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有效增加理工科领域人才供给?——来自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宋弘 陆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67,共16页
理工科领域人才对于科技创新、国家竞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由物质资本驱动转向人力资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亟待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增加理工类人才供给。本文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切入... 理工科领域人才对于科技创新、国家竞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由物质资本驱动转向人力资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亟待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增加理工类人才供给。本文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切入点,基于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调查数据,利用三重差分与双重差分法缓解内生性,实证考察该人才培养试验计划对我国理工领域人才供给的影响。本文有以下主要发现:第一,该培养计划显著提高了高校毕业生选择理工类职业的概率;第二,其主要机制来自学生对于理工类学科兴趣的提升、投入时间的增加,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减少;第三,其正面作用对于物理、工程等应用型学科,以及男生尤其显著。本文的发现对于有效增加理工类人才供给、培养科技人才梯队、提高国家未来科技创新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人才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原文传递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6
2
作者 周仲魁 夏菲 +1 位作者 梁丽萍 唐燕玲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文章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介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并详尽地阐述了东华理工学院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建立保障机制,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技术如何引领学习?——美国密涅瓦大学推行主动式学习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涛 邓圆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2,共10页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美国密涅瓦大学为例,运用比较归因法、理论探究法和案例考查法,分析了主动式学习的机制、方式、原理和目标,剖析了以智能化互动平台(ALF)为载...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美国密涅瓦大学为例,运用比较归因法、理论探究法和案例考查法,分析了主动式学习的机制、方式、原理和目标,剖析了以智能化互动平台(ALF)为载体的主动式学习的教学路线和效果,揭示了主动式学习背后的技术支持——课程生成器(Course Builder)的目标、原理、功能和流程。基于对密涅瓦大学推行主动式学习策略的认识,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分别围绕教育技术理念、课堂教学决策、教学交互模式、学生学业测评和研发教学合作等五个方面展开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式学习 密涅瓦大学 教育技术创新 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信息化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静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针对当前区域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从培养的重要性、现状与不足、培养途径上进行了探讨,认为从微观主体层面和环境政策层面都有必要加以改进,并对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学的国家使命与责任 被引量:18
5
作者 眭依凡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大学与国家前途命运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大学必须时刻牢记并切实履行对国家负责的大学使命。大学应时刻自觉处在社会改革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前沿,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肩负起责无旁贷的使命和重任。为了应对当前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变化... 大学与国家前途命运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大学必须时刻牢记并切实履行对国家负责的大学使命。大学应时刻自觉处在社会改革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前沿,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肩负起责无旁贷的使命和重任。为了应对当前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做出了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服务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是大学的国家使命与责任。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双循环”发展,大学必须自觉强化引领和服务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使命意识,主动担负起推动国家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使命与责任,并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国家使命与责任 大学行动 知识与技术创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在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宫亮 冯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堂。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科学研究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吗?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兰祥 郭娟 郑飞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9,共17页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作为绿色财政领域的一项重大实践,可以通过财政手段加快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成为驱动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基于中国2003—2019年285...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作为绿色财政领域的一项重大实践,可以通过财政手段加快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成为驱动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基于中国2003—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与数量,在经过堆叠双重差分、两阶段双重差分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持的科技资源配置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以及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提升示范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和数量;异质性分析发现,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不同地理位置、资源禀赋、金融科技水平的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相邻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 绿色技术创新 科技资源配置效应 人才集聚效应 创新补偿效应
下载PDF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被引量:10
8
作者 苏中兴 周梦非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1-86,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针对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存在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针对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存在的“多年困扰、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我国需要在构建全球化人才战略、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优化人才发现和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和营造更加浓厚的社会创新氛围等方面着重发力,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强国 人才战略 科技创新 人才发展
原文传递
企业家精神的数字创新激励效应——基于数字专利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金环 蒋鹏程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9,共18页
数字经济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对加快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在结合IPC信息有效识别企业数字发明专利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次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对加快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在结合IPC信息有效识别企业数字发明专利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次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弘扬企业家精神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这一结论在选择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以及前工业化时期中国各城市潜在农业生产力作为工具变量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企业家精神通过发挥研发效应、人才效应以及治理效应,显著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对非国有企业、成长期与成熟期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创业活跃度高、政府对数字化关注度低地区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影响更突出。本研究为数字强国目标下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了理论解释与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数字技术创新 研发效应 人才效应 治理效应
