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 被引量:123
1
作者 周雪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1,共7页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任剑涛通过《国家的均衡治理:超越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反省了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所导致的国家治理失衡及顾此失彼的连锁反应,并提出了审慎思考。席伟健的《"建制议程"与请愿权:信访制度宪法化及其链接》试图从国家治理的实用角度刷新信访制度与宪法秩序的关联,并探索将其导入宪法之请愿权的可能。刘正强的《人民调解:国家治理语境下的政治重构》基于对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及中共传统执政理念的政治分析,倡导增进人民调解政治凝聚、道德净化、社会动员的功能,从而使其成为疏通国家政治与民间生活的优质执政和治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视角 均衡治理 超大型项目 建制议程 人民调解
原文传递
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熊易寒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116,共22页
笔者通过对杨伯寿工作室的第一手实地观察,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认为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人民调解社会化实质上是对人民调解的再组织。专业化的调解工作室成为“准科层结构”中的一环,同时被“焊接”到既有的调解网络当中,通过一系列制度安... 笔者通过对杨伯寿工作室的第一手实地观察,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认为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人民调解社会化实质上是对人民调解的再组织。专业化的调解工作室成为“准科层结构”中的一环,同时被“焊接”到既有的调解网络当中,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与国家的组织网络相联结,在盘活国家治理资源的同时,提高了人民调解的效能。然而,在工作室作用日益突出的同时,居委会调解的作用却在逐渐边缘化。“社会化”与其说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转移,毋宁说是国家重点支持对象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社会化 再组织 人民调解工作室
下载PDF
中国调解体制转型的若干维度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福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7,共7页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调解的全球化,改变了中国传统纠纷形态和纠纷解决文化,也给中国调解的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抉择。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固然要保持自身的传统与特色,但也要虚心学习全球调解经验。中国调解的发展应顺应现代纠纷...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调解的全球化,改变了中国传统纠纷形态和纠纷解决文化,也给中国调解的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抉择。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固然要保持自身的传统与特色,但也要虚心学习全球调解经验。中国调解的发展应顺应现代纠纷解决需要,实现调解体制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向,由国家调解转向社会调解;由精英调解转向职业化调解;由分散调解转向以司法中心的调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 人民调解 社会调解 法院调解 调解现代化
原文传递
“大调解”衔接机制的理论建构与实证探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梁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建构是中国未来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当前,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在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也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大调解"提供了具体的实证参考。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行业调解 衔接机制
原文传递
农村民间纠纷调解中的公平建构与公平逻辑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汉生 王迪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98,共28页
本文以当代农村的调解实践为切入点,探讨在不同的纠纷类型和不同的情境中,纠纷的公平解决是如何达成的,以及背后遵循着怎样的公平原则。本文发现:维持人际关系延续的调解目标,调解人的角色定位、道德背景及其权威性,调解过程中包括上门... 本文以当代农村的调解实践为切入点,探讨在不同的纠纷类型和不同的情境中,纠纷的公平解决是如何达成的,以及背后遵循着怎样的公平原则。本文发现:维持人际关系延续的调解目标,调解人的角色定位、道德背景及其权威性,调解过程中包括上门调解等多种调解技巧和策略的运用,以及符合农村社会人们所普遍认可的公平提案等,是影响纠纷调解协议即公平达成的重要因素;而社会关系维系、公平的关系性以及综合性等,是中国农民公平观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 调解 人民调解 公平原则
下载PDF
现代社会中的人民调解与诉讼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新福 宋明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8,共10页
人民调解是除诉讼之外的最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人民调解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诉讼在某类纠纷解决上的局限性。通过人民调解与诉讼在成本、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到人民调解不仅能够适应和生存于现代社会,而且与公力救济共同形... 人民调解是除诉讼之外的最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人民调解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诉讼在某类纠纷解决上的局限性。通过人民调解与诉讼在成本、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到人民调解不仅能够适应和生存于现代社会,而且与公力救济共同形成了相互竞争、替代补充和弥补局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的改革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不可或缺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诉讼 解决纠纷的另类选择 社会和谐
原文传递
转型中的人民调解:三个悖论——兼评《人民调解法》 被引量:26
7
作者 周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尽管已有种种努力,但人民调解并没有真正走出低谷。《人民调解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带着振兴的使命而不完全是经验和成果出台。人民调解现代转型的根本在于破解三大症结以实现其相互平衡:国家化与非国家化、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专业化... 尽管已有种种努力,但人民调解并没有真正走出低谷。《人民调解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带着振兴的使命而不完全是经验和成果出台。人民调解现代转型的根本在于破解三大症结以实现其相互平衡:国家化与非国家化、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专业化与非专业化。《人民调解法》在这几个方面有得有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政治功能 民间自治 制度化 专业化
下载PDF
组织与权威:人民调解的兴衰、重振和未来发展逻辑 被引量:25
8
