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文主义教育看英国文艺复兴女性观 被引量:6
1
作者 杨金才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一批人文主义作家关注女性,创作了数目可观的文学作品,并创建了一种女性类型:缄默、温柔、体贴、忠贞、谦卑和孝顺.这些作家虽然出于社会改良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主张,他们围绕女性能否接受教育等问题抒发自己对女...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一批人文主义作家关注女性,创作了数目可观的文学作品,并创建了一种女性类型:缄默、温柔、体贴、忠贞、谦卑和孝顺.这些作家虽然出于社会改良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主张,他们围绕女性能否接受教育等问题抒发自己对女性的看法,有积极的一面,但大都仍然依照父权社会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对女性进行形塑.本文以托马斯·莫尔、托马斯·艾略特等作家的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人文主义女性观及其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教育 英国文艺复兴 女性观
下载PDF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剧的概念与辨析
2
作者 毛发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8-96,共9页
自1623年约翰·赫明和亨利·康德尔主编的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将莎士比亚的剧本分为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以来,学者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否存在着独立的戏剧类型“历史剧”以及当时历史剧的概念曾一度产生争议,说法不一。本文... 自1623年约翰·赫明和亨利·康德尔主编的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将莎士比亚的剧本分为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以来,学者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否存在着独立的戏剧类型“历史剧”以及当时历史剧的概念曾一度产生争议,说法不一。本文试图从戏剧题材、意图和主题层面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剧的概念进行辨析,认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剧是一种独立的戏剧类型。从题材来源上看,它们主要取材于历史素材,包括编年史、历史故事和神话史;就戏剧意图而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剧旨在借用历史来隐喻当时的政治,为君王提供政治教诲;就戏剧主题而言,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命运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剧的基本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 历史剧 概念
下载PDF
斯宾塞《爱情小诗》的时间观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建成 李正栓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4,共5页
时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斯宾塞在《爱情小诗》中巧妙地隐含了时间的特性:时间既有衰亡意象的直线发展性,又有永恒意象的圆形循环性。他的《爱情小诗》以89首十四行诗作为整体,阐释了斯宾塞的时间观:人类可以通... 时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斯宾塞在《爱情小诗》中巧妙地隐含了时间的特性:时间既有衰亡意象的直线发展性,又有永恒意象的圆形循环性。他的《爱情小诗》以89首十四行诗作为整体,阐释了斯宾塞的时间观:人类可以通过爱情和诗歌两种方式战胜时间,即变直线时间为圆环时间,以达到永恒。这使得《爱情小诗》的意义已经超脱了一般的爱情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 时间观 爱情小诗 十四行诗
下载PDF
柯林·克劳特:圈地运动中的“牧羊人” 被引量:1
4
作者 姚颖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3,共8页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潮"以斯宾塞的《牧人月历》为始,锡德尼、马洛和格林等诗人纷纷撰写牧歌体诗歌和十四行诗,在延续中世纪"农夫皮尔斯"文学传统的同时,关注圈地运动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并隐射当时农村的民...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潮"以斯宾塞的《牧人月历》为始,锡德尼、马洛和格林等诗人纷纷撰写牧歌体诗歌和十四行诗,在延续中世纪"农夫皮尔斯"文学传统的同时,关注圈地运动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并隐射当时农村的民情民苦。斯宾塞塑造的柯林·克劳特不仅是《牧人月历》中的核心人物,而且在他的《仙后》等后期诗歌中频繁出现,因此成为"牧歌潮"中最具代表性的"牧羊人"形象。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在讴歌世外桃源般的牧人生活、讽喻城市腐败的传统文学思想中体现了人文主义诗人的意识和转变,对圈地运动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如失地流民和贫富分化等)和暴露出的人类罪性根源(如贪婪和腐败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 牧歌潮 牧羊人 圈地运动
下载PDF
