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大龙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38-49,共12页
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建元六年(前135年)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核心内容即是"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治"。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 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建元六年(前135年)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核心内容即是"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治"。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先后对匈奴、南越、卫氏朝鲜、西域、西南夷等展开了一系列的统一行动,值得关注的是行动的借口多是汉武帝主动制造的,反映着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行动是有计划的。汉武帝构建的"大一统"王朝,不仅为其后昭、宣二帝进一步拓展有效管辖区域、完善西汉王朝的"大一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汉武帝构建起来的"大一统"王朝疆域的规模,也成为后代各朝显示"大一统"的比照对象。因此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大一统”思想 “大一统”王朝建构
下载PDF
汉武帝太子据施行巫蛊事述说 被引量:9
2
作者 辛德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4-126,共13页
在西汉时期所谓巫蛊之祸这一事变当中,汉武帝太子刘据,因巫蛊事发而不得不发兵反叛,最终兵败自杀。后世学者,论及此事,多谓此事纯粹出于江充陷害,太子据并未行用巫蛊。前此我撰著《制造汉武帝》,提到太子据应是确实施行了这一巫术,很多... 在西汉时期所谓巫蛊之祸这一事变当中,汉武帝太子刘据,因巫蛊事发而不得不发兵反叛,最终兵败自杀。后世学者,论及此事,多谓此事纯粹出于江充陷害,太子据并未行用巫蛊。前此我撰著《制造汉武帝》,提到太子据应是确实施行了这一巫术,很多读者以为拙说不能成立。本文就是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我对这一问题的思索,以供认真关心这一事件的学者或历史爱好者参考。文章首先指出,在西汉时期,只要不以天子为祝诅对象,巫蛊并不违法;《汉书》客观记载了从太子据宫中掘得桐木偶人这一基本事实;所谓江充之奸,不过充分利用了汉武帝因求长生而无法容忍他人对其施行巫蛊的心理,从而达到清除太子据的目的,而汉武帝后来对这一事件的"感悟",不过是意识到他自己流露出来的更换太子的意图,是促成巫蛊之变的重要原因。然而,不仅汉武帝,甚至直至汉宣帝时期的西汉朝廷,一直认定太子据犯有对天子行用巫蛊的罪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汉武帝 卫太子 巫蛊之祸 江充
下载PDF
“远德”观与武帝前汉廷的边疆政制
3
作者 王一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160,共12页
“远德”最初指四夷受周公德行感召而悦服。按此,四夷归顺本是周公有德的自然结果。后来,孔子将其发挥为“修文德以徕远”,自此“修德”成了招徕四夷的手段。汉儒在孔子的基础上,把四夷主动归顺作为国家有德、天下安定太平的重要表征,... “远德”最初指四夷受周公德行感召而悦服。按此,四夷归顺本是周公有德的自然结果。后来,孔子将其发挥为“修文德以徕远”,自此“修德”成了招徕四夷的手段。汉儒在孔子的基础上,把四夷主动归顺作为国家有德、天下安定太平的重要表征,则“德行”又成了需通过四夷归附证明的结果。汉朝官方接受并发展了这一模式,逐渐使“以德徕远”超越本义,深刻影响了汉朝的四夷政策,也成为我国传统边疆政制的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德”观 四夷 文德 武德 汉武帝 边疆政制
原文传递
武帝立储与西晋政治斗争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树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4-139,共6页
