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胙土命氏:汉魏士族形成史论 被引量:8
1
作者 范兆飞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共12页
先秦氏族并未因秦汉帝国的持续打击而彻底消亡。秦汉政府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强迁和离散大族,并任命酷吏弹压地方豪杰。这些举措并未奏效:六国贵胄的后裔以另一种形象继续活跃于两汉社会。汲黯家族在两百年间"世为卿大夫"具有典... 先秦氏族并未因秦汉帝国的持续打击而彻底消亡。秦汉政府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强迁和离散大族,并任命酷吏弹压地方豪杰。这些举措并未奏效:六国贵胄的后裔以另一种形象继续活跃于两汉社会。汲黯家族在两百年间"世为卿大夫"具有典型性。汉代史传和碑志中的祖先书写清晰说明,两汉士族与先秦氏族渊源颇深,具有非常强烈的血缘认同。东汉人物列传和相关碑志频繁出现"世为著姓"、"代为名族"等显示了贵族主义的语辞和表达。六朝史家在撰述史传中的士族谱系时,富有"实用理性"精神,和碑志作者关于士族祖先的"漫天想象"有所不同。两汉大族关于祖先记忆的模式,成为魏晋以降士大夫构建家族谱系的源头活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若干史料与汉代碑志或史传出于同一史源,其谱系构建和命氏方式的情况,反映了先秦氏族、汉魏士族与唐代贵族之间持续不断的发展逻辑,也可视作两汉士人祖先记忆、甚至是上古氏族"胙土命氏"观念在唐宋时期的层累和投影。中古政治社会的精英阶层呈现一脉相承、波动发展和代际更新的复杂面相。中古士族研究的继续深入亟须进行长时段的综合考察,打破人为切割的断代史藩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胙土命氏 先秦 汉魏 士族 祖先记忆
原文传递
汉魏“摇钱树”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逸枫 秦丽荣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81,共8页
钱树是汉魏时期流行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陪葬明器。本文依据"柱铢"榜题和"摇钱树"的直观形象,认为将"摇钱树"定名为"钱树"较合理。并试从外观形态、文化渊源、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魏钱树进行全... 钱树是汉魏时期流行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陪葬明器。本文依据"柱铢"榜题和"摇钱树"的直观形象,认为将"摇钱树"定名为"钱树"较合理。并试从外观形态、文化渊源、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魏钱树进行全面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钱树 思想内涵
原文传递
“韩”号的建构与解构--汉魏朝鲜半岛上的权力竞争与族群聚散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磊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162,共10页
"韩"作为朝鲜半岛南部族群的共称,是西汉真番郡撤置后遗民与辰国族群融合的产物。马韩通过控制"辰王"选立将脊梁山脉以东的群落纳入"韩人"范围。辰韩将始祖追溯为逃避秦役的流亡者,这一族源叙事源自半岛... "韩"作为朝鲜半岛南部族群的共称,是西汉真番郡撤置后遗民与辰国族群融合的产物。马韩通过控制"辰王"选立将脊梁山脉以东的群落纳入"韩人"范围。辰韩将始祖追溯为逃避秦役的流亡者,这一族源叙事源自半岛北部南下移民的历史记忆,是辰韩在两汉时与北方郡县对抗性关系的反映。移民的技术传入使辰韩成为倭、韩地区的冶铁与交易中心。2世纪时弁韩冶铁业的发展挤压了辰韩的铁流通网络,韩、倭政局因此而变。东汉末年带方郡的设置正是为了应对韩濊的挑战。曹魏分割辰韩八国转隶乐浪郡的方案瓦解了韩人臣智与下户间的权力关系,引发韩人叛乱与曹魏"灭韩"之战。此后,"韩"不再作为统一体出现,在百济、新罗的建国运动中,"韩"号不再是族群凝聚、政权建构最有效的政治资源。"韩"号的建构与解构均是以汉魏王朝在半岛上的郡县统治为背景的,乐浪、带方二郡体制崩溃之后,半岛的政权建构进入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乐浪 带方
原文传递
曹植与汉魏五言诗研究
4
