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新思路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学锋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6-38,共13页
基于文献的六朝都城建康的复原研究,长期以来是聚讼之府,意见分歧颇大。本文首先对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找出其问题所在,继而利用最新考古资料,推定建康都城、宫城的中轴线及四至,提示了建康城复原研究的新思路。进而指出:建康... 基于文献的六朝都城建康的复原研究,长期以来是聚讼之府,意见分歧颇大。本文首先对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找出其问题所在,继而利用最新考古资料,推定建康都城、宫城的中轴线及四至,提示了建康城复原研究的新思路。进而指出:建康城从北往南按苑囿、宫城、都城, 以及用“篱门”明确外郭城范围的平面形制,在中国中古的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独特的都城形制,融入了草原游牧文化的因素,这正是魏晋隋唐历史具有中世纪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建康 复原 都城史
下载PDF
六朝文人挽歌诗的演变和定型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宜瑗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2-32,142,共12页
挽歌本是一个实用性的诗歌题材,而在六朝,文人挽歌诗经历了脱离礼仪、又回归礼仪的演变过程。因而,根据与葬礼的关系,本文把六朝文人挽歌诗分为三个阶段,而其中,北朝的赠献挽歌奠定了后代挽歌的基本模式。本文试分析各阶段挽歌诗... 挽歌本是一个实用性的诗歌题材,而在六朝,文人挽歌诗经历了脱离礼仪、又回归礼仪的演变过程。因而,根据与葬礼的关系,本文把六朝文人挽歌诗分为三个阶段,而其中,北朝的赠献挽歌奠定了后代挽歌的基本模式。本文试分析各阶段挽歌诗的特征、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诗 类型 六朝
原文传递
六朝时期的江南园林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承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5-91,共7页
六朝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崛起与寺观园林的出现,打破了皇家园林一枝独秀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系统的形成,推动了园林艺术风格的发展。六朝时期,人们在艺术审美上崇尚自然,趋向自然。园林艺术逐步向模... 六朝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崛起与寺观园林的出现,打破了皇家园林一枝独秀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系统的形成,推动了园林艺术风格的发展。六朝时期,人们在艺术审美上崇尚自然,趋向自然。园林艺术逐步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园林创作手法,推动了"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人工山水园的修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江南 园林
下载PDF
汉魏六朝碑刻文献语言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毛远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65-171,共7页
汉魏六朝碑刻语料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数量丰富,内容广泛,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根据碑刻文献的语言风格、特点,其主要研究价值在文字、词汇方面,音韵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语法研究方面则意义不大。由此提出了碑刻语言研究的基本内容和... 汉魏六朝碑刻语料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数量丰富,内容广泛,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根据碑刻文献的语言风格、特点,其主要研究价值在文字、词汇方面,音韵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语法研究方面则意义不大。由此提出了碑刻语言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 汉魏六朝 语言研究 价值
下载PDF
道玄思想与六朝以“清”为美的意识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玫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道玄思想对六朝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清”为美即强调事物的材质之美、气韵之美,亦即本体之美。“清”美也是绝俗之美。它是以道家“清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崇尚清逸的美学理想。“清”作为原始道家哲学... 道玄思想对六朝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清”为美即强调事物的材质之美、气韵之美,亦即本体之美。“清”美也是绝俗之美。它是以道家“清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崇尚清逸的美学理想。“清”作为原始道家哲学和美学的重要概念,演变为广泛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范畴,则完成于魏晋玄学阶段。尚“清”意识是玄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六朝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玄 六朝 审美意识