齐王司马攸是晋武帝一系潜在的皇位竞争对手。无论是立智力存在缺陷的惠帝为嗣,还是维护其嗣君地位,目的均是为了抑制齐王,以保证帝位万年一系。纳无貌无德的贾充之女为妃,则是为了扩张惠帝的政治势力,以与齐王抗衡。在立嗣、纳妃过程中... 齐王司马攸是晋武帝一系潜在的皇位竞争对手。无论是立智力存在缺陷的惠帝为嗣,还是维护其嗣君地位,目的均是为了抑制齐王,以保证帝位万年一系。纳无貌无德的贾充之女为妃,则是为了扩张惠帝的政治势力,以与齐王抗衡。在立嗣、纳妃过程中,晋武帝一直是真正的主导者,他没有受任何人摆布。学界所谓武帝不了解惠帝智力状况、"依恃皇太孙"、受嫡长子继承制陈腐观念的影响等说法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武帝 立储 西晋 政治斗争
原文传递
尉迟迥为谁开凿大佛
5
作者 夏朗云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5,共11页
拉梢寺大佛造像巨大,佛座的九狮、九麒麟、九象数量特殊,始凿时间象征性强等特点,符合北周明帝因素,初为献礼北周明帝亲政所造。工期延伸至北周武帝时,发愿文铭刻于北周武帝时,发愿文未明示为明帝造,应兼顾了为武帝所造的含义。尉迟迥... 拉梢寺大佛造像巨大,佛座的九狮、九麒麟、九象数量特殊,始凿时间象征性强等特点,符合北周明帝因素,初为献礼北周明帝亲政所造。工期延伸至北周武帝时,发愿文铭刻于北周武帝时,发愿文未明示为明帝造,应兼顾了为武帝所造的含义。尉迟迥开凿大佛表示忠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迥 大佛 明帝 武帝 忠君
下载PDF
论武则天诗歌中的帝王气象 被引量:4
6
作者 司海迪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3-74,共2页
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她既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诗歌流露出了诗歌史上罕见的帝王气象。
关键词 武则天 帝王气象
下载PDF
汉武帝“甘泉卤簿”有无“黄门鼓吹”考——基于政治文化及制度史的考察
7
作者 谢芳 李禹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9-58,共10页
“黄门鼓吹”作为朝廷礼制中的重要部分,其在武帝朝的确立体现出一种新的礼制建构及政治权力观念,也反映了西汉君主专制集权体制的演进历程。本文从制度史维度,爬梳“甘泉卤簿”所涉车舆制度、服色制度、郊祀制度的变革情况,围绕改制时... “黄门鼓吹”作为朝廷礼制中的重要部分,其在武帝朝的确立体现出一种新的礼制建构及政治权力观念,也反映了西汉君主专制集权体制的演进历程。本文从制度史维度,爬梳“甘泉卤簿”所涉车舆制度、服色制度、郊祀制度的变革情况,围绕改制时间、要素、理念、历程,讨论汉武帝朝与“黄门鼓吹”“甘泉卤簿”三者交集的前提条件与必然性,认为“黄门鼓吹”是汉武帝利用“甘泉卤簿”宣扬改制理念,展示集权建制成果的礼仪之器、必备之物,在汉武帝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甘泉卤簿 黄门鼓吹 服色制度 郊祀制度
下载PDF
河南汤阴羑河东周墓地M1发掘简报 被引量:4
8
作者 孔德铭 申明清 +5 位作者 陈杰 梁宇 胡玉君 黄晓芳 周丽娜 张海滨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32,F0003,共15页
2018年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汤阴县羑河墓地发掘东周墓葬85座,马坑1座,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玉石器等。其中M1位于墓地最主要的位置,是这批墓葬中最大的墓葬。墓葬形制保存较好,结构复杂,殉人数量多,墓葬中出土玉器、玛瑙器、车马器、... 2018年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汤阴县羑河墓地发掘东周墓葬85座,马坑1座,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玉石器等。其中M1位于墓地最主要的位置,是这批墓葬中最大的墓葬。墓葬形制保存较好,结构复杂,殉人数量多,墓葬中出土玉器、玛瑙器、车马器、铜构件等,制作精美,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区性特色,代表了这一区域墓葬的最高规格。特别是该墓出土了迄今为止唯一一把春秋晚期吴王诸樊在位期间铸造的自用剑,剑铭28字,弥足珍贵。该剑制作精良,代表了吴越地区铸剑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阴 羑河墓地 春秋晚期 吴王 诸樊
原文传递
《天人三策》思想及价值新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兵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9-24,共6页
