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瑶族人群(广西)9个STR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放 赖江华 +1 位作者 李生斌 毕世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7-538,共2页
采用STR基因扫描技术选择D3S1358,υWAWA,FGA,THO1,TPOX,CSF1P0,D5S818,D13S317和D7S820 9种STR基因座,研究我国瑶族人群STR遗传多态性。在瑶族群体中9个STR基因座共检出61个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在0.0054~0.5924,平均杂合度为0.7357,... 采用STR基因扫描技术选择D3S1358,υWAWA,FGA,THO1,TPOX,CSF1P0,D5S818,D13S317和D7S820 9种STR基因座,研究我国瑶族人群STR遗传多态性。在瑶族群体中9个STR基因座共检出61个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在0.0054~0.5924,平均杂合度为0.7357,多态信息量为0.6887,累积个体识别率为2.02×10-10,非父排除率为0.9999。结果表明,在人类遗传学、法学科等领域建立本民族本地区遗传学资料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瑶族人群 广西 STR基因多态性 个体识别
下载PDF
瑶族石牌制及其在南方民族习惯法中的地位 被引量:14
2
作者 莫金山 潘远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30,共5页
大瑶山瑶族石牌制度形成于明代,有明显的形成、发展、衰落、废止的发展过程。石牌制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基层的是小石牌、中石牌,高层的是大石牌。最大的石牌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管辖面几乎覆盖整个大瑶山,其法律条文具有大瑶... 大瑶山瑶族石牌制度形成于明代,有明显的形成、发展、衰落、废止的发展过程。石牌制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基层的是小石牌、中石牌,高层的是大石牌。最大的石牌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管辖面几乎覆盖整个大瑶山,其法律条文具有大瑶山“宪法”的性质。上下大小石牌之间有一定的约束关系和责、权、利关系,它们组成了倒“金字塔”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石牌 大瑶山 习惯法
下载PDF
民族记忆与文化基因--瑶族民族记忆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的表征及其价值阐释 被引量:13
3
作者 雷文彪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3-161,共9页
民族记忆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表征。民族记忆作为延续民族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内在根基,通过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建构民族身份、塑造民族形象等形式传承和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特征。以瑶族为代表... 民族记忆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表征。民族记忆作为延续民族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内在根基,通过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建构民族身份、塑造民族形象等形式传承和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特征。以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瑶族民族记忆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并阐释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对培育和铸牢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记忆 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共同体 瑶族
下载PDF
文化心理与瑶族民居建筑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秀琴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124,共4页
瑶族民居建筑形式多样,是对瑶族传统的宗教信仰、家族及家庭伦理思想和民族心理意识等深层文化心理的空间表达,并与所居处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关键词 瑶族 民居建筑 文化心理
原文传递
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空间转向——以瑶族送鬼仪式中人、自然与宇宙的关系建构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智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界逐渐掀起"空间转向"研究思潮。瑶族"送鬼"仪式中体现的空间观念及其建构表明,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空间转向"为仪式及空间本身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范式,促进仪式研究从...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界逐渐掀起"空间转向"研究思潮。瑶族"送鬼"仪式中体现的空间观念及其建构表明,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空间转向"为仪式及空间本身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范式,促进仪式研究从仪式本体研究、功能论和象征论等传统理论模式向人类身体、空间感知和建构理论解释的转变,更加注重仪式与人类自身及其认知、知识体系的关系。这一转向对于南方山地民族来说,具有更加独特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空间转向 瑶族
