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汉字表》的研制 被引量:9
1
作者 苏培成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4,共8页
为了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要有《规范汉字表》。研制《规范汉字表》就要对现有的规范进行整合与调整。《规范汉字表》的收字如果要和计算机字库的收字保持一致 ,可以设立四个分字表 ,就是常用字表、通用字表、罕用字表和备查字... 为了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要有《规范汉字表》。研制《规范汉字表》就要对现有的规范进行整合与调整。《规范汉字表》的收字如果要和计算机字库的收字保持一致 ,可以设立四个分字表 ,就是常用字表、通用字表、罕用字表和备查字表。在字形方面 ,整理全等异体字 ,沿用《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和类推简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汉字 常用字 通用字 罕用字 异体字 繁简字 新旧字形
下载PDF
从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异文看佛经的用字问题——以通假字与古今字为例
2
作者 赵静莲 《现代语文》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通过比勘、归纳,在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中,共发现10组通假字异文和6组古今字异文。这些异文可大致分为三类:反映时代用字习惯的、反映个人用字习惯的、不能体现时代习惯或个人用字习惯的。在通假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使用借字较多,宋... 通过比勘、归纳,在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中,共发现10组通假字异文和6组古今字异文。这些异文可大致分为三类:反映时代用字习惯的、反映个人用字习惯的、不能体现时代习惯或个人用字习惯的。在通假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使用借字较多,宋四本则主要使用正字。在古今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以使用古字为主,宋四本则以使用今字为主。究其原因,既有时代用字造成的差异,也有抄本与刻本书写方式造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鬘经》 敦煌本 宋四本 异文 通假字 古今字
下载PDF
再论《规范汉字表》的研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苏培成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8-273,共6页
本文提出的论点主要有:1.《规范汉字表》不收文言古语专用字。2.类推简化的范围也就是《规范汉字表》的范围。3.把一简对多繁全部改为一简对一繁,既无必要也无可能。4.繁体字要用新字形。
关键词 常用字 通用字 罕用字 异体字 繁简字 新旧字形 《规范汉字表》
原文传递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之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许征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4-99,共6页
古今字的产生途径可以归纳为八种情况,通假字根据通假后的沿变可以归纳为七种情况,其中有十二种可以构成六组对应关系,另有三种不能对应。古今字着眼于字际关系,通假字着眼于字词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错综交叉的关系。对各种用字... 古今字的产生途径可以归纳为八种情况,通假字根据通假后的沿变可以归纳为七种情况,其中有十二种可以构成六组对应关系,另有三种不能对应。古今字着眼于字际关系,通假字着眼于字词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错综交叉的关系。对各种用字现象在注释时应视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字 通假字 字际关系 字词关系
下载PDF
《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异文类举
5
作者 伍嘉禧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
陆德明所著的《经典释文》是一部汇集唐以前十四部经典的音义著作,兼含异文校勘与注音释义。《尔雅》是第一部体例和内容较为完备的汉语词典,《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对《尔雅》的字音、字义、异文进行了标注。文章对《经典释文·... 陆德明所著的《经典释文》是一部汇集唐以前十四部经典的音义著作,兼含异文校勘与注音释义。《尔雅》是第一部体例和内容较为完备的汉语词典,《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对《尔雅》的字音、字义、异文进行了标注。文章对《经典释文·尔雅音义》的异文进行穷尽性统计,共计912组异文。以这些异文材料为依据,将其分为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三类并探究。异体字数量居首位(382组,约占42%),其中以狭义异体字为主;通假字数量次之(355组,约占10%),其中以同音通假为主;古今字数量居末位(95组,约占10%),其中以古字形体为基础增加偏旁构成今字的类型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尔雅音义》 异文 异体字 通假字 古今字
下载PDF
释“均(袀)服”——兼论同源字与通假字 被引量:3
6
作者 冯靓芸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7-90,共4页
对于“均服”一词的注释,各家有不同的意见。本文通过具体的语料分析指出,“均”与“袀”首先是同源字,并通过辨析同源字与通假字的关系,指出“均服”的“均”字是“袀”的通假字。
关键词 均(袀)服 同源字 通假字
下载PDF
古今字与通假字之辨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运庚 周海霞 《安康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40-41,共2页
通过分析比较古今字与通假字产生的原因、途径和形体特点,文章得出结论: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一般含有共同构件;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一般不含共同构件。
关键词 古今字 通假字 共同构件
下载PDF
《论语正义》的“某与某同”
8
作者 陆晓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1-44,共4页
《论语正义》的“某与某同”是一种形、音、义综合的注释方式,它不仅在使用形式上有特点,而且涵盖了很多内容: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同源字等。
关键词 异体字 通假字 古今字 同源宇 《论语正义》 注释 "某与某同" 训法
下载PDF
