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国维悲剧美学视域下的戊戌变法 |
贾小壮
栾杰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洪水说”“地顶说”“地运说”——兼论《康子内外篇》的写作与完成时间 |
茅海建
|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3
|
维新变法:中国文学转换的现代性特征及其规律 |
朱德发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1895年:近代中国的多重意义 |
孔亭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1
|
|
5
|
中国和日本近代化改革的比较考察──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中心 |
田正平
良小朋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5
|
|
6
|
论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
王延涛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7
|
从策略运用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成败 |
苏宏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8
|
论19世纪末年的社会心态 |
黄庆林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9
|
维新运动与19世纪末现代国家的构建 |
于英洲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0
|
维新前后商业报刊的时政报道与读者阅读 |
蒋建国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1
|
论戊戌学会的现代社团特征 |
彭平一
曾杰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2
|
戊戌变法前后的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探析 |
张宜雷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2
|
|
13
|
戊戌南学会集会讲论活动若干史实的补正 |
彭平一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14
|
从利益集团视角解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
陈开江
|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0 |
|
15
|
鸦片战争至戊戌维新时期小说文体发展的特征 |
谢圣婷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6
|
《日本国志》在戊戌维新前后的时代影响 |
张利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09 |
0 |
|
17
|
试论戊戌维新时期章太炎的儒学思想 |
张昭军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2 |
0 |
|
18
|
戊戌变法时期的“王安石记忆” |
赵诺
|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
2011 |
0 |
|
19
|
简论戊戌学会的政党特征 |
吴晔
|
《太原大学学报》
|
2014 |
0 |
|
20
|
黄遵宪与张荫桓关系述论 |
马忠文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