下载PDF
从瑶族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大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瑶族是我国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时段的历史过程,他的形成从体质、语言、历史等方面孕育了自身的复杂性。南岭民族走廊是瑶族形成的主要地理空间,在这一地理空间里瑶族与... 瑶族是我国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时段的历史过程,他的形成从体质、语言、历史等方面孕育了自身的复杂性。南岭民族走廊是瑶族形成的主要地理空间,在这一地理空间里瑶族与其他族群的交流与互动对瑶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华“四大民瑶”是剖析瑶族形成过程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的一个很好的微观案例。瑶族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一个缩影,瑶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瑶族 南岭民族走廊
下载PDF
瑶族宗教信仰中的盘王崇拜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泽洪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6,共7页
中国瑶族传承久远的"跳盘王",是瑶族社会怀念祖先盘瓠的仪式活动。研究侧重考察瑶族盘王崇拜的源流,分析瑶族跳盘王仪式的宗教功能,对瑶族宗教盘王崇拜的文化特质作出新的阐释。认为瑶族宗教的盘王崇拜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通... 中国瑶族传承久远的"跳盘王",是瑶族社会怀念祖先盘瓠的仪式活动。研究侧重考察瑶族盘王崇拜的源流,分析瑶族跳盘王仪式的宗教功能,对瑶族宗教盘王崇拜的文化特质作出新的阐释。认为瑶族宗教的盘王崇拜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通过长鼓舞踏歌祭祀的仪式来表达对祖先神盘瓠的追思,更是对瑶人祖先归属于华夏文化的肯定。瑶族社会中的盘王崇拜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塑模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跳盘王 盘王崇拜 长鼓舞
原文传递
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HBV、HCV、HGV重叠感染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虢娟 喻红玲 +3 位作者 刘运保 梁伟文 邓凯航 林雪珍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431-1433,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现状,探讨HPV B19与输血相关肝炎病毒HBV和HCV及HG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中HPV B19 Ig G、HBs Ag、抗-HCV和抗-HGVIg G,并用fast real time PCR法检测部分样本中... 目的了解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现状,探讨HPV B19与输血相关肝炎病毒HBV和HCV及HG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中HPV B19 Ig G、HBs Ag、抗-HCV和抗-HGVIg G,并用fast real time PCR法检测部分样本中的HPV B19 DNA。结果 376例瑶族无偿献血者检出HPV B19 Ig G抗体阳性110例,阳性率29.26%,在抗-HGV-Ig G、抗-HCV及HBs Ag阳性血液中HPV B19 Ig G阳性检出率分别36.36%、33.33%和28.57%,重叠感染达到34.88%,以抗-HGV-Ig G阳性检出率最高,与HBs Ag及抗-H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05)。阴性血液HPV B19 Ig G阳性率为28.53%,与标志物阳性血液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05)。HPV B19 DNA阳性率6.80%,在HBs Ag、HPV B19 Ig G、抗-HGV-Ig G、抗-HCV及阴性血液中阳性率分别为14.29%、11.63%、7.69%、0.00%及3.7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0,P>0.05)。结论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存在HPV B19感染,HPV B19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HGV重叠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HBV HCV HGV 重叠感染 无偿献血者 瑶族
原文传递
