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用卒中量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1
作者 王云霄 袁俊亮 胡文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2期1072-1077,共6页
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卒中量表已成为卒中临床诊治及临床试验评估系统中的重要工具,常用的卒中量表包括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及改良Rankin... 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卒中量表已成为卒中临床诊治及临床试验评估系统中的重要工具,常用的卒中量表包括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及改良Rankin量表。本文对临床常用卒中量表的临床应用及不足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卒中量表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BARTHEL指数 改良Rankin量表
下载PDF
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9
2
作者 杜敢琴 黄丽娜 +1 位作者 富奇志 尚学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首发脑卒中住院的急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人口特征,脑卒中危险因素,最初脑卒中严重性如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吞咽困难、尿失禁(U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首发脑卒中住院的急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人口特征,脑卒中危险因素,最初脑卒中严重性如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吞咽困难、尿失禁(U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脑卒中类型;3月后随访其功能康复情况:牛津残障评分(OHS),并分析影响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CS,UI 和NIHSS独立地与脑卒中后3个月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尿失禁、GCS评分高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是脑卒中后3个月死亡或严重残疾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预后 相关危险因素 GCS 尿失禁 评分 吞咽困难 记录 发现 独立
原文传递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联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及视频脑电图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蒋绍清 潘宣任 +1 位作者 庞宗钦 庞继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3402-3407,3415,共7页
背景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重症病例病情的评估中,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被推荐用于评估重症患者的脑功能,而脑电图被认为是预测脑损伤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三者联合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SVE)预后评估的研... 背景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重症病例病情的评估中,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被推荐用于评估重症患者的脑功能,而脑电图被认为是预测脑损伤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三者联合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SVE)预后评估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PCIS联合GCS评分及视频脑电图(VEEG)对小儿SVE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玉林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病房2013年1月-2018年10月诊治的小儿SVE 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37例,儿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GOS)评级4~5级〕和预后不良组(76例,CGOS评级1~3级)。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脑脊液检查及PCIS、GCS评分、VEEG,分析影响小儿SVE预后的危险因素,比较3项独立指标与联合指标(3项指标联合)对小儿SVE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痊愈18例,19例有轻度后遗症;预后不良组5例死亡,25例留有严重后遗症,46例有中度后遗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S≤80分及VEEG中度异常、重度异常是小儿SVE预后的危险因素(OR=12.626、512.020、160.712),GCS评分>8分是其保护因素(OR=0.042)(P<0.05)。PCIS、GCS评分、VEEG及联合指标评估小儿SVE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615、0.705、0.888,联合指标评估小儿SVE预后的AUC大于PCIS、GCS评分、VEEG(Z=2.834、5.043、3.484,P<0.05);PCIS评估小儿SVE预后的AUC大于GCS评分(Z=3.248,P=0.001)。结论 PCIS≤80分及VEEG中度异常、重度异常等因素为小儿SVE预后的危险因素,GCS评分>8分为小儿SVE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联合评估法对疾病预后预测的准确度相对PCIS、GCS评分、VEEG的独立评估更加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儿童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脑电相位同步
下载PDF
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5
4
作者 张毅敏 陈爱连 +3 位作者 唐纯志 张玉卿 尹海斌 陈声鑫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及纳络酮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滴注纳络酮;电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及纳络酮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滴注纳络酮;电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针刺百会、水沟、风府透哑门、合谷和涌泉,疏密波,频率1Hz/50Hz,强度1~4mA。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共治疗14d。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及清醒率。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结束1个月的GC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继续提高(P<0.05)。纳络酮组及电针组在治疗结束及结束后1个月的GCS评分及GOS分级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电针组与纳络酮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电针组及纳络酮组清醒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与纳络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电针干预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GOS分级及清醒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昏迷 电针 清醒率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原文传递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3
5
作者 陈慧敏 姚梦雅 +3 位作者 黄利民 冯志书 王蒙蒙 聂时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目前,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研究较少。文中旨在通过对STBI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联合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参数进行分析,以期探索STBI预后相关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 目的目前,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研究较少。文中旨在通过对STBI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联合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参数进行分析,以期探索STBI预后相关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急救医学科收治的139例STBI患者。以28 d死亡为结局事件,将其分为存活组(n=108)和死亡组(n=31)。收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及凝血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预后判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GCS、RDW、PDW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OR=4.577,95%CI:1.704~12.291)、PDW(OR=1.346,95%CI:1.093~1.657)、GCS(OR=0.469,95%CI:0.301~0.730)是STB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DW、PDW、GCS评分对应的AUC分别为0.735(0.640~0.840)、0.675(0.553~0.796)、0.737(0.638~0.837);三者联合对预后判断的AUC达到0.840(0.748~0.932),显著优于单项的预后诊断价值。