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界革命采用保守方式的原因探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珂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4-50,共7页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热衷改革的进步文人,他们在政治体制上不得不“全盘西化”,为了求得心理平衡,甚至因为自卑而产生自负,他们更加重视甚至高估本土文化,加上当时对外国诗歌的“先进性”的了解远不如对外国科学及政治体制的了解。古代汉诗特别是定型诗体格律诗体成了封建专制的象征物和封建文人聊以自慰的心理寄托品。在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下,他们只愿意对汉诗进行“本土化”改良。因此诗界革命只在汉诗的语言特别是词语上作了适度的改良,根本没有涉及到汉诗文体的两大基本成分——诗体和诗家话的实质性变革。诗界革命采用保守的改良方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汉诗 新诗 诗体 文体改良运动
下载PDF
新诗歌运动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晓英 《茂名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8-33,共6页
21世纪初,汉语诗歌革命性的变化是网络诗歌的兴盛。随意性、互动性、激情式及社团性为诗人提供了梦寐以求的诗歌创作平台。诗人们自发地在网络上集结了一个又一个的现代主义诗歌主题社区,使大批诗歌作品方阵式地呈现于我们眼前,网络使... 21世纪初,汉语诗歌革命性的变化是网络诗歌的兴盛。随意性、互动性、激情式及社团性为诗人提供了梦寐以求的诗歌创作平台。诗人们自发地在网络上集结了一个又一个的现代主义诗歌主题社区,使大批诗歌作品方阵式地呈现于我们眼前,网络使曾经疲软的当代诗歌重新勃发出无限的生机,使诗歌写作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现象,这就是本文指认的新诗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诗歌 新诗歌运动 主题论坛 社区化
下载PDF
诗歌翻译研究的诗学回归:《诗歌翻译论》评介
3
作者 崔放 姚成贺 《语言教育》 2023年第2期115-123,共9页
白话自由诗受西方诗歌影响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王东风教授在《诗歌翻译论》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驳斥。首先,该书利用谱系学的研究方法,聚焦新诗运动以来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基本史实,将史实“问题化”,并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知识考古,发现... 白话自由诗受西方诗歌影响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王东风教授在《诗歌翻译论》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驳斥。首先,该书利用谱系学的研究方法,聚焦新诗运动以来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基本史实,将史实“问题化”,并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知识考古,发现白话自由诗并非西诗汉译的产物,而是翻译操纵的结果;随后从诗学原理入手,对西诗汉译中的格律及诗意的再现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以新诗运动中的著名译者为代表进行个案研究,关注这些译者的翻译思想及特色,探寻其译作得失。该书史论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回归诗学本质,颠覆传统观点,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开辟了诗歌翻译研究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诗汉译 诗学 格律诗 新诗运动
下载PDF
古文家钱基博对文学革命的退让与反击 被引量:1
4
作者 龚刚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5,共7页
对于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以至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自发端之初以迄当代,素有争议。作为古文家和认同"中体西用"思想的开明守旧派,钱基博对胡适及其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和新诗运动经历了由退让到反击的转变,彰显了中国新文学史单向... 对于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以至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自发端之初以迄当代,素有争议。作为古文家和认同"中体西用"思想的开明守旧派,钱基博对胡适及其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和新诗运动经历了由退让到反击的转变,彰显了中国新文学史单向叙事的否定之维。他在出版于1930年代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一书中,沿袭"甲寅派"的观点将胡适暗比"不思道德"、诡谲多诈的汉代权臣朱博,又在同时期劝诫其子勿效胡适、徐志摩,而应学习南朝名臣王僧虔在乱世的"处法";对于闻一多、朱湘等新诗人提倡格律、用典和模仿古人,他认为是"新体诗之穷而当变,思复其初"的征兆。本文探讨了钱基博对胡适及新文化运动、新诗运动的评价,揭示了他对文学革命所持态度的微妙转变,并对其守旧诗观加以反思。对于新诗的体例与新诗的成就,笔者认为,天道有常,文体代兴,不为格律、声韵所缚的自由诗乃新诗主流,其中佳制,实非胡适、周作人等人尝试之作所可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胡适 新文化运动 新诗运动
下载PDF