作者 钱大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42,共15页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调解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要想重振人民调解,必须探查其兴盛与衰落的逻辑,否则很可能无法达到对人民调解的功能预期。人民调解之所以能够发挥其所承载的功能,是因为人民调解所依赖的组织结构与权力网络能够提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调解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要想重振人民调解,必须探查其兴盛与衰落的逻辑,否则很可能无法达到对人民调解的功能预期。人民调解之所以能够发挥其所承载的功能,是因为人民调解所依赖的组织结构与权力网络能够提供权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调解所依赖的组织结构逐渐消解,调解的有效性也随之下降。虽然重振人民调解同样遵循了组织机构建设与权威赋予的逻辑,但是,由于组织结构等多重原因,这种努力最终收效甚微。在当下,曾经为人民调解提供权威的组织结构却可能因为压制自愿、扭曲合议而成为调解权威产生的障碍。脱离社会结构宰制的“互联网+人民调解”恰因其具有的中立性、程序公正性等特性而可以自我生产出获得当事人信任的权威,并由此成为人民调解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组织 权威 互联网+
原文传递
国家的均衡治理:超越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 被引量:25
9
作者 任剑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8,32,共8页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任剑涛通过《国家的均衡治理:超越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反省了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所导致的国家治理失衡及顾此失彼的连锁反应,并提出了审慎思考。席伟健的《"建制议程"与请愿权:信访制度宪法化及其链接》试图从国家治理的实用角度刷新信访制度与宪法秩序的关联,并探索将其导入宪法之请愿权的可能。刘正强的《人民调解:国家治理语境下的政治重构》基于对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及中共传统执政理念的政治分析,倡导增进人民调解政治凝聚、道德净化、社会动员的功能,从而使其成为疏通国家政治与民间生活的优质执政和治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大型项目 举国体制 偏好 中央与地方关系 宪法秩序 信访制度 连锁反应
原文传递
人民调解前置制度之反思——以民事程序选择权为讨论的出发点 被引量:18
10
作者 闫庆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程序主体性原则和处分原则的要求,纠纷解决方式选择权是民事程序选择权的首要内容。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一项的基本程序权利,而调解前置制度的设置实际上是对纠纷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纠纷解决方式选择权)的一种限制。...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程序主体性原则和处分原则的要求,纠纷解决方式选择权是民事程序选择权的首要内容。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一项的基本程序权利,而调解前置制度的设置实际上是对纠纷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纠纷解决方式选择权)的一种限制。立法是否设置调解前置,在什么范围内设置调解前置,体现了立法在对自由价值和效率价值衡平之后的结果。我国尚不具备实行人民调解前置的条件,而且该制度的实施也缺乏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程序选择权 调解前置 人民调解
原文传递
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山东省邹城市村镇人民调解制度调查报告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士国 高燕竹 +2 位作者 董玉鹏 沈思言 吴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7,共6页
通过对山东省邹城市村镇人民调解制度的实地调查,总结出新的民间纠纷具有主体多元、类型多样、注重利益、易激性等特点,分析了由镇调解中心、管区调解站、村调解委员会构成的各级组织形式,总结了"十户三员"、"民情恳谈&q... 通过对山东省邹城市村镇人民调解制度的实地调查,总结出新的民间纠纷具有主体多元、类型多样、注重利益、易激性等特点,分析了由镇调解中心、管区调解站、村调解委员会构成的各级组织形式,总结了"十户三员"、"民情恳谈"、"评理会"等制度创新;阐述了现行调解制度产生的原因、优越性;对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定位为基层政府指导下的民间组织、专事调解民间纠纷、合法调解协议书应具有法律效力等修改法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特点 创新 修法建议
下载PDF
论我国调解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0
12
作者 廖永安 刘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1,共5页
调解职业化发展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迎来了职业化发展的契机,但也面临着从业队伍不稳定、职业管理机制缺乏、经费保障不足、市场基础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整体考虑三种调解类型的具体... 调解职业化发展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迎来了职业化发展的契机,但也面临着从业队伍不稳定、职业管理机制缺乏、经费保障不足、市场基础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整体考虑三种调解类型的具体问题,从构建科学的职业管理体系、培育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权威与职业认同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行业调解 商事调解 调解职业化
下载PDF
人民调解泛化现象的反思与社会调解体系的重塑 被引量:21
13
作者 廖永安 王聪 《财经法学》 2019年第5期67-80,共14页
人民调解的组织属性一直被定位为群众性、民间性、自治性。但从历史谱系和运作实践来看,其更多是一种政府推动型解纷机制。学界和官方都存在将人民调解概念泛化的倾向,把商事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新型调解全纳入人民调解。这忽略... 人民调解的组织属性一直被定位为群众性、民间性、自治性。但从历史谱系和运作实践来看,其更多是一种政府推动型解纷机制。学界和官方都存在将人民调解概念泛化的倾向,把商事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新型调解全纳入人民调解。这忽略了多元化社会调解方式的制度特色,造成新型调解组织的法律定位模糊不清,使调解立法滞后于调解实践,严重制约了社会调解的健康发展,并导致人民调解表达与实践的长期背离。因此,必须重塑我国社会调解体系,制定统一的《社会调解法》,使人民调解和其他新型调解方式根据各自法律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多元并存、功能区分、程序衔接的调解体系,最终促进社会调解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社会调解 枫桥经验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下载PDF
公立医院医疗纠纷现状与解决途径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顾桂国 娄继权 +1 位作者 王枫华 饶文华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了解公立医院医疗纠纷变化趋势、解决途径及影响,探讨解决纠纷的新机制。方法对2006年。2008年3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疗纠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三年中涉及赔偿的案例总数为1525起。其中,自行协商1283起,占84... 目的了解公立医院医疗纠纷变化趋势、解决途径及影响,探讨解决纠纷的新机制。方法对2006年。2008年3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疗纠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三年中涉及赔偿的案例总数为1525起。其中,自行协商1283起,占84.13%;行政调解11起,占0.72%;诉讼解决109起,占7.14%;人民调解122起,占8.0%。结论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仍是医疗纠纷的主要解决途径,人民调解机制解决纠纷的作用日益显现。应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完善医患纠纷的第三方协调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 协商解决 行政调解 诉讼 医疗责任险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调解的地位重构 被引量:11