下载PDF
“树”立的六朝:柳与一个经典文学意象的形成 被引量:10
6
作者 程章灿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61,共10页
在六朝文学中,柳树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桓温的攀条折柳,到张绪的如柳风姿,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除了陶渊明之外,六朝文学尤其是诗赋创作中,不乏咏柳的篇章,并已经引起了学界不少的讨论。本文特... 在六朝文学中,柳树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桓温的攀条折柳,到张绪的如柳风姿,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除了陶渊明之外,六朝文学尤其是诗赋创作中,不乏咏柳的篇章,并已经引起了学界不少的讨论。本文特别注意的是,这些作品连同其中的"柳"的文学意象,是如何经过后代文人的淘洗与拣择,其所具有的"六朝"特性得到凸显,而另一些方面却被简化或遗忘,并形成自身的文学表现传统。本文最后以清人一组《秦淮枯柳倡和词》为中心,讨论这组词在承继并强化这一传统、进一步塑造、丰富并稳固"六朝柳"这一文学经典意象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文学 意象 经典
原文传递
南京石头城遗址1998~1999年勘探试掘简报 被引量:8
7
作者 贺云翱 邵磊 +4 位作者 路侃 王碧顺 袁晓琪 邢华年 周桂龙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4,共8页
石头城是南京作为中国重要都城城市的起点,对研究六朝都城史、南京城市建设史等具有重大意义。1998年7月至1999年2月,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清凉山地区开展了野外调查、勘探和试掘工作。一系列考古工作证实现存于清凉山地区的土垣为六朝时... 石头城是南京作为中国重要都城城市的起点,对研究六朝都城史、南京城市建设史等具有重大意义。1998年7月至1999年2月,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清凉山地区开展了野外调查、勘探和试掘工作。一系列考古工作证实现存于清凉山地区的土垣为六朝时期的石头城城垣遗存,其最初建造时间为东吴时期,东晋以后又有加筑,城垣的彻底弃用时间约在五代、北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石头城遗址 南京 城垣
原文传递
六朝建康规画 被引量:8
8
作者 武廷海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年第1期89-114,共26页
运用“规画”的观念,探循六朝建康城空间格局的生成过程,厘清城市空间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考虑到大地的重要价值,将六朝建康规画概括为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因势利导6个方面。其中仰观俯察与相土尝... 运用“规画”的观念,探循六朝建康城空间格局的生成过程,厘清城市空间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考虑到大地的重要价值,将六朝建康规画概括为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因势利导6个方面。其中仰观俯察与相土尝水侧重对大地的观察和认识,包括自然要素、相互关系及其形成的自然整体;辨方正位、计里画方与置陈布势侧重对大地的因借和利用,包括工程性(技术性)的与艺术性的追求,努力形成新的整体;因势利导则是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断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画 建康 六朝 地理
下载PDF
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志高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为了究明六朝建康宫城(一般称为台城)位置,廓清都城布局等重要问题,自2001年5月起,南京市博物馆先后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成贤街、大行宫及其他地区的30多个建设工地进行了大面积抢救性... 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为了究明六朝建康宫城(一般称为台城)位置,廓清都城布局等重要问题,自2001年5月起,南京市博物馆先后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成贤街、大行宫及其他地区的30多个建设工地进行了大面积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对以往这一工作的主要过程和收获进行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工作思路和方法上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今后六朝建康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文物保护的原则等进行初步规划和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建康城 考古发掘
下载PDF
六朝疆域与政区述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阿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17,共8页