直面田园爱情,女性有话可说——从《少女拒绝牧童》中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声音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16-119,共4页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界群星璀璨,沃尔特·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gh)便是其中一位。其诗《少女拒绝牧童》中的少女针对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多情牧童致爱人》中牧童热烈的田园爱情,并没有唱和顺从,反而以讽刺态度来发出属...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界群星璀璨,沃尔特·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gh)便是其中一位。其诗《少女拒绝牧童》中的少女针对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多情牧童致爱人》中牧童热烈的田园爱情,并没有唱和顺从,反而以讽刺态度来发出属于女性自己独具一格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以男性为主体的文艺复兴时期是难能可贵的。从雷利背后最重要的两位女性和时代背景入手,以《少女拒绝牧童》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并回望这一时代不同阶层女性所传达的声音,以证实英国文艺复兴不仅是男性诗人的时代,也有女性声音的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 少女拒绝牧童 讽刺 女性的声音 田园爱情
下载PDF
论英国文艺复兴的时间观念及其对莎剧创作之影响
6
作者 王星月 《都市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17-132,共16页
认识时间就是认识我们人类存在的方式。时间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的重要发现,它深刻影响着时人的认知结构与行事准则。本文将这一时期多样化的时间观念作为切入点,论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时间观念是如何形成,且何以作为中世纪时间的... 认识时间就是认识我们人类存在的方式。时间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的重要发现,它深刻影响着时人的认知结构与行事准则。本文将这一时期多样化的时间观念作为切入点,论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时间观念是如何形成,且何以作为中世纪时间的延续和现代时间的开端;同时探索该时期时间观念对莎剧创作的影响,即莎士比亚是如何利用纷繁复杂的时间观念来搭建戏剧情节、设置戏剧场景、塑造人物形象和丰富语言修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 时间观念 莎士比亚 戏剧创作
原文传递
论《失乐园》里的撒旦式雄辩与文艺复兴疑辩传统 被引量:1
7
作者 易鸣 吴玲英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2年第2期41-49,共9页
撒旦式雄辩是弥尔顿史诗《失乐园》的宏伟体风格之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于诗人为史诗人物撒旦设计的诗段以及其他史诗人物受撒旦影响后的模仿之作。其典型特点包括歪曲的思维定式,复合词、复杂句、祈使句、排比句的妙用,及雄辩者夸张... 撒旦式雄辩是弥尔顿史诗《失乐园》的宏伟体风格之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于诗人为史诗人物撒旦设计的诗段以及其他史诗人物受撒旦影响后的模仿之作。其典型特点包括歪曲的思维定式,复合词、复杂句、祈使句、排比句的妙用,及雄辩者夸张的肢体表演。本文将从《失乐园》中分别甄选撒旦与夏娃两个范例,从言语和非言语不同层面分析撒旦式雄辩,以透视文艺复兴疑辩传统对弥尔顿史诗创作的影响,方便读者更深刻地把握撒旦式雄辩之本质及弥尔顿宏伟体之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乐园》 撒旦式雄辩 英国文艺复兴 疑辩传统 弥尔顿宏伟体
原文传递
多恩爱情诗中的女性声音
8
作者 汪小英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72,共8页
多恩爱情诗中的女性既与当时英国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大有差距,也不同于其时盛行的彼特拉克式爱情诗和奥维德体艳情诗中的女性。无论在场与否,沉默与否,多恩爱情诗中的女性都以某种方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意志,它们影响男性说... 多恩爱情诗中的女性既与当时英国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大有差距,也不同于其时盛行的彼特拉克式爱情诗和奥维德体艳情诗中的女性。无论在场与否,沉默与否,多恩爱情诗中的女性都以某种方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意志,它们影响男性说话人的意识,左右男性说话人的行动,挑战男性话语权威,甚至反叛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巨大的颠覆和革新力量。多恩爱情诗中的女性声音既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变革的影响,也是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恩 女性声音 社会变革 英国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英国文艺复兴诗歌翻译的等值效应原则--以胡家峦译《斯宾塞诗歌选集》为例
9
作者 刘立辉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19年第1期319-333,共15页
文学翻译应该遵循等值效应原则。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斯宾塞的诗歌思想深刻,形式工整富于乐感,语言古奥精深,很难译成等值的中文。胡家峦教授以汉语特有的顿(音组)、韵式、叠字、叠韵等翻译手段呈现《爱情小诗》和《祝婚曲》的诗体结... 文学翻译应该遵循等值效应原则。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斯宾塞的诗歌思想深刻,形式工整富于乐感,语言古奥精深,很难译成等值的中文。胡家峦教授以汉语特有的顿(音组)、韵式、叠字、叠韵等翻译手段呈现《爱情小诗》和《祝婚曲》的诗体结构和音韵特征,并以"译者前言"和译本注释的方式解释原诗的主题意义,很好地践行了文学翻译的等值效应原则。《斯宾塞诗歌选集》体现出来的翻译原则为英语或者其他语种的格律诗汉译提供了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 诗歌 翻译 等值 埃德蒙·斯宾塞
下载PDF
Factors for the Major Chang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10
作者 Lu Ling, Dept of Foreign Languages,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236032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本文阐述了引起英语变迁的历史因素-罗马人,条顿人,诺尔曼人的四次入侵;以及音变因素-e音的丢失和元音大转移。此外,印刷业的发展加速了拼写的标准化,十六、十七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
关键词 英语拼写 语言变迁 历史 音变 e音 元音 文艺复兴 英语 词汇 印刷业 侵略 罗马人 条顿人 诺尔曼人
下载PDF
从《第十二夜》管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姐妹情谊”