作者 马兰花 《焦作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6-31,共6页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汉朝之前,诗的发展形式大体按照先秦诗骚体传统而流传,汉之后,赋、诗新体为汉代以及后世诗歌带来了新的发展之路。而汉魏五言诗的发展在曹植这里显得灼灼生辉,其诗歌创作在价值倾向、思想内容...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汉朝之前,诗的发展形式大体按照先秦诗骚体传统而流传,汉之后,赋、诗新体为汉代以及后世诗歌带来了新的发展之路。而汉魏五言诗的发展在曹植这里显得灼灼生辉,其诗歌创作在价值倾向、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情感抒发等方面,为后代五言诗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依据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等文论对曹植的品评,进而展开曹植对于五言诗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曹植的创作之路、诗歌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内容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汉魏 五言诗 继承与发展
下载PDF
《春秋》家与汉魏时期《史记》之流传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觉弘 《唐都学刊》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考察《史记》汉魏时期之流传状况,有一个非常显著但却向为论者所忽略的特点,即汉魏时期《史记》之流传与《春秋》家有着极为深切的关系。与《史记》流传密切相关的人物中,其事迹稍可推详者,如杨恽、褚少孙、刘向、刘歆、扬雄、陈元、段... 考察《史记》汉魏时期之流传状况,有一个非常显著但却向为论者所忽略的特点,即汉魏时期《史记》之流传与《春秋》家有着极为深切的关系。与《史记》流传密切相关的人物中,其事迹稍可推详者,如杨恽、褚少孙、刘向、刘歆、扬雄、陈元、段肃、冯衍、班彪、班固、杨终、延笃、颍容、谯周等则多具《春秋》学渊源,而且不少人本来就是以《春秋》名家。《汉书.艺文志》将司马迁《史记》列入"六艺略"的《春秋》家,是深切其实的。《史记》是西汉中期方兴未艾的《春秋》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春秋》家之"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家 汉魏 司马迁 《史记》
下载PDF
论汉魏六朝书信的文学特色 被引量:1
6
作者 柏秀叶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84-86,共3页
通过对典型作品的分析 ,可以看到汉魏六朝的书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富有个性特征 ;感情真实自然 ;
关键词 汉魏六朝 语言 书信 文学特色 古代散文 个性特征 感情
下载PDF
叙事抒情演进与五言诗体新变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五言诗由汉末发轫,民间乐府叙事诗得风气之先,且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故事诗。文人五言诗兴起后,抒情逐渐压倒叙事。文人的文化传统与知识素养,又使得辞章、藻饰较方便地参与抒情,辞藻的中心色彩逐渐显现。随着抒情诗情感力度的消弱,辞采更... 五言诗由汉末发轫,民间乐府叙事诗得风气之先,且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故事诗。文人五言诗兴起后,抒情逐渐压倒叙事。文人的文化传统与知识素养,又使得辞章、藻饰较方便地参与抒情,辞藻的中心色彩逐渐显现。随着抒情诗情感力度的消弱,辞采更为凸显。两晋南朝,诗歌的事、情等内容层面都进一步乏弱,藻采上升为诗歌最重要的艺术追求。文学自觉的深化,具体落实为对文学形式美的追求。正是在叙事——抒情——藻采这一发展路径中,声律作为形式美的极致,顺势而生。审视汉魏至六朝五言诗的演变轨迹,叙事、抒情的消长,作为原动力,对文学史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引起充分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抒情 五言诗 汉魏 南朝
下载PDF
汉魏佛教梵呗音乐本土化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钱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年第2期90-96,共7页
文章围绕我国汉魏时期佛教梵呗音乐的本土化现象,分别从梵呗音乐的形式、音调和风格三个方面,论述了六朝佛教音乐本土化在汉魏初始阶段转变、形成的过程,试图梳理汉魏梵呗音乐的发展脉络,并阐明汉魏梵呗音乐的本土化对其后六朝佛教音乐... 文章围绕我国汉魏时期佛教梵呗音乐的本土化现象,分别从梵呗音乐的形式、音调和风格三个方面,论述了六朝佛教音乐本土化在汉魏初始阶段转变、形成的过程,试图梳理汉魏梵呗音乐的发展脉络,并阐明汉魏梵呗音乐的本土化对其后六朝佛教音乐全面本土化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佛教音乐 梵呗 本土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汉魏宇宙观之评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继训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9-103,共5页