标新立异 敢为人先——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蜀籍作家团队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志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五四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中的蜀籍作家团队,是一支敢为天下先、冲锋陷阵的文化生力军。康白情是蜀籍作家中最早投入五四新诗运动、并进行创作的实践者。吴芳吉是五四新诗运动中的"独行侠",其代表作《婉容词》充满爱国激情,深刻... 五四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中的蜀籍作家团队,是一支敢为天下先、冲锋陷阵的文化生力军。康白情是蜀籍作家中最早投入五四新诗运动、并进行创作的实践者。吴芳吉是五四新诗运动中的"独行侠",其代表作《婉容词》充满爱国激情,深刻反映现实生活,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最强音之一。郭沫若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中国新诗的奠基者,其诗集《女神》以它全新的精神和形式使五四时期的白话诗取得了强力的突破,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总之,从白话诗的开创到中国新诗的奠基,蜀籍作家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新诗运动 蜀籍作家 康白情 吴芳吉 郭沫若
下载PDF
关于蒲风“新诗歌的斯达哈诺夫运动”争议的探析
6
作者 杨俏凡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31-33,共3页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中把诗歌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作家。他的诗论主张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但他提出的"新诗歌的斯达哈诺夫运动"却是个争议较大的口号。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用意所在,并指出其局...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中把诗歌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作家。他的诗论主张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但他提出的"新诗歌的斯达哈诺夫运动"却是个争议较大的口号。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用意所在,并指出其局限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风诗论 新诗歌 斯达哈诺夫运动
下载PDF
试论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新诗
7
作者 薛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94,共4页
李大钊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和新诗歌运动 ,不仅热切关怀、支持 ,而且身体力行 ,创作了许多新体诗歌。他是当时最早写作新诗的人物之一。他的新诗表现了对祖国自然美的热情歌颂 ,以及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表达了对被压迫的弱者和劳动... 李大钊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和新诗歌运动 ,不仅热切关怀、支持 ,而且身体力行 ,创作了许多新体诗歌。他是当时最早写作新诗的人物之一。他的新诗表现了对祖国自然美的热情歌颂 ,以及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表达了对被压迫的弱者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爱。李大钊的诗形象性强 ,虽采用白话 ,但韵律和谐 ,富有节奏感 ;在我国新诗的初垦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新文学运动 意象 俗字 俗语
原文传递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陕西新诗
8
作者 李洁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3-48,共6页
地理空间作为文学发生的场域,承载着文学意义得以实现的精神之源。陕西复杂的地理地貌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成为陕西新诗创作的重要资源。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构建了空间视域下人文景观的文学延伸,体现了陕西诗人的... 地理空间作为文学发生的场域,承载着文学意义得以实现的精神之源。陕西复杂的地理地貌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成为陕西新诗创作的重要资源。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构建了空间视域下人文景观的文学延伸,体现了陕西诗人的历史意识与文化审美内蕴近年来,以西安为代表的现代都市的发展催生了新乡愁诗歌的繁荣,进一步丰富了陕西新诗的内涵。从文学地理空间的角度阐释陕西新诗的发生、发展及其地理空间移动等问题,进而理解陕西新诗的创作观念转变及其审美范式的更迭,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拘囿于地域影响的现象寻找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新诗 文学地理 历史意象 地域迁徙
下载PDF
美国南方与罗伯特·潘·沃伦诗歌创作
9
作者 陈耀庭 王雪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6-101,共6页
滥觞于1912年的美国新诗运动首先在美国南方文坛产生回响。沃伦的诗歌创作是美国"新诗运动"在南方结出的硕果,其推动和倡导的"逃逸派"诗学和"新批评"均扎根于南方沃土。"逃逸派"诗歌团体在沃... 滥觞于1912年的美国新诗运动首先在美国南方文坛产生回响。沃伦的诗歌创作是美国"新诗运动"在南方结出的硕果,其推动和倡导的"逃逸派"诗学和"新批评"均扎根于南方沃土。"逃逸派"诗歌团体在沃伦等人的推动下,成为新诗运动在南方的延续。地域性、诗歌意象和社会功能构成了沃伦诗歌的三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南方 新诗运动 罗伯特·潘·沃伦
下载PDF
九十年代新诗与汉语母语关系论争述评
10
作者 黄钰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由郑敏先生的《世纪末的回顾:汉语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一文引发一场关于新诗与汉语母语关系的论争,随着论争的深入,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诗歌创作本身,而是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与现代,对中国文化在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的思考在文... 由郑敏先生的《世纪末的回顾:汉语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一文引发一场关于新诗与汉语母语关系的论争,随着论争的深入,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诗歌创作本身,而是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与现代,对中国文化在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的思考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汉语母语 “五四”白话文运动 传统与现代
