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宁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庄振西
高秀珍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5期269-273,共5页
本文报告了辽宁满族和汉族人指纹白线的调查结果。满族和汉族人的指纹白线出现率分别是7.14%和31.73%。满族人的指纹白线出现率低于汉族、维吾尔族、德国人、波兰人和美国白人。作者注意到满族人的指纹白线不存在左右手间和性别间的差...
本文报告了辽宁满族和汉族人指纹白线的调查结果。满族和汉族人的指纹白线出现率分别是7.14%和31.73%。满族人的指纹白线出现率低于汉族、维吾尔族、德国人、波兰人和美国白人。作者注意到满族人的指纹白线不存在左右手间和性别间的差异,而汉族人性别间差异显著。十指均有白线频率为1.91%(满族)和10.5%(汉族)。十指均有白线的白线平均数满族为39.3±6.6,汉族为35.5±10.6。五指中指纹白线出现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在满族为Ⅰ、Ⅳ、Ⅲ、Ⅱ、Ⅴ,在汉族为Ⅳ、Ⅲ、Ⅱ、Ⅰ、Ⅴ。存在民族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线
指纹
满族
汉族
皮纹学
手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末满汉关系的变化与中华民族认同的诞生
被引量:
8
2
作者
常书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5-172,共8页
在清末亡国灭种的阴霾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蓬勃兴起。而在对民族主义的解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给出了"革命排满"与"满汉一体"两个看似截然对立却又彼此呼应的文本,二者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由对立转向趋同...
在清末亡国灭种的阴霾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蓬勃兴起。而在对民族主义的解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给出了"革命排满"与"满汉一体"两个看似截然对立却又彼此呼应的文本,二者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由对立转向趋同,并最终共同创造了"五族共和"这一具有明确中华民族认同特征的新文本。中华民族认同诞生的过程,恰恰反映了满汉关系的根本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族关系
满汉关系
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庄振西
高秀珍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4-268,共5页
本文研究了1060例(满族:460,汉族:600;男女各半)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出现率分别是7.11%和31.73%。结果表明民族间的指纹白线有他们各自的特征并做了性别和手别间差异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
白线
满族
汉族
肤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满汉”到“中西”:民初清遗民视野中的“华夷之辨”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义报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7-94,共8页
“华夷之辨”是儒家文化核心观念,有种族之分和文化德性之分。清末满汉对立思潮崛起,强调基于种族之分的“华夷之辨”。辛亥鼎革后,清遗民一方面反对这种基于种族之分的“华夷之辨”,从文化德性之分的角度强调清朝统治的正统性,并且从...
“华夷之辨”是儒家文化核心观念,有种族之分和文化德性之分。清末满汉对立思潮崛起,强调基于种族之分的“华夷之辨”。辛亥鼎革后,清遗民一方面反对这种基于种族之分的“华夷之辨”,从文化德性之分的角度强调清朝统治的正统性,并且从金、元等历史资源中寻求支撑;另一方面,他们强调“君臣大义”的绝对性。与此同时,他们将民国后国内外的混乱皆归咎于西学,认为让世界久安之道必然还是“莫备于周孔”的中学,至此在他们视野中,中西夷夏地位逆转。清遗民的“华夷之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政治上的君主制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合二为一的道德主义论述,虽然其与具体的历史语境已然“错置”,但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还是对后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
中西
清遗民
华夷之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斌与江南汉人交往考述
5
作者
徐立艳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0,共9页
高斌是乾隆朝著名河臣,历仕康、雍、乾三朝,供职内廷与部院。其在江南为官时间最长,常与江南汉人诗文唱和,关系密切。高斌与江南汉人交往密切,推动江南地方满汉文化交融,因此,成为满汉文化融合的典范,亦是陶融江南地方满汉关系最有力的...
高斌是乾隆朝著名河臣,历仕康、雍、乾三朝,供职内廷与部院。其在江南为官时间最长,常与江南汉人诗文唱和,关系密切。高斌与江南汉人交往密切,推动江南地方满汉文化交融,因此,成为满汉文化融合的典范,亦是陶融江南地方满汉关系最有力的推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斌
内务府汉姓
江南汉人
满汉关系
原文传递
纳兰节令词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伏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8-62,共5页
纳兰词中有多首节令词,其节令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内涵丰富;三是在民族性上的缺失。这些特点的成因源于强烈的生命意识,明显的汉化倾向,以及独特身世、多情个性、深邃词心。以节令词为径,可以更好地走进《饮水词》,走进...
