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城》的男性偏见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玲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12,共5页
《围城》在塑造鲍小姐的形象时延续的是传统男权文化既消费女性欲望又鄙视女性欲望的思路。在塑造苏文纨、孙柔嘉等形象时,隐含作者又放任笔下的人物,对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提出种种不公平的指控,并运用作者和叙述者的权威剥夺这些女性... 《围城》在塑造鲍小姐的形象时延续的是传统男权文化既消费女性欲望又鄙视女性欲望的思路。在塑造苏文纨、孙柔嘉等形象时,隐含作者又放任笔下的人物,对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提出种种不公平的指控,并运用作者和叙述者的权威剥夺这些女性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围城》的男性偏见由于与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交织在一起,尤其富有遮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女性形象 男性偏见
下载PDF
关于《围城》主人公方鸿渐悲剧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崇茂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8-40,共3页
《围城》中方鸿渐求学、觅职、恋爱,失业到婚变的失败经历说明方鸿渐已进入“神仙难,凡人更难”的人生因境。而从其家世、学历及人生际遇诸方面考察悲剧性格和命运的成因,我们更可以发现方鸿渐形象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士阶层和中国... 《围城》中方鸿渐求学、觅职、恋爱,失业到婚变的失败经历说明方鸿渐已进入“神仙难,凡人更难”的人生因境。而从其家世、学历及人生际遇诸方面考察悲剧性格和命运的成因,我们更可以发现方鸿渐形象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士阶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方鸿渐的悲剧,表明了传统观念在现代浮躁的中西文化冲击下,已被逼入了危险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围城 方鸿渐 悲剧性格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围城》语言修辞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钱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之所以风靡文坛 ,得益于作者调动了众多高超的艺术手法 ;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夸张、比喻、比拟、引申、反讽等修辞手法 ,从而避免了叙事的呆板平直 ,增添了诙谐风趣的幽默氛围。
关键词 《围城》 语言 修辞特色
下载PDF
《围城》:现代知识精英的神话破灭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剑华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围城》是一部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为题材的批判小说,它以"出国留洋"问题、"高等教育"问题、"现代女性"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反省了启蒙现代性所带来的真实效果。作品文本的中心主题是对现代知识精英的神话... 《围城》是一部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为题材的批判小说,它以"出国留洋"问题、"高等教育"问题、"现代女性"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反省了启蒙现代性所带来的真实效果。作品文本的中心主题是对现代知识精英的神话揭秘,其辐射意义至今仍对我们具有思想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出国留洋真相 高等教育质疑 现代女性揭秘 启蒙精英神话
下载PDF
《围城》语言陌生化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围城》语言的陌生化主要是通过转换词义、临时仿造、调整语序、拆解词语、超常搭配等方法实现的。这些用法,一方面是作者真实感受与体验的语言再现,一方面也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为之,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多方面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围城》 语言陌生化 实现途径
下载PDF
《围城》中的典型修辞话语 被引量:4
6
作者 何越鸿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23-125,共3页
钱钟书《围城》是语言艺术的精品,《围城》通过积极修辞,形成了大量典型修辞话语。《围城》多用看似寻常实则新奇的明喻,还常常围绕同一叙述对象,博依譬喻。此外,《围城》还运用了幽默睿智的仿拟、得体的夸张、对比、折绕、用典等积极... 钱钟书《围城》是语言艺术的精品,《围城》通过积极修辞,形成了大量典型修辞话语。《围城》多用看似寻常实则新奇的明喻,还常常围绕同一叙述对象,博依譬喻。此外,《围城》还运用了幽默睿智的仿拟、得体的夸张、对比、折绕、用典等积极修辞方式。这些积极修辞方式所形成的典型修辞话语脍炙人口,大大增强了《围城》的可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语言艺术 典型修辞话语 辞格
下载PDF
女人·婚姻·避难所——从《围城》和《中国式离婚》看女性的婚恋出路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瑞娟 张秀芬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6-57,60,共3页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中的女性形象,都透露出一种对男人与婚姻执著到可怕程度的女性情态。在今天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中的女性形象,都透露出一种对男人与婚姻执著到可怕程度的女性情态。在今天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并对女性的婚恋观及女性婚恋出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中国式离婚 现代新女性 婚姻 避难所