下载PDF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4-90,共7页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通过胡适、闻一多,美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白话诗运动产生了激励与借鉴作用;第二,围绕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出现了”中国意象派”的创作倾向;第三,九叶派、朦胧派继承并发展了意象派的主...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通过胡适、闻一多,美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白话诗运动产生了激励与借鉴作用;第二,围绕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出现了”中国意象派”的创作倾向;第三,九叶派、朦胧派继承并发展了意象派的主要创作原则.深入研究中西文学交流史上的“意象”之桥,可以为我们解决古诗与新诗、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等现代文学中的困境提供明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派 新诗运动 现代派 朦胧派 20世纪 中国
下载PDF
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新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9,共9页
在"中学西传"的大语境下以威廉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造性的翻译、接受和移用为基点,考察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威廉斯作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精神导师,借中国古典诗歌"他山之石&qu... 在"中学西传"的大语境下以威廉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造性的翻译、接受和移用为基点,考察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威廉斯作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精神导师,借中国古典诗歌"他山之石",身体力行地鼓励美国诗人把自己从传统语言的囚笼里解放出来,对生活作如实的呈现。威廉斯的景物诗充分传达出对生活本质的透彻理解与高度尊重,获得了自然人生与艺术匠心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 景物诗 中国古典诗歌 物我观 美国新诗运动
下载PDF
论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兼及诗学与诗歌史的辩证
13
作者 赖彧煌 《江汉学术》 2015年第4期67-75,共9页
晚清至"五四"诗歌由旧而新的变迁,既源于语言形式的构造也出自现代经验的催逼,但如何理解文类内部和外部的错综关系,避免把它们或割据式地单独处置或牵强地缝合粘连,实为把握该时段诗歌的关键和难点。"言说方式"因... 晚清至"五四"诗歌由旧而新的变迁,既源于语言形式的构造也出自现代经验的催逼,但如何理解文类内部和外部的错综关系,避免把它们或割据式地单独处置或牵强地缝合粘连,实为把握该时段诗歌的关键和难点。"言说方式"因而作如此构拟,即现代性的运作被语言"知觉"时即成了内部与外部的混融,它寄身于形式与经验交织的纹路中,改变诗,也被诗所改变。据此,"言说方式"必须挣脱静止的、惰性的结构,为从根本上克服时间性难题这一哲学和美学的拷问而赢得合法性。它由诗学的诉求而至诗歌史的关切,且在二者的互为征显中,最终作为一个面向诗学与诗歌史双重目标的概念,体现结构与运动、共时性与历史性的辩证法品格。在此基础上,该时段的诗歌在体式与经验之间不间断地角力、相斥与包容,就可以恰当地理解为,诗的异动和凝聚相生、变奏与重建共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体式 言说方式 晚清诗歌 五四新诗 诗歌史 美学机制
下载PDF
“诗以为史”--《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文本批评与“史”的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童一菲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6-32,40,共8页
《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本“年选”,编排严谨,选评结合,是一本质量较高的新诗选本。署名“北社同人”的编者是以康白情为主的几位新诗人,他们梳理新诗坛实绩,评价新诗创作,表达编者审美趣味,潜藏新诗规范学。选本... 《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本“年选”,编排严谨,选评结合,是一本质量较高的新诗选本。署名“北社同人”的编者是以康白情为主的几位新诗人,他们梳理新诗坛实绩,评价新诗创作,表达编者审美趣味,潜藏新诗规范学。选本中实际形成了“编者”和“文本”两种视界,既回应了新诗初期如何审美,如何培养新诗读者等问题,又勾勒出“五四”前后的新诗坛生态。值得注意的是,编者选用的“选本”这一传统文学批评方式直接与曾被大力抨击的“选学余孽”产生对照,带来文学史上的巨大张力。从“选学余孽”到“新诗年选”,正是钱锺书所谓“革命在事实上的成功便是在理论上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 康白情 “五四”诗坛 选本
下载PDF
新诗形式的变动与历史分析——以1958年“新民歌运动”为例
15
作者 张立群 张颖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6-19,81,共5页
新诗的形式问题历来是新诗研究的"关节点",同时,也是常常会引起论争的焦点之一。本文选择发生于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充分联系新诗发展的历史,并最终以"政治文化"的视角看待这一关乎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变... 新诗的形式问题历来是新诗研究的"关节点",同时,也是常常会引起论争的焦点之一。本文选择发生于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充分联系新诗发展的历史,并最终以"政治文化"的视角看待这一关乎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变动,进而反思历史,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形式 “政治” “新民歌运动”