结论采用RDW、PDW结合GCS对STBI患者的预后可有效评估,对于临床医师的诊疗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 预后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庄伟端 欧利民 +2 位作者 郑俊忠 吴育彬 郑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81-382,共2页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 :5 7例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单盲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2 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16 m l加入生理盐水 2 5 0 ml静滴 ,每日 1次 ,14日为 1个疗程。治疗组 2 ...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 :5 7例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单盲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2 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16 m l加入生理盐水 2 5 0 ml静滴 ,每日 1次 ,14日为 1个疗程。治疗组 2 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 30 ml加生理盐水 2 5 0 ml静滴 ,每日 1次 ,14日为 1个疗程。采用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 (G Pcs)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各个时点上的 G Pcs平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有催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醒脑静脉注射液 意识障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下载PDF
Glasgow Coma Scale, brain electric activity mapping and Glasgow Outcome Scale after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of severe brain injury 被引量:37
7
作者 任海军 王维平 葛朝明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1年第4期239-241,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HBO) treatment of severe brain injury. Methods: Fifty-fiv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n=35 receiving HBO therapy) and a control group (n=20 recei...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HBO) treatment of severe brain injury. Methods: Fifty-fiv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n=35 receiving HBO therapy) and a control group (n=20 receiving dehydrating, cortical steroid and antibiotic therapy) to observe the alteration of clinic GCS (Glasgow Coma Scale), brain electric activity mapping (BEAM), prognosis and GOS (Glasgow Outcome Scale) before and after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GCS,BEAM and GOS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 GCS increased from 5.1 to 14.6 (P< 0.01- 0.001),the BEAM abnormal rate reduced from 94.3% to 38% (P< 0.01- 0.001),the GOS good-mild disability rate was 83.7%, and the middle-severe disability rate was 26.3%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1- 0.001). Conclusions: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could improve obviously GCS, BEAM and GOS of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severe brai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injuries glasgow coma scale Brain mapping Hyperbaric oxygen glasgow Outcome scale
原文传递
全面无反应性量表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对脑创伤患者早期预后预测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振兴 白祥琰 +2 位作者 刘显灼 李维 艾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40-943,共4页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对脑创伤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FOUR评...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对脑创伤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FOUR评分及GCS评分对脑创伤患者早期预后预测作用相关的文献,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5—2015年。所检索文献由两名研究者参照预先设定的标准独立评判,并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同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所需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队列研究,共6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689例脑创伤患者中,FOUR评分预测患者院内死亡97例,GCS评分预测患者院内死亡72例,FOUR评分预测脑创伤患者院内病死率高于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5,95%CI(1.02,1.78),P=0.04]。结论依照当前证据,与GCS评分比较,FOUR评分对脑创伤患者早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作用。FOUR评分可以代替GCS评分对脑创伤患者意识进行评估并对其近期预后进行预测。但对脑创伤患者的远期预后,受限于文献统计数据,尚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预后 全面无反应性量表 META分析
下载PDF
移动CT和常规CT检查对颅脑损伤后脑继发性损害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张志强 刘丽娟 +2 位作者 张强 李飞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采用移动CT(MCT)床旁扫描和放射科常规CT(CCT)扫描的频次以及对颅内血肿、脑水肿等脑继发性损害发生率和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于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2510例重型... 目的对比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采用移动CT(MCT)床旁扫描和放射科常规CT(CCT)扫描的频次以及对颅内血肿、脑水肿等脑继发性损害发生率和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于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25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行MCT床旁检查1917例、CCT检查593例,并依据伤情分别分为特重型(GCS3-5分)和重型(GCS6—8分)2个亚组,分析不同GCS评分亚组的CT扫描频次、脑继发性病理改变和伤后3个月GOS评分变化。结果(1)MCT组GCS3-5分和GCS6-8分患者的例均检查次数为5.12次和4.88次,而CCT组的例均次数为3.53次和4.0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CT组GCS3-5分和GCS6-8分2个亚组内各类脑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高于M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CT组GCS3-5分和GCS6-8分2个亚组的死亡率(GOS1分)分别为53.08%及17.88%,而CCT组分别为67.16%和26.80%;MCT组重残率(GOS2-3分)分别为21.12%及13.48%,而CCT组分别为26.87%及20.72%;MCT组恢复良好率(GOS4-5分)分别为25.12%及68.64%。而CCT组分别为5.97%和52.47%;CCT组和MCT组之间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MCT床旁扫描操作简便,可减少脑继发性损害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移动CT 脑继发性损害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原文传递
