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政机关合署办公的标准:功能、问题与重构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82,共11页
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发展,党政机关合署办公有望展开更为丰富的探索实践。目前,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规范依据中,党政机关合署办公的标准均不明确。从组织法角度来看,明确该标准,可以实现澄清概念,确立党政机关合署办公独特逻辑、结构,引... 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发展,党政机关合署办公有望展开更为丰富的探索实践。目前,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规范依据中,党政机关合署办公的标准均不明确。从组织法角度来看,明确该标准,可以实现澄清概念,确立党政机关合署办公独特逻辑、结构,引导组织设置的规范化、法治化三项复合功能。具体来看,党政机关合署办公仍存在设定标准模糊、粗糙和缺乏规范依据的问题,这根源于与国家制度建设相关的权力微观配置和调适仍在进行当中,我国组织机构设置主要受政策调整以及党政机关合署办公实践稀少。有必要推进组织法定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中的双重拓展,同时采用积极方式和消极方式来重构党政机关合署办公的现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署办公 党政机关合署办公 标准设定 行政组织法 组织法定
下载PDF
行政执法权全面下移的组织法回应 被引量:34
2
作者 卢护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虽然行政执法权全面下移工作已然铺开,但我国现有法律规范体系并未为其提供充足的规范基础,既有的行政组织结构及其相应规则也没有为镇街有效承接执法权做好充分准备。行政执法权全面下移依然承受着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双重考问。以《行政... 虽然行政执法权全面下移工作已然铺开,但我国现有法律规范体系并未为其提供充足的规范基础,既有的行政组织结构及其相应规则也没有为镇街有效承接执法权做好充分准备。行政执法权全面下移依然承受着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双重考问。以《行政处罚法》为框架的分析思路,并不能为消弭质疑提供有力支撑。行政执法权全面下移带来了镇街行政法身份、规模与组织形式、与区县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行政执法权全面下移属于执法权配置的结构性变迁,因而只能在组织法框架下探寻其解决之道。具体而言,应当通过《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修改赋予镇街执法主体资格,在此基础上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形式安排镇街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理顺镇街执法与县(市、区)职能部门的关系,并为镇街执法提供必要的财政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权全面下移 规范基础 制度重构 行政处罚法 组织法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中独立监管机构的组织法构造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118,共28页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政府监管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权的第三大支柱,与赋予信息主体权利、强化信息处理者义务同样重要。监管机构是个人信息保护监管的组织基础,《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对监管机构的基...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政府监管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权的第三大支柱,与赋予信息主体权利、强化信息处理者义务同样重要。监管机构是个人信息保护监管的组织基础,《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对监管机构的基本职责、主要职权、监管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但仍然无法解决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监管的行政组织模式面临的困境。由于“监管者与受监管者”的双重身份,导致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中立性,再加上“条块分割”的组织关系,可能导致部门之间协作性不足,引发差异化执法或者选择性执法。在现代规制国中盛行其道的独立监管机构,由于集专业主义、运行自治、政治绝缘、政策上的专业知识及灵活应对变动环境的特点于一身,能够更好地为个人信息保护权提供结构性支持,已经在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中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为了更好地落实个人信息的国家保护义务,我国应当在未来设立国家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作为统一独立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机构,并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其法律地位、组织结构、基本职责、行政职权、监管措施和问责机制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独立监管机构 行政组织法 政府监管 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
原文传递
论公法人制度建构的意义和治理功能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昕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19,共16页
在现代行政组织体制中,公法人是一项重要的组织手段与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法人的身份独立与行为自主,实现行政的自治与绩效。因此,以公法人这一组织形态作为行政治理手段是现代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改革所引发的社会结构性... 在现代行政组织体制中,公法人是一项重要的组织手段与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法人的身份独立与行为自主,实现行政的自治与绩效。因此,以公法人这一组织形态作为行政治理手段是现代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改革所引发的社会结构性变迁,反映到法律层面可以概括为由官僚化的单位治理模式向自主化的法人治理模式的演变,体现为法人作为一种组织形态与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得以逐渐落实。公法人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的组织手段,其制度功能体现为两个方面,即以法人格化的方式实现行政分权下的自治,以法人化的方式应对科层制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人制度 行政组织 行政改革 新公共管理 治理 自治 分权 科层制
下载PDF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法律地位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7
5
作者 宋华琳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5-204,291,共11页
