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屈原與經術——從詞語、文法及思想看屈賦對儒經的接受和融合
1
作者 許子濱 《人文中国学报》 2018年第2期29-61,共33页
王逸標舉屈賦'依託五經以立義',其《楚辭章句》中屢屢舉屈賦與經語互證。這種論證方法,一直爲後世學者所沿用。洪興祖對王注多所補充。明、清兩代《楚辭》學家如汪瑗和蔣驥等,對前人的論證方法,既有繼承,又有所擴充、深化和完善... 王逸標舉屈賦'依託五經以立義',其《楚辭章句》中屢屢舉屈賦與經語互證。這種論證方法,一直爲後世學者所沿用。洪興祖對王注多所補充。明、清兩代《楚辭》學家如汪瑗和蔣驥等,對前人的論證方法,既有繼承,又有所擴充、深化和完善,觸及屈賦與經術的更深層次的關聯。在近現代學者中,饒宗頤教授是提出'屈原與經術'命題的第一人。饒公曾列舉十四條《離騷》與《論語》、《易》、《書》、《詩》、《左傳》互證的文例。本文踵武饒公的論證方法,除條舉五十餘例,印證屈賦中語多源於經書外,還從文法及思想兩方面,提出新證,著力證明屈原與經術密切相關。從'内美'、'中正'、'折中',以及'道'、'路'意象,足見屈原的思想植根於經術,不獨文章爲然。不可不知的是,屈原的'中正'思想,亦與《管子》相通,具備多元融合、恢廓宏遠的特質,也因此成就了屈原思想的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饒宗頤 經術 中正 内美 道路
下载PDF
基督教视域中的儒家宗教性——理雅各对《诗》《书》宗教意义的认识
2
作者 姜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33,共9页
19世纪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系统翻译和研究了儒家的四书五经,对于包含中国宗教思想和习俗的《诗经》、《尚书》尤其重视。基督教的立场和长期的传教经历,使理雅各对《诗经》、《尚书》的翻译和诠释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从而形... 19世纪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系统翻译和研究了儒家的四书五经,对于包含中国宗教思想和习俗的《诗经》、《尚书》尤其重视。基督教的立场和长期的传教经历,使理雅各对《诗经》、《尚书》的翻译和诠释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从而形成了这位传教士汉学家对儒家宗教性的独特理解和认识。理雅各将早期儒家经典著作中的"帝"、"上帝"、"天"与基督教的God建立了对等关系,将中国古老的宗教信仰置于基督教的框架之中。他坚持认为早期儒家经典中的"上帝"是中国人信仰的惟一至上神,把信奉上帝这种古老的宗教信仰视为中国的国教,从而按照基督教模式构建了中国的一神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儒学经典 基督教 儒家宗教性
下载PDF
关于当前大陆新儒学问题的三封信 被引量:25
3
作者 方克立 《学术探索》 2006年第2期4-10,共7页
近几年来,大陆新儒家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十分活跃,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必须指出的是,大陆新儒家的一些学说和主张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不相符、不相容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在学理... 近几年来,大陆新儒家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十分活跃,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必须指出的是,大陆新儒家的一些学说和主张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不相符、不相容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在学理上是荒谬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其一,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把中华文化经典的诵读等同于“儿童读经”,并把“儿童读经”作为在中国复兴儒学(教)的基础性工作,企图以“复兴儒学(教)”来替代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这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目标是相背离的。其二,大陆新儒家提出“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立儒教为国教”、“用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等观点和主张,这对我国现行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提出了公开挑战,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注意。种种情况表明,大陆新生代新儒家已成为现代新儒学运动新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出场,标志着现代新儒学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关注和重视对大陆现代新儒家及其学说的研究。需要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儒学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继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中反人民、反民主的封建糟粕,旗帜鲜明地反对反民主反社会主义的儒化论。只有这样,儒学研究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新儒学 儿童读经 儒化中国 儒教