基于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张近波 张丽红 +3 位作者 朱金强 吴仙丹 洪金晶 潘佩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比较分别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3、15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急诊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比较分别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3、15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急诊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B组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IMV),分别在改良GCS评分≥13、15分稳定3 h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INV)。分别于拔管前及NIV后3 h记录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记录两组IMV时间、再次插管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住院时间。结果A组与B组拔管前、INV后3 h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Pa O_2、Pa 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拔管前与NIV后3 h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Pa O_2、Pa 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B组,VAP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以改良GCS评分≥13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缩短IMV时间、住院总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通气 机械 撤机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下载PDF
APACHE Ⅱ与GCS评分预测神经重症监护患者病死率的价值 被引量:36
11
作者 陈鑫 严晓铭 柯开富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446,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8例N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421例)和死亡组(1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8例N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421例)和死亡组(1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和GCS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PACHEⅡ和GCS评分对NICU患者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因素。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高于生存组[(21.01±5.59)分vs.(14.12±4.26)分](P<0.05);GCS评分低于生存组[(8.29±2.72)分vs.(10.32±2.08)分](P<0.05)。APACHEⅡ和GCS评分预测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和0.720(Z=3.921,P<0.01)。APACHE II和GCS评分均为NICU患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APACHEⅡ和GCS评分均能有效预测NICU患者的病死率,APACHEⅡ的预测价值优于G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CHEⅡ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神经重症监护室
原文传递
Glasgow昏迷量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救策略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宁 杨华堂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救策略的影响。方法共2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186例接受手术治疗,包括GCS评分5~8分94例、9~11分71例和12~14分21例,分别予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63例,22.03%)、... 目的探讨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救策略的影响。方法共2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186例接受手术治疗,包括GCS评分5~8分94例、9~11分71例和12~14分21例,分别予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63例,22.03%)、单纯血肿清除术(21例,7.34%)和血肿钻孔引流术或脑室外引流术(102例,35.66%);100例接受保守治疗,包括GCS评分5~8分25例、9~11分27例、12~14分25例和15分23例。随访3~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疗效。结果 GCS评分5~8分组失访6例(5.04%),GOS分级1级14例(11.76%)、2级21例(17.65%)、3级39例(32.77%)、4级22例(18.49%)、5级17例(14.29%);GCS评分9~11分组失访2例(2.04%),GOS分级1级6例(6.12%)、2级2例(2.04%)、3级6例(6.12%)、4级48例(48.98%)、5级34例(34.69%);GCS评分12~14组GOS分级4级15例(32.61%)、5级31例(67.39%);GCS评分15分组GOS分级4级1例(4.35%)、5级22例(95.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66,P=0.000)。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其预后呈正相关,GCS评分越高、GOS分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急救 颅骨切开术 减压术 外科 引流术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秦文军 苏达京 +3 位作者 李通 韦福来 王子军 曹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观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7... 目的观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76例。分析2组一般情况和可能影响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年龄≥70岁、术前NIHSS评分>15分、术前GCS≤8分、糖尿病、慢性肺病、后循环病变、机械取栓和抽吸、全身麻醉、术后持续镇静>1 d、气管插管>1 d及呼吸机辅助通气>1d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局麻加深度镇静比例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NIHSS评分>15分(OR=2.558,95%CI:1.741~2.563,P=0.003)、术前GCS≤8分(OR=4.358,95%CI:1.568~5.374,P=0.001)、后循环病变(OR=3.589,95%CI:0.328~3.251,P=0.005)、全身麻醉(OR=1.025,95%CI:1.159~2.664,P=0.041)和术后持续镇静>1 d(OR=3.254,95%CI:2.682~3.267,P=0.028)是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意识障碍和慢性肺病是导致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操作 卒中 肺炎 糖尿病 麻醉 局部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下载PDF
低T3综合征及G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生存率及再出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国飞 康眼训 +7 位作者 蔡甜甜 许建坤 徐宣乐 赵悦 车鹏 王宏利 赵虎威 段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9-704,共6页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及G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生存率及再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并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23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包括游离三碘甲状...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及G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生存率及再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并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23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3项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低T3组(FT3〈3.1pmol/L,TSH正常)以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FT3、FT4、TSH均正常)。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的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低GCS组(GCS≤7.5)和高GCS组(GCS〉7.5),以及低T3组(FT3≤2.85pmol/L)和高T3组(FT3〉2.85pmol/L)。每6个月电话随访1次,以随访期内死亡或再出血为终点事件,通过ROC确定GCS评分及FT3水平预测随访期内死亡率及再出血率的价值。绘制Kaplan—Meier图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不同GCS评分及FT3水平与死亡及再出血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低T3组(FT3〈3.1pmol/L)与正常组(FT3、FT4、TSH均正常)相比,平均年龄较高,丘脑出血率较高,出血量〉30mL者比例较高,破人脑室发生率较高,人院时CGS评分较低,F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显示GCS评分预测随访期内死亡率及再出血的灵敏度为63%,特异度为73%;FT3水平预测的灵敏度为45%,特异度为73%。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GCS组的死亡率和再出血率明显高于高GCS组,而低T3组的死亡率和再出血率明显高于高T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预测结果显示低GCS+低T3组的死亡率及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T3综合征在高血压脑出血中较常见,FT3水平和GCS评分的联合测定在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预后
原文传递