我国195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卫生防疫站,1989年版《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卫生防疫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2004年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疾控机构的法律地位。疾控机构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应以立法授予疾控机构... 我国195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卫生防疫站,1989年版《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卫生防疫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2004年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疾控机构的法律地位。疾控机构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应以立法授予疾控机构必要的外部职能,并明确疾控机构的法定职责与法律责任。此外,还应重构行政机关与疾控机构间的关系,理性认识疾控机构的专业性和相对自主性,以自律规范推进疾控机构的自我规制。疾控机构应依法履行行政过程中的咨询性、辅助性职能,应明确行政机关在疾控体系建设中的保障义务,行政机关应对疾控机构进行合法性监督。同时,应加强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指导,加强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公众之间的联系,打造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治理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行政组织法 事业单位法人 专业性 相对自主性
原文传递
论机构改革与行政主体理论创新 被引量:13
6
作者 熊文钊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1,共15页
机构改革的逻辑路径主要是静态的机构调整与动态的职能转变,行使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属于不同的逻辑范畴。党政融合的机构改革实践为行政主体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行政主体是动态性、抽象性、开放性的概念范畴,行政主体理... 机构改革的逻辑路径主要是静态的机构调整与动态的职能转变,行使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属于不同的逻辑范畴。党政融合的机构改革实践为行政主体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行政主体是动态性、抽象性、开放性的概念范畴,行政主体理论是行政法治的基础理论,在机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机构改革的理论分析,引入与之逻辑关联的行政主体理论,可发现传统行政主体理论的逻辑错位和现实问题,如静态的行政机关概念范畴狭窄、行为主体权责分离等。针对这些问题,在对相关学说和域外经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行政主体概念范畴的界定与调适、组织形式的分立与统合以及新型党政融合体制中的主体行为属性的甄别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从而拓宽行政主体理论的研究视野,对机构改革在现实实践中面临的新课题进行理论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行政职能 行政主体 行政救济 行政组织法
原文传递
试论行政组织法治下的行政体制改革 被引量:13
7
作者 熊文钊 史艳丽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71,共9页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制度短缺和法制不健全的问题,现实的法律与政府的自身改革经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张力。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借助宪政和法治的精神、原则,以法律的方式进行制度重塑,明晰行政改革权的相关问题,...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制度短缺和法制不健全的问题,现实的法律与政府的自身改革经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张力。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借助宪政和法治的精神、原则,以法律的方式进行制度重塑,明晰行政改革权的相关问题,实现行政编制的政策调整转向法律调整,明确政府职能的目标与定位,健全政府组织法体系,加快行政程序制度建设,重新调整和配置行政权力,使其合乎法治化的要求,破解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防止行政体制改革失范与无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组织 法治 行政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论乡镇法治政府建设路径的法治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夏正林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75-83,共9页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路径的法治化对于实现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任务具有独特的意义。当前,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在实现路径方面,主要存在重政策推进而轻法治规范、组织法的保障与行为法授权不协调、权力清单方式运用不准确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路径的法治化对于实现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任务具有独特的意义。当前,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在实现路径方面,主要存在重政策推进而轻法治规范、组织法的保障与行为法授权不协调、权力清单方式运用不准确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此,应当重视运用法治方式推进乡镇政府改革;应当运用行为法"一事一授权"功能,实现乡镇权责对应、人财物保障;应当正确运用权力清单,实现乡镇政府职权的公开和透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政府 路径的法治化 组织法 行为法 权责清单
下载PDF
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重构——以“三张清单”制度为路径 被引量:10
9
作者 孟鸿志 张彧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中划定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得公开"的三条边界,但据此无法确定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及其职责分工。"三张清单"具有划定行政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中划定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得公开"的三条边界,但据此无法确定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及其职责分工。"三张清单"具有划定行政机关权责边界的基本内涵,"三张清单"的实施有赖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运作,"三张清单"的属性能够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建设。以"三张清单"制度构建为路径,可以重构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行政职责""必须为"、"行政职权""可以为"和"权力外""不得为"的三条边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主体 三张清单 行政职权 行政职责 行政组织法
原文传递