先秦诸子对宇宙观的问题并未给予普遍的重视。到汉代却大不一样了,讨论宇宙观成为思想界的时髦,许多著名思想家似乎都有自己的系统宇宙观。迄于曹魏,宇宙观却为之一变,并为其后玄学独特的宇宙观奠定了基础。弄清楚宇宙观在思想史的重大... 先秦诸子对宇宙观的问题并未给予普遍的重视。到汉代却大不一样了,讨论宇宙观成为思想界的时髦,许多著名思想家似乎都有自己的系统宇宙观。迄于曹魏,宇宙观却为之一变,并为其后玄学独特的宇宙观奠定了基础。弄清楚宇宙观在思想史的重大历史意义,将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宇宙观 评述
下载PDF
汉魏时期的井及取水方式--以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图像为主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启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3-21,32,共10页
河西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砖画中,有数幅井以及从井中汲水图像。其中两幅画面显示,井似在庭院内,可就近取用水,与中原相同;两幅可能不在庭院内,需要前往运水。井的构造多为带有井架、辘轳,高出地面的方口形;汲水的工具除了疑似木桶外,可... 河西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砖画中,有数幅井以及从井中汲水图像。其中两幅画面显示,井似在庭院内,可就近取用水,与中原相同;两幅可能不在庭院内,需要前往运水。井的构造多为带有井架、辘轳,高出地面的方口形;汲水的工具除了疑似木桶外,可能还有"柳斗",或已经出现了皮囊、木桶;而运水的工具则为木桁和瓮,与辽宁棒台子汉墓、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庖厨图中显示相同,需要两人配合,抬水者则为女性炊事人员。除此外,还有一幅背水图,背水者应该是羌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取水方式
下载PDF
论刑名之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祝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6,共8页
本文以汉魏间"刑名"之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于中古哲学与文化的深刻影响为核心进行了整体讨论。"刑名"之学在汉末魏初成为众多学者的思想共识,其在哲学理念上以严密的语言逻辑、准确的名号界定、完善的制度建设为... 本文以汉魏间"刑名"之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于中古哲学与文化的深刻影响为核心进行了整体讨论。"刑名"之学在汉末魏初成为众多学者的思想共识,其在哲学理念上以严密的语言逻辑、准确的名号界定、完善的制度建设为思想核心,成了当时儒家、道家、法家等各方人士的共同思想倾向;其哲学认识论在于:人的终极认识能力是存疑的;因此,人在认识上应以现实事务为重;人在现实事务的认识与处理过程中应当注重逻辑处理与制度安排。这种哲学理念上的怀疑、批判、思考、创新与整合,促使了中华中古哲学理念在更深层面上的"百家争鸣"。这种重新整合促使中古哲学与思想文化在上古哲理核心的基础上,通过"务实"(儒学刑名学,注重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建设)与"务虚"(玄学,注重个人与家族自由及社会文化建设)这两种理念,使得中国哲学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趋向又促使佛教与道教在中古哲学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在认识论与真理观等理念上丰富、深化了中华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刑名学 玄学 中古 理路
下载PDF
邺都、洛阳宫阙与汉魏六朝诗的高楼意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德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6,共7页
汉魏六朝诗中有很多高楼或高台意象,广泛分布于登览、闺情、游仙等题材。但这些意象来历不明,不知何指。从历史地理、都城建设和文学的关系看,魏初邺都西北的铜雀台和洛阳北宫是汉魏古诗中西北高楼的原型。高楼意象来源于这两都的城市... 汉魏六朝诗中有很多高楼或高台意象,广泛分布于登览、闺情、游仙等题材。但这些意象来历不明,不知何指。从历史地理、都城建设和文学的关系看,魏初邺都西北的铜雀台和洛阳北宫是汉魏古诗中西北高楼的原型。高楼意象来源于这两都的城市建筑与文人生活。当城市建筑和文人生活对接时,文学就在这里发生交集,魏晋间第一批写城市风光和宫廷建筑的作品就此诞生。在这些作品中,一部分为登临览胜赋物写景,意象较浅;一部分系比兴象征,感慨较深。此后之作则是对汉魏诗的模拟,但仍有审美构建及题材拓展、主题深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邺都 洛阳 宫阙 高楼意象
