活城市住宅商品流通的城乡二元住宅用地管理法,意在由地方政府支配土地增值,优先建设城市。乡村振兴阶段,宅基地财产功能被释放、宅基地增值收益归属于农户。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立法意旨是促进和保障农户获取宅基地的增值利益,其制度功能是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市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三权分置 集体所有权 宅基地使用权 立法意旨
原文传递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两难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4-192,共9页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基于中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具有维护政治稳定与促进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农地“三权分置”改革过分强化土地承包权可能使中国农业发展落入地权固化、难以调...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基于中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具有维护政治稳定与促进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农地“三权分置”改革过分强化土地承包权可能使中国农业发展落入地权固化、难以调整的“东亚陷阱”,而过分强化土地经营权可能使中国社会落入失地农民问题严峻的“拉美陷阱”。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需要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放活土地经营权之间保持平衡,可行路径是在重新界定土地承包权的内涵的基础上合理发挥集体所有权的权能。基于此,《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应重视实践经验,发挥集体土地制度的功能,兼顾农地制度改革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农地制度改革 集体所有制 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于产权与治权的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1 位作者 洪名勇 朱嘉晔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本文在梳理农村土地制度公私争辩的基础上,以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治权"二分关系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缘由。研究表明,伴随着渐进式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农户家庭层次,现阶段农户享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收... 本文在梳理农村土地制度公私争辩的基础上,以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治权"二分关系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缘由。研究表明,伴随着渐进式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农户家庭层次,现阶段农户享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等核心权能和包括入股与抵押融资在内的他项权能,已经可以满足他们土地合理使用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在农民集体层次,土地集体所有制凸显更为优越的制度优势:一是延续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非正式制度嵌入的自治传统,节约了科层组织的设置成本,降低了农地制度的运行成本;二是照顾了集体化时期遗留的所有权主体混合配置的客观现实,兼顾制度稳定性与制度灵活性,有效避免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可能冲击;三是农民集体是一种双重委托代理治理关系的中间组织,可以有效避免小农户与大政府和大市场进行"多对多"的直接交易,节约诸多交易成本,发挥集体组织"统分结合"的双重优势。因此,需要毫不犹豫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重视土地产权改革从归属到利用转变的宝贵经验,在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治权方面的制度设计,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越性,确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制度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产权 治权 土地私有 集体所有制
原文传递
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来源与实践演进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守英 程果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2,共21页
本文回顾了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演进。集体所有制理论含义由经典意义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演变为斯大林模式部分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经典意义集体所有制依循改造小农和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主线,通过合作社道路将小农组织... 本文回顾了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演进。集体所有制理论含义由经典意义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演变为斯大林模式部分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经典意义集体所有制依循改造小农和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主线,通过合作社道路将小农组织到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中。依循国家特定目标主线的集体所有制,采取强制的激进集体化方式以及高度集中的生产经营分配体制,在达成国家工业化目标的同时,造成了集体所有制理论含义和制度实践的混乱。应当打破国家特定目标主线下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束缚和制度框定,依循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关系变革实际情况,推动要素组合升级,克服小农弊端,实现农业社会化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所有制 理论来源 实践演进 社会化大生产 小农改造
原文传递
《民法典》集体所有权立法的成功与不足 被引量:19
18
作者 高飞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2,共10页
集体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的法律实现形式,为了加强对集体财产权益的保护,确保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民法典编纂对集体所有权立法极为重视。根据党和国家政策有关集体所有制发展及其有效实现对法律制度的需求,《民法典》集体所... 集体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的法律实现形式,为了加强对集体财产权益的保护,确保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民法典编纂对集体所有权立法极为重视。根据党和国家政策有关集体所有制发展及其有效实现对法律制度的需求,《民法典》集体所有权立法以"坚持集体所有制,落实集体所有权"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目标,并通过修改《物权法》中相关条文使集体所有权的私权属性更加明晰、回应了集体所有权的运行环境改变状况、丰富了农民集体成员权的内容。然而,《民法典》集体所有权立法同时留下了农民集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不清、农民集体成员权的内容部分缺失、城镇集体所有权制度规定过于粗疏的遗憾。我国《民法典》集体所有权立法的不足,应当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弥补,并以此提升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的法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所有制 农村集体所有权 农民集体成员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城镇集体所有权
原文传递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民法典》第262条真义探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宋志红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168,共15页
对我国民法典第262条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土地所有权”的理解,不应拘泥于其表面文义,也不应机械类比国家所有权的代表行使机理,而应结合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探寻其真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集体的代表实则是... 对我国民法典第262条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土地所有权”的理解,不应拘泥于其表面文义,也不应机械类比国家所有权的代表行使机理,而应结合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探寻其真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集体的代表实则是对全体集体成员的直接代表,无需经由所谓的农民集体主体中转;农民集体并非民法上的团体主体,而是由集体成员组成的松散集合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全体集体成员集合而成的紧密组织体,是农民集体法人化改造的结果,与农民集体实质上为同一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成员和财产上与农民集体完全同一,其不仅是集体土地的管理者,也是所有者。这一解释结论对于准确把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本质属性,科学安排其成员、财产和收益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体 特别法人 集体所有制 成员
原文传递
重建农地自耕农所有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躬林 林章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文章指出农地集体所有制必然要求农地的平均分配 ,这不仅使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地块细碎、劳动生产率低下 ,而且由于产权主体与边界不清 ,难以实现农地有效流转并激励农户投入的热情。而农地国有化会进一步疏远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同时 ... 文章指出农地集体所有制必然要求农地的平均分配 ,这不仅使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地块细碎、劳动生产率低下 ,而且由于产权主体与边界不清 ,难以实现农地有效流转并激励农户投入的热情。而农地国有化会进一步疏远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同时 ,运作的交易费用可能过高。因此 ,可供选择的农地制度应该是自耕农所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国有制 自耕农所有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