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长城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严 张玉坤 李哲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5,共7页
以史料分析和实地踏勘为基础,探讨了明长城军事制度与军事聚落的对应关系、防御体系的总体空间分布与防御机制、长城墙体的防御性特征、军事聚落的层次体系和空间结构,以还原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长城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认... 以史料分析和实地踏勘为基础,探讨了明长城军事制度与军事聚落的对应关系、防御体系的总体空间分布与防御机制、长城墙体的防御性特征、军事聚落的层次体系和空间结构,以还原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长城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认知和全面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军事聚落 防御体系 空间分布 层次体系
原文传递
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分布图说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玉坤 李严 《华中建筑》 2005年第2期116-119,153,共5页
明长城是继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以来,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长城防御工程。明朝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进行防御,即九边重镇。该文在大量史料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绘制了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图,根据此图逐步介绍长城九边重镇的设防,及九镇所... 明长城是继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以来,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长城防御工程。明朝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进行防御,即九边重镇。该文在大量史料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绘制了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图,根据此图逐步介绍长城九边重镇的设防,及九镇所辖的路城、卫城、所城、堡城的分布情况,最后概括了防御体系的遗存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九边重镇 防御体系 遗存
下载PDF
长城并非线性——卫所制度下明长城军事聚落的层次体系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严 张玉坤 李哲 《新建筑》 2011年第3期118-121,共4页
长城防御仅靠长城墙体及其上的墩台,并不能阻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其强大的防御能力有赖于长城沿线驻扎的上千个屯兵城,即军事聚落,这些军事聚落分布在八千多公里的明长城沿线,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所制度下军事聚落分... 长城防御仅靠长城墙体及其上的墩台,并不能阻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其强大的防御能力有赖于长城沿线驻扎的上千个屯兵城,即军事聚落,这些军事聚落分布在八千多公里的明长城沿线,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所制度下军事聚落分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和堡城五个层次,各层次军事聚落又具有相应的建筑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所制度 明长城 军事聚落 层次体系
下载PDF
明长城军堡选址的影响因素及布局初探——以宁陕晋冀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哲 张玉坤 李严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明长城军堡是与长城唇齿相依共同承担防御任务的一系列屯兵城。作者通过对我国北方近百个军堡实地考察,结合相关史料,初步探讨军堡的选址问题,提出影响军堡选址的因素主要有长城的位置、受作战距离制约、传统风水理论和地形四点,其中地... 明长城军堡是与长城唇齿相依共同承担防御任务的一系列屯兵城。作者通过对我国北方近百个军堡实地考察,结合相关史料,初步探讨军堡的选址问题,提出影响军堡选址的因素主要有长城的位置、受作战距离制约、传统风水理论和地形四点,其中地形对军堡选址的影响最直观体现古人"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军事防御思想,根据军堡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将军堡分为四类,并通过实例分别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军堡 选址 田野调查 地形
下载PDF
明长城军事聚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申茂 张萍 张玉坤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53-57,共5页
以明长城军事聚落为时空研究范围,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有关明长城军事聚落的历史地理信息资料,建立明长城军事聚落历史地理信息库。数据库的建立本着开放性的原则,支持不同地理信息平台的应用,以期可以多角度恢复和再现明... 以明长城军事聚落为时空研究范围,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有关明长城军事聚落的历史地理信息资料,建立明长城军事聚落历史地理信息库。数据库的建立本着开放性的原则,支持不同地理信息平台的应用,以期可以多角度恢复和再现明长城军事聚落的历史地理原貌,为各学科研究工作者提供综合性的研究工具和资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军事聚落 九边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北京延庆和怀柔明代长城灰浆微结构剖析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单思寒 张瑞峰 +2 位作者 王琴 朱宇华 齐国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47-3058,共12页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灰浆是其保护修缮中的关键材料。本研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等对延庆及怀柔地区长城砌筑灰浆以及延庆长城不同部位灰浆的成分组成、晶体结构...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灰浆是其保护修缮中的关键材料。本研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等对延庆及怀柔地区长城砌筑灰浆以及延庆长城不同部位灰浆的成分组成、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系统剖析。结果表明,延庆和怀柔地区长城砌筑灰浆成分差异较大,怀柔灰浆中Mg、Si和有机物含量远高于延庆灰浆,这是由于怀柔灰浆石材原料中可能含有较多的菱镁矿,而且怀柔灰浆中含有少量的砂子。两地砌筑灰浆中均含有糯米,糯米使CaCO_(3)晶粒尺寸变小,结构更致密。同一地区不同部位和用途的灰浆组成也存在差异:灌浆灰浆与其他种类的灰浆差异较大,含有较多的砂子和石子,石缝灰浆中含有少量的细砂;路面砌筑灰浆碳化不充分,含有少量的Mg(OH)_(2)和Ca(OH)_(2);砖砌筑、勾缝、路面砌筑灰浆中检测到糯米的存在,灌浆和石缝灰浆中未检测到糯米。本研究将为长城修复灰浆的配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长城 灰浆 糯米 成分 微结构 差异