《天人三策》既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汉武帝思想的重要材料。《天人三策》揭示了汉武帝在执政初期的一些思想轨迹和心路历程,他后来在执政方面的很多政策都可以在这几篇策问中找到其思想滥觞。汉武帝在这3篇策问中提出... 《天人三策》既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汉武帝思想的重要材料。《天人三策》揭示了汉武帝在执政初期的一些思想轨迹和心路历程,他后来在执政方面的很多政策都可以在这几篇策问中找到其思想滥觞。汉武帝在这3篇策问中提出了几个重大问题:关于世道盛衰的问题;关于"帝王之道"的问题;关于天人古今的问题。董仲舒在这几个问题上的策对都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他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汉武帝本人的施政方针以及汉代以后的政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三策》 董仲舒 汉武帝 世道盛衰 帝王之道 天人古今
下载PDF
汉文帝、武帝诏书浅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6-100,共5页
汉文帝、武帝诏书是出于天子特定身份的文章制作。尽管诏书所言都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但除了具体内容的差异外,该文体还表现出不同帝王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态度,以及他们相异的性格。诏书较为集中地表达出他们的政治理念,同时,... 汉文帝、武帝诏书是出于天子特定身份的文章制作。尽管诏书所言都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但除了具体内容的差异外,该文体还表现出不同帝王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态度,以及他们相异的性格。诏书较为集中地表达出他们的政治理念,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素养乃至感情。诏书是政令,也是个性与审美的艺术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帝 汉武帝 诏书 文章制作
原文传递
梁元帝江陵焚书史事探微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华明 《武陵学刊》 2019年第2期75-81,共7页
梁武帝、梁元帝均热衷于读书、著书,重视藏书建设,其在位期间的藏书数量达到南北朝高峰。梁武帝专事衣冠礼乐和梁元帝大规模藏书的背后,反映了图书、衣冠礼乐与正朔观、国家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传统典籍和衣冠礼乐制度所蕴含的文明是... 梁武帝、梁元帝均热衷于读书、著书,重视藏书建设,其在位期间的藏书数量达到南北朝高峰。梁武帝专事衣冠礼乐和梁元帝大规模藏书的背后,反映了图书、衣冠礼乐与正朔观、国家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传统典籍和衣冠礼乐制度所蕴含的文明是中国古代政权正统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梁武帝的功业显示了图书、衣冠礼乐在为分立政权争取文化正统地位、促进国家统一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梁武帝、梁元帝的最终失败反映了文化的局限性。国家统一的实现,除了文化建设带来的正统性外,还需要民族融合的成熟和其他条件的支撑。江陵焚书反映了梁元帝面临失败时内心的困惑和不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武帝 梁元帝 江陵焚书 图书 衣冠礼乐 正朔观 国家统一
下载PDF
再论巫蛊之祸——以卫氏宠衰与昭帝承统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顿文聪 《唐都学刊》 2017年第5期52-61,共10页
卫太子巫蛊狱是巫蛊之祸的重要节点,前后发生的巫蛊狱起因、目的与性质各自区别。巫蛊狱前,武帝已对异端近身、"不类己"的卫太子之态度大为转变。公孙贺巫蛊狱标志着巫蛊之祸的开始;是狱汉武帝对卫氏集团予以重击,这很可能使... 卫太子巫蛊狱是巫蛊之祸的重要节点,前后发生的巫蛊狱起因、目的与性质各自区别。巫蛊狱前,武帝已对异端近身、"不类己"的卫太子之态度大为转变。公孙贺巫蛊狱标志着巫蛊之祸的开始;是狱汉武帝对卫氏集团予以重击,这很可能使武帝产生利用巫蛊对卫氏进行政治审查的想法;征和二年,太子巫蛊事件、太子发兵事件的发生是武帝始料未及的,也正因此武帝终于下定铲除太子的决心。卫太子狱发生后,武帝于征和二年"感寤",征和三年"大感寤",意味着武帝看清了自己晚年对嗣君问题的犹豫引发朝中各集团的"嗣君之争"。转而将矛头转向觊觎继嗣、扰乱朝纲的集团势力,利用巫蛊铲除障碍,进行政治整肃运动。征和三四年间不仅将李氏集团覆灭,还明确表示刘弗陵"类己",公开表达选定之继承人,并为此做了一系列努力,效果显著,汉昭帝刘弗陵在托孤大臣的拥立下顺利承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蛊之祸 汉武帝 卫太子 嗣君之争
