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4
1
作者 邢占军 金瑜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6-1059,共4页
本文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 ,对我国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得出了与西方研究者不同的结论 :从总体上看城市居民中无婚姻生活者主观幸福感高于有婚姻生活者 ,性别是影响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 本文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 ,对我国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得出了与西方研究者不同的结论 :从总体上看城市居民中无婚姻生活者主观幸福感高于有婚姻生活者 ,性别是影响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 ,有婚姻生活的女性比没有婚姻生活的女性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 ,而男性则恰恰相反。本文认为 ,在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面表现出来的中西差异 ,与转型社会的婚姻价值观失衡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婚姻状况 主观幸福感 性别 婚姻价值观
下载PDF
我国六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84
2
作者 蔡军 柳若松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11,共4页
运用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和实证分析法,探讨世纪接轨之际,全民健身战略实施中的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观念、价值导向、行为方式、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和规律,研究发展体育产业具有普遍意义的战略目标及对策。结果显示:我国... 运用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和实证分析法,探讨世纪接轨之际,全民健身战略实施中的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观念、价值导向、行为方式、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和规律,研究发展体育产业具有普遍意义的战略目标及对策。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比较低,但增长潜力巨大;家庭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市场的消费主体,62%的核心家庭一年将会带来40亿元的体育健身产业产值和1200亿元的相关产业产值的增长;21世纪初叶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大力开发体育健康休闲娱乐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消费 体育产业 城市居民
下载PDF
游憩效用与城市居民户外游憩分布行为 被引量:28
3
作者 吴承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18-722,共5页
游憩效用最大化是游憩选择的基本依据,影响游憩效用的主要因素是价格、距离和游憩地吸引力.通过对这3 个因素与游憩行为的关系进行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门槛距离与等级规模扩散是城市居民户外游憩分布行为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户外游憩 最大化 游憩效用 城市居民 游憩行为
下载PDF
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 被引量:23
4
作者 邓琼 《行政与法》 2004年第11期21-22,共2页
公民参与是现代政府绩效评估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政府绩效评估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价值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实践中影响公民参与评估的主要因素,指出了扩大公民参与评估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参与 绩效评估
下载PDF
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于晓薇 胡宏伟 +1 位作者 吴振华 石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居民的健康日益受到环境、外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方面的原因,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缓慢。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及其分布...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居民的健康日益受到环境、外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方面的原因,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缓慢。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及其分布状况,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家庭状况、生活习惯、就医决策、医疗保险等因素均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尤其是在收入、工作等经济因素之外,健康观念、就医决策和保险覆盖等社会和制度因素亦对城市居民个人健康产生影响。同时,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相关变量的方法,检验了Grossman模型的适用性,同时也检验了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稳定性。在总结研究结论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经济,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全面促进城市居民健康的综合改革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影响因素 城市居民 GROSSMAN模型
下载PDF
公民精神与公共行政 被引量:35
6
作者 党秀云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5-108,共4页
公民精神实质上就是公民对公共事务所持有的价值与信念,充满活力的公民和有效的公共行政是相辅相成的。公民精神在推动和促进政府“善治”、民主行政、社会正义、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公民 公民精神 公共行政 民主行政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国进民退:清季兴起的一个持续倾向 被引量:42
7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9,共15页
近代中国一个持续的倾向,即国家(state)的责任和功能大幅度扩展,而民间则一再退缩。勾勒这一倾向在清季的兴起和推进。简述国家由小政府向大政府的转变,侧重"国进"冲击下社会的巨变,特别是以"道"为依据、以士绅为... 近代中国一个持续的倾向,即国家(state)的责任和功能大幅度扩展,而民间则一再退缩。勾勒这一倾向在清季的兴起和推进。简述国家由小政府向大政府的转变,侧重"国进"冲击下社会的巨变,特别是以"道"为依据、以士绅为主导、以公产为基础,由各种公共会社构成的公领域,在国家步步进逼下被迫淡出。造成一个根本的转变,即很多过去民间承担的社会责任,现在逐渐转化为政府职能,落到国家头上了。在国家和社会各自及相互的转变中,国民也面临着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型,不能不重新定位其与国家、社会的相应关系。这一仍在进行中的变化进程,也明显受到"国进民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国进民退 国家 社会 民间 公领域 国民
下载PDF
