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元杂剧版本探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邓绍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晚近著名学人就元杂剧版本问题多有论议,并由此贬抑《元曲选》,大抵发生在1915年《元刊杂剧三十种》被影印、便于学人利用以后。1938年,明人赵琦美脉望馆所藏抄校本元明杂剧二百多种发现以来,元杂剧版本问题更受学人注意。《元曲选》的... 晚近著名学人就元杂剧版本问题多有论议,并由此贬抑《元曲选》,大抵发生在1915年《元刊杂剧三十种》被影印、便于学人利用以后。1938年,明人赵琦美脉望馆所藏抄校本元明杂剧二百多种发现以来,元杂剧版本问题更受学人注意。《元曲选》的编选者臧懋循师心自用,改动曲文,招致批评,是为事实。但此类批评不宜绝对化。与诗文流传情况不同,戏曲剧本在传播过程中常遭艺人改动,讨论元剧版本时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当更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版本
原文传递
“倭玉篇”第四類本編纂所據《玉篇》考
2
作者 王安琪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226-242,共17页
“倭玉篇”系列字書中的“第四類本”流傳廣泛,且與《玉篇》關係密切。但其編纂時所依據的《大廣益會玉篇》是宋刊本還是元刊本,目前尚無定論。本文以長享本《倭玉篇》、日本書陵部宋版《玉篇》及圓沙書院延祐本《玉篇》爲例,從收字、... “倭玉篇”系列字書中的“第四類本”流傳廣泛,且與《玉篇》關係密切。但其編纂時所依據的《大廣益會玉篇》是宋刊本還是元刊本,目前尚無定論。本文以長享本《倭玉篇》、日本書陵部宋版《玉篇》及圓沙書院延祐本《玉篇》爲例,從收字、字序和釋文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認爲“倭玉篇”第四類本在編纂時主要參考了元刊本《大廣益會玉篇》,但也不排除參考宋刊本及其他字書對元刊本中欠佳之處進行校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玉篇” 第四類本 《玉篇》 宋刊本 元刊本
原文传递
试论西夏文《将苑》的版本价值
3
作者 孙濛奇 《西夏研究》 202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今存多种版本,其中西夏文《将苑》是现存诸本中年代最早,亦是唯一一部少数民族文字译本,具有很高的版本学价值。汉文本《将苑》存在两大系统:一是以明黄邦彦刻本为代表的诸版《将苑》...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今存多种版本,其中西夏文《将苑》是现存诸本中年代最早,亦是唯一一部少数民族文字译本,具有很高的版本学价值。汉文本《将苑》存在两大系统:一是以明黄邦彦刻本为代表的诸版《将苑》,二是以清张澍《文集》本为代表的诸版《将苑》。夏译本《将苑》译自北宋前后流行的一个久已亡佚的古本,且与汉文今本在总章数、章节章次以及部分字词句选用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是一个新的版本系统。夏译本可与黄邦彦刻本、清张澍《文集》本并称“三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苑 西夏文 版本价值
下载PDF
元明本《陈抟高卧》的语言差异考察
4
作者 张家合 林丽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杂剧《陈抟高卧》见于元明的不同版本之中。从宏观考察、语言比较和差异分析等三个方面,全面地探讨《陈抟高卧》在元明不同版本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发现不同版本之间的语言有同有异。这些差异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关键词 《陈抟高卧》 元代刊本 明代版本 语言差异
下载PDF
元代词选版本叙录
5
作者 朱志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5-42,共8页
元代词选本研究一直是词学研究领域比较薄弱的一环,今详加考索元代词选各版本之流传历程,以期厘清源头,梳理传承,甄别纠谬;同时详加阐释,勘察优劣。有元一代词选版本之传世情况,聊备于此。
关键词 元代词选 版本 流传
下载PDF
李孝光集的版本系统及辑佚
6
作者 陈增杰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7-70,78,共5页
李孝光是元代中后期重要文学家,所著《五峰集》,明代中叶即已散佚。明弘治后编辑传存的诗词文集,计有四个版本系统,内容可互补。笔者回顾十五年来从事李孝光集的校理辑佚笺注和研究工作,最近完稿的《增订李孝光集校注》十八卷,共收录诗... 李孝光是元代中后期重要文学家,所著《五峰集》,明代中叶即已散佚。明弘治后编辑传存的诗词文集,计有四个版本系统,内容可互补。笔者回顾十五年来从事李孝光集的校理辑佚笺注和研究工作,最近完稿的《增订李孝光集校注》十八卷,共收录诗836首、词27首、文42首,较新修《全元诗》多146首、《全金元词》多5首、《全元文》多20首。据此可说,李五峰作品至此大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李孝光 《五峰集》 版本 辑佚
下载PDF
从元剧之元明版本比较看戏曲意识的发展
7
作者 杜海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5-190,195,共7页