下载PDF
论章句与章句之学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90,共10页
该文探讨了章句的特征及其与传、说、故等注疏体裁的差别,章句与章句之学产生的时间,以及章句之学兴盛和衰落的原因。作者认为,章句作为一种注疏体裁,出现于春秋末期;而章句之学作为一门学术,则产生于西汉宣帝时期。章句之学在两汉时期... 该文探讨了章句的特征及其与传、说、故等注疏体裁的差别,章句与章句之学产生的时间,以及章句之学兴盛和衰落的原因。作者认为,章句作为一种注疏体裁,出现于春秋末期;而章句之学作为一门学术,则产生于西汉宣帝时期。章句之学在两汉时期兴盛一时,与实行文化专制与学术禁锢的皇帝的鼓励、支持有关,也与经学各派维持与扩充自身势力的需要有关。章句与师法、家法有密切关系,但并不等于师法、家法本身;章句也不是今文经学派所专有。章句之学后来渐至繁琐,遭到诟病,并最终走向衰落,原因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封闭的学术体系,而且在于它的注解方式对于阐发义理存在先天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经学 章句 章句学
下载PDF
中国经学诠释学及其释经的自解原则——论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独断论诠释学思想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乃乔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共37页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是孔子在原始经学时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且完整的经学诠释学命题。关于这个诠释学命题的提出,孔子是受动于血缘宗法制信仰的推动,而没有给出逻辑的论证,因此孔子以一个独断论的诠释学命题封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是孔子在原始经学时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且完整的经学诠释学命题。关于这个诠释学命题的提出,孔子是受动于血缘宗法制信仰的推动,而没有给出逻辑的论证,因此孔子以一个独断论的诠释学命题封闭了"六经"文本,把"六经"负载的意义在绝对的遵循中诠释为绝对真理——周公礼乐制度,同时也为自己塑造无冕素王的圣人形象提供诠释学意义上的必要性准备。西方基督教的释经学关于《圣经》的诠释有着重要的自解原则,中国经学诠释学对"六经"或《十三经》的诠释也有着在信仰上构成的自解原则。而经学诠释学自解原则告诉我们,"述"的字义与词义是"遵循","作"的字义与词义是"制作"与"兴作"。杨伯峻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过度诠释为"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从而把一个经学诠释学命题降解为文学诠释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国经学诠释学 自解原则 独断论诠释学 信仰 误读 过度诠释 创造性诠释
原文传递
“改火说”与唐代寒食诗的兴盛──中国古代民俗与文学关系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景圣琪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4,共6页
初唐官方视《周礼》为寒食最初起源的"改火说",消除了此前由"介子推说"所造成的寒食与儒家礼的对抗,不但奠定了寒食在唐代发展的合法基础,而且还带来了唐代寒食诗的兴盛。
关键词 唐代 介子推说 改火说 儒家礼 寒食诗
下载PDF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礼制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高贤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3-455,共3页
孝文帝时期的礼制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政治上,找到了北魏王朝正统地位的经学与历史依据;二、社会变革上,实现了拓跋部由游牧文化向中原农耕文化在礼制方面的转变;三、学术上,解决了汉魏晋诸儒没有解决的一些经学难题。
关键词 北魏 孝文帝 礼制 经学
下载PDF
戴震哲学思想渊源的再探讨
8
作者 徐玲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8,共5页
传统的戴震思想"分期说"将戴震划归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即"考据学家戴东原"与"思想家戴东原",人为地割断了戴震考据与义理的关系,使得历来对戴震哲学思想渊源的探讨具有片面性。戴震少年便志于闻道,其前... 传统的戴震思想"分期说"将戴震划归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即"考据学家戴东原"与"思想家戴东原",人为地割断了戴震考据与义理的关系,使得历来对戴震哲学思想渊源的探讨具有片面性。戴震少年便志于闻道,其前期对六书、九数及典章制度的考据只是其求道的手段。从戴震一生的研究历程可以看出,他所致力研究的六经、孔孟才是其哲学思想的渊源。戴震哲学是对原始儒学关心民瘼思想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哲学思想 渊源 考据 义理
下载PDF
从学派经典到经学圣典——《论语》的编纂与儒家学派的建构