纳兰词中有多首节令词,其节令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内涵丰富;三是在民族性上的缺失。这些特点的成因源于强烈的生命意识,明显的汉化倾向,以及独特身世、多情个性、深邃词心。以节令词为径,可以更好地走进《饮水词》,走进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心灵世界。这对纳兰性德及其词学研究均有助益,同时对于了解清初满汉文化交流亦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饮水词》
节令词
满汉文化交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族文人对纳兰性德文学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雷建平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纳兰性德是康熙时期一位著名的满族词人,在中国词坛上有着重要地位。从他所处社会背景入手,通过与他交往的汉族文人对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认为他的行为既符合康熙推行的满汉团结的民族政策,也对维护康熙统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
纳兰性德是康熙时期一位著名的满族词人,在中国词坛上有着重要地位。从他所处社会背景入手,通过与他交往的汉族文人对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认为他的行为既符合康熙推行的满汉团结的民族政策,也对维护康熙统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清初的文学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康熙时代
满汉团结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纳兰性德词的满汉文化交融特征
8
作者
张美丽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清代满族杰出词人纳兰性德是一颗灿烂夺目的明星,给清代词坛增添了奇光异彩;他更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一个使者,在中华民族满汉发展史上唱出了一曲民族友谊和文化交流之歌。这可以从其词题材内容的满汉民族交融和艺术表达的满汉民族交融两...
清代满族杰出词人纳兰性德是一颗灿烂夺目的明星,给清代词坛增添了奇光异彩;他更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一个使者,在中华民族满汉发展史上唱出了一曲民族友谊和文化交流之歌。这可以从其词题材内容的满汉民族交融和艺术表达的满汉民族交融两个方面来说明。题材内容的满汉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热情讴歌满汉士大夫间的诚挚友谊、深情礼赞满汉儿女的纯真爱情和深刻表达对明朝这个汉族政权的感情等三个方面;艺术表达的满汉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情感真挚、感伤基调和比喻等三个方面。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研究纳兰词,也是我们认识、研究纳兰词的另外一个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
民族交融
纳兰性德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庄振西
高秀珍
机构
锦州医学院生物教研室
出处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5期269-273,共5页
文摘
本文报告了辽宁满族和汉族人指纹白线的调查结果。满族和汉族人的指纹白线出现率分别是7.14%和31.73%。满族人的指纹白线出现率低于汉族、维吾尔族、德国人、波兰人和美国白人。作者注意到满族人的指纹白线不存在左右手间和性别间的差异,而汉族人性别间差异显著。十指均有白线频率为1.91%(满族)和10.5%(汉族)。十指均有白线的白线平均数满族为39.3±6.6,汉族为35.5±10.6。五指中指纹白线出现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在满族为Ⅰ、Ⅳ、Ⅲ、Ⅱ、Ⅴ,在汉族为Ⅳ、Ⅲ、Ⅱ、Ⅰ、Ⅴ。存在民族间的差异。
关键词
白线
指纹
满族
汉族
皮纹学
手纹
Keywords
white
Lime
fingerprint
the
man
and
the
han
nationalities
分类号
R241.9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末满汉关系的变化与中华民族认同的诞生
被引量:
8
2
作者
常书红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5-172,共8页
文摘
在清末亡国灭种的阴霾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蓬勃兴起。而在对民族主义的解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给出了"革命排满"与"满汉一体"两个看似截然对立却又彼此呼应的文本,二者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由对立转向趋同,并最终共同创造了"五族共和"这一具有明确中华民族认同特征的新文本。中华民族认同诞生的过程,恰恰反映了满汉关系的根本变化。
关键词
清末民族关系
满汉关系
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认同
Keywords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han
nationalities
nation
alism
agree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C95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庄振西
高秀珍
机构
锦州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出处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4-268,共5页
文摘
本文研究了1060例(满族:460,汉族:600;男女各半)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出现率分别是7.11%和31.73%。结果表明民族间的指纹白线有他们各自的特征并做了性别和手别间差异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
白线
满族
汉族
肤纹
Keywords
White
line
Fingerprint
The
man
and
han
nationalities
分类号
Q983.61 [生物学—人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满汉”到“中西”:民初清遗民视野中的“华夷之辨”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义报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7-94,共8页
基金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民初遗民诗意象研究”(2014N023)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初遗民诗研究(1912-1928)”(16NDJC087YB)
文摘