下载PDF
反讽及其限制——论《围城》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达敏 徐庆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3-38,共6页
叙事伦理主要追问叙述行为的正当性与叙述话语的合法性。《围城》的立场是反讽。从叙述话语看,反讽不仅体现在遣词造句,而且还体现在谋篇布局、性格塑造上。从叙述行为看,反讽一方面与讽刺、怀疑、伪装、预言相区分,另一方面对其自身也... 叙事伦理主要追问叙述行为的正当性与叙述话语的合法性。《围城》的立场是反讽。从叙述话语看,反讽不仅体现在遣词造句,而且还体现在谋篇布局、性格塑造上。从叙述行为看,反讽一方面与讽刺、怀疑、伪装、预言相区分,另一方面对其自身也有限制。这种区分与限制既是《围城》叙事的正当性之所在,也是形成《围城》话语悲剧性反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围城》 叙事伦理 反讽 反讽的限制
下载PDF
《名利场》与《围城》之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翠兰 《茂名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1-75,78,共6页
《名利场》与《围城》是英中文学名著中相隔百年的讽喻小说。两者的故事层面、文化层面相似,在小说技巧方面也如出一辙。区别在于人物塑造的手法与妙喻珠联的语言。
关键词 《围城》 《名利场》 讽喻小说
下载PDF
绝望的反抗与时间价值的失效——《围城》与《活动变人形》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曼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50-53,共4页
《围城》与《活动变人形》分别是钱钟书和王蒙的代表作,二者在内容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结尾艺术、象征意象、叙述视角方面又有很大差异。从而显示出其主题思想存在不同。《围城》是哲学—生命层面的,《活动变人形》是社会—文化层面... 《围城》与《活动变人形》分别是钱钟书和王蒙的代表作,二者在内容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结尾艺术、象征意象、叙述视角方面又有很大差异。从而显示出其主题思想存在不同。《围城》是哲学—生命层面的,《活动变人形》是社会—文化层面的,显然前者要比后者深刻得多。其原因表现在作家气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现当代作家中的同类题材中也有类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活动变人形》 比较
下载PDF
展现畸形社会人生的困境和人性的悲哀——论《围城》的深层意蕴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呈武 吴燕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4-38,共5页
该文试从社会、人生及人性三方面来展示《围城》的思想蕴涵 ,对《围城》的主旨提出新的认识———《围城》表现了中西文化合流与碰撞下的畸形社会和人以及对人生、人性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 《围城》 意蕴 中西文化 困境 悲哀
下载PDF
《围城》的语言艺术发微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斌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8年第4期69-73,共5页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贯穿《围城》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作者精心地把辛辣的讽刺和渊深的知识巧妙地编织...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贯穿《围城》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作者精心地把辛辣的讽刺和渊深的知识巧妙地编织成一根闪烁着幽默之光的讽刺缨络,意之所指,无不束手就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语言智慧 讽刺 幽默 冷峻
原文传递
跨越时空的文化冲突与人性冲突——重读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淑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2-164,共3页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中篇小说《苹果树》表现了两种文化的冲突、人性内在的冲突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方面的冲突,而这些冲突是人类永恒的困惑。
关键词 文化 人性 情感 理智 围城 冲突
下载PDF
围城内的生命之痛——铁凝小说中的婚姻伦理叙事
14
作者 李素梅 李彦文 《邯郸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铁凝小说中的婚姻伦理叙事不是道德审判和道德训诫,她重在探讨婚姻内的生命感觉和生存状态,她写出了婚姻的沉重与苍白,写出了爱的荒凉和个体生命的压抑和疼痛,其目的在于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审视,对女性自身的审视,对人性的深深体察以及对... 铁凝小说中的婚姻伦理叙事不是道德审判和道德训诫,她重在探讨婚姻内的生命感觉和生存状态,她写出了婚姻的沉重与苍白,写出了爱的荒凉和个体生命的压抑和疼痛,其目的在于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审视,对女性自身的审视,对人性的深深体察以及对人的精神和灵魂的的关爱和体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凝 婚姻伦理 叙事 围城
下载PDF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静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2-93,共2页