县辖市问题的宪法评价与政区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文豪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建立县辖市或者镇级市的制度设想和某些实践,但其可行性受到质疑。从《宪法》的规范体系上看,如果按照政区间的管辖关系,县辖市或者镇级市难以获得成立依据。但是,《宪法》中的"市"和"镇"可... 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建立县辖市或者镇级市的制度设想和某些实践,但其可行性受到质疑。从《宪法》的规范体系上看,如果按照政区间的管辖关系,县辖市或者镇级市难以获得成立依据。但是,《宪法》中的"市"和"镇"可以从城市功能的层面予以理解,由此,二者的制度鸿沟并非不可跨域。县辖市是基于城市化程度而给予某些地区以特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政区载体,实质上是具有城市功能的小微型城市,是设在县以下政区层级上的市。县辖市有助于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制度供给的不平衡问题,能够完善城市类型,发挥城市公共生活的民主训练功能。以县辖市为切入点,我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存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必要和空间。未来,我国省以下政区的优化方向应当是简化层次、融合城乡、促进联动,形成三级区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县辖市 镇级市 行政区划 行政组织法
原文传递
互联网公域治理结构转型与行政组织法发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可翔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88,共15页
互联网发展改变了公域的社会基础、时空场景、内部结构、利益关系、制度体系等,为公域发展设定了现实语境。圈于管理滞后、结构封闭等缺陷,政府无力应对互联网公域秩序建构与服务供给之需求,推动了公域治理结构转型。然而,权力来源复杂... 互联网发展改变了公域的社会基础、时空场景、内部结构、利益关系、制度体系等,为公域发展设定了现实语境。圈于管理滞后、结构封闭等缺陷,政府无力应对互联网公域秩序建构与服务供给之需求,推动了公域治理结构转型。然而,权力来源复杂、功能分域不清、权力运转越界等因素亦桔着政府与互联网社会主体合作共治的有序展开,暴露了传统行政组织法难以回应社会主体组织形态模糊、多元主体权责配置失范、平台治理正当性存疑等问题。应通过拓展权力主体范畴、反思权力配置体系、设定权力运行边界等路径完善组织法理论和规范体系,以有效应对互联网社会公共行政兴起、厘定多元治理主体功能界限和提升平台治理正当性,从而实现互联网公域治理结构转型与行政组织法建设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公域治理结构转型 行政组织法 社会组织法 权力配置 行政法
下载PDF
行政组织法基本范畴与新课题 被引量:8
12
作者 任进 《北方法学》 CSSCI 2012年第3期58-64,共7页
行政组织法是宪法和行政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行政组织,是指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公共事务的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的总体。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主体含义不同,行政组织授权与法律法规授... 行政组织法是宪法和行政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行政组织,是指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公共事务的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的总体。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主体含义不同,行政组织授权与法律法规授权,行政主体与行政执法主体等基本范畴也需要梳理和辨析。行政组织法对于配置职能权限、规范机构设置和编制、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对行政组织法的研究,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法 行政职权
下载PDF
中国近代行政法规及其特点述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琦 《韶关学院学报》 2002年第11期16-22,共7页
中国近代具有现代意义的行政立法始于清末法制改革 ,在其后的 4 0余年间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了数以百计的行政法律法规。这些行政法规是中国近代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传统行政法律迈向现代行... 中国近代具有现代意义的行政立法始于清末法制改革 ,在其后的 4 0余年间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了数以百计的行政法律法规。这些行政法规是中国近代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传统行政法律迈向现代行政法律的开端。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时代色彩 ,现代法律形式和法律实质的对立和悖离 ,以及突出的阶级性和多变性 ,对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行政组织法规 人事行政法规 行政监督法规 行政诉讼法规
下载PDF
行政任务、效能原则与行政组织法治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岿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8,共16页
作为行政组织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组织效能原则的内涵和意义并未得到深入挖掘。行政任务视角的引入,有助于组织效能原则的精细化和规范性展开。行政任务是否符合“个人-市场-社会优先”原则,行政任务与组织形态、资源配置、行政手段是否匹... 作为行政组织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组织效能原则的内涵和意义并未得到深入挖掘。行政任务视角的引入,有助于组织效能原则的精细化和规范性展开。行政任务是否符合“个人-市场-社会优先”原则,行政任务与组织形态、资源配置、行政手段是否匹配,行政任务的履行程序是否合适等,都是组织效能原则对行政的组织进行检验的向度。但是,行政任务的去留难断、多元冲突、分解组合、先后位列、长短效应等复杂属性,给组织效能原则的适用带来挑战。加之行政的组织极具政治性和裁量性,组织效能原则宜定位为兼具实质内涵和开放、反思性质的行政组织法治原则。进一步,该原则应当得到配套的法规范化,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的组织 行政任务 组织效能原则 行政组织法 开放反思
原文传递
复议机关做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变化及其理据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法》首次修改中的一个争议点检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莫于川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3-68,共6页
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促进依法行政的有效制度,但复议机关是否做被告,对于复议制度功能发挥的影响很大。我国行政诉讼法原有的"维持则不当被告"的不合理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复议机关的"维持会"形象,首次修... 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促进依法行政的有效制度,但复议机关是否做被告,对于复议制度功能发挥的影响很大。我国行政诉讼法原有的"维持则不当被告"的不合理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复议机关的"维持会"形象,首次修改、施行不久的行政诉讼法对复议机关做被告的问题做了根本性且平衡性的制度改变,但学界和实务界对此都有不同看法,故须对主要争议点及修法背景、修改理据加以深入分析,而且新司法解释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法实施中应予注意的事项很多,只有形成必要的全社会共识才有助于新法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复议 复议机关 被告 “维持会” 新法实施
下载PDF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模式革新与立法进路--以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俞四海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7-188,共12页
