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隐转喻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以《经济学人》涉华政治漫画语篇为例 被引量:80
1
作者 赵秀凤 冯德正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31-36,共6页
纵观近二十年来国内外隐转喻研究,绝大多数关注语言现象,只有零散研究涉及到多模态隐转喻,即使这几例研究也主要是论述转喻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关注多模态隐转喻的社会语用功能,更没有系统探讨多模态隐转喻对特定话题的建构作用。本文以... 纵观近二十年来国内外隐转喻研究,绝大多数关注语言现象,只有零散研究涉及到多模态隐转喻,即使这几例研究也主要是论述转喻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关注多模态隐转喻的社会语用功能,更没有系统探讨多模态隐转喻对特定话题的建构作用。本文以《经济学人》涉华多模态语篇为例,批评分析多模态隐转喻对中国形象的建构。通过对94篇语料的系统分析,我们发现该类语篇充分发挥视觉符号在空间上的叠加、交叉、融合等特性,创造虚构隐喻场景,启用多维或多重转喻(链)和隐喻(链)互动,把场景中的概念成分、逻辑推理、判断和评价等系统映射入目标域。该媒体频繁使用八大类常规源域,映射中国国家域,但是,这些源域的结构和表征样态体现出明显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特征——普遍突显负面属性,与传统刻板印象高度契合,体现了创作者在西方霸权主义定势思维作用下对新兴东方经济体的成见或偏见。本文提出应该加强对多模态隐转喻的社会维度研究,从社会现实建构的角度,认清新奇有趣的政治漫画背后的意识形态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隐转喻 隐喻的社会维度 政治漫画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美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研究——以“美国退出TPP”相关报道为例 被引量:67
2
作者 汪徽 辛斌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8,共7页
根据批评话语分析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国家形象是建构出来的,其中媒体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中有决定性的作用。媒体在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中经常采用隐喻这一强大的话语策略。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对"美国退出TPP"事件的82篇... 根据批评话语分析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国家形象是建构出来的,其中媒体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中有决定性的作用。媒体在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中经常采用隐喻这一强大的话语策略。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对"美国退出TPP"事件的82篇报道为语料,运用批评隐喻分析法和语料库研究法,分析了美国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隐喻以及通过隐喻建构的中国形象。分析显示,美国媒体在相关报道中通过隐喻建构出了"美国的敌人"、"美国的竞争对手"和"意欲抢夺美国主角地位的配角"等负面的中国形象,与中国试图树立的和平发展的积极的中国形象存在较大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中国形象 媒体话语 美国退出TPP
原文传递
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批评隐喻策略--以“外媒中多模态隐喻构建的中国形象”教研课题为例 被引量:47
3
作者 赵秀凤 张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4,共4页
在电子媒体时代,英语报刊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广泛运用图文隐喻,借助人们所熟悉的概念或图式构建、灌输和宣扬西方价值体系,因为隐喻是构建话语框架体系,塑造思想的重要工具。藉此,本文以"外媒中多模态隐喻构建的中国形象"这一... 在电子媒体时代,英语报刊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广泛运用图文隐喻,借助人们所熟悉的概念或图式构建、灌输和宣扬西方价值体系,因为隐喻是构建话语框架体系,塑造思想的重要工具。藉此,本文以"外媒中多模态隐喻构建的中国形象"这一教研课题为例,介绍和展示英语报刊阅读的批评隐喻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教学实践表明,选取英语报刊中的多模态隐喻涉华语篇作为训练我国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素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隐喻 多模态隐喻 中国形象 英语报刊阅读教学
原文传递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与中国形象在海外的传播 被引量:43
4
作者 朱伊革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2期89-93,共5页
中国形象的创造主体历来多为西方人而不是中国人,中国形象是"他塑"而不是"自塑"。通过对翻译文本与形象建构关系的详细论述,认为翻译文本不仅是中国形象的"自塑",也是中国形象建构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形象的创造主体历来多为西方人而不是中国人,中国形象是"他塑"而不是"自塑"。通过对翻译文本与形象建构关系的详细论述,认为翻译文本不仅是中国形象的"自塑",也是中国形象建构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译本是中国形象在世界的自我表述,该译本在海外的成功发行可改变中国形象总是被动地由西方来表述的局面,纠正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偏颇描述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传播中国形象以及构建国际社会新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译本不仅有利于改变由"他者"建构中国形象的被动局面,而且能积极推动中国形象学以及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中国形象 英文译本
原文传递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之间:七百年来西方中国观的两个极端 被引量:38
5
作者 周宁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18,共8页
西方的中国观反复无常,关键看我们在什么意义上理解西方的中国观,是认识还是想象、是知识还是表述。在后现代的、批判的知识立场上研究西方的中国观,假设西方的中国观是西方在社会想象层次上构筑的有关文化他者的形象,自身生产与分配意... 西方的中国观反复无常,关键看我们在什么意义上理解西方的中国观,是认识还是想象、是知识还是表述。在后现代的、批判的知识立场上研究西方的中国观,假设西方的中国观是西方在社会想象层次上构筑的有关文化他者的形象,自身生产与分配意义,无所谓客观的知识,也无所谓真实或虚构。西方的中国形象反复但并非无常,它在乌托邦与意识形态两极之间摇摆,超越颠覆或整合巩固,意义都在西方文化本身。西方的中国形象表现的永远是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乌托邦 西方国家 中国观 后现代主义 专题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形象研究的话语转向 被引量:41
6