《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匡误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智荣 杨萍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0-52,共3页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几经修订,并补正了一些以往的疏误,其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然存在着将同源字、同义词、异体字、本借字与通假字误注等现象。这里分别以同源字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同义词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及...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几经修订,并补正了一些以往的疏误,其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然存在着将同源字、同义词、异体字、本借字与通假字误注等现象。这里分别以同源字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同义词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及以异体字为通假字而误注等三方面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进行了辨析和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通假字 误注 辨析 匡正
下载PDF
隐曲当作勃起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成 张亭立 孙文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隐曲"一词通行的解释有3种:指心情抑郁;指大小便;指房事。《素问》的一个行文惯例是"男女对举",由"女子不月"可知"不得隐曲"应特指男性。因此可否定大小便的解释。由于《素问》原文为"... "隐曲"一词通行的解释有3种:指心情抑郁;指大小便;指房事。《素问》的一个行文惯例是"男女对举",由"女子不月"可知"不得隐曲"应特指男性。因此可否定大小便的解释。由于《素问》原文为"不得隐曲",通过逻辑判断可否定心情抑郁的解释。从文理的分析,"隐"通"檃","隐曲"即"檃曲",意为"使曲为直"。而在《素问》的语境中,所谓"使曲为直",即使下垂的阴茎勃起。有关隐曲的疾病,即为男子性功能障碍——阳痿。从医理上亦可支持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曲 通假字 勃起 阳痿
下载PDF
《天柱古碑刻考释》俗字校读十五则
11
作者 魏启君 王闰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14,共7页
天柱古碑刻共计630余通,堪与清水江契约文书媲美,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按照细审字形、明辨声韵、解码典故、兼及文例、综合释读五个原则,选取其中十五则进行释读,发现由于字迹漫漶、写手文化水平不一等原因,释读中存在不少偏误,须加... 天柱古碑刻共计630余通,堪与清水江契约文书媲美,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按照细审字形、明辨声韵、解码典故、兼及文例、综合释读五个原则,选取其中十五则进行释读,发现由于字迹漫漶、写手文化水平不一等原因,释读中存在不少偏误,须加以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天柱古碑刻 自造字 俗字 通假字
下载PDF
古代汉语课程中古今字、通假字的教学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净 李仲先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古今字、通假字是古代汉语文字部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今字是大学古代汉语新引入的概念,学生对古今字和通假字的辨析和内涵理解比较困难,讲解古今字和通假字时仅靠教材的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理清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 古今字、通假字是古代汉语文字部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今字是大学古代汉语新引入的概念,学生对古今字和通假字的辨析和内涵理解比较困难,讲解古今字和通假字时仅靠教材的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理清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来源、关系、字形等方面,突出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内涵特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古今字和通假字,并充分引入古今字和通假字最新的研究成果,启发学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教学 古今字 通假字
下载PDF
定州汉墓竹简《论语》中的通假字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德琴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2-98,共7页
定州汉简《论语》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论语》抄本,与今本《论语》在文字使用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尤其是汉简中使用了大量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俗省字和同义词,这些差异对于研究汉代文字状况和《论语》的早期面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定州汉简 论语 通假字
下载PDF
商务本《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例商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智荣 王恩建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0-63,81,共5页
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商务版《古代汉语》经过修订,补正了一些以往的注释疏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该书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列举的方式具体分析了书中将同义词、古今字、假借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 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商务版《古代汉语》经过修订,补正了一些以往的注释疏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该书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列举的方式具体分析了书中将同义词、古今字、假借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认为其有进一步补正和完善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通假字 同义词 假借字 误注 本借倒置
下载PDF
中药方剂名称中的形近字互用个例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金萍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20-223,共4页