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是一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其推行的行业综合许可模式在克服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模式、行政审批局模式相关弊端的基础上,正在探索形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第三种模... 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是一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其推行的行业综合许可模式在克服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模式、行政审批局模式相关弊端的基础上,正在探索形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第三种模式。在建构新模式的过程中,"一业一证"改革展现出了制度优越性,具备法理正当性,与此同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模式构建也面临着行业综合许可的法律属性不够明晰、许可法依据不足、欠缺组织法保障等问题函需从学理上加以论证澄清,并从完善行政许可法相关制度设计和行政组织法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提供立法保障,从而为在全国推广行业综合许可制度夯实法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业一证改革 授权立法 行政审批局 行政组织 行政许可法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模式
下载PDF
论人大监督重大行政决策的强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前红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9-170,共12页
当前人大对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比较薄弱,其监督地位趋于边缘、监督措施缺乏约束、监督程序存在漏洞。造成人大监督薄弱的根本原因是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秉持行政自制理念,相应的监督更强调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自由裁量免受外部审查,以及决... 当前人大对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比较薄弱,其监督地位趋于边缘、监督措施缺乏约束、监督程序存在漏洞。造成人大监督薄弱的根本原因是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秉持行政自制理念,相应的监督更强调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自由裁量免受外部审查,以及决策事后的结果归责。然而,对重大行政决策的人大监督有强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人大与政府在重大事项上的权力相互交织,行政裁量权力需要受到更强有力的控制;另一方面,人大监督、特别是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强化人大监督,需要在尊重行政权力的前提下行使监督权,突出监督权在人大权力中的独立地位,具体地要从重置决策事项确定权的归属等多个方面优化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监督 重大行政决策 监督法 地方组织法 行政权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行政法中机构协调的法治架构——以公共卫生治理为例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华琳 徐曦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机构协调问题是行政法治的重要理论关切,在公共卫生治理过程中得以凸显。宪法、法律等规范性文件要求行政机构进行协调,对基本权利发挥结构性保障作用。机构协调兼有可外部化的内部行政法意义与法政策学面向。作为组织性协调工具,议事... 机构协调问题是行政法治的重要理论关切,在公共卫生治理过程中得以凸显。宪法、法律等规范性文件要求行政机构进行协调,对基本权利发挥结构性保障作用。机构协调兼有可外部化的内部行政法意义与法政策学面向。作为组织性协调工具,议事协调机构、党政领导小组、派出工作组、内设机构推进了行政协调发展。作为程序性协调工具,联合会商、行政协助、多阶段行政等程序亦发挥了行政协调作用。实体协调组织和协调机制、程序是行政法中机构协调法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政府数据共享对完善机构协调问题起到关键作用。学习性规制有助于机构协调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不断迭代、进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调 行政组织法 行政程序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内部行政法
原文传递
行政组织法视域下的国务院“三定”规定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芦一峰 《行政与法》 2011年第12期85-87,共3页
现代法治国家要求以完善的行政组织法律体系来规范各级政府的部门设置、职权配置和人员编制。在我国,虽然国务院"三定"规定为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但这种规定并不具有行政组织法的性质与效力。因此,应当在... 现代法治国家要求以完善的行政组织法律体系来规范各级政府的部门设置、职权配置和人员编制。在我国,虽然国务院"三定"规定为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但这种规定并不具有行政组织法的性质与效力。因此,应当在完善国务院"三定"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制定各部门组织法规和"组织基本法",以期建构完善的行政组织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组织法 国务院部门 “三定”规定
下载PDF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管理机构职能转变与创新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猛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111,128,共11页
近年,我国相继实施和确立自由贸易区战略与依法治国方针,这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标志着改革开放由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贸易与法治虽然分属于经济与法律两个不同领域,但自由贸易区策略的顺利实施需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 近年,我国相继实施和确立自由贸易区战略与依法治国方针,这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标志着改革开放由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贸易与法治虽然分属于经济与法律两个不同领域,但自由贸易区策略的顺利实施需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法治的落实推广同样要以经济稳定发展为必要前提,两者之间可谓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战略实验区,其本身更具有开拓创新之意。这对于区内原有管理机构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必须及时创新思维、转变职能以适应上海自由贸易区自身特征与要求,为区内公司、企业和个人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该文将以法治化为视角,分部门详细阐述一年来上海自由贸易区各管理机构职能的转变与创新,对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观点与解决建议,以探究上海自由贸易区管理制度建构与完善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管理机构职能 转变与创新 法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