下载PDF
汉魏辞赋与传统艺术精神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惠萍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4期54-57,共4页
文的自觉总是伴随着人的自觉,汉魏时期正是这样一个"文"与"人"自觉的时代。汉魏辞赋"辅采摛文,体物写志"的铺陈,抒怀、宣情和写志,既关系着"文",更表现了人的觉醒。不管是体物赋,还是"抒... 文的自觉总是伴随着人的自觉,汉魏时期正是这样一个"文"与"人"自觉的时代。汉魏辞赋"辅采摛文,体物写志"的铺陈,抒怀、宣情和写志,既关系着"文",更表现了人的觉醒。不管是体物赋,还是"抒情小赋",都反映着一种作文与做人的企望、标准和理想。所谓的"魏晋风骨",可以说是不拘于形式的艺术,从中更体现出突出而独特的"艺术精神"。这种情形在《洞箫赋》、《长笛赋》以及《啸赋》和《琴赋》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而集中的体现,并且也可以看出,艺术与艺术精神是可以分而视之的,"艺"与"术"也是可分的,而且是有所侧重的。重艺术精神可以说是他们整体的对待艺术的基本的,甚至是根本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辞赋 艺术 艺术精神
下载PDF
汉魏明器摇钱树意境与功能述论——以甘肃武威所出汉魏石雕摇钱树座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光建 《河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8-50,共3页
摇钱树是汉魏时期流行于西北、西南地区的特殊丧葬明器。文章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出土的三座汉魏时期摇钱树的考察,认为墓葬中摇钱树的出现是汉魏时期繁荣的货币经济、先进的货币铸造技术与道教灵魂不死、羽化成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研... 摇钱树是汉魏时期流行于西北、西南地区的特殊丧葬明器。文章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出土的三座汉魏时期摇钱树的考察,认为墓葬中摇钱树的出现是汉魏时期繁荣的货币经济、先进的货币铸造技术与道教灵魂不死、羽化成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汉魏时期货币以及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摇钱树 货币 道教
下载PDF
试论汉魏子书的文本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玉珊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6-88,97,共4页
汉魏子书文本的特点不是变动不居的,它跟随汉魏子书的创作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变化中也有不变,或变化甚微者,不变和变化甚微的内容构成了汉魏子书文本的主要特点。汉魏子书文本所呈现的三大特点为:书名包含作者寄托;篇名基本涵盖篇旨;百... 汉魏子书文本的特点不是变动不居的,它跟随汉魏子书的创作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变化中也有不变,或变化甚微者,不变和变化甚微的内容构成了汉魏子书文本的主要特点。汉魏子书文本所呈现的三大特点为:书名包含作者寄托;篇名基本涵盖篇旨;百家思想的细化与融合。汉魏子书文本的这些特点,使得汉魏子书在子书发展史上呈现出别样的姿态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子书 文本 特点
下载PDF
汉魏时期谯郡曹氏家族家风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秋银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汉魏之际,谯郡曹氏家族因缘际会,依托宦官集团势力,家族成员在中央和地方任职,逐渐由地方豪强发展为掌控政权的皇族。受社会风气、地域因素、寒门出身急剧上升成为皇族的家世背景等因素影响,曹氏家风突出表现在由尚武转向尚文、通脱不... 汉魏之际,谯郡曹氏家族因缘际会,依托宦官集团势力,家族成员在中央和地方任职,逐渐由地方豪强发展为掌控政权的皇族。受社会风气、地域因素、寒门出身急剧上升成为皇族的家世背景等因素影响,曹氏家风突出表现在由尚武转向尚文、通脱不拘礼、刻薄强狠残忍、耽于声色、由俭入奢几个方面。作为统治集团的曹氏家族,其家风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曹氏家族 家风