钱钟书是一位在写作中时刻带有讽刺艺术性的批判性作家,他所著的作品大都用来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并用带有强烈批判性的语言文字来讽刺人物以及人性的恶劣作为。而《围城》是他所著作品中最具有深远意义及影响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钱... 钱钟书是一位在写作中时刻带有讽刺艺术性的批判性作家,他所著的作品大都用来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并用带有强烈批判性的语言文字来讽刺人物以及人性的恶劣作为。而《围城》是他所著作品中最具有深远意义及影响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钱钟书运用独具幽默性质的文字语言以及批判性的讽刺艺术对旧社会的各种弊端,即社会规范和制度、社会伦理及道德、文化发展及传承、人物特性及缺点进行了揭露与批判。另外在这部作品中,钱钟在运用幽默和风趣的言语进行批判讽刺时,也将讽刺艺术的写作手法与应用推向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讽刺 艺术 特色
下载PDF
巧比妙喻出幽默——围《城》的比喻运用和幽默风格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匡腊英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8-102,共5页
《围城》具有丰富的奇比妙喻,为人称道。《围城》中的比喻样式繁多,喻体选用别出心裁,反传统比喻之道而行,在形成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方面功不可没。
关键词 比喻 幽默 《围城》 钱钟书
下载PDF
《围城》中知识分子生存困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延雄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长篇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作为知识分子 ,在世俗社会圈子中 ,为恋情、家庭、事业等诸多最平凡的生活所包围 ,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作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 ,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深刻描绘与无情的透视 。
关键词 围城 知识分子 生存 困境
下载PDF
抗战文学“时段性”品格的生成、意义及其突破——以《文艺复兴》杂志的三部长篇小说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彦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29-35,共7页
抗战造就的特殊社会文化环境,赋予了抗战文学独特的"时段性"品格。民族国家的现实需求、中国知识分子的济世精神与道德担当、政党政治对文学生产的介入是该品格生成的主要原因。姚蓬子于1940年11月以《抗战文艺》杂志名义召... 抗战造就的特殊社会文化环境,赋予了抗战文学独特的"时段性"品格。民族国家的现实需求、中国知识分子的济世精神与道德担当、政党政治对文学生产的介入是该品格生成的主要原因。姚蓬子于1940年11月以《抗战文艺》杂志名义召开的《一九四一年文学趋向的展望》座谈会,无疑是代表着对已有局限的最深入反思,指出了抗战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但是,以创作形式对抗战文学"时段性"品格局限的突破,则在其后的《文艺复兴》杂志中的三个长篇小说《寒夜》《围城》《引力》中得到集中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时段性”品格 《文艺复兴》 《寒夜》 《围城》 《引力》
下载PDF
浅析隐喻及熟语的德语翻译策略——以《围城》第三章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旸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3期152-157,共6页
钱钟书的著作《围城》语言犀利巧妙,充满了大量独特新颖的隐喻及熟语,这同中国文化以及语言文字之运用紧密相连。如何准确、统一地传达相关的文化意象形式及内涵成为了翻译的难点。该文对时下部分相关分析理论进行简介,并对《围城》第... 钱钟书的著作《围城》语言犀利巧妙,充满了大量独特新颖的隐喻及熟语,这同中国文化以及语言文字之运用紧密相连。如何准确、统一地传达相关的文化意象形式及内涵成为了翻译的难点。该文对时下部分相关分析理论进行简介,并对《围城》第三章的中译德的典型隐喻进行归纳、分析、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德语翻译 隐喻 熟语
下载PDF
方鸿渐 阿Q及其他——《围城》人物塑造中的鲁迅因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吉鹏 韩旭 《巢湖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2-66,共5页
钱钟书的《围城》塑造了以方鸿渐为代表的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典型。在他们身上,笔者发现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再次复活,所不同的是,他们对于自身的劣根性有着清醒的认知,但却依然安于此道,是一种"明知故犯"的阿Q精神... 钱钟书的《围城》塑造了以方鸿渐为代表的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典型。在他们身上,笔者发现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再次复活,所不同的是,他们对于自身的劣根性有着清醒的认知,但却依然安于此道,是一种"明知故犯"的阿Q精神。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围城》中的人物,对阿Q基因的继承和变异,进而开掘其与阿Q存在的相同与不同的文化根源,进行文化反思。其次,从艺术手法角度来看,笔者发现鲁迅、钱钟书都是运用了模糊小说情节、抽象凸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手法,为我们奉献了阿Q、方鸿渐两个精神典型。再有,作为讽刺幽默的两位大师,鲁迅更侧重于社会批判的姿态,对与实际的现世生活格格不入的荒诞的人和事进行尖锐的讽刺,钱钟书则是以学者的睿智"过滤"出平凡生活中的喜剧和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方鸿渐 阿Q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