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题画词的主要贡献和后世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苗贵松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50-53,共4页
与宋词普通题材最大的不同是,题画词所经营的是经过艺术过滤的自然人文意象,更加突出了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对个体精神、心灵的冲击和影响。宋代题画词有助于了解当时画家文人交往和某些失传画作的大致面貌,从一... 与宋词普通题材最大的不同是,题画词所经营的是经过艺术过滤的自然人文意象,更加突出了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对个体精神、心灵的冲击和影响。宋代题画词有助于了解当时画家文人交往和某些失传画作的大致面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画题材体制变化情况。宋代题画词体式的传播,从金、元的响应、发展,到明朝的进一步繁荣,而至清朝的全盛。宋代题画词多有词序的特点,也为现当代中国题画词所承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宋词 题画 宋画 影响
下载PDF
小说、典故与诗歌——从元好问“曲学虚荒小说欺”谈起
2
作者 罗宁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60,共12页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古代文论的名作,第23首中“曲学虚荒小说欺”一句,过去学者大多不予注释和讨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论著对此也大多跳过不讲。实际上此句所论是苏黄等宋代诗人在诗歌中使用小说和曲学典故的问题。宋人在博学风尚下大...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古代文论的名作,第23首中“曲学虚荒小说欺”一句,过去学者大多不予注释和讨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论著对此也大多跳过不讲。实际上此句所论是苏黄等宋代诗人在诗歌中使用小说和曲学典故的问题。宋人在博学风尚下大量阅读小说,与此同时,宋人作诗又好用僻典,于是小说和曲学成为诗歌用典和取材的重要来源。苏轼、黄庭坚等人诗中使用小说典故表现突出,并开启了一时的风气,而到南宋和金代,元好问等人则对这种诗风和诗学进行了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典故 元好问 宋诗 曲学
下载PDF
“枯”趣味的宋型审美与诗画艺术论略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0,共8页
在宋代,"枯"成为特定美的表征,枯物被当作一种审美对象,这种枯趣味包括寒瘦、疏淡、老怪等多种美感形态,是宋型审美尚健好古风格的集中体现。在文学创作领域形成枯物世界的吟咏,绘画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枯木等题材在文人画中的风... 在宋代,"枯"成为特定美的表征,枯物被当作一种审美对象,这种枯趣味包括寒瘦、疏淡、老怪等多种美感形态,是宋型审美尚健好古风格的集中体现。在文学创作领域形成枯物世界的吟咏,绘画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枯木等题材在文人画中的风行,构成独特的"枯"世界,具有深邃多元的内涵与象征意义。通过诗画等艺术手段,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人集体创造出枯树、老梅、瘦竹等系列意象,揭示枯物的形态美与精神内涵,并以之观照内心世界,表现出明确的反花卉审美倾向与文人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宋诗 文人画
下载PDF
经典的游戏性接受:以宋人对杜甫诗歌的戏仿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20,共9页
相较西方文艺传统对"戏仿"理论的丰富论述与建构,中国传统文论对游戏性写作相对较为轻视。本文以宋人戏仿杜诗为例,尝试探讨古典诗歌写作中的戏仿现象及其在经典接受过程中的意义。伴随杜甫在宋代的经典化,宋代诗人戏仿杜诗... 相较西方文艺传统对"戏仿"理论的丰富论述与建构,中国传统文论对游戏性写作相对较为轻视。本文以宋人戏仿杜诗为例,尝试探讨古典诗歌写作中的戏仿现象及其在经典接受过程中的意义。伴随杜甫在宋代的经典化,宋代诗人戏仿杜诗的现象亦随之增多。杜诗作为经典文本所具有的知名性及公共性特征、作品的风格化及个性化,成为宋人戏仿杜诗的基础,并在戏仿行为中得到印证。苏轼《续丽人行》是杜诗接受史上值得关注的个案。苏轼故意违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古典阐释学原则,对杜甫《丽人行》一诗进行"误读",并在续诗中对杜甫形象予以"重构"。对经典的戏仿与"嘲谑""讹语影带"等历史悠久的娱乐传统相关。娱乐需求转化了文本的功能,使经典在文学传承的谱系之外,拥有了民间文化、日常生活、社会舆论等更广泛领域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戏仿 杜甫 宋诗 《续丽人行》