贵州瑶族3支系Y-DNA及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褚迅 单可人 +7 位作者 文波 齐晓岚 李毅 吴昌学 刘 赵艳 任锡麟 金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采用PCRRFLP技术,通过观察由1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由9个多态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在贵州瑶族中的分布,分析贵州瑶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结果显示,97份男性样本分别属于H7、H8、H9、H... 采用PCRRFLP技术,通过观察由1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由9个多态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在贵州瑶族中的分布,分析贵州瑶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结果显示,97份男性样本分别属于H7、H8、H9、H114种YDNA单倍型,苗瑶语系特异YDNA单倍型H7的平均频率为92.4%;通过对线粒体DNA基因分型,得到8种单倍型,可归入B4、B5、D4、D5和N单倍型类群中,CoⅡ/tRNALys区域间的9bp缺失平均频率为58.2%。结果提示贵州瑶族父系遗传结构单一,具有典型的苗瑶族群特征,又存在与其他族群的融合。母系遗传结构相对复杂,9bp缺失是贵州瑶族的母系遗传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瑶族 Y-DNA单倍型 mtDNA单倍型类群
下载PDF
瑶族林木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安丰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11,共5页
瑶族及其先民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在瑶族的林木生态中尤为明显,体现了瑶族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这种生态意识对推动西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民... 瑶族及其先民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在瑶族的林木生态中尤为明显,体现了瑶族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这种生态意识对推动西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林木 生态伦理思想
原文传递
广西瑶族女童教育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雷湘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8,共6页
女童教育对女童个人、家庭、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教育却仍受到制约。主要表现为:瑶族女童辍学现象较严重;想继续学习,但缺乏兴趣,... 女童教育对女童个人、家庭、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教育却仍受到制约。主要表现为:瑶族女童辍学现象较严重;想继续学习,但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不安全因素增多。究其原因,"男尊女卑"性别文化依然在瑶族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女孩读书无用论"成为女童晚入学及辍学的主要原因,就业中的"性别偏见"使女童教育再遇挑战,"性别刻板印象"以及较少关注女童情感,是造成女生学习热情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性别平等教育,让性别平等意识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是教育者优先要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女童教育 社会性别
下载PDF
民族时间、家族时间及民族史书写范式反思——从畲、瑶家族文本研究出发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婷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7,共8页
清末民初是我国民族史学奠基的时期,由于进化论的传入及内外交患的特殊历史环境,其时的民族史书写受到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因其"线性史观"的痕迹而受到质疑。近年来学界对于畲族、瑶族家族文书的收集、整理,为反思这一民族史... 清末民初是我国民族史学奠基的时期,由于进化论的传入及内外交患的特殊历史环境,其时的民族史书写受到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因其"线性史观"的痕迹而受到质疑。近年来学界对于畲族、瑶族家族文书的收集、整理,为反思这一民族史书写范式提供了新的文献基础。畲族家族文书的修撰集中在明清时期,在文本结构上保存了盘瓠传说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这部分家族文书与瑶族文书相比对,可以发现二者相类似的叙述传说的"民族时间";将其与讲述具体迁徙过程的"家族时间"相剥离,可以提供一个视角,供我们反思"历史的"、"现在的"二分法的局限,并进一步思考由"民族时间"、"家族时间"的维度重建民族史书写范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瑶族 家族文书 民族时间 家族时间
下载PDF
越南瑶族研究回顾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友山 阮小虹 胡美术(校)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共3页
越南学者对瑶族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狭到广、由浅入深的过程。其研究最早始于18世纪70年代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研究较为细致和科学,受进化论学派的影响较深;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程度更为深入、方法更为科学、成果更... 越南学者对瑶族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狭到广、由浅入深的过程。其研究最早始于18世纪70年代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研究较为细致和科学,受进化论学派的影响较深;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程度更为深入、方法更为科学、成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瑶族 瑶族文化 研究回顾