下载PDF
从救东瓯到伐闽越:建元年间汉朝对外战略新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世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9,共6页
从救东瓯到伐闽越,汉武帝即位初一改汉初"毋动为大"的保守立场,显露出扶义征伐、塑造大汉庄严形象的新动向。围绕武帝新朝对外战略的变化与否,淮南王刘安力主汉廷当珍惜汉兴70余年和平大局,继续以休养生息、安顿民生为要务;... 从救东瓯到伐闽越,汉武帝即位初一改汉初"毋动为大"的保守立场,显露出扶义征伐、塑造大汉庄严形象的新动向。围绕武帝新朝对外战略的变化与否,淮南王刘安力主汉廷当珍惜汉兴70余年和平大局,继续以休养生息、安顿民生为要务;中大夫严助则申言大汉应"为天下宗"而主持天下正义,申言出师征伐以确保中国安全的必要性。严助的言辞雄迈激越,道出了武帝时代的内在意志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 建元 严助 刘安 对外战略
下载PDF
汉武帝的音乐才情及贡献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树琼 柳月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付出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代价,彻底击败了匈奴,巩固了汉民族的地位。在武帝时代,军事、文化、天文、农学诸方面均成绩卓著。正因为他在许多方面的功绩,常常使人忽略了其在音乐方面的才情和...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付出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代价,彻底击败了匈奴,巩固了汉民族的地位。在武帝时代,军事、文化、天文、农学诸方面均成绩卓著。正因为他在许多方面的功绩,常常使人忽略了其在音乐方面的才情和贡献,所以鲜有人对此进行论述,据此而撰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音乐才情 乐府 李延年 鼓吹乐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文治政府初建微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古亚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24-127,共4页
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高级官员基本都是开国功臣,地方政府主要留任秦朝官员,政府行政的主导思想是"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这种局面开始转变,中央政府高级官员逐渐由有儒家文化背景的士人来担任,这一时期政府广泛吸收儒士加入,政... 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高级官员基本都是开国功臣,地方政府主要留任秦朝官员,政府行政的主导思想是"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这种局面开始转变,中央政府高级官员逐渐由有儒家文化背景的士人来担任,这一时期政府广泛吸收儒士加入,政府行政主导思想转变为儒家治国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文治政府 儒士
下载PDF
秦汉甘泉宫的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霖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18,共4页
对于秦甘泉宫的地望,目前一共有四种主要观点,在对相关文献和观点梳理后,认为秦甘泉宫应在淳化县甘泉山,初为一普通离宫,在秦始皇二十七年转变为一个具有神圣意义的处所,秦二世在旁兴建林光宫,代替了原甘泉宫的离宫性质。汉武帝两次扩... 对于秦甘泉宫的地望,目前一共有四种主要观点,在对相关文献和观点梳理后,认为秦甘泉宫应在淳化县甘泉山,初为一普通离宫,在秦始皇二十七年转变为一个具有神圣意义的处所,秦二世在旁兴建林光宫,代替了原甘泉宫的离宫性质。汉武帝两次扩建甘泉宫,使其成为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重要活动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宫 秦始皇 汉武帝 演变