戏曲版本不同,内容便不同,甚至相左,元明之间尤其如此,包括杂剧与南戏,从中可见在明代戏曲叙事意识的增强、场上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意识的改变。这三种意识的不同有其特定的独立的意义,是别的文体没有也难以体现的,它体现了戏曲作为一... 戏曲版本不同,内容便不同,甚至相左,元明之间尤其如此,包括杂剧与南戏,从中可见在明代戏曲叙事意识的增强、场上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意识的改变。这三种意识的不同有其特定的独立的意义,是别的文体没有也难以体现的,它体现了戏曲作为一种文体的整体进步,体现了戏曲文体存在的社会史价值及其文学价值,同时体现了版本学的存在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元剧 戏曲版本 艺术作品 戏曲文献 戏曲意识
下载PDF
许渊冲《楚辞》英译的“三美论” 被引量:17
8
作者 严晓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92-96,共5页
许渊冲以展现《楚辞》的艺术价值以及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翻译目的,更加注重英语世界读者的接受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他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灵活变通中尽量发挥译语优势,使译诗既能传达原诗的... 许渊冲以展现《楚辞》的艺术价值以及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翻译目的,更加注重英语世界读者的接受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他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灵活变通中尽量发挥译语优势,使译诗既能传达原诗的精神风貌又符合英语的行文规范。许译《楚辞》传情达意,音韵和谐,形式工整,简洁流畅,使人感心、感耳、感目,其中渗透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体现了西方文化的求真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的求美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翻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楚辞》英译 三美论
下载PDF
年希尧增补《五方元音》与清代官话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汪银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91,208,共8页
有清一代,《五方元音》影响较大,其增补本竟有四十五种之多。以往研究对增补本往往一笔带过,忽视了它们的价值。年希尧增补本对樊腾凤《五方元音》的"重加删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改了韵图用字;二是增补了小韵及韵字;三是... 有清一代,《五方元音》影响较大,其增补本竟有四十五种之多。以往研究对增补本往往一笔带过,忽视了它们的价值。年希尧增补本对樊腾凤《五方元音》的"重加删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改了韵图用字;二是增补了小韵及韵字;三是调整了部分入声字的位置。调整后《五方元音》音系更接近官话音,适应了当时社会童蒙正音教学的需求,扩大了该书在清代的影响。从音系上看,年希尧增补本《五方元音》可作为清代官话音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方元音》 年希尧 增补本 清代官话音
原文传递
莫高窟北区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铁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6,T001-T008,共14页
本文在对莫高窟北区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收藏的同书残卷比较,提出:(1)该回鹘文残叶的翻译年代为元代;(2)回鹘文译本《杂阿含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 本文在对莫高窟北区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收藏的同书残卷比较,提出:(1)该回鹘文残叶的翻译年代为元代;(2)回鹘文译本《杂阿含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版本;(3)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合经》为手稿本;(4)该回鹘文译本译自汉文,且采取摘取汉文原文中的部分词句直译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北区 回鹘文 杂阿含经
下载PDF
《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说辨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勉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6-134,共9页
《唐文粹》与《文苑英华》均为编纂于北宋初年的文学总集,后人往往以为《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而成。从两书的编纂时间、过程,编辑体例及入选作品,文字校勘等三个方面证明《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 《唐文粹》与《文苑英华》均为编纂于北宋初年的文学总集,后人往往以为《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而成。从两书的编纂时间、过程,编辑体例及入选作品,文字校勘等三个方面证明《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说是一种误解,说明《唐文粹》在后人收集和整理唐代文学和校勘诗文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文粹》 《文苑英华》 铨择 编辑过程 编纂体例