11
作者 戴丹妮 赵育宽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2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因其狂欢化叙事特征加之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第十二夜》自初登舞台后就被视为一部经典莎氏浪漫喜剧。然而,鉴于这出异性恋戏剧中的异装元素和暗涌的女同性恋特性,剧中奥丽维娅一角的结局显然并没有如其副标题所言“各遂所愿”。以女同... 因其狂欢化叙事特征加之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第十二夜》自初登舞台后就被视为一部经典莎氏浪漫喜剧。然而,鉴于这出异性恋戏剧中的异装元素和暗涌的女同性恋特性,剧中奥丽维娅一角的结局显然并没有如其副标题所言“各遂所愿”。以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阐释《第十二夜》中奥丽维娅的性取向,以及她与西萨里奥/薇奥拉之间的关系,揭示这部经典喜剧中的女同性恋存在和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以及当时社会对女性同性社会关系的态度,观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姐妹情谊”,解构这部为异性恋话语所主导的浪漫喜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女同性恋女性主义 英国文艺复兴 姐妹情谊
下载PDF
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图景
12
作者 潘先利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6-68,71,共4页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在当时是一股不可忽略的知性力量,但其形成性研究还是一个学术冷门。主要考证该思潮的本土化变体,尤其聚焦约翰.克里特的基督教理式模型、托马斯.莫尔结合了柏拉图古典社会完美观念和古罗马修辞策略的乌...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在当时是一股不可忽略的知性力量,但其形成性研究还是一个学术冷门。主要考证该思潮的本土化变体,尤其聚焦约翰.克里特的基督教理式模型、托马斯.莫尔结合了柏拉图古典社会完美观念和古罗马修辞策略的乌托邦思想、约翰.迪的基督教—柏拉图式数字命理哲学和神秘主义魔法理论等具有英国风貌的新柏拉图主义宇宙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 新柏拉图主义 本土变异 表征
下载PDF
罗杰·阿斯克姆的忧虑
13
作者 丁宏为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0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英国16世纪亨利八世时代是英国人赴意旅行的升温期,预示了日后18世纪等历史阶段所特有的"大旅行"这个文化现象。16世纪中叶前后,英国已经有文人和作家审视这个现象,其中有的人表现出不安的情绪或批判的态度。罗杰·阿斯... 英国16世纪亨利八世时代是英国人赴意旅行的升温期,预示了日后18世纪等历史阶段所特有的"大旅行"这个文化现象。16世纪中叶前后,英国已经有文人和作家审视这个现象,其中有的人表现出不安的情绪或批判的态度。罗杰·阿斯克姆是这种不安情绪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教师》是其有关思想的生动体现,后来的一些作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该书的影响或启发。本文聚焦于阿斯克姆的一些典型观点,也借此挑选几位后辈作家著名作品中的文学表述案例,对其类似的思想成分略作串并,另简单提及英国文坛后来的历史时期中所出现的相对视角,以便我们重温英国现代化进程中曾经出现的文化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杰·阿斯克姆 《教师》 大旅行 意大利 旅行文学 英国文艺复兴 现代化
下载PDF
约翰·韦伯斯特《马尔菲公爵夫人》:不确定性的美学意义
14
作者 让-雅克·夏尔丹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0年第1期124-141,共18页
本文意在揭示韦伯斯特悲剧《马尔菲公爵夫人》并不遵循任何预设的美学准则。该剧人物塑造技巧复杂,迷恋肢解身体,采用的意象非常繁复甚至偶尔造作——这些都展示了文本中身份的流动性、对死亡价值的深刻诘问,以及固定意义和稍纵即逝意... 本文意在揭示韦伯斯特悲剧《马尔菲公爵夫人》并不遵循任何预设的美学准则。该剧人物塑造技巧复杂,迷恋肢解身体,采用的意象非常繁复甚至偶尔造作——这些都展示了文本中身份的流动性、对死亡价值的深刻诘问,以及固定意义和稍纵即逝意义在文本中的共存。该剧的结构支点是所有道德和美学范畴之价值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韦伯斯特 《马尔菲公爵夫人》 悲剧 死亡 巴洛克 不确定性 美学 英国文艺复兴
下载PDF
欲望生产与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构建——英国文艺复兴文学中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
15
作者 徐彬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2,共8页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创作将英国人的私欲同英国殖民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由英国社会问题引发的国家扩张欲是英国殖民生产力的核心。在埃德蒙·斯宾塞、沃尔特·罗利、威廉·莎士比亚和克里斯托弗·马...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创作将英国人的私欲同英国殖民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由英国社会问题引发的国家扩张欲是英国殖民生产力的核心。在埃德蒙·斯宾塞、沃尔特·罗利、威廉·莎士比亚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等人的作品中,情欲是英国统治阶级共同体的黏合剂,暴力是英国殖民主义政治经济运作的必要手段。作家们将对情欲和暴力欲的描写从力比多本能层面提升至关乎个人和民族国家共同体发展的道德层面,使二者成为统一英国人思想的“社会资本”和构建早期大英帝国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文学 旅行冒险 殖民流散 欲望生产 民族国家共同体
下载PDF
The Love Theme of the Renaissance——A Comment on Two Renaissance Poems
16
作者 李国英 《魅力中国》 2009年第A06期51-52,43,共3页