9
作者 夏德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9-127,共9页
《论语》的身份发生了由学派经典到经学圣典的转移,这种嬗变与儒家学派的建构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整体上来看,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随着孔子的去世,儒门内部出现分歧乃至分裂,因此只有通过整理孔子遗说、建构本学派的经典以... 《论语》的身份发生了由学派经典到经学圣典的转移,这种嬗变与儒家学派的建构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整体上来看,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随着孔子的去世,儒门内部出现分歧乃至分裂,因此只有通过整理孔子遗说、建构本学派的经典以整合、加强本学派力量,《论语》在这种情况下得以编纂;二是汉代以降儒门极力将《论语》打造为经学圣典,这不仅是儒家经典体系的一次扩大与重构,是一种新的知识体系与学术典范的建构,同时也反映了儒家学派在更高层面上的愿望,意味着儒门的兴趣不再局限于本学派内部的事务,而是力图向意识形态层面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学派建设 学派经典 经学圣典
下载PDF
汉哀帝改制考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善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4-79,共6页
汉成帝委政于外家王氏,导致其专擅朝政,皇权衰微;加之长期积聚、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已严重威胁西汉政权的生存。汉哀帝即位后,推行了若干改制措施,其具体内容有:罢弃乐府、倡导三年丧礼、改正祖母、父、母名号、推行皇帝宗庙制度改革... 汉成帝委政于外家王氏,导致其专擅朝政,皇权衰微;加之长期积聚、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已严重威胁西汉政权的生存。汉哀帝即位后,推行了若干改制措施,其具体内容有:罢弃乐府、倡导三年丧礼、改正祖母、父、母名号、推行皇帝宗庙制度改革的礼乐改革;大致遵照若干儒家经典有关记载和现实需要,改革相关职官制度;限制贵族富豪疯狂兼并土地和大规模占有劳动者;支持刘歆争立古文经学于学官等。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合乎实际的改制方案,改制过程中哀帝又因人废法,息事宁人,宠幸奸佞小人,又因侵犯权贵利益而遭抵制,汉哀帝推行的旨在挽救西汉统治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哀帝 礼乐 职官制度 限田限奴 古文经学 改制
下载PDF
“天下”之变与晚清学政中“经学科”的兴废
11
作者 袁晓晶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7年第2期257-274,共18页
传统儒家天下观在晚清万国观的冲击下几近瓦解,作为天下观核心精神载体的经学,也因此在新学制的设立过程中,遭遇重重困境。经学科在晚清新学制的兴立废止,反映出与新兴国家主义相联系的经学,放弃了天下观中政道高于治道的理念,而是转向... 传统儒家天下观在晚清万国观的冲击下几近瓦解,作为天下观核心精神载体的经学,也因此在新学制的设立过程中,遭遇重重困境。经学科在晚清新学制的兴立废止,反映出与新兴国家主义相联系的经学,放弃了天下观中政道高于治道的理念,而是转向了国家意识形态,这一转向加速了经学意义的自我消解;而另一种与民族主义相关联的经学,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经学与儒家政治理念在现代中国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经学 经学科
原文传递
基于主题模型的先秦儒学典籍主题演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进东 刘琳琳 +1 位作者 孟祥俊 张健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03-2115,共13页
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籍研究对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先秦儒学典籍《论语》、《孟子》和《荀子》为研究对象,基于主题数优化的LDA模型,提取先秦儒学典籍的主要话题;针对动态主题... 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籍研究对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先秦儒学典籍《论语》、《孟子》和《荀子》为研究对象,基于主题数优化的LDA模型,提取先秦儒学典籍的主要话题;针对动态主题模型在主题演化分析中的不足,采用基于主题语义关联度的Baseline方法,分析主题在不同时期的演化趋势.相对于动态主题模型难以准确抽取主题演化趋势,Baseline方法发现先秦儒学典籍在“政”、“仁”、“礼”、“教育观”和“认识论”等主题演化趋势明显,且与LDA独立分析结果的趋势一致,验证了Baseline方法在古籍主题演化分析的有效性,实现了先秦典籍的主题提取以及深层次的主题演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模型 知识挖掘 主题演化 儒学典籍
原文传递
苏辙《春秋集解》以史传经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高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2-25,34,共15页
