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诗界革命采用保守方式的原因探微 |
王珂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2
|
新诗歌运动 |
肖晓英
|
《茂名学院学报》
|
2005 |
2
|
|
3
|
诗歌翻译研究的诗学回归:《诗歌翻译论》评介 |
崔放
姚成贺
|
《语言教育》
|
2023 |
0 |
|
4
|
古文家钱基博对文学革命的退让与反击 |
龚刚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5
|
标新立异 敢为人先——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蜀籍作家团队述评 |
徐志福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6
|
关于蒲风“新诗歌的斯达哈诺夫运动”争议的探析 |
杨俏凡
|
《韶关学院学报》
|
2012 |
0 |
|
7
|
试论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新诗 |
薛伟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8
|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陕西新诗 |
李洁
|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9
|
美国南方与罗伯特·潘·沃伦诗歌创作 |
陈耀庭
王雪梅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0
|
九十年代新诗与汉语母语关系论争述评 |
黄钰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1
|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 |
刘燕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6 |
3
|
|
12
|
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 |
武新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3
|
论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兼及诗学与诗歌史的辩证 |
赖彧煌
|
《江汉学术》
|
2015 |
0 |
|
14
|
“诗以为史”--《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文本批评与“史”的建构 |
童一菲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15
|
新诗形式的变动与历史分析——以1958年“新民歌运动”为例 |
张立群
张颖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1 |
0 |
|
16
|
法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引进与台湾新诗运动的勃兴 |
钱林森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7
|
网络诗歌对五四新诗的继承与变革 |
肖男
和伟
|
《三明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8
|
论新诗革命选择极端方式的原因及后果 |
王珂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9
|
1949-1976:当代新诗思想史视阈中的邵燕祥 |
霍俊明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20
|
新马华文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论析 |
朱文斌
|
《华文文学》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