原文传递
被重建与置换的音乐表演语境--湘南过山瑶“坐歌堂”音乐田野作业反思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爱红 赵书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4,I0005,共10页
在“非遗”与“国家在场”两种语境的作用下,湘南瑶族“坐歌堂”音乐正在经历表演语境重建与置换的过程。其一,传统的瑶族“坐歌堂”的表演语境正在由民间自发走向“非遗”“国家在场”等权利与话语“共谋”下的一种文化展演行为;其二,... 在“非遗”与“国家在场”两种语境的作用下,湘南瑶族“坐歌堂”音乐正在经历表演语境重建与置换的过程。其一,传统的瑶族“坐歌堂”的表演语境正在由民间自发走向“非遗”“国家在场”等权利与话语“共谋”下的一种文化展演行为;其二,湘南瑶族“坐歌堂”仪式表演场域的族性特征正在被地方政府追求的文化与行政政绩的利益驱动下走向解构与重建的境地,即表演者与表演场域族性归属呈现出鲜明的主体间性特征。换言之,湘南瑶族“坐歌堂”仪式音乐表演者与表演场域呈现出从瑶族传统村落走向由政府安排的汉族错落与社区站,即“坐歌堂”仪式音乐的表演场域族性的置换。其三,当下的湘南瑶族“坐歌堂”仪式音乐表演场域呈现出鲜明的应用民族音乐学思维,即“坐歌堂”表演场地通常被安排在由政府打造的移民安置房中进行,它不但是为了传承与保护瑶族传统音乐文化,更多的是通过音乐展演来宣传地方政府的行政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坐歌堂” 表演场域 重建 置换
下载PDF
传承与分化:湘南与粤北瑶族村寨居住文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传标 肖大威 陶金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从村寨选址、布局形态、建筑功能、装饰符号、建筑材料及民俗文化等方面对族源相同、地域相连的湘南平地瑶与粤北高山瑶传统村寨开展对比研究。传承方面,两地瑶寨共同坚守着信奉盘王始祖、火塘神圣性、实行瑶老制组织的传统。在分化方面... 从村寨选址、布局形态、建筑功能、装饰符号、建筑材料及民俗文化等方面对族源相同、地域相连的湘南平地瑶与粤北高山瑶传统村寨开展对比研究。传承方面,两地瑶寨共同坚守着信奉盘王始祖、火塘神圣性、实行瑶老制组织的传统。在分化方面,湘南平地瑶村寨形成了围合式民居、开敞式村落、多元民族信仰的小家庭式居住文化;粤北高山瑶则为开敞式民居、封闭式村落、单一瑶族信仰的大族群居住文化。文章认为相同的族源、相近的迁移历史、相似的社会结构是两地瑶族居住文化传承的基础;历史上招抚政策、与汉族的经贸交往、社会融合的差异是两地居住文化分异的主要因素。湘南瑶族被招安下山后,在政策的支持下与汉族在商贸经济、农业技术、社会生活方面不断交融;而粤北瑶族依然定居在高山密林中,封闭隔绝,民族特色不断强化。研究指出传承与分化是瑶族适应不同地域环境、保持自身特色、整合其他文化进行文化生态适应性的综合结果,其中民族信仰、习俗禁忌、社会组织等内在文化传统传承性强,民居形制、村落格局等物质形态的分化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传统村落 居住文化 分化 整合
下载PDF
厘清岭南石狗崇拜的民族源流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付靖 李晓霞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35-42,共8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岭南石狗文化圈的石狗崇拜近源是外来的瑶畲槃瓠,远源是土著的百越图腾。根据文献和民族语言的资料,岭南石狗崇拜的民族源流:既是百越神灵崇拜的遗存,也是中国龙文化的源头。
关键词 石狗崇拜 图腾 百越 瑶族 畲族
下载PDF
广西金秀瑶族CSFlPO、TPOX和TH01的多态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松峰 徐林 +5 位作者 龚继春 周丽宁 邓琼英 汪萍 朱少健 罗国容 《解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金秀瑶族CSF1PO、TPOX、TH01的群体遗传多态性,探讨该民族的变迁及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数据。方法广西金秀瑶族无相关个体血样175例,用Chelex-100方法提取DNA,应用AmpFISTRIdentifilerTMkit荧光标记复合PCR扩增技术对175例血... 目的了解广西金秀瑶族CSF1PO、TPOX、TH01的群体遗传多态性,探讨该民族的变迁及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数据。方法广西金秀瑶族无相关个体血样175例,用Chelex-100方法提取DNA,应用AmpFISTRIdentifilerTMkit荧光标记复合PCR扩增技术对175例血样提取样本DNA3个STR基因座进行扩增,用ABIPrism3100型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然后用GeneScanAnalysis3.7和Genetyper3.7软件对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在3个位点中共检测出19种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布在0.0029~0.5514之间;44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布在0.0054~0.3657之间。经检验该3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广西金秀瑶族3个STR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布在0.5657~0.7257之间,个体识别力分布在0.7241~0.8567之间,累积个体识别力为0.9942,非父排除率在0.3658~0.5644之间,累积非父排除率0.8743,多态信息量分布在0.3042~0.7178;该群体与广西侗族、水族、苗族、毛南族等相邻的少数民族有较近的血缘关系,与广西壮族和汉族的关系相对较远。结论广西金秀瑶族该3个STR基因座分布有较高的多态性,可用于民族遗传学的研究和法医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座 遗传距离 广西金秀瑶族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广西瑶族长鼓舞的文化变迁与启示