下载PDF
从两宋之际的苏黄高下之争看诗学宗尚的多元化倾向
5
作者 刘帼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诗歌的重要代表,在他们手中,宋调实现了最终定型。一直以来,关于苏黄高下的争论是宋代诗歌评论中的热点话题,这种话语出现于两宋之际,并达到第一个小高峰。它包含'崇黄''苏黄并重''崇苏''... 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诗歌的重要代表,在他们手中,宋调实现了最终定型。一直以来,关于苏黄高下的争论是宋代诗歌评论中的热点话题,这种话语出现于两宋之际,并达到第一个小高峰。它包含'崇黄''苏黄并重''崇苏''苏黄并斥'四种评价类型,与论家本身诗学观点有紧密的关联性。此时段对苏黄诗歌推崇和批评风尚的转变,体现了诗学宗尚的多元化倾向,对于'中兴四大家'诗风的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两宋之际 苏黄高下 诗学宗尚 多元化
下载PDF
文学史视域中的翁方纲宋诗学 被引量:5
6
作者 唐芸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8-166,185,共10页
研究者都注意到翁方纲诗学与宋诗的关系:他强调了宋诗"细肌密理"的特点,推崇苏黄,并肯定学问。这仅仅是从诗歌批评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因而缺乏学理的整体考察。从诗学逻辑建构的角度来说,翁方纲的宋诗学,是从对《宋诗钞》的批... 研究者都注意到翁方纲诗学与宋诗的关系:他强调了宋诗"细肌密理"的特点,推崇苏黄,并肯定学问。这仅仅是从诗歌批评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因而缺乏学理的整体考察。从诗学逻辑建构的角度来说,翁方纲的宋诗学,是从对《宋诗钞》的批判开始的,他对宋诗的基本特点的揭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而在他整个批判和立论的过程中,都贯彻了立足于文学史的精神:包括以诗歌发展规律作时代的类比,对宋诗价值的定位,特别是其通过虚实理论,及对宋诗与杜诗关系的揭示,将唐宋诗连成一脉,超越了时人纠结不清的唐宋之辨,实现了唐宋诗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宋诗学 文学史 宋诗钞 唐宋之辨
下载PDF
日本学者内山精也的宋诗研究
7
作者 邱美琼 殷丽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内山精也是日本宋诗研究的中坚力量。他在宋诗文献整理、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研究、宋代士大夫的诗歌研究、宋代士大夫与文化研究、日本宋诗研究史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了日本学界宋诗研究的繁荣,对我... 内山精也是日本宋诗研究的中坚力量。他在宋诗文献整理、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研究、宋代士大夫的诗歌研究、宋代士大夫与文化研究、日本宋诗研究史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了日本学界宋诗研究的繁荣,对我国的宋诗研究具有参照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界 内山精也 宋诗研究
下载PDF
宋诗总集五种叙录
8
作者 王友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3,共3页
《诗家鼎脔》、《宋诗拾遗》、《宋艺圃集》、《宋十五家诗选》及《圣宋高僧诗选》等五部宋诗总集或选优,或存诗,各有特点,各具气象,有着文学与文献的双重价值,亦颇多局限与不足。前四部宋诗总集分别为宋、元、明、清四朝人所编,反映了... 《诗家鼎脔》、《宋诗拾遗》、《宋艺圃集》、《宋十五家诗选》及《圣宋高僧诗选》等五部宋诗总集或选优,或存诗,各有特点,各具气象,有着文学与文献的双重价值,亦颇多局限与不足。前四部宋诗总集分别为宋、元、明、清四朝人所编,反映了不同时代编者的艺术追求,后者则为两宋释子的诗选,于宋代佛教文学研究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总集 编选体例 选诗宗旨 文献价值 版本
下载PDF
功在当代,泽被后学——《宋诗话全编》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价值
9
作者 张福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35-42,共8页