北宋《春秋》学以争论褒贬、臧否义例为主潮,滔滔汩汩,席卷天下之际,苏辙《春秋集解》特出其间,以矫俗规过为著书旨趣,极力诋斥孙复诸家"以意说经"之穿凿钩深。家学、庭训、地域文化与学风世俗之激荡触发,于是蔚为苏辙《春秋... 北宋《春秋》学以争论褒贬、臧否义例为主潮,滔滔汩汩,席卷天下之际,苏辙《春秋集解》特出其间,以矫俗规过为著书旨趣,极力诋斥孙复诸家"以意说经"之穿凿钩深。家学、庭训、地域文化与学风世俗之激荡触发,于是蔚为苏辙《春秋集解》以训诂为书法,事义兼采而又归本于"以史传经"之特色。本文考其特色大抵有三:一、解读《春秋》,专主《左传》叙事;二、据史为断,批驳"以意说经";三、事据《左传》,义兼《公》《谷》;权衡诸家,发挥经旨隐微。此种透过考据事实,以得书法之治经风格,于北宋揣度义例、执着褒贬之《春秋》学研究主潮中,真堪为沧海横流之中流砥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春秋集解》 以史传经
下载PDF
王闿运《尔雅集解》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留金腾 郭鹏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4-129,共6页
王闿运《尔雅集解》为重要的雅学典籍,采录汉至清代相关注释,要言不烦,并多己见,可与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相参照。《尔雅集解》之体例为:卷首撰写引言,说明各篇要旨;正文下标示异文;立论之前,罗列旧注。其注解方法... 王闿运《尔雅集解》为重要的雅学典籍,采录汉至清代相关注释,要言不烦,并多己见,可与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相参照。《尔雅集解》之体例为:卷首撰写引言,说明各篇要旨;正文下标示异文;立论之前,罗列旧注。其注解方法主要有四:追寻字义、分析词义、校勘异文、辨析假借。其显著优点有二:厘清异文,校订典籍;见识卓著,善用文献。然因王氏未见新出之甲金文献,训释字词,难免有所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闿运 《尔雅》 《尔雅集解》 经学 训诂学
下载PDF
《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勇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1-40,共10页
在传统社会里,孔庙恰是文化力量与政治力量交汇之点;而作为"世界性的历史宗教",孔庙祀典也引人入胜。黄进兴著《优入圣域》一书,最具意义的就是对历史上孔庙祭祀制度的研究。本文结合黄先生的研究思路和此书的成书背景,对这... 在传统社会里,孔庙恰是文化力量与政治力量交汇之点;而作为"世界性的历史宗教",孔庙祀典也引人入胜。黄进兴著《优入圣域》一书,最具意义的就是对历史上孔庙祭祀制度的研究。本文结合黄先生的研究思路和此书的成书背景,对这一研究的具体成果加以述析和评论,并尝试提出笔者对潜在的研究空间之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 孔庙 祭祀制度 书评 黄进兴
下载PDF
读《经义述闻·尔雅》札记三则
16
作者 留金腾 郭鹏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2-67,共6页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乃清代朴学巨擘,《经义述闻》是父子二人的学术结晶,一向被奉为读经者的金科玉律,影响深远。此书对《尔雅》加以稽考析疑,其见解之精,自汉以来,无出其右。然书中仍有未备之处:首先,王氏举《齐语》、《晋语》以证&...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乃清代朴学巨擘,《经义述闻》是父子二人的学术结晶,一向被奉为读经者的金科玉律,影响深远。此书对《尔雅》加以稽考析疑,其见解之精,自汉以来,无出其右。然书中仍有未备之处:首先,王氏举《齐语》、《晋语》以证"业"有"叙"义,其说非是。"业"于此可训作"纂"或"修";其二,王氏引《诗经》证明"惟"为"谋",并引《尚书·康诰》诸例证明"基"为"谋",皆有不妥,前者不足为训,后者则于文意不合;其三,王氏以《淮南子·本经训》及〈释天〉二例证明"宜"为"事",然前者当为"适宜",后者则为祭名,王氏之说不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经学 王念孙 王引之 《经义述闻》 《尔雅》
下载PDF
从科举考试看晚清学术转向
17
作者 冯建民 《教育与考试》 2013年第3期51-56,共6页
晚清时期,伴随时局变化,学术也发生了转向,基本呈现出汉学由盛而衰、今文经学大兴、理学中兴而衰败的学术格局。透过科举考试来审视这一学术转向,不仅可以发现科举考试与学术转向之间有紧密关联,而且可以给学术史研究提供一个新颖视角。
关键词 晚清 科举考试 乾嘉汉学 今文经学 理学
下载PDF
《新学伪经考》古籍辨伪平议
18
作者 李少波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讨论古文经真伪的辨伪学的专著。但《新学伪经考》中的辨伪并非客观的学术研究,而是思想家手中论证自己先验思想正确性的工具和打击论敌的武器。这样的辨伪事实上背离了辨伪学应然性要求,步入了歧途。其文与学...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讨论古文经真伪的辨伪学的专著。但《新学伪经考》中的辨伪并非客观的学术研究,而是思想家手中论证自己先验思想正确性的工具和打击论敌的武器。这样的辨伪事实上背离了辨伪学应然性要求,步入了歧途。其文与学术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有损于学术品德之客观与诚信。既有伤于学术,无益于思想建设,政治亦不享其利。康有为在历史上自有其地位,然不在其《新学伪经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学伪经考》 辨伪学 康有为 今文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