下载PDF
皇甫隆与汉魏之际的神仙道教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永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83,共8页
曹魏时期关于敦煌太守安定皇甫隆的历史事迹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而在道教及相关典籍中,还有安定皇甫隆长于养生、并为曹操传授养生术等记载,尚未引起重视。考察了皇甫隆曾跟从汉魏之际的著名方士学习养生术和道术,并将其传诸后世的历史... 曹魏时期关于敦煌太守安定皇甫隆的历史事迹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而在道教及相关典籍中,还有安定皇甫隆长于养生、并为曹操传授养生术等记载,尚未引起重视。考察了皇甫隆曾跟从汉魏之际的著名方士学习养生术和道术,并将其传诸后世的历史;又通过对汉末方士年龄记载的夸大特点和安定皇甫隆家族的考察,认为这两个皇甫隆应同属一人。皇甫隆既是一位秉承黄老道家思想、热衷道教养生修炼、并为养生术的传承做出贡献的养生家,又是一位长于为政、施惠百姓、足以名垂青史的杰出的地方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之际 皇甫隆 道教 神仙 养生 敦煌
下载PDF
汉魏之际游侠写作新变研究——以曹植诗歌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立武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4-100,共7页
游侠作为一种游离在国家体制以外的特殊人群,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兴起,随着封建制国家的稳定与巩固,游侠精神与封建统治格格不入.在汉代统治者的大力剪灭下,游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汉魏之际游侠之风再次兴起,游侠的精神特质给当时的文... 游侠作为一种游离在国家体制以外的特殊人群,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兴起,随着封建制国家的稳定与巩固,游侠精神与封建统治格格不入.在汉代统治者的大力剪灭下,游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汉魏之际游侠之风再次兴起,游侠的精神特质给当时的文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尤其在曹植的大力推广之下,游侠书写在汉魏之际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以曹植诗歌创作为例,针对汉魏之际游侠诗歌写作新变进行研究,以期对游侠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之际 游侠诗 曹植 书写变化
下载PDF
论汉魏咏史诗中的悲情意识
19
作者 李梓怡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0-74,69,共6页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汉魏时期的咏史诗表现了一种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识,根据引发情感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诗歌中的悲情分为史实客体之悲和诗人主观之悲两大类。这种悲情意识的产生与汉魏社会动荡的背景息息相关,同时也是...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汉魏时期的咏史诗表现了一种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识,根据引发情感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诗歌中的悲情分为史实客体之悲和诗人主观之悲两大类。这种悲情意识的产生与汉魏社会动荡的背景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多种思潮融汇之下诗人们思想活跃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咏史诗 悲情意识 成因
下载PDF
汉魏时期米麦粉料的加工
20
作者 邵万宽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6,共3页
汉魏时期的米、麦等粮食粉料加工在前代的基础上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石臼和碓臼的普及、碾与磨的广泛使用、畜力加工和早期的机械加工等,再加上绢罗、重罗的过筛,所得的细腻粉料为早期的面点制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关键词 汉魏时期 米麦 粉料加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