《宋诗话全编》涵盖了诗论、诗话专著和主要的诗论家及主要的论诗名著,更蒐集到了至今还远未为研究者所知晓的散见于浩瀚载籍中的论诗片言只语,对治古代文学者具有莫大的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一是补阙、正误的重要资料价值。二是为作家... 《宋诗话全编》涵盖了诗论、诗话专著和主要的诗论家及主要的论诗名著,更蒐集到了至今还远未为研究者所知晓的散见于浩瀚载籍中的论诗片言只语,对治古代文学者具有莫大的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一是补阙、正误的重要资料价值。二是为作家、作品研究提供事实支撑(含生平事迹补遗;宋代僧诗和诗僧的材料补充;弥补某些人物关系的重要史事)。三是为文学史上的某些专门问题,提供佐证材料。四是艺术风格的品评,文论观点的概括,则更具有直接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话全编》 古代文学 学术价值
下载PDF
宋代诗词中的竹家具品类与设计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小开 朱婷婷 孙媛媛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文章旨在对宋代竹家具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文献研究法对宋代诗词中的宋代竹家具进行品类与设计特征研究,通过研究宋代文字记载中的竹家具为切入点,对宋代竹家具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并对宋代竹家具进行品类分析,提出宋代竹家具至少... 文章旨在对宋代竹家具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文献研究法对宋代诗词中的宋代竹家具进行品类与设计特征研究,通过研究宋代文字记载中的竹家具为切入点,对宋代竹家具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并对宋代竹家具进行品类分析,提出宋代竹家具至少有50余种。进而归纳总结提出文字记载中宋代竹家具具有系统的品类、风雅的设计、“通”“专”的功能、圆竹与围合工艺、独特的审美、文化的隐喻六大设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词 竹家具 品类特征 设计特征
下载PDF
宋诗东传与异域阐释——四种宋人诗集日本古注本考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卞东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0-70,共11页
宋诗是随着朱子学东传到日本的,在日本中世时期就产生了不少关于东坡诗、山谷诗、宋代禅僧诗的“抄物”,即对诗歌的注释、讲解之作。江户时期中期,以市河宽斋、大窪诗佛、山本北山、柏木如亭为代表的“江湖诗社”诗人开始提倡学习“清... 宋诗是随着朱子学东传到日本的,在日本中世时期就产生了不少关于东坡诗、山谷诗、宋代禅僧诗的“抄物”,即对诗歌的注释、讲解之作。江户时期中期,以市河宽斋、大窪诗佛、山本北山、柏木如亭为代表的“江湖诗社”诗人开始提倡学习“清新”的宋诗,反对“古文辞学派”倡导的唐诗、明诗,他们特别推崇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南宋中兴“三大家”的诗,编纂了很多“三大家”诗歌的选本与注本。本文从日本汉文学史的脉络出发,对日本中世、近世时期四部宋集注本《冠注祖英集》《宋三大家绝句笺解》《感兴诗考注》《中兴禅林风月集注》进行了考证,考察其学术背景与阐释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日本古注本 《冠注祖英集》 《宋三大家绝句笺解》 《感兴诗考注》 《中兴禅林风月集注》
下载PDF
宋代古器物诗的艺术新质与情感取向
12
作者 朱新亮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2,共9页
古器物诗是以兼具历史年代感和实用价值的诸种用具为书写对象的诗歌类型。这种富于知识趣味的诗歌体类在唐宋时期日渐兴盛。在内容上,唐代古器物诗集中于“古刀剑”“古镜”两类主题,宋代古器物诗在接续原有主题情况下,呈现古器物书写... 古器物诗是以兼具历史年代感和实用价值的诸种用具为书写对象的诗歌类型。这种富于知识趣味的诗歌体类在唐宋时期日渐兴盛。在内容上,唐代古器物诗集中于“古刀剑”“古镜”两类主题,宋代古器物诗在接续原有主题情况下,呈现古器物书写题材扩大化、古器物分类精细化、古器物出土标记化、古器图题咏出现等文学现象。在体裁上,歌行体是唐代古器物诗的普遍体裁。倚仗最具表现力、最具抒情功能的七言歌行,唐代古器物诗充盈着浪漫恣肆、瑰奇恢弘的艺术色彩。宋代古器物诗选用歌行体比例下降,五古、七古、近体比例大幅上升,诗歌风格更为质实、典重、平淡。这主要缘于歌行体传奇志异、抒情色彩强烈而宋人见识古器颇多以致情绪平缓,歌词性标题对传情达意的困限也不利宋代诗人以诗为媒参与人际交往。唐代古器物诗并未承载太多私人情感,这种写作倾向在北宋中期刘敞、梅尧臣等士人群体那里被打破。后者以赏古、玩古为聚集机缘,创作了众多记录群体集会鉴赏古器的诗歌,于古器物诗寄寓独有的深厚情感,展现沉酣古器、回望历史的欣赏趣味与情感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歌 古器物诗 内容新变 体裁选择 艺术新质 情感取向
原文传递
晚唐诗风对宋代诗坛影响管窥
13