六朝疆域太多伸缩不定,六朝政区太多离析变迁。六朝疆域的政治中心是其首都,六朝绝大部分时间以建业、建康为首都。六朝之疆域范围,吴、陈两朝最小,晋末宋初最大。为了疆域的维持与国祚的延续,六朝在军事上,自北而南,自东徂西,或守河以... 六朝疆域太多伸缩不定,六朝政区太多离析变迁。六朝疆域的政治中心是其首都,六朝绝大部分时间以建业、建康为首都。六朝之疆域范围,吴、陈两朝最小,晋末宋初最大。为了疆域的维持与国祚的延续,六朝在军事上,自北而南,自东徂西,或守河以保河淮之间,或守淮、守汉、守秦岭、守大巴、守米仓,以保河淮之间、江汉之间及汉中、巴蜀,或守江以保江南根本。六朝为了治理疆域而建置的政区,因受具体时代背景与特殊国情的影响,表现出几个主要特点,如政区层次增多,政区制度过分不整齐划一,政区建置混乱以至过滥,地方政权多实行双轨制等等,这又引发出了诸多弊端,如外重内轻从而导致割据与动乱,军政合治从而导致民刑诸政不修,机构重叠、官吏冗滥从而导致地方吏治败坏,其结果,便是隋朝灭陈后的重新规划政区建置与改革政区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疆域 政区
下载PDF
论六朝时期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润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6-130,136,共6页
在当时史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六朝史学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个性特征,比如史体的齐备、史家对外交、军事、区域、制度史的关注等。但由于六朝文学风气之盛,使史学难逃其影响,在史书语言、史书载文及叙事方式等方面无不留有六朝文学... 在当时史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六朝史学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个性特征,比如史体的齐备、史家对外交、军事、区域、制度史的关注等。但由于六朝文学风气之盛,使史学难逃其影响,在史书语言、史书载文及叙事方式等方面无不留有六朝文学的痕迹。可见,六朝时期史学的特质与文学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史学 文学 文史互动
下载PDF
中古人文精神的透析——从演绎中的六朝知音文化谈起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明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4,共7页
知音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发展中最重要的建树之一,它发轫于六朝时期,并以六朝人文思潮为思想根基,不失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独树一帜的思想文化体系。本文试图探寻知音文化的源起与本根,挖掘并阐释六朝知音文化的逻辑内涵,透析六朝... 知音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发展中最重要的建树之一,它发轫于六朝时期,并以六朝人文思潮为思想根基,不失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独树一帜的思想文化体系。本文试图探寻知音文化的源起与本根,挖掘并阐释六朝知音文化的逻辑内涵,透析六朝知音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中古文化空间的拓展及其对中古人文精神的提升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知音文化 文化空间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六朝洛阳至建康驿路的文学担当
13
作者 李德辉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六朝尽管国家分裂,但洛阳到建康仍有一条驿路沟通南北,驿路走向、沿途风物、风俗人情均对六朝文学的文体、题材、主题产生了影响。永嘉南渡后,该驿路应时势的变化,变成乱世士人的奔亡之路,文官从征奉使之路,奉使交聘行记、从征行记、交... 六朝尽管国家分裂,但洛阳到建康仍有一条驿路沟通南北,驿路走向、沿途风物、风俗人情均对六朝文学的文体、题材、主题产生了影响。永嘉南渡后,该驿路应时势的变化,变成乱世士人的奔亡之路,文官从征奉使之路,奉使交聘行记、从征行记、交聘语录、从征唱和诗、轶事小说从中而出。不仅如此,还对传统的行旅文学有明显的推动,这一时期产生的诗文,主要写此路的避难、奉使、征伐、交聘,带有鲜明的乱世特征。题材虽非新增,但内容和风格有新变。这些诗文创作提高了六朝行旅文学的水平,使得汉魏以前还默默无闻、尚未独立成类的行旅诗,成为士人熟悉的常用题材。这表明贯通南北的驿路交通是六朝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建康 驿路 六朝 文学
下载PDF
江苏丹阳生命健康产业园(二期)六朝窑址和宋代墓葬发掘简报
14
作者 王书敏 闫龙 +1 位作者 周泽立 刘亚军(绘图)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2022年4—5月,镇江博物馆对丹阳市生命健康产业园(二期)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六朝时期窑址3座和宋代墓葬8座,后者出土了宋代湖州镜、发钗、铜钱、釉陶瓶等遗物。根据8座宋代墓葬的分布特征,判断其为一处家族墓地。这批资料为... 2022年4—5月,镇江博物馆对丹阳市生命健康产业园(二期)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六朝时期窑址3座和宋代墓葬8座,后者出土了宋代湖州镜、发钗、铜钱、釉陶瓶等遗物。根据8座宋代墓葬的分布特征,判断其为一处家族墓地。这批资料为研究镇江地区六朝时期窑址和宋代丧葬习俗、社会经济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阳 六朝 窑址 宋代 墓葬 湖州镜
原文传递
六朝鼓吹乐及其与“五礼”制度的关系研究(上)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斌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1-50,66,共11页