下载PDF
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玉坤 李松洋 李哲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居庸关防区是明代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和连通内外的核心枢纽,是明长城体系中大型关城防区的典型代表。其空间控制力范围远超过居庸关关城边界,是经长期发展形成沿太行山脉五路分守的居庸关防区。本研究基于历史典籍中对居庸关防区聚落军... 居庸关防区是明代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和连通内外的核心枢纽,是明长城体系中大型关城防区的典型代表。其空间控制力范围远超过居庸关关城边界,是经长期发展形成沿太行山脉五路分守的居庸关防区。本研究基于历史典籍中对居庸关防区聚落军事属性的记载,经现场踏勘考察定位,在厘清居庸关防区层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可融入明长城整体框架的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信息数据库。分析得到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空间布局总体特征及其与驻军数量分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关系。其一,防区聚落分布与战事分布趋同,形成西路与关沟两个中心;其二,防区边缘聚落密度高、驻军密度小、前哨作用突出,防区腹地聚落密度低、驻军密度高、屯兵作用突出;其三,除长城边墙沿线外,防区内聚落多设置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南向采光较多的区域。这一方法与结论,对明长城军事聚落空间布局的整体性研究和重要关城节点军事作用机制的讨论与现代保护策略的制定均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庸关 居庸关防区 明长城 空间布局
下载PDF
封锁下的隐秘交通--明长城暗门建筑类型及其价值揭示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哲 拓晓龙 +2 位作者 姚旺 张梦迪 李严 《新建筑》 202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以往认为缘边分布的“关”和“口”是长城内外人员、物资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然而在明长城各关口之间还存在“毛细血管”层级的官方孔道——暗门。被长期忽视的暗门此前仅以局部个例示人,文章首次借助明长城全线图像数据筛检、史料挖掘及... 以往认为缘边分布的“关”和“口”是长城内外人员、物资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然而在明长城各关口之间还存在“毛细血管”层级的官方孔道——暗门。被长期忽视的暗门此前仅以局部个例示人,文章首次借助明长城全线图像数据筛检、史料挖掘及全线普查,发现其不仅数量众多、沿线分布广泛,且因地形环境、通关需求衍生出类型丰富的暗门体系。此外,暗门在边疆民族互动中扮演多面角色,深度参与缘边基层社会的发展,影响长城内外政治经济关系的走向。研究揭示暗门蕴含的古代军事智慧及相应的工程规划建设思想,分析其对长城内外经济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暗门 建筑图谱 军事智慧 数字复原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amage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in Beijing by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1
9
作者 LI XiaoJuan,GONG HuiLi,ZHANG Ou,ZHANG WeiGuang & SUN YongHua The Key Lab of 3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MOE,the Key Lab of Beijing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GIS,and 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 Tourism,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95-202,共8页
Using aerial photos and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of the year of 2004,this paper establishes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marks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s damaged levels.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Using aerial photos and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of the year of 2004,this paper establishes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marks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s damaged levels.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survey in 1984,we analyzed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being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in Beij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7.02% of the wall is well-preserved (about 25861 m); 31.5% of the wall is slightly or moderately dam-aged (about 115989 m); 61.5% of the wall is badly damaged (about 226379 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It shows that the damaged situation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in Beijing is serious. From 1984 to 2004,the well-preserved wall is decreased by 33206 m (decreased by 56%); badly damaged wall increased by 51207 m (increased by 67%). Final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amaging Great Wall.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The damaged Great Wall is generally near the roads and villages,small slope,and easily arriving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ING DAMAGE dynamic change spatial analysis