公共服务绩效与公民幸福感: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马亮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本文采用中国地级市的数据,对公共服务绩效与公民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共服务绩效与公民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表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数量与质量是决定公民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而改进公共服务绩效是提升公民幸福... 本文采用中国地级市的数据,对公共服务绩效与公民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共服务绩效与公民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表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数量与质量是决定公民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而改进公共服务绩效是提升公民幸福水平的关键策略。研究还发现城市规模和居民经济收入同公民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说明规模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的公民幸福水平较高。论文对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启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绩效 政府绩效 公民幸福感 地级市
原文传递
中国人的公德与私德 被引量:24
9
作者 尤西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8,共6页
当前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包含着承接晚清——“五四”对中国缺乏公德传统反省批判的工作。中国传统血亲伦理的私人关系性、差序等级与权宜相对主义 ,至今制约着中国公共生活与私人品质的现代性转变。现代公德与私德的分化性、个体人格对公... 当前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包含着承接晚清——“五四”对中国缺乏公德传统反省批判的工作。中国传统血亲伦理的私人关系性、差序等级与权宜相对主义 ,至今制约着中国公共生活与私人品质的现代性转变。现代公德与私德的分化性、个体人格对公德的自觉承担、以及公德远超出遵纪守法的政治高度的公共关怀精神 ,是公德建设的三个方面。公私德建设不仅是从伦理观念信仰到行为习惯的教化修养 ,同时要求相应的公私领域社会体制改革 ,即实现“公民”必需的权利保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德 私德 传统文化 伦理道德
下载PDF
策略性均衡:维权抗争中的国家与民众关系——一个解释框架及政治基础 被引量:27
10
作者 尹利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30,共6页
在既有的有关民众维权抗争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诸如"依法抗争"、"以法抗争"和"草根动员"等解释框架用以解释民众的维权抗争行为,但这些框架大多突出民众视角,是建立在一种维权范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经验表... 在既有的有关民众维权抗争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诸如"依法抗争"、"以法抗争"和"草根动员"等解释框架用以解释民众的维权抗争行为,但这些框架大多突出民众视角,是建立在一种维权范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经验表明,这些解释框架不足以揭示问题的本质。为此,本研究尝试着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即策略性均衡,从国家与民众互动的视角进行分析,凸显的是民众维权与国家治理的双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略性均衡 维权抗争 国家 民众
下载PDF
从农民到公民——宪法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视角 被引量:25
11
作者 江国华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农村最为缺乏的东西是农民的主体性,因而主体性建设乃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这种主体性建设的过程,就是让农民转变为公民的过程,它的本质便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因为,“农民”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且也是一种身份。作为一种职业的“... 农村最为缺乏的东西是农民的主体性,因而主体性建设乃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这种主体性建设的过程,就是让农民转变为公民的过程,它的本质便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因为,“农民”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且也是一种身份。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是可以通过社会分工改变的,但作为一种身份的“农民”却只能通过制度的变革才能摆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农民 公民 契约
下载PDF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士玉 刘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0,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但总体而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仍处于不很成熟、不够完善的状态,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健全法规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拓展公民政治参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但总体而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仍处于不很成熟、不够完善的状态,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健全法规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层次,有助于这一现状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政治参与 制约因素 对策选择
下载PDF
从臣民到公民:角色转换界及其生成与发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董敏志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81-86,共6页
臣民与公民的本质区分并不在于是否拥有法律文本意义上的权利 ,也不完全在于实际权利的是否享有 ,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自觉、理性、强烈、持久的权利意识。在由臣民向公民的角色转换中 ,启动与推进因素只能是权利和权利意识 ,而不可能是义... 臣民与公民的本质区分并不在于是否拥有法律文本意义上的权利 ,也不完全在于实际权利的是否享有 ,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自觉、理性、强烈、持久的权利意识。在由臣民向公民的角色转换中 ,启动与推进因素只能是权利和权利意识 ,而不可能是义务和规范意识。权利意识的生成与发展既需要现实生活中享有权利的激活与滋养 ,也需要权利思想启蒙 ,有时后者更重要。两者共同作用便可促进角色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臣民 公民 权利意识 角色转换
下载PDF
扩大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邹乐 《宁夏党校学报》 2003年第6期93-96,共4页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既是公共政策作用的对象,但同时又可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过程之中,拥有公共政策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这里我们所理解的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是指普通公民以及由公民所组成的各类社会团体以政策主体和客体的...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既是公共政策作用的对象,但同时又可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过程之中,拥有公共政策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这里我们所理解的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是指普通公民以及由公民所组成的各类社会团体以政策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依法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过程