“华夷之辨”是儒家文化核心观念,有种族之分和文化德性之分。清末满汉对立思潮崛起,强调基于种族之分的“华夷之辨”。辛亥鼎革后,清遗民一方面反对这种基于种族之分的“华夷之辨”,从文化德性之分的角度强调清朝统治的正统性,并且从金、元等历史资源中寻求支撑;另一方面,他们强调“君臣大义”的绝对性。与此同时,他们将民国后国内外的混乱皆归咎于西学,认为让世界久安之道必然还是“莫备于周孔”的中学,至此在他们视野中,中西夷夏地位逆转。清遗民的“华夷之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政治上的君主制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合二为一的道德主义论述,虽然其与具体的历史语境已然“错置”,但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还是对后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满汉
中西
清遗民
华夷之辨
Keywords
man
nation
ality
and
han
nation
ality
China
and
the
West
Qing
Dynasty
survivors
discrimi
nation
between
Chinaand
the
Barbarians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斌与江南汉人交往考述
5
作者
徐立艳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
出处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内务府世家与皇权研究”(20BZS063)阶段性成果。
文摘
高斌是乾隆朝著名河臣,历仕康、雍、乾三朝,供职内廷与部院。其在江南为官时间最长,常与江南汉人诗文唱和,关系密切。高斌与江南汉人交往密切,推动江南地方满汉文化交融,因此,成为满汉文化融合的典范,亦是陶融江南地方满汉关系最有力的推进者。
关键词
高斌
内务府汉姓
江南汉人
满汉关系
Keywords
Gao
Bin
han
surname
of
Imperial
Household
Department
han
people
of
Jiangnan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han
nation
ality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纳兰节令词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伏涛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8-62,共5页
基金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满族词人词作研究"(编号:2013B095)
文摘
纳兰词中有多首节令词,其节令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内涵丰富;三是在民族性上的缺失。这些特点的成因源于强烈的生命意识,明显的汉化倾向,以及独特身世、多情个性、深邃词心。以节令词为径,可以更好地走进《饮水词》,走进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心灵世界。这对纳兰性德及其词学研究均有助益,同时对于了解清初满汉文化交流亦有帮助。
关键词
纳兰性德
《饮水词》
节令词
满汉文化交流
Keywords
Nalanxingde
The
Ci
assembles
named
drinking
water
The
Ci
related
to
festival
culture
ex-c
han
ge
between
the
man
nation
ality
and
the
han
nation
ali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族文人对纳兰性德文学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雷建平
机构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
出处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文摘
纳兰性德是康熙时期一位著名的满族词人,在中国词坛上有着重要地位。从他所处社会背景入手,通过与他交往的汉族文人对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认为他的行为既符合康熙推行的满汉团结的民族政策,也对维护康熙统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清初的文学繁荣。
关键词
纳兰性德
康熙时代
满汉团结
文学创作
Keywords
Nalan
Xingde
the
reign
of
kangxi
unity
between
man
and
han
nation
ality
literature
crea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纳兰性德词的满汉文化交融特征
8
作者
张美丽
机构
大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文摘
清代满族杰出词人纳兰性德是一颗灿烂夺目的明星,给清代词坛增添了奇光异彩;他更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一个使者,在中华民族满汉发展史上唱出了一曲民族友谊和文化交流之歌。这可以从其词题材内容的满汉民族交融和艺术表达的满汉民族交融两个方面来说明。题材内容的满汉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热情讴歌满汉士大夫间的诚挚友谊、深情礼赞满汉儿女的纯真爱情和深刻表达对明朝这个汉族政权的感情等三个方面;艺术表达的满汉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情感真挚、感伤基调和比喻等三个方面。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研究纳兰词,也是我们认识、研究纳兰词的另外一个重要视角。
关键词
满汉
民族交融
纳兰性德词
Keywords
man
–
han
nation
s
cultural
integration
Nalan
Xingde’s
Ci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宁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庄振西
高秀珍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清末满汉关系的变化与中华民族认同的诞生
常书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辽宁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庄振西
高秀珍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满汉”到“中西”:民初清遗民视野中的“华夷之辨”
陈义报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斌与江南汉人交往考述
徐立艳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6
纳兰节令词研究
伏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汉族文人对纳兰性德文学创作的影响
雷建平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纳兰性德词的满汉文化交融特征
张美丽
《大连大学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