作者 姜玲 《理论界》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宋代两次兴起晚唐诗风,一次在宋初,一次在宋末,中间则是代表宋诗面貌的江西诗风。一首一尾,看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但是这两次晚唐诗风在宋代诗坛复归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实则隐藏着由“道”向“技”再向“情性”转变的内在线索。宋... 宋代两次兴起晚唐诗风,一次在宋初,一次在宋末,中间则是代表宋诗面貌的江西诗风。一首一尾,看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但是这两次晚唐诗风在宋代诗坛复归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实则隐藏着由“道”向“技”再向“情性”转变的内在线索。宋初晚唐诗风对后来诗歌发展的影响侧重点在“道”,宋末则在“情性”,而“技”则是宋初晚唐诗风从“道”偏离的变态,又是宋末晚唐诗风复归于“情性”的契机。在宋代两次兴起的晚唐诗风的现象背后实则蕴含宋人的诗学观念、诗歌发展的历史规律与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诗风 宋代诗坛 学问 诗法 情性
原文传递
宋词中青绿色系色彩审美解读
14
作者 金莹 吕梦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5期158-162,共5页
在宋词中,青绿色系的词汇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其内涵远超越了单纯色彩的含义。通过瑞典自然色彩系统(NCS)色彩体系对青绿色系进行色度分析,得出青绿色系在宋词中通常作为冷色调使用,其主要特征为中明度和中等纯度,具有色彩丰富性、色度... 在宋词中,青绿色系的词汇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其内涵远超越了单纯色彩的含义。通过瑞典自然色彩系统(NCS)色彩体系对青绿色系进行色度分析,得出青绿色系在宋词中通常作为冷色调使用,其主要特征为中明度和中等纯度,具有色彩丰富性、色度集中性和季节变化体现明显等特点。宋词中青绿色系的描绘不仅局限于自然景物,而且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此类色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深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及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青绿色系 审美 色彩文化
下载PDF
宋代诗话花木叙事的知识传播与美学想象
15
作者 周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4-87,共14页
在传统文化话语中,花木是文人创作与美学传播的日常媒介,承担塑造文艺作品特性及社会文化精神的双重作用。宋代诗话花木叙事看似散乱无章,实则是这种主流观念的诗学再现,并汇集为博物、美学、隐喻三类主体话语。与既有文学传统的植物书... 在传统文化话语中,花木是文人创作与美学传播的日常媒介,承担塑造文艺作品特性及社会文化精神的双重作用。宋代诗话花木叙事看似散乱无章,实则是这种主流观念的诗学再现,并汇集为博物、美学、隐喻三类主体话语。与既有文学传统的植物书写相比,宋代诗话花木叙事在博物话语中注入时代风尚,在美学话语中探求诗歌创新,在隐喻话语中阐发道德理性。这些叙述不仅映证了诗话是按传播逻辑成篇的文体特性,而且强化了知识精英圈的身份认同,拓展了受众的花木认知,并为诗学理论提供了典型样本及话语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话 花木叙事 植物书写 知识传播 美学想象
下载PDF
宋代茶酒叙事的诗话呈现与文化引领
16
作者 周萌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7,共10页
在宋代文化话语中,茶酒是生活美学与技术美学的常见载体,具有塑造精英共同体及引领时代风尚的双重作用。宋代诗话茶酒叙事看似散乱无章,实则是这种主流观念的诗学再现,并汇集为技艺文化、雅道文化、理性文化3类主体话语,体现出宋人对科... 在宋代文化话语中,茶酒是生活美学与技术美学的常见载体,具有塑造精英共同体及引领时代风尚的双重作用。宋代诗话茶酒叙事看似散乱无章,实则是这种主流观念的诗学再现,并汇集为技艺文化、雅道文化、理性文化3类主体话语,体现出宋人对科学精神、高雅品味、文明理念的执著追求。从技艺文化来说,宋酒虽小有革新,但力度不如宋茶;与唐人相异,宋人贵团轻散、尚白抑碧,以建茶取代紫笋茶为茶中极品,以点茶法取代煎茶法为化茶法门,处处涌动着文化创意。从雅道文化来说,宋人把茶酒审美奠基在自然法则而非神秘附会之上,追求酒品、酒界,意在祛除酒的负向功能,使人超越感官享受而导向精神旷达。从理性文化来说,茶酒为自由意志与理性精神的平衡提供了试验场所,故而宋人强调以茶作为交际媒介的适度性,以酒作为政治屏障的合理性。可以说,宋代诗话茶酒叙事推动日常生活精致化、技术路线审美化、社会规则文明化,不仅印证了诗话是按传播逻辑成篇的文体特性,而且有助于提升精英文化圈的智识水平,拓展受众的茶酒认知,并为文学叙事提供了典型样本及话语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酒叙事 宋代诗话 技艺美学 生活美学 文化引领