下载PDF
公共性:中国城市住房政策的理性回归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国敏 卢珂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54,共4页
住房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具有公共性。但由于政府"经济人"理性的有限性、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住房政策偏重于经济效率目标等因素,我国的住房政策缺失公共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为此,政府应采取相... 住房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具有公共性。但由于政府"经济人"理性的有限性、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住房政策偏重于经济效率目标等因素,我国的住房政策缺失公共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为此,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使住房政策理性回归其应有的价值内涵——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房政策 公共性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9
16
作者 佟吉清 《河北法学》 2002年第5期7-11,共5页
法治之本在立法 ,良好的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意志的体现 ,但人类恒久不变的事实却是法律的具体决策终归是社会上少数精英人物的特权。从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到现代的代议制度 ;从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到麦迪逊的共和政府主张 ,反映着人类... 法治之本在立法 ,良好的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意志的体现 ,但人类恒久不变的事实却是法律的具体决策终归是社会上少数精英人物的特权。从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到现代的代议制度 ;从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到麦迪逊的共和政府主张 ,反映着人类在强权与公理、权力与法律、专家统治与人民主权之间寻找平衡的种种努力。通过对公民身份、人民主权、法治国家、程序正义等与立法公众参与关系分析 ,阐述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人民主权理论 法理基础 代议制 直接民主 法治国家 法律 中国 公众参与 关系分析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出场·概念真意·伦理底蕴 被引量:18
17
作者 朱碧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出场是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双重冲击之下的理论自觉。它既是针对中华民族结构性张力和民族事务日趋繁复的靶向医治,又是拯救自由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乏力的话语创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出场是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双重冲击之下的理论自觉。它既是针对中华民族结构性张力和民族事务日趋繁复的靶向医治,又是拯救自由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乏力的话语创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表述,并不是"中华民族"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简单变形,而是有着自我丰富的理论面相和伦理意蕴。"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潜藏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目标诉求、共生的群体心态、共享的公民身份、共通的文明体认等多重意蕴。"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以"中华民族"和"共同体"复合而成的偏正结构,彰显中华民族建构的伦理指涉,即公益政治优先于权利政治、共和主义优先于多元文化主义、大我忠诚优先于小我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权利 公民 话语
原文传递
市民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毅杰 王开庆 韩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2,共5页
基于2007年末对南京市民的问卷资料,从社会距离的角度分析市民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市民对流动农民的态度相比,市民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分化相对较大;市民对流动农民的态度会再生产或复制到流动儿童群体,不仅产生对流动... 基于2007年末对南京市民的问卷资料,从社会距离的角度分析市民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市民对流动农民的态度相比,市民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分化相对较大;市民对流动农民的态度会再生产或复制到流动儿童群体,不仅产生对流动儿童的歧视和排斥,而且还会映射到流动儿童的认知上,使流动儿童产生自我和社会认知的游离,导致这一群体的边缘性再生产,使其感受着作为"外来人"的身份尴尬和充当边缘人的迷茫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 流动儿童 社会距离 再生产
原文传递
城市居民风险认知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金平 黄宏强 周广亚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39-1441,1459,共4页
尝试探索城市居民风险认知的结构。在深度访谈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23个项目的城市居民风险认知调查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城市居民的风险认知结构由5个因子构成,分别是:风险的可控性,风险的可见性,风险的可怕性,风险的可... 尝试探索城市居民风险认知的结构。在深度访谈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23个项目的城市居民风险认知调查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城市居民的风险认知结构由5个因子构成,分别是:风险的可控性,风险的可见性,风险的可怕性,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的严重性,五个因子共解释了风险认知总变异的54.775%。信效度检验表明,各因子与总分的α系数在0.5799-0.8527之间,分半信度在0.5352-0.8420之间,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高于各因子间的相关,都达到了统计学的显著性,同时验证性因素分析也证实了该问卷的构想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风险 风险认知结构
下载PDF
档案治理多元主体角色分析及其协同创新探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邢慧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27,共3页
社会治理时期,明确档案治理主体和职责对推动档案治理研究和实践的开展、推动档案治理体系科学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现有相关研究和档案治理现状,针对档案部门、社会组织、公民等档案治理主体,通过分析多元主体在档案治理中“... 社会治理时期,明确档案治理主体和职责对推动档案治理研究和实践的开展、推动档案治理体系科学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现有相关研究和档案治理现状,针对档案部门、社会组织、公民等档案治理主体,通过分析多元主体在档案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探究各主体之间协调合作的类别与渠道,并提出档案治理体系建成的机制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治理 多元主体 社会组织 公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