15
作者 史长青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7,共5页
人民调解是我国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方式,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人民调解逐渐呈显弱势迹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人民调解应重新定位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替代性解纷机制可以实现纠纷解决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人民调解是我国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方式,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人民调解逐渐呈显弱势迹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人民调解应重新定位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替代性解纷机制可以实现纠纷解决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调解能更充分地体现主体的民主参与性;调解机制更易发现适当的纠纷解决方案;调解不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调解更能实现理性化的公正;调解具有人际关系的整合功能。为实现人民调解的地位重构,现阶段的人民调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调解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与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路径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宋朝武 罗曼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52,共11页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纠纷解决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人民调解制度在社会纠纷解决体系中日益边缘化。本文通过对人民调解制度实际运行的实证调查,对实践中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特点、困境、困境产生的原因...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纠纷解决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人民调解制度在社会纠纷解决体系中日益边缘化。本文通过对人民调解制度实际运行的实证调查,对实践中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特点、困境、困境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诉调分流、立法完善、专业分化、职业发展的具体解决方案。以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多元化纠纷解决 公益性人民调解 专业性人民调解
下载PDF
论人民调解制度 被引量:7
17
作者 陶舒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4-66,共3页
人民调解制度有它的合理性,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式下,人民调解制度由于对法治具有互补作用而显得十分必要,但现实中,人民调解制度在观念、立法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从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关键词 人民调解 合理性 必要性 建设
下载PDF
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实践考察与完善对策——基于海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结合为例模式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赖志杰 张瑞 +1 位作者 徐芳芳 黑启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02-108,共7页
医疗纠纷诉讼外调解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与倡导,我国正在探索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其中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结合模式是主流。该模式在海南省的实践较好地维护了医疗秩序,基本实现了纠纷调解与经济赔偿、风险预防、法律援助的对接。... 医疗纠纷诉讼外调解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与倡导,我国正在探索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其中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结合模式是主流。该模式在海南省的实践较好地维护了医疗秩序,基本实现了纠纷调解与经济赔偿、风险预防、法律援助的对接。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可以主要从减少行政干预调解过程以保障独立开展,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以保障工作经费,加强人才队伍综合建设以保障专业水准,探索建立调解监督机制以保障公平公正及立法推行医疗责任保险、以市场化分解医疗责任风险等方面入手完善,同时第三方还可尝试修复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诉讼外调解 第三方调解 人民调解 医疗责任保险
下载PDF
人民调解:国家治理语境下的政治重构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正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32,共8页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任剑涛通过《国家的均衡治理:超越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反省了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所导致的国家治理失衡及顾此失彼的连锁反应,并提出了审慎思考。席伟健的《"建制议程"与请愿权:信访制度宪法化及其链接》试图从国家治理的实用角度刷新信访制度与宪法秩序的关联,并探索将其导入宪法之请愿权的可能。刘正强的《人民调解:国家治理语境下的政治重构》基于对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及中共传统执政理念的政治分析,倡导增进人民调解政治凝聚、道德净化、社会动员的功能,从而使其成为疏通国家政治与民间生活的优质执政和治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人民调解 语境 中央与地方关系 重构 政治 大型项目 举国体制
原文传递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3-87,共5页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是我国《人民调解法》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司法实践中的制度创新。通过司法程序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赋予人民调解协议更高的确定性、权威性和执行性,对我国人民调解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是我国《人民调解法》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司法实践中的制度创新。通过司法程序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赋予人民调解协议更高的确定性、权威性和执行性,对我国人民调解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在理论与实践中该制度还存在诸多困境,亟待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等有关部门和广大基层人民调解员大胆创新、敢于突破,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举措,以应对和解决该制度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使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得以可持续地规范化成长和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员 人民调解协议 司法确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