鼓吹乐和五礼制度--两条貌似毫不相干的线条在六朝时期交汇在一起。汉初得名的“鼓吹”在六朝时期成为重要的音乐种类;“五礼”源出《周礼》,但“五礼”制度化的时代却是在六朝时期。鼓吹乐在社会礼仪中的实际应用为六朝时期五礼的制度... 鼓吹乐和五礼制度--两条貌似毫不相干的线条在六朝时期交汇在一起。汉初得名的“鼓吹”在六朝时期成为重要的音乐种类;“五礼”源出《周礼》,但“五礼”制度化的时代却是在六朝时期。鼓吹乐在社会礼仪中的实际应用为六朝时期五礼的制度化坚定了社会基础,成为魏晋之际国家礼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五礼的制度化也对鼓吹乐的音乐面貌、用乐模式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两者正是在这样彼此影响、彼此规定中共同走向成熟和定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鼓吹乐 五礼制度
下载PDF
汉魏六朝北地傅氏籍贯考察——以《宋书·傅弘之传》的载述为中心
16
作者 丁宏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关于世族籍贯的认定,不能只是简单地考察地理沿革和家族迁徙等表层问题,而应综合考量家族认同、国家认同、历史认同等诸多层面的历史信息。北地傅氏虽然自汉末以来寄寓关中冯翊境内,此后又流寓江南,但其姓...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关于世族籍贯的认定,不能只是简单地考察地理沿革和家族迁徙等表层问题,而应综合考量家族认同、国家认同、历史认同等诸多层面的历史信息。北地傅氏虽然自汉末以来寄寓关中冯翊境内,此后又流寓江南,但其姓望所系与文化根脉仍在河陇地区(义渠、灵州、泥阳)。其亦文亦武、刚直尚气的家族风尚,正是秦汉以来河陇地区风声气俗的本色呈现。如果将汉末以来北地傅氏的籍贯确定在今陕西耀县境内,不仅与北地傅氏家族兴起于河陇边塞、流离迁徙中仍然情系河陇故土的历史事实不符,而且与门阀制度背景下“寄寓他所”“仍冠旧邦”的时代风气不合,显然不是合理公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北地郡望 傅氏家族 籍贯归属
下载PDF
六朝意趣与清代“骈文正宗”的典范生成
17
作者 杨珂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曾燠《国朝骈体正宗》以“六朝”为宗尚,筛选并删改清代的名家之作,进而界定骈文作家、作品的正宗统系,传达骈文创作的“心法”与“技法”。在此过程中,选家有意塑造自身的权威,而姚燮、张寿荣等也通过圈点、品评文章,拓展选本原有的六... 曾燠《国朝骈体正宗》以“六朝”为宗尚,筛选并删改清代的名家之作,进而界定骈文作家、作品的正宗统系,传达骈文创作的“心法”与“技法”。在此过程中,选家有意塑造自身的权威,而姚燮、张寿荣等也通过圈点、品评文章,拓展选本原有的六朝意趣,推动《正宗》典范的生成。以曾燠等为代表的清代骈文家致力于在选本中“整派依源,悬规植矩”,以期打造可与桐城古文对垒的骈文作家、作品正宗,同时他们也在骈文集序中策略性地书写、展现自己的时代、地域正宗观。选本的面貌为文章作者、选家、评点者、题序者所共塑,而“骈文正宗”的内涵也随之被不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朝骈体正宗》 六朝 选本删改 评点 骈文正宗
下载PDF
论六朝时期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形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开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71,共6页
自然山水审美在六朝成为风尚,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人与自然山水关系的演变、政治环境与隐逸文化潮流、庄园经济活动的开展、玄佛思想的盛行都促进了自然山水地位的提高,最终促成了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自然山水的形成。
关键词 自然山水 六朝 隐逸文化 庄园经济
原文传递
明清女性骈文中的六朝倾向及其成因
19
作者 于景祥 孙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明中期至清,女性骈文中出现回归六朝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对偶在平衡对称之中呈现出回旋往复之气;用典展现出典雅、委婉与含蓄蕴藉之美;藻饰展现出色彩浓丽、纤媚柔弱之态;声韵上展现出和谐柔婉之音乐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 明中期至清,女性骈文中出现回归六朝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对偶在平衡对称之中呈现出回旋往复之气;用典展现出典雅、委婉与含蓄蕴藉之美;藻饰展现出色彩浓丽、纤媚柔弱之态;声韵上展现出和谐柔婉之音乐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骈文传统的影响,二是特定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尽管六朝骈文曾因为有华而不实的弊端而受到后世的批评,但是其对文学形式美的贡献是主要的,是六朝文学的代表、骈体文的典型范式,所以明清女性骈文回归六朝的倾向是应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性骈文 回归 六朝
下载PDF
六朝地记的“小说化”及其范式意义
20
作者 江永红 王济洲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
六朝地记与当时的志怪小说文本关系密切。其在“小说化”的进程中对志怪小说进行了借鉴、吸收,同时也对志怪小说的书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本的移用、情节单元的借用、模仿与增殖等方面。二者在“望夫石”“陷湖”与“龙母”... 六朝地记与当时的志怪小说文本关系密切。其在“小说化”的进程中对志怪小说进行了借鉴、吸收,同时也对志怪小说的书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本的移用、情节单元的借用、模仿与增殖等方面。二者在“望夫石”“陷湖”与“龙母”等三个母题中也存在相互衔接、融合的现象。各个叙事母题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的全面展示,集中且明显地呈现了六朝地记的“小说化”特点。这种“小说化”书写的产生与确立对后世地志创作具有范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地记 志怪小说 母题 范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