下载PDF
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读谭时霖《陶渊明诗文英译》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中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108-114,共7页
 谭时霖先生的《陶渊明诗文英译》译法灵活,重在忠实,贵在传神,译文近似而流畅。译文措辞有力,用词精练,平易朴实,耐人寻味,风格切合原文。译者考证严谨,用注详尽,译文和注释有不少独到见解。译本不仅是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而且是一...  谭时霖先生的《陶渊明诗文英译》译法灵活,重在忠实,贵在传神,译文近似而流畅。译文措辞有力,用词精练,平易朴实,耐人寻味,风格切合原文。译者考证严谨,用注详尽,译文和注释有不少独到见解。译本不仅是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而且是一部文化翻译的好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谭时霖 《陶渊明诗文英译》 文化翻译 汉译英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誓愿情节版本差异中窦娥之“冤”的另一重可能
13
作者 范德怡 吴巧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古名家本与《元曲选》本是《窦娥冤》杂剧最重要的两个版本,二者都有誓愿情节。后者的篇幅是前者的整整四倍,且两个版本这一情节的唱念都有种种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反映了《元曲选》尽量淡化而古名家本完整保留下来的窦娥之“冤”的另一... 古名家本与《元曲选》本是《窦娥冤》杂剧最重要的两个版本,二者都有誓愿情节。后者的篇幅是前者的整整四倍,且两个版本这一情节的唱念都有种种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反映了《元曲选》尽量淡化而古名家本完整保留下来的窦娥之“冤”的另一重可能性。窦娥主动为蔡婆牺牲却至死不被蔡婆信任与理解之冤,是暗藏在窦娥冤案背后隐而不显的人情之冤。主动冒认罪行受冤而死情节,使该剧超越了被动受冤的孝妇故事,塑造了人格上更加光辉灿烂的孝妇形象,这也是为什么王国维评价该剧“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誓愿情节 版本差异
下载PDF
《缘督集》版本源流及史料价值考论
14
作者 刘烁伟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第1期80-91,共12页
《缘督集》是南宋学者曾丰所撰别集,有多种版本传世。《缘督集》以旧抄本之内容最为丰富,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该本成于道光年间,源出汪氏振绮堂明抄本,直接转录自清代学者朱绪曾抄本。南京图书馆藏两种清抄本与之同源,一者是朱绪曾... 《缘督集》是南宋学者曾丰所撰别集,有多种版本传世。《缘督集》以旧抄本之内容最为丰富,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该本成于道光年间,源出汪氏振绮堂明抄本,直接转录自清代学者朱绪曾抄本。南京图书馆藏两种清抄本与之同源,一者是朱绪曾抄本之增补本,一者即朱绪曾抄本。《缘督集》是研究南宋史的重要补充资料,静嘉堂本虽有一些缺陷,但较之其它版本,特别是四库本,更接近宋元旧本,保存了更为完整的历史信息,有其独特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丰 《缘督集》 静嘉堂本 文献价值
下载PDF
《陶渊明集》在日本的翻刻、选抄与注译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丹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60,共9页
《陶渊明集》东渡日本后影响很大,尤其是江户时代以来,多次被翻刻、选抄和注译。它在日本的文献接受,始终与日本本土的文化语境紧密结合。翻刻者的底本选择、选抄者的注评眼光和注译者的文献视野,都反映了日本社会从多个层面对陶集文献... 《陶渊明集》东渡日本后影响很大,尤其是江户时代以来,多次被翻刻、选抄和注译。它在日本的文献接受,始终与日本本土的文化语境紧密结合。翻刻者的底本选择、选抄者的注评眼光和注译者的文献视野,都反映了日本社会从多个层面对陶集文献内涵的崭新注入。全面了解这些情况,能为将来深入探索中日双方关于陶渊明诗学的理论对话、陶集对日本文学的真正影响等话题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集》 日本 和刻
原文传递
《御药院方》的东亚环流
16