下载PDF
法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引进与台湾新诗运动的勃兴
16
作者 钱林森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5-70,共6页
台岛诗人和法国现代主义诗潮最初接触,始于30年代兴起的"风车诗社"是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一波;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是台湾现代诗勃兴、现代主义诗潮的发展时期,不仅承继着台岛和大陆3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余绪,更... 台岛诗人和法国现代主义诗潮最初接触,始于30年代兴起的"风车诗社"是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一波;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是台湾现代诗勃兴、现代主义诗潮的发展时期,不仅承继着台岛和大陆3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余绪,更直接导源于20世纪欧美、特别是法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引进和新的开发,为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二波。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现代派"、"蓝星"和"创世纪"三大诗社,成为分途并进、引领本时期台湾现代诗潮走向的"三驾马车",它们所驶过的路程,不仅清晰地标示着台湾现代诗的勃兴、发展的历程,而且也清晰地划出了本时期中西(中法)文学交融碰撞的历史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现代主义诗潮 台湾新诗运动 “现代派” “蓝星” “创世纪”
下载PDF
网络诗歌对五四新诗的继承与变革
17
作者 肖男 和伟 《三明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网络这一传播媒介的出现,诗歌的传播方式发生了令人惊叹的改变。巨大的变革也为诗歌的发展带来众多问题。然而不难发现,网络诗歌里种种“妖魔化”的问题都能从百年前白话新诗的变革中找到相似的影子。因此,从语言形...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网络这一传播媒介的出现,诗歌的传播方式发生了令人惊叹的改变。巨大的变革也为诗歌的发展带来众多问题。然而不难发现,网络诗歌里种种“妖魔化”的问题都能从百年前白话新诗的变革中找到相似的影子。因此,从语言形式、民间思想以及媒介变革三个角度来探寻诗歌百年来的发展轨迹,客观分析其中的传承与嬗变、突破与局限,将更清楚客观地看到网络诗歌的历史定位。事实上,恰恰是网络诗歌的出现为21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诗歌 五四新诗 民间性
下载PDF
论新诗革命选择极端方式的原因及后果
18
作者 王珂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4-43,共10页
新诗革命具有特殊的历史语境 ,采用了极端的革命方式 ,是一次远远超过汉语诗歌承受能力的文体大革命 ,具有激进、极端的特点 ,完全打破了文体革命渐进才能有效地进行的原则 ,废弃了汉诗诗体的进化所具有的渐变传统 ,不是纯粹的文体革命 ... 新诗革命具有特殊的历史语境 ,采用了极端的革命方式 ,是一次远远超过汉语诗歌承受能力的文体大革命 ,具有激进、极端的特点 ,完全打破了文体革命渐进才能有效地进行的原则 ,废弃了汉诗诗体的进化所具有的渐变传统 ,不是纯粹的文体革命 ,而是被严重地意识形态化 (政治化 )、世俗化 (急功近利地实用化 )的非诗的极端的文体运动 ,是利用了诗自身的文体革命潜能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启蒙运动。这样的文体革命给汉语诗歌带来了特殊的后果 ,影响了汉语诗歌在 2 0世纪正常的诗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革命 诗界革命 白话诗运动 文体革命 极端方式 原因
下载PDF
1949-1976:当代新诗思想史视阈中的邵燕祥
19
作者 霍俊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11,共6页
当代新诗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诗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运动中的思想史和灵魂史,而邵燕祥作为当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精神改造历程和诗歌写作都相当具有代表性地折射出特定阶段的历史状貌。邵燕祥在晚年所撰写的带有历史档案性质的个人回... 当代新诗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诗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运动中的思想史和灵魂史,而邵燕祥作为当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精神改造历程和诗歌写作都相当具有代表性地折射出特定阶段的历史状貌。邵燕祥在晚年所撰写的带有历史档案性质的个人回忆录,从新诗思想史的视阈揭示出知识分子尴尬的灵魂和历史诡谲的烟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新诗史叙述 精神改造 历史反思 政治运动
下载PDF
新马华文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论析
20
作者 朱文斌 《华文文学》 2009年第4期83-88,共6页
新马华文诗歌与中国新诗遥相呼应几乎都是在现实主义层面上发生的,中国新诗中一度涌动的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虽在新马华文诗歌中激起回应,但很快被抗战情境所消解。即使二战结束后,新马华文诗歌脱离了与中国新诗保持步伐高度一致的格... 新马华文诗歌与中国新诗遥相呼应几乎都是在现实主义层面上发生的,中国新诗中一度涌动的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虽在新马华文诗歌中激起回应,但很快被抗战情境所消解。即使二战结束后,新马华文诗歌脱离了与中国新诗保持步伐高度一致的格局,但是仍然形成了以现实主义为主潮的局面,从根本而言还没有摆脱中国新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诗歌 五四新诗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