Poet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terary forms in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Love is an eternal theme of the tremendous amount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poems. In the two famous love poems,Valediction:Forbidding Mo... Poet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terary forms in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Love is an eternal theme of the tremendous amount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poems. In the two famous love poems,Valediction:Forbidding Mourning and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the poets express their strong feelings in different ways. By employ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entering around the two vivid love poems,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ir images,themes and many other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The objective of it is to help u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iterature in the English Renaissance,and know more about love which is a beautiful e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LOVE POETRY
下载PDF
论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中的旅行叙事表征
17
作者 王晶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8,共7页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旅行文学兴起的时代,旅行写作成为最受民众喜爱的文类之一。这一时期戏剧中有大量的旅行记述,但并未得到国内学界足够的关注。本文以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为例,探讨戏剧中的旅行叙事表征。剧中的旅行叙事兼具事实和...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旅行文学兴起的时代,旅行写作成为最受民众喜爱的文类之一。这一时期戏剧中有大量的旅行记述,但并未得到国内学界足够的关注。本文以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为例,探讨戏剧中的旅行叙事表征。剧中的旅行叙事兼具事实和想象的双重话语特征。异域东方成为英国海外探险的主要目标,表现了英国殖民者到东方寻找财富、进行商贸活动和殖民扩张的主题。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中的旅行书写是全球地理大发现和海上冒险时代的产物,体现出早期现代英国殖民扩张意识、民族身份认同和现代世界观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戏剧 旅行叙事表征 异域东方 殖民扩张
下载PDF
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现代性内涵
18
作者 刘秀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94-102,共9页
英国文艺复兴戏剧蕴含丰富而深刻的现代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对英国戏剧现代性演进具有开启性意义。“大学才子派”、戏剧家莎士比亚等以敏锐的艺术直觉和审美判断对英国早期现代性作出回应,建构出英国最早的民族国家想象。将英国文艺复... 英国文艺复兴戏剧蕴含丰富而深刻的现代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对英国戏剧现代性演进具有开启性意义。“大学才子派”、戏剧家莎士比亚等以敏锐的艺术直觉和审美判断对英国早期现代性作出回应,建构出英国最早的民族国家想象。将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纳入现代性的历史视域,条分缕析其所蕴含的现代性品格,揭示其在英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的奠基性地位,有助于从诗学层面对英国文艺复兴戏剧进行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戏剧 现代性 主体意识 民族国家构想
下载PDF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观念与文学发展形态
19
作者 吴毅 刘立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63-668,700,共6页
161、7世纪是英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当时文人对诗人何为进行了严肃的追问。这种对诗人角色的追问规定了当时英国文学的诸种表现形态。文学的民族性、高雅性、娱乐性、宗教性,无不与英国文人对诗人的角色定位有关,体现了英国诗人力图通过... 161、7世纪是英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当时文人对诗人何为进行了严肃的追问。这种对诗人角色的追问规定了当时英国文学的诸种表现形态。文学的民族性、高雅性、娱乐性、宗教性,无不与英国文人对诗人的角色定位有关,体现了英国诗人力图通过文学参与政治、宗教、民族身份、个人生存诉求等诸问题的入世热忱,也彰显了英国诗人的艺术自觉意识,构筑了入世情怀和艺术自觉的英国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 诗人观念 文学形态
下载PDF
中英古诗中的爱情主题纵论
20
作者 韩杰 任佳佳 葛楠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7-28,31,共3页
以爱情中的情感的发展历程为视角,通过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对比分析,展现了一幅风格迥异又纵横交错的爱情世界的全景图。研究发现中英古诗中都包含大量讴歌爱情的激情诗句,但由于作者彼此情感经历的不同... 以爱情中的情感的发展历程为视角,通过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对比分析,展现了一幅风格迥异又纵横交错的爱情世界的全景图。研究发现中英古诗中都包含大量讴歌爱情的激情诗句,但由于作者彼此情感经历的不同、中西文化差异等因素使二者在内容与形式的表述上各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情感历程 中英爱情诗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