下载PDF
论汉武帝“广关”与五岳文化的时空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代剑磊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7-19,M0003,共14页
五岳文化地理经历了山岳自然崇拜、王制五岳构想,帝制五岳实现三个阶段。先秦时期虽出现五岳与天子都城的空间结构,但二者之间缺乏政治地理基础,无法真正实现五岳祭祀的文化空间。秦一统天下后,尽辖五岳之郡,但因其都城位置与区域文化... 五岳文化地理经历了山岳自然崇拜、王制五岳构想,帝制五岳实现三个阶段。先秦时期虽出现五岳与天子都城的空间结构,但二者之间缺乏政治地理基础,无法真正实现五岳祭祀的文化空间。秦一统天下后,尽辖五岳之郡,但因其都城位置与区域文化的影响,转向抬升都城咸阳附近山川地位。汉初选择政治地理优先,直至元鼎三年,汉武帝“广关”后,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推动下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帝制五岳制度,帝制与“五岳尽在天子之郡”二者建立起统一完整的空间内涵。此后,五岳、都城与“大一统”的帝制之间形成政治,文化相互制约、依托的空间关系,成为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文化地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广关”五岳 文化地理 政治格局
原文传递
未央与建章:汉武帝、昭帝理政地点之变化与西汉政局
18
作者 张庆路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58-63,共6页
巫蛊之祸后,为了年幼的太子能顺利承继大统,武帝把理政地点从未央宫迁到长安城西的建章宫,而且让宗室子代替外戚侍帷幄,以摆脱外戚充斥的未央宫环境,维护刘氏皇权。建章营骑由此更名羽林,演变为宫禁宿卫力量。昭帝即位,霍光与上官桀为... 巫蛊之祸后,为了年幼的太子能顺利承继大统,武帝把理政地点从未央宫迁到长安城西的建章宫,而且让宗室子代替外戚侍帷幄,以摆脱外戚充斥的未央宫环境,维护刘氏皇权。建章营骑由此更名羽林,演变为宫禁宿卫力量。昭帝即位,霍光与上官桀为控制建章宫而展开博弈,宗室子分别依附于两人。上官桀势力被铲除之后,霍光又把昭帝迁回未央宫,用霍氏亲属取代剩余宗室子,完全控制了宫禁,揭开了日后外戚专权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汉昭帝 未央宫 建章宫 宗室子 外戚
下载PDF
论《封禅方说》与汉武帝之关系
19
作者 陈小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4-97,共4页
《封禅方说》原书已佚,无法详考该书与汉武帝的关系。现存《史记·孝武本纪》几乎与《史记·封禅书》完全相同。根据《史记·封禅书》、《汉书》、《风俗通义》等相关记载,可大略推测汉武帝不得不封禅是《封禅方说》的成书... 《封禅方说》原书已佚,无法详考该书与汉武帝的关系。现存《史记·孝武本纪》几乎与《史记·封禅书》完全相同。根据《史记·封禅书》、《汉书》、《风俗通义》等相关记载,可大略推测汉武帝不得不封禅是《封禅方说》的成书背景,汉武帝时期的方士之风加速了《封禅方说》的形成,以公孙卿为代表的方士群体创作了《封禅方说》。汉武帝晚年对求仙态度的转变是《封禅方说》一书散佚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禅方说》 《史记·封禅书》 封禅 汉武帝 方士
下载PDF
汉武皇权向政府权力的渗透
20
作者 赵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58,共4页
汉初皇权是一种“共天下”理念支配之下的有限皇权。这种相对皇权 ,到文景时期已开始出现初步的变革。到景帝末年 ,随着军功集团退出汉初政治舞台 ,汉代政权出现了真空。武帝即位后 ,汉初三权并立的结构已逐渐松动 ,为武帝加强皇权提供... 汉初皇权是一种“共天下”理念支配之下的有限皇权。这种相对皇权 ,到文景时期已开始出现初步的变革。到景帝末年 ,随着军功集团退出汉初政治舞台 ,汉代政权出现了真空。武帝即位后 ,汉初三权并立的结构已逐渐松动 ,为武帝加强皇权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武帝皇权向政府权力的渗透 ,主要是通过中朝官制度以逐步分解相权。通过“加官”将原来属于中朝官的职称加在朝臣之上 ,使之得以参与机要 ,由此构成心腹近臣组成的“中朝”,以分割相权 ,这便是中朝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 皇权 中朝官制度 汉代 政府权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