某些中药或方剂名称中存在形近字互用的情况 ,这些形近字的关系比较复杂 ,略有几例 :①“蘖”、“”、“孽”形音义考证发现 ,此三字音近义通 ,属同源字 ,中药名“”、“蘖米”与“孽米”常通用 ;②对于、、现形音义考 ,发现它... 某些中药或方剂名称中存在形近字互用的情况 ,这些形近字的关系比较复杂 ,略有几例 :①“蘖”、“”、“孽”形音义考证发现 ,此三字音近义通 ,属同源字 ,中药名“”、“蘖米”与“孽米”常通用 ;②对于、、现形音义考 ,发现它们古音相近而义不相通 ,方剂名“见丸 (膏 )”、“见丸 (膏 )”与“见现丸 (膏 )”由于通假而互用 ;③“茂”与“”虽字形相近而音、义殊甚 ,“广茂”乃中药名“广”之形近而误者。仅析几例 ,但形近字的情况远不止这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方剂 名称 形近字互用 同源字 通假字
原文传递
铸造术语中“震”与“振”的使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继勇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6-640,共5页
对中文科技文献中,特别是标准中与"震"、"振"相关的术语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振动筛、震动筛、振实台、震实台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通过对检索资料的分析发现,1980年前的科技文献中,采用以上用法的科技文献数量相当;1... 对中文科技文献中,特别是标准中与"震"、"振"相关的术语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振动筛、震动筛、振实台、震实台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通过对检索资料的分析发现,1980年前的科技文献中,采用以上用法的科技文献数量相当;1980年后,文献中使用振动筛和振实台文献的数量逐渐增多。文献中涉及机械振动方面设备的术语,科技人员更倾向于用"振"而不是"震"。作为通假字,某些时候两个字是可以互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对错的问题,但作为科技术语,笔者认为,对以上两个字具体区分以使科技术语更为规范也是必要的。正如我们都使用"机械振动",而不是"机械震动";而在涉及地震、爆破的领域采用"震"也毫无疑义。对国家标准《铸造术语》中关于"震"的用法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与机械振动有关的相关设备的术语中使用"振",更为合理。科技文献检索的结果也与笔者的看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标准 振动筛 振实台 通假字
下载PDF
《上博简八》通假字研究
17
作者 邱晨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8-63,共6页
《上博简八》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这些文字的借用现象是研究上古语音的可靠材料。文章对《上博简八》中的143对通假字从语音关系上进行了探讨,归纳出古音通假建立在音同音近的基础上并且以音同为最佳,通假中韵同的数量大大高于声同的数... 《上博简八》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这些文字的借用现象是研究上古语音的可靠材料。文章对《上博简八》中的143对通假字从语音关系上进行了探讨,归纳出古音通假建立在音同音近的基础上并且以音同为最佳,通假中韵同的数量大大高于声同的数量等结论;最后讨论了余母复杂的通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八》 通假字 语音
下载PDF
“古代汉语”课程汉字形体分歧教学考核反思——综合移动学习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18
作者 李艳 《长春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95-99,共5页
“古代汉语”课程的“文字”教学中,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以及繁简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经过一个学期的古代汉语教学,在2018—2019第1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中,分别在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分析说明题、简答题五种类型试题中考... “古代汉语”课程的“文字”教学中,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以及繁简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经过一个学期的古代汉语教学,在2018—2019第1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中,分别在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分析说明题、简答题五种类型试题中考核学生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学习情况。通过观测,得出学生学习状况的基本结论,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古今字 通假字 汉字形体分歧 自主学习
下载PDF
小议“本有其字”的假借
19
作者 康雨琦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8期54-56,共3页
“本有其字”的假借是指语言中的词在书面语中有字而不用,借用他字来记录该词的现象。从字词关系看,借字和借表之词的关系分为临时借用和久假不归两种。临时借用的假借字从未充当过借表之词的专用字,称之为通假字,而久假不归的假借字成... “本有其字”的假借是指语言中的词在书面语中有字而不用,借用他字来记录该词的现象。从字词关系看,借字和借表之词的关系分为临时借用和久假不归两种。临时借用的假借字从未充当过借表之词的专用字,称之为通假字,而久假不归的假借字成为借表之词的专用字之后,取代了原专用字的记词职能,假借字和原专用字之间构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有其字”的假借 通假字 古今字 字词关系
下载PDF
《风俗通义》通假现象研究
20
作者 孟心 王玲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53-56,共4页
文章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力图探究《风俗通义》通假字的语音关系,笔者通过梳理、查证、认定等大量考据工作,最后从训诂角度认定了全书59个音同音近借用通假字,同时进行了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韵皆近四个大类的分析,从而全面... 文章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力图探究《风俗通义》通假字的语音关系,笔者通过梳理、查证、认定等大量考据工作,最后从训诂角度认定了全书59个音同音近借用通假字,同时进行了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韵皆近四个大类的分析,从而全面展示《风俗通义》的通假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通假现象 音近音同借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