作者 陈琳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7,共5页
本文梳理近五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形象研究,特别是国内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和传播学领域中国形象研究的成果,分析其在研究方法上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话语分析方法在中国形象研究中的优势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语言学理... 本文梳理近五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形象研究,特别是国内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和传播学领域中国形象研究的成果,分析其在研究方法上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话语分析方法在中国形象研究中的优势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语言学理论的话语研究有助于阐释中国形象的建构过程,探讨形象建构的话语规律,对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话语分析 话语转向
原文传递
探究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方法论创新:基于“全球中国”的概念透视 被引量:38
7
作者 史安斌 盛阳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5-13,共9页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中国"成为国际传播概念和理论创新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和经济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也为理解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的转型升级提供...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中国"成为国际传播概念和理论创新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和经济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也为理解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跨越民族国家和地缘政治边界的国际传播理论想象,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不仅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理论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方法论创新意义。随着中国在世界秩序的重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全面客观地评估、塑造和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重塑"全球中国"新形象,亦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重构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中国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话语体系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分析:1993-1998 被引量:20
8
作者 潘志高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2-55,共4页
媒体如何报道一个国家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主流社会当时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看法,决定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不会太好,这在媒体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关键词 《纽约时报》 对华报道 中国形象 美国媒体
下载PDF
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和地震构造解释 被引量:24
9
作者 余钦范 马杏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14,共10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它包括航磁数据的假彩色图、立体阴影图、卷积滤波、指数滤波及局部自适应增强(LAHE)等图像。本文在研究了这些图像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基础上,对其所反映的地质实体及其演化和各种构造形迹这两个... 本文介绍了我国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它包括航磁数据的假彩色图、立体阴影图、卷积滤波、指数滤波及局部自适应增强(LAHE)等图像。本文在研究了这些图像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基础上,对其所反映的地质实体及其演化和各种构造形迹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而建立了华北亚板块的地震构造立体格架,并运用走滑断裂带间块体转动模型,对本区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机制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航磁图像处理 地震构造
下载PDF
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武术之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方国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6-39,47,共5页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理论,对中华武术的文化价值观与符号学意义进行了分析、探索和解读。认为:武术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此符号背后的意义较之技术而言更为深远。对外,它能够很好地标识中国、讲述中国;对内,可以提...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理论,对中华武术的文化价值观与符号学意义进行了分析、探索和解读。认为:武术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此符号背后的意义较之技术而言更为深远。对外,它能够很好地标识中国、讲述中国;对内,可以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结论:从符号角度审视文化的大文化观,可以启示人们:要想使文化可以薪火相传不仅需要保留文化的内涵,更要注意到文化储存的"手段"。文化符号的意义是标识与象征,对于武术的这种认知,乃是制定其发展战略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中国符号 国家形象 符号学
原文传递
从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三个维度建构“全球中国”话语体系 被引量:23
11