作者 杨东方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元许国祯《御药院方》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自明以来,传本渐稀,幸存有张金吾、陆心源等递藏的元至元刊本。晚清时,该本随陆氏藏书一起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早在高丽朝,该书就已传入朝鲜半岛。李氏朝鲜... 元许国祯《御药院方》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自明以来,传本渐稀,幸存有张金吾、陆心源等递藏的元至元刊本。晚清时,该本随陆氏藏书一起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早在高丽朝,该书就已传入朝鲜半岛。李氏朝鲜王朝非常重视,将之列为医科取才时考讲书之一,并活字印刷。朝鲜活字十一卷本传入日本,佐伯侯高标收藏之,丹波元简借阅抄录,千贺芳久又从丹波元简手中借读,发现价值颇高,于日本宽政十年将之活字印刷。该版本经由商人捎带、书坊贩卖、学人访书等渠道逐渐传入我国,成为国内的主要版本。《御药院方》一书在中、朝、日往返环流,使其多次佚而复显,这既显示出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医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证明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药院方》 书籍之路 朝鲜本 和刻本 书籍史
下载PDF
卢肇《文标集》版本源流考论——以国家图书馆藏嘉庆元年新镌本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庆国 曹书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218-223,共6页
今国家图书馆藏嘉庆元年(1796)新镌本为目前所能见到的卢肇《文标集》的最早刻本。文章在梳理历代书目对《文标集》著录情况的基础上,以新镌本为切入点,探讨其与二卷本、精写本之关系,并考察二卷本、袁注本、合刻本之传承,从而厘清《文... 今国家图书馆藏嘉庆元年(1796)新镌本为目前所能见到的卢肇《文标集》的最早刻本。文章在梳理历代书目对《文标集》著录情况的基础上,以新镌本为切入点,探讨其与二卷本、精写本之关系,并考察二卷本、袁注本、合刻本之传承,从而厘清《文标集》版本源流。新镌本从刊刻年代,到篇目的辑录数量与文本勘校,最为接近《文标集》原貌,在版本上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标集》 卢肇 新镌本 二卷本 精写本 袁注本 合刻本 丛书本
下载PDF
《文选》分文体为三十八类说辨正——《〈文选〉分体三种说论衡》之二 被引量:3
18
作者 力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8,共8页
《文选》分体既非三十七类,更不可能是三十八类,而只能是三十九类。对证明《文选》分类起关键作用者有二:《文选》序次作家的实际情形与《文选序》所说的"各以时代相次";相关版本上之标示。陈景云诸名家因未能就整体来考察部... 《文选》分体既非三十七类,更不可能是三十八类,而只能是三十九类。对证明《文选》分类起关键作用者有二:《文选》序次作家的实际情形与《文选序》所说的"各以时代相次";相关版本上之标示。陈景云诸名家因未能就整体来考察部分,故虽知"移"而未能识"难"。《文苑英华》及《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如何,这对研究《文选》原分多少体无实质性意义;据天津艺术博物馆与日本永青文库分别所藏的敦煌本《文选注》之"解",无法证明"难"非《文选》之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分类 三十八类说 《文苑英华》 敦煌本《文选注》
下载PDF
《竹叶舟》元本与臧本之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莹 宋克夫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3-48,共6页
元人范康所作的《陈季卿悟道竹叶舟》,在内容上受到了全真道教的影响并反映出人生如梦,功名无益,不如入道成仙的思想。而臧懋循收入《元曲选》的《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有较大的改动痕迹,反映出了臧氏对道教的怀疑态度。这与当时帝王宠... 元人范康所作的《陈季卿悟道竹叶舟》,在内容上受到了全真道教的影响并反映出人生如梦,功名无益,不如入道成仙的思想。而臧懋循收入《元曲选》的《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有较大的改动痕迹,反映出了臧氏对道教的怀疑态度。这与当时帝王宠信方士、滥杀大臣、穷奢极欲、不理朝政的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季卿悟道竹叶舟》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元代 范康 明代 臧懋循 全真道教 版本 杂剧
下载PDF
阮元刻本《仪礼注疏》版本丛考
20
作者 张剑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第3期91-95,共5页
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使用《仪礼要义》等文献进行校勘。嘉庆二十年阮元刊刻《仪礼注疏》,继承了张敦仁本《仪礼注疏》中的一些问题,也改正了若干错讹,有值得肯定之处。道光六年朱华临等人重校阮刻本,根据陈凤梧本等版本进行校改,然... 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使用《仪礼要义》等文献进行校勘。嘉庆二十年阮元刊刻《仪礼注疏》,继承了张敦仁本《仪礼注疏》中的一些问题,也改正了若干错讹,有值得肯定之处。道光六年朱华临等人重校阮刻本,根据陈凤梧本等版本进行校改,然而所改文字是非参半,后印者文本质量未必全面胜于初刻。同治十二年江西书局再次修订,改正少量问题,然此时板叶已存在部分漫漶。以阮刻本为底本的整理本,在肯定阮刻本价值的同时,还要了解阮刻本迭经重修、重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刻本 《仪礼注疏》 嘉庆本 道光本 同治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