原文传递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少静 刘锋焘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朱熹不仅是宋代著名理学家,而且是一位创作量甚丰的诗人,现存诗歌约一千二百首。在诗歌方面,朱熹的影响虽然不及南宋四大家等人,但后世评论者亦代不乏人,明代王祎就用"冲雅"二字来形容朱熹诗风。诗风之"冲雅",当指... 朱熹不仅是宋代著名理学家,而且是一位创作量甚丰的诗人,现存诗歌约一千二百首。在诗歌方面,朱熹的影响虽然不及南宋四大家等人,但后世评论者亦代不乏人,明代王祎就用"冲雅"二字来形容朱熹诗风。诗风之"冲雅",当指诗歌冲澹自然、平和萧散、含蓄蕴藉而又中正典雅的特点。分析朱熹现存诗歌,发现其诗歌的"冲雅"之风不仅有多方面的艺术表现,而且具有多种形成原因。具体说来,朱熹诗歌"冲雅"之风的艺术表现有素雅清远的意象选择、平易流畅的语言表达、浑然灵动的景理融合、淡泊平和的心境描写以及丰富含蓄的情感抒发,"冲雅"之风形成的主观原因有儒释道精神的互相调和和个人自觉的理论追求,文学渊源是他对"诗贵自然"的审美追求和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宋诗 冲雅 儒释道精神 诗贵自然 温柔敦厚
下载PDF
“集大成”作为诗歌创作理论的建构——宋诗话的杜诗接受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爱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3期43-57,共15页
“集大成”的杜诗是勾连传统与当代、并指向未来的开放体系。“集大成”是宋诗在唐诗之后可以继续开辟胜景,并在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理论前提。杜诗对传统的继承不仅反映诗歌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是诗歌继续向前发展的不二法门:杜... “集大成”的杜诗是勾连传统与当代、并指向未来的开放体系。“集大成”是宋诗在唐诗之后可以继续开辟胜景,并在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理论前提。杜诗对传统的继承不仅反映诗歌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是诗歌继续向前发展的不二法门:杜甫在前人“写”的基础上进行“再写”,不仅通过继承延续了诗歌史,同时也建立起诗人的独立身份。但是“集大成”并未突出诗人的主体能动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诗人的主体能动性,这既是宋代注重学问的风气使然,也是诗话作者有意将诗歌创作变得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果;诗歌创作是在学问之下的运作,天才表现为对传统的融会能力。宋诗话对杜诗“集大成”的接受,既成就了宋诗,也反映了宋诗的某些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大成 宋诗话 杜诗接受 再写 文本创新
下载PDF
从“鼾”字看宋诗审美取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正刚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宋诗有着明显不同于唐诗的审美取径,从宋诗中多次出现的通俗、恶俗之字如"鼾"字等,能折射出二者在题材、语言、功用、风格等方面各有旨归,见出理学背景下宋诗平淡、通俗、以文为诗、化禅为诗等特点。但总的来说,唐诗、宋诗审... 宋诗有着明显不同于唐诗的审美取径,从宋诗中多次出现的通俗、恶俗之字如"鼾"字等,能折射出二者在题材、语言、功用、风格等方面各有旨归,见出理学背景下宋诗平淡、通俗、以文为诗、化禅为诗等特点。但总的来说,唐诗、宋诗审美取径有不同,诗歌境界无高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宋诗 审美取径
下载PDF
“以文为诗”之争:唐宋诗文文体观念衍变的个案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唐宋时期,在古文运动的背景下,诗、文分体观念催生了"以文为诗"之争。因诗歌观念、诗体形式的差别,韩愈"以文为诗"主要表现在古体诗而非近体诗之中。从司空图、欧阳修到北宋后期,对"以文为诗"的认识不断... 唐宋时期,在古文运动的背景下,诗、文分体观念催生了"以文为诗"之争。因诗歌观念、诗体形式的差别,韩愈"以文为诗"主要表现在古体诗而非近体诗之中。从司空图、欧阳修到北宋后期,对"以文为诗"的认识不断明确、深化。"以文为诗"之争促使人们对韩愈诗和宋诗的特色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了诗歌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文体观念 韩愈 宋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