原文传递
内蒙古乌海明长城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建林 武俊生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30-134,共5页
乌海明长城是明代"沿河边墙"及"陶乐长堤"的北端,是宁夏镇北路平虏营所辖长城的一部分,随着宁夏镇北部防线向南撤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经实地调查与文献考证结合,推断出乌海明长城的北端点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渡口... 乌海明长城是明代"沿河边墙"及"陶乐长堤"的北端,是宁夏镇北路平虏营所辖长城的一部分,随着宁夏镇北部防线向南撤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经实地调查与文献考证结合,推断出乌海明长城的北端点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渡口村,即明代宁夏河东长城在这里向西过黄河与"旧北长城"相接。在渡口村以北,现存的石砌长城为秦长城遗迹,其与明长城差别较大,前者石砌,后者土筑。秦长城沿线的二道坎烽火台,为明代烽火台,是"沿河边墙"的前沿哨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海 明长城 秦长城
下载PDF
辽宁明长城测量项目长度测量工作的开展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奇志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9年第4期216-217,219,共3页
主要阐述了明长城辽宁省部分长度测量项目的工作要点与流程,着重对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就质量控制目标与实施办法做出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 辽宁明长城 长度量测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贺兰山的明长城山险与多元文化遗产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东 程霏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5-22,共8页
明长城是中国长城文化遗产中的突出时空构成和显著形象代表,以山险水险为天然险所形成的防御体系构成,约占明长城总长度的1/4。贺兰山是中国自古至今重要的自然地理和农事活动等分界线,也是古代几乎一直能起到阻隔跨界作用的山险。贺兰... 明长城是中国长城文化遗产中的突出时空构成和显著形象代表,以山险水险为天然险所形成的防御体系构成,约占明长城总长度的1/4。贺兰山是中国自古至今重要的自然地理和农事活动等分界线,也是古代几乎一直能起到阻隔跨界作用的山险。贺兰山上的岩画、贺兰山脚的西夏王陵以至贺兰砚制作技艺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多种文化遗存,有必要纳入长城文化公园的景观资源系列。通过对贺兰山明长城山险与多元文化遗产的属性和价值研究,以期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与建设中的阐释及展示提供基础性参考成果,也弥补了目前对山险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明长城 山险 多元文化遗产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河北涞源明长城下采空塌陷区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国辉 郝海强 温来福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第5期714-718,共5页
针对河北涞源明长城所处地形陡峭的特殊场地条件,为查明其地下采空区及其近地表塌陷裂隙分布,在充分分析了现有物探方法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瞬变电磁测深(TEM)法和探地雷达(GPR)法组成的综合物探方法,既能适用场地条件的不利限制,又... 针对河北涞源明长城所处地形陡峭的特殊场地条件,为查明其地下采空区及其近地表塌陷裂隙分布,在充分分析了现有物探方法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瞬变电磁测深(TEM)法和探地雷达(GPR)法组成的综合物探方法,既能适用场地条件的不利限制,又可通过不同方法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对本次勘察精度的需要。实践表明,该种综合物探方法组合模式得到了较好的勘察效果,其成果对同类勘察工作具有十分有益的指导或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综合物探 明长城
下载PDF
涞源县明长城的军事防御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圳泳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保定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涞源县的飞狐古道和蒲阴陉自古更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道。涞源县地区的军事防御是在明朝北部边疆防线不断南移、内缩的整体形势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前后不同的发展特点——由嘉靖年间的"守在关隘... 保定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涞源县的飞狐古道和蒲阴陉自古更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道。涞源县地区的军事防御是在明朝北部边疆防线不断南移、内缩的整体形势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前后不同的发展特点——由嘉靖年间的"守在关隘与堡城"到隆庆、万历年间的"守在边墙与互市"。涞源县明长城在明代后期发挥着防卫京师的重要作用,并历经嘉隆万三朝经营,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系统的军事防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 涞源县 明长城 军事防御
下载PDF
下穿古遗址隧道爆破振动预测模型及安全限界 被引量:2
15
作者 费聿鹏 《工程爆破》 CSCD 2020年第5期42-51,共10页