18
作者 余华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82-86,共5页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转型,原生语境中的瑶族长鼓舞发生了明显的文化变迁,且呈现出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归因。长鼓舞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该文从历史角度考察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内涵,探...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转型,原生语境中的瑶族长鼓舞发生了明显的文化变迁,且呈现出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归因。长鼓舞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该文从历史角度考察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内涵,探究长鼓舞在社会语境中的表演功能、表演身份、表演场域的变迁,发现长鼓舞符号意义由原始祭祀到现代娱人的明显转变,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的主导性,且提出现代“非遗”应重视原生主体的人、优化管理体系的人、凝聚共同发展的人,为未来非遗长鼓舞的传承和各民族精神的凝聚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鼓舞 瑶族 非遗 文化 变迁 启示
下载PDF
贺州瑶族服饰元素在化妆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傅湘蘅 汤洁 《绿色包装》 2024年第5期152-155,共4页
近些年来国潮风兴起,根本因素是深层的文化自信与国力崛起。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大环境下,国人民族文化的自信从侧面影响了消费的决策。2006年贺州瑶族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瑶族人口分布模式、历史、经济等原... 近些年来国潮风兴起,根本因素是深层的文化自信与国力崛起。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大环境下,国人民族文化的自信从侧面影响了消费的决策。2006年贺州瑶族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瑶族人口分布模式、历史、经济等原因,贺州瑶族服饰的发展受到现代工业的冲击。笔者对贺州瑶族服饰元素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认为利用贺州瑶族服饰自身的艺术属性,与当代生活美学结合,可为其在国潮热的背景下寻求新的文化创意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服饰 包装 包装设计
下载PDF
广西东北部某瑶族地区瑶族人群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
作者 郑宏 徐宝灵 +2 位作者 盛昌灵 周怡彤 刘筱璇 《蛇志》 2024年第3期270-272,288,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东北部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人群毒蛇咬伤流行病学情况,为制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毒蛇咬伤预防措施和防治手段提供前期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87例毒蛇咬伤瑶族患者的...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东北部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人群毒蛇咬伤流行病学情况,为制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毒蛇咬伤预防措施和防治手段提供前期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87例毒蛇咬伤瑶族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咬伤时间、咬伤地点、咬伤部位、致伤毒蛇种类等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87例毒蛇咬伤瑶族患者中,平均年龄(52.01±13.78)岁,男217例(75.61%),女70例(24.39%)。毒蛇咬伤事件全年均有发生,主要分布在7(40例)、8(68例)和9月份(59例)。在田地、山林、村路等户外场所及家中、公厕等户内区域均有毒蛇咬伤事件发生,其中户外咬伤253例(88.15%),户内咬伤34例(11.85%)。咬伤部位为上肢148例(51.57%),下肢135例(47.04%),足部3例(1.05%),头部1例(0.35%)。致伤毒蛇有7种,其中五步蛇咬伤164例(57.14%),眼镜蛇咬伤62例(21.60%),烙铁头蛇咬伤20例(6.97%),竹叶青蛇咬伤18例(6.27%),蝮蛇咬伤15例(5.23%),蝰蛇咬伤5例(1.74%),银环蛇咬伤3例(1.05%)。结论结合广西东北部瑶族人群毒蛇咬伤流行病学情况,加强少数民族毒蛇咬伤的宣传与教育,制定医疗机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毒蛇咬伤预防救治措施,以提高该地区的毒蛇咬伤防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瑶族 毒蛇咬伤 流行病学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