作者 贾文山 刘长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本文综合利用文献资料分析、二手资料分析与历史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梳理"全球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历程。从历时性视角回溯"古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与国际话语体系建构过程;聚焦于共时性维度... 本文综合利用文献资料分析、二手资料分析与历史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梳理"全球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历程。从历时性视角回溯"古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与国际话语体系建构过程;聚焦于共时性维度,从顶层政治话语和舆论回应的角度梳理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即"全球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历时性与共时性在理论层面描绘出"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全球中国"三个国际话语体系维度之间的动态关联,勾勒出"全球中国"话语体系的轮廓,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权 国际话语体系 古代中国 现代中国 全球中国 舆论博弈 国家形象
下载PDF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被引量:22
12
作者 吴秀明 方爱武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6,共12页
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关于中国的审美想象与建构,它是作家在不同时空对国家民族的一种个性化的形象认知。在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上,由于受西方强势文化的裹挟和影响,中国形象的本土观照主要表现为自我异质化与自我幻象化。而从... 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关于中国的审美想象与建构,它是作家在不同时空对国家民族的一种个性化的形象认知。在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上,由于受西方强势文化的裹挟和影响,中国形象的本土观照主要表现为自我异质化与自我幻象化。而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中国形象不仅存在自我传播的泛政治化问题,而且还存在他者传播的结构失衡性问题。为了在全球化语境下更好地重塑中国形象,当下尤其有必要处理好本土经验与普世价值、文化自信与文化自省、仿造性与原创性这三方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国形象” 塑造 传播 反思 传统 原创性 全球化
下载PDF
中国符号:武术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21
13
作者 方国清 骆红斌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如今的中国很难像以前那样毫不在乎世界对于"中国国家形象"这个声誉资本的评价和看法了,因为它将决定今后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命运。当代中国也都正在构建新的国家形象以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民族体育又能在这一层面上具备何种意... 如今的中国很难像以前那样毫不在乎世界对于"中国国家形象"这个声誉资本的评价和看法了,因为它将决定今后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命运。当代中国也都正在构建新的国家形象以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民族体育又能在这一层面上具备何种意义,正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文化传播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国符号的功用以及武术文化的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研究。结论: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能很好地标识中国、诠释中国"和平崛起形象"的文化符号,此符号背后的意义较之技术而言更为深远。在国家实现"和平崛起"的强国机遇中,在身体文化的领域里选择和确立国家的文化形象,武术应该成为首当其冲的不二之选,武术今后的发展必须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国家形象标志的高度。中国武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理应承担起塑造"文化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让西方人看到神奇的武术技术,更要让西方人通过武术这个中国符号尽可能地看到一个想象之外的真实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中国符号 国家形象 文化中国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从“中国年”到“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强 郑贵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3-76,共4页
让世界了解中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多种途径。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得以实现。但中国目前的文化传播仍处于“文化逆差”状态,如何加快对外文化交流,有效传播中国的声音和形象成为当务之急。需要构建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多种途径。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得以实现。但中国目前的文化传播仍处于“文化逆差”状态,如何加快对外文化交流,有效传播中国的声音和形象成为当务之急。需要构建文化传播的完整战略体系,注重互动交流;整合文化资源,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新貌;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工具,将一个发展、开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全新中国展示给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中国国家形象 柔性塑造
下载PDF
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建构中国形象和大国关系的话语策略研究——以2016中俄联合军演的相关报道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潘艳艳 董典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50-56,共7页
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因选在南海地区进行,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话语是建构身份和关系的社会实践,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有关中俄军演的相关报道为语料,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借鉴评价理论,结... 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因选在南海地区进行,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话语是建构身份和关系的社会实践,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有关中俄军演的相关报道为语料,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借鉴评价理论,结合新闻的互文性特征,揭示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建构中国形象和大国关系的话语策略。本文的研究发现,在定位策略和信息焦点调整的策略下,美国主流媒体用具消极评价意义的动词、转述动词、副词、形容词、转述小句以及部分直接引用等话语策略建构中国形象,用直接引语、间接引语、间接引述中把个别词或短语加上引号和对比性标记语等话语策略建构大国关系;在话语策略分析的基础上,还发现美国媒体忽略事实、借题发挥、制造热点话题,从而引导国际舆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联合军演 中国形象 大国关系 话语策略