成人急性脑损伤脑电双频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书国伟 张珏 +7 位作者 费智敏 陈丽 蔡佩浩 王静予 邱峰 孔令军 许乐宜 龚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相关性,探讨BIS值评估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法,收集89例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GCS和BIS值,计算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的BIS平均值,对BIS与GCS值行...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相关性,探讨BIS值评估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法,收集89例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GCS和BIS值,计算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的BIS平均值,对BIS与GCS值行一元线性回归,分别绘制诊断GCS<9和诊断GCS<13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轻、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的BIS值分别为81.29±7.29、69.32±8.50、45.79±12.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值与GCS值呈线性正相关(R2=0.825,P<0.01),回归方程BIS=4.23×GCS+22.22。诊断GCS<9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0.963,截断点BIS=63.8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932,特异度=0.933);诊断GCS<13的ROC曲线:AUC=0.933,截断点BIS=71.6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905,特异度=0.851)。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BIS值与GCS值呈显著正相关,作为一种连续、实时、客观的方法,BIS可成为新型的脑损伤程度评估和监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脑电双频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3
16
作者 冯跃明 杨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西药组各40例。西药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措施,实验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安宫牛黄丸,3g/次,1次/...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西药组各40例。西药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措施,实验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安宫牛黄丸,3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7天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脑水肿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数-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实验组NIHSS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第3天实验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和GCS总分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GCS总分高于西药组(P<0.01);实验组第3,7天NIHS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hs-CRP和TNF-α水平低于西药组(P<0.01),IL-10水平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脑水肿体积下降更为显著,中线移位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安宫牛黄丸用于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能促使患者觉醒,改善神经功能,这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急性脑梗死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脑水肿
原文传递
GCS和ICS及APACHEⅡ三种临床评分对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30
17
作者 马永盛 陈亮 衣兰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1761-1762,1765,共3页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因斯布鲁克昏迷评分(innsbruck comascale,IC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昏迷患者脑功能及预后判断的评价价值。...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因斯布鲁克昏迷评分(innsbruck comascale,IC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昏迷患者脑功能及预后判断的评价价值。方法按3种临床评分标准对GCS3~8分、入院3 d的68例昏迷患者进行评分,并对所得评分结果进行分级、对比,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各临床分级标准与预后均有较好的相关性,3种临床评分标准比较,其预测预后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ICS和APACHEⅡ3种临床评分量表均能对昏迷患者的预后提供良好的诊断价值,3种标准间预测价值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昏迷量表 昏迷 脑损伤后 预后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立体定向治疗 被引量:31
18
作者 马长城 王振宇 +2 位作者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 ,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寻找合适、安全的治疗途径。方法利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年龄>75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例,其中血肿量20~30 ml 5例,30~60 ml 16例。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均得到了...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 ,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寻找合适、安全的治疗途径。方法利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年龄>75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例,其中血肿量20~30 ml 5例,30~60 ml 16例。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均得到了有效清除,术后第1、3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升高。术后除1例少量再出血,2例肺炎、1例一过性肾功能障碍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者7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2例,无死亡。结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微创、安全、有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穿刺术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19
作者 郇心乐 陈宏尊 崔振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分为2组:GCS≤8分者为A组,GCS9~12分者为B组,...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分为2组:GCS≤8分者为A组,GCS9~12分者为B组,各40例。检测并比较2组入院1 d、7 d、14 d的血清CRP、TNF-α、IL-6及IL-8水平。结果 2组血清CRP、TNF-α、IL-6及IL-8表达水平均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A组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血清IL-8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1),B组血清CRP及IL-6水平均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7,0.475,P〈0.05)。结论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反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治疗与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俊 刘红朝 +3 位作者 张刚利 谢蕊繁 郭东生 雷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伤和(或)脑内、硬膜下血肿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组,硬膜外血肿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SE的浓度。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NSE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重型组患者入院初血清NSE含量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NSE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血清NSE含量在伤后第3天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结论 NSE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比较客观的指标,其含量越高,表示脑损伤程度越重,且可区分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可作为早期检测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