为确保隧道爆破掘进所诱发的振动对明长城遗址不造成影响,以萨道夫斯基公式为基础,基于量纲分析法建立多影响因素的隧道台阶爆破地表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将运算结果分别回代萨氏公式... 为确保隧道爆破掘进所诱发的振动对明长城遗址不造成影响,以萨道夫斯基公式为基础,基于量纲分析法建立多影响因素的隧道台阶爆破地表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将运算结果分别回代萨氏公式及新建公式进行振速预测,并做出准确度评价,二者最大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0.4%与15.9%,证明了新建公式对振速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利用HHT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处理,获得Hilbert谱及相应的瞬时能量图,从能量角度分析了爆破振动的传播衰减规律;同时依据相关规程考虑最不利因素,确定保护明长城遗址的安全限界,并提出相应的减振措施,为下穿明长城遗址段爆破施工方案设计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点峰值振动速度 振动预测 量纲分析法 HHT法 明长城遗址 安全限界
下载PDF
明长城真保镇军事聚落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解丹 张碧影 毛伟娟 《城市建筑》 2017年第17期44-47,共4页
以明长城真保镇的军事聚落为研究对象,以明朝对外军事政策来划分,将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发展阶段分为明初期、明中期、明后期三个阶段,对每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战事、军事制度三方面的背景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明长城真保镇军事聚落的形成... 以明长城真保镇的军事聚落为研究对象,以明朝对外军事政策来划分,将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发展阶段分为明初期、明中期、明后期三个阶段,对每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战事、军事制度三方面的背景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明长城真保镇军事聚落的形成过程,解释从建立大宁都司到真保镇逐渐形成的军事聚落建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真保镇 聚落防御体系 聚落演变
下载PDF
论明长城区域军事聚落的形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程 段清波 赵丛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1-155,共5页
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财富,其主要作用是军事防御。在明长城发挥其军事防御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军事活动为中心的聚落遗址。明长城区域军事聚落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军事聚落集中于长城以南、战事多发的地域。军事聚落的... 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财富,其主要作用是军事防御。在明长城发挥其军事防御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军事活动为中心的聚落遗址。明长城区域军事聚落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军事聚落集中于长城以南、战事多发的地域。军事聚落的分布与双方战争形势以及具体军事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军事聚落 发展过程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内蒙古清水河县明长城大边补充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建林 《草原文物》 2019年第1期88-94,共7页
内蒙古清水河县境内分布着南北两道明长城。北边的一道修筑较早,起于洪武年间,至弘治年间修筑完备,在明代被称为大边。南边的一道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的界线,成化时初建,嘉靖时形成,万历时完善,在明代称为二边。二边形成之后,逐渐... 内蒙古清水河县境内分布着南北两道明长城。北边的一道修筑较早,起于洪武年间,至弘治年间修筑完备,在明代被称为大边。南边的一道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的界线,成化时初建,嘉靖时形成,万历时完善,在明代称为二边。二边形成之后,逐渐成为明朝对蒙古的主要防线,大边则被废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 明长城 大边 墩台
下载PDF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九边图》屏研究
19
作者 王小文 贾浩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124,共11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彩绘《九边图》屏,是目前发现的《九边图》屏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幅,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该图以许论《九边图论》图版为基础摹绘修改而成,概括反映了明嘉靖末期九边长城的全貌,还收录了一些传世长城文献、舆图中...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彩绘《九边图》屏,是目前发现的《九边图》屏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幅,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该图以许论《九边图论》图版为基础摹绘修改而成,概括反映了明嘉靖末期九边长城的全貌,还收录了一些传世长城文献、舆图中较为罕见的地理信息。本文结合与此图出自同一底本的辽宁省博物馆藏《九边图》屏,归纳了其文字注记方面的特点,举例考察了图中的3处罕见地名,初步梳理了屏风背面《后赤壁赋》题写者郭全仁的生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长城 九边制度 《九边图》屏
原文传递
陕北明代夯土长城雨蚀破坏发育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雪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10期165-169,共5页
为探究陕北明代夯土建筑雨蚀破坏模式的发育过程,科学预测类似环境下夯土遗址的劣化态势,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夯土遗址模型的雨蚀破坏发育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陕北地区夯土建筑雨蚀病害发育一般按照干湿破坏、冲刷破... 为探究陕北明代夯土建筑雨蚀破坏模式的发育过程,科学预测类似环境下夯土遗址的劣化态势,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夯土遗址模型的雨蚀破坏发育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陕北地区夯土建筑雨蚀病害发育一般按照干湿破坏、冲刷破坏、降雨引发的重力侵蚀的顺序进行,3种雨蚀模式的破坏程度逐渐递增,3种破坏可以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土 明长城 雨蚀 模拟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