原文传递
全球中国形象研究的知识版图——基于SSCI期刊论文(1998—2015)的文本挖掘 被引量:19
16
作者 韦路 谢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5,共11页
国际国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逐年增多,特别在2008年以后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地区方面,来源于中国、美国、东南亚邻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中国形象研究相对较多。学科方面,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研究较多,各学科研究侧重... 国际国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逐年增多,特别在2008年以后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地区方面,来源于中国、美国、东南亚邻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中国形象研究相对较多。学科方面,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研究较多,各学科研究侧重点不同,多学科交叉趋势日益显著。主题方面,词频分析和文本挖掘表明,中国形象研究可归纳为五大研究主题,即形象传播、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管理、企业形象与国际化、城市形象与规划治理。理论方面,主要包括刻板印象、框架理论、议程设置、他者理论、品牌理论、认知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等。方法方面,国际中国形象研究以量化为主,调查和内容分析等方法较为盛行。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过于微观与琐碎,理论化程度不足,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亦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国家形象 企业形象 城市形象 SSCI
原文传递
“国家形象”的内涵、功能之辨与中国定位探讨 被引量:19
17
作者 潘一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0,共6页
如果说中国的国家形象因为难得历史机遇而面临着新的提升空间,那么对国家形象内涵、功能和定位的探讨就更需要不同学科角度的深入思考。虽然一个良好的当代中国形象,可以借助强大的综合国力、依靠成功的国际传播策略来主动塑造和鼎力提... 如果说中国的国家形象因为难得历史机遇而面临着新的提升空间,那么对国家形象内涵、功能和定位的探讨就更需要不同学科角度的深入思考。虽然一个良好的当代中国形象,可以借助强大的综合国力、依靠成功的国际传播策略来主动塑造和鼎力提升,但还需要以公共关怀、普遍参与的方式,鼓励各行各业对中国丰富多彩的符号、形象、意象和信息系列进行价值观上的深入理解和意义把握,并让这种价值层面的开拓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实践层面和国际关系层面的公关工作相互联结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中国形象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中泰关系近况与泰国社会厌华情绪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锡镇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22-27,共6页
中泰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良好,这表现在双边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迅速发展上。但是,近几年来,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随着到泰国的中国游客和中资企业的不断增加,泰国社会舆论中出现了一股厌华情绪。本文将分析这种情绪的表... 中泰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良好,这表现在双边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迅速发展上。但是,近几年来,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随着到泰国的中国游客和中资企业的不断增加,泰国社会舆论中出现了一股厌华情绪。本文将分析这种情绪的表现和产生这种情绪的根源,并向中泰双方决策者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泰关系 厌华情绪 “一带一路”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逻辑建构与策略优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沈正赋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6,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国际传播逻辑建构中,通过对中国国家形象真实、立体、全面的展示,让国际社会在心理上信任和信赖中国;通过对中国国家形象愉悦感的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国际传播逻辑建构中,通过对中国国家形象真实、立体、全面的展示,让国际社会在心理上信任和信赖中国;通过对中国国家形象愉悦感的涵养与体验,让国际社会切身感受到中国国家形象可亲可爱;通过“四个自信”的彰显,实现国家尊崇感的型构与分享,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在新媒体传播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要善于遵循国际传播的新规则和新形态,实现传播策略与方法的最优化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进而形成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国际传播 可信 可爱 可敬
原文传递
“中国故事”与中国的国际形象 被引量:20
20
作者 楚树龙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7-42,66,共6页
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做到讲好"中国故事",其根本基础是做到位,创造真实的好故事,同时要不讲假故事,不否认、掩盖一些不够好的故事。面对国际受众,还要注意中、外... 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做到讲好"中国故事",其根本基础是做到位,创造真实的好故事,同时要不讲假故事,不否认、掩盖一些不够好的故事。面对国际受众,还要注意中、外文的使用,使"中国故事"的形式与内容相匹配,以便能真正收到好的效果。在语言使用方面,中国领导人身体力行,树立了典范,而历史上也有可学习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国际形象 对外宣传 公共外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