原文传递
“科技创新大学四年不断线”课外实践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10
作者 毛晓波 李志辉 《高教学刊》 2021年第25期23-26,共4页
以“大学四年科技创新不断线”为目标,建立“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年年参与、人人收获”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地配置四年科创的内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多年实践证明,提出的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 以“大学四年科技创新不断线”为目标,建立“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年年参与、人人收获”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地配置四年科创的内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多年实践证明,提出的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扭转了目前实践内容滞后于科技发展的不利局面,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官本位意识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危害与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俊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原创性科技成果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观念落后,官本位意识较盛行,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包括思想教育、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等多种手段,淡化官本位意识,大力弘扬科技至上和能力本位意...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原创性科技成果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观念落后,官本位意识较盛行,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包括思想教育、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等多种手段,淡化官本位意识,大力弘扬科技至上和能力本位意识,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真正完全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本位意识 科技创新 人才
下载PDF
中小企业人才共享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牛冲槐 闫紫耀 张永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8期804-809,共6页
在研究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共享效应的6个特征,分别从信息沟通、技术选择、交互协同、知识学习、技术挖掘五个方面分析了人才共享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旨在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人才共享 人才共享效应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研究——以宁波诺丁汉大学李达三孵化园为例
13
作者 叶玮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116,共6页
国际青年科技人才是国际化人才中具有创业创新激情、掌握前沿科技资讯、善于开展科研攻关的群体,也是国家建设需要重点吸引的国际化人才。文章从国际科创人才引育的意义着手,分析了国际人才引育的现状和做法,以宁波诺丁汉大学李达三孵... 国际青年科技人才是国际化人才中具有创业创新激情、掌握前沿科技资讯、善于开展科研攻关的群体,也是国家建设需要重点吸引的国际化人才。文章从国际科创人才引育的意义着手,分析了国际人才引育的现状和做法,以宁波诺丁汉大学李达三孵化园的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实践为例,分析中外合作大学创新载体在招才引智、校企协同创新、以及服务生态方面的探索。为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人才引育 创新创业 人才孵化
下载PDF
IT类创新人才“学生自由发展”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秋梅 李华昱 +2 位作者 崔学荣 吴春雷 李世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25,共4页
面向"学生自由发展"的IT类人才教育理念"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自由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特色、以能力提高为目的",改变了传统的"模板化"和"填鸭式"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强调"程序设计... 面向"学生自由发展"的IT类人才教育理念"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自由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特色、以能力提高为目的",改变了传统的"模板化"和"填鸭式"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强调"程序设计、系统开发、工程应用和科技创新"4种能力培养;借助教学模式改革,并通过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以该理念为核心,学院凝练并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创立的"广参与、多层次"和"三自三结合"的科技创新实践模式,构建了适合学生个性化、最大化发展的空间,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有力推动了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发展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关于香港建设国际研发之都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元山 水志伟 +4 位作者 李亚诗 关之悦 陈颖茵 温韫 简耀进 《港澳研究》 2020年第1期57-69,M0004,共14页
香港要提高竞争力,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必须加快建设国际研发之都。香港有条件成为国际研发之都,但要解决好资金、人才、合作等三大挑战。与此同时,中央支... 香港要提高竞争力,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必须加快建设国际研发之都。香港有条件成为国际研发之都,但要解决好资金、人才、合作等三大挑战。与此同时,中央支持、香港与内地加强合作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研发之都 科技创新 资金 人才 合作 香港
下载PDF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乐晨 朱凌宇 +1 位作者 苏佳颖 陈以博 《农业科技管理》 2023年第4期37-39,共3页
文章从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位和职能出发,着眼于乡村振兴的内容及目标,分析了其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足特色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人才培养,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深化合... 文章从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位和职能出发,着眼于乡村振兴的内容及目标,分析了其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足特色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人才培养,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深化合作,多渠道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智慧农业,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 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智慧农业
下载PDF
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路径探索以宁波为例
17
作者 凌建刚 曾昊溟 +2 位作者 范少迎 林彬 王可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中小学科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是贯彻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就全国范围来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总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宁波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和人才质量较优,以宁波市科技... 中小学科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是贯彻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就全国范围来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总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宁波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和人才质量较优,以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为例,通过近10年的自主探索,已逐渐形成了顶层设计、多学科联动、以点带面的贯通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贯通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对创业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陈晓 邵钰丞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2005—2018年我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该试点政策产生的创业效应。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创业水平,且上述结... 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2005—2018年我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该试点政策产生的创业效应。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创业水平,且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在政策传导路径上,低碳城市建设通过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和加快人才集聚效应促进试点城市的创业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创业水平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类型企业中有差异。研究为“双碳”目标下如何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创业 绿色技术创新 人才集聚
下载PDF
更好服务强国复兴战略更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言荣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0,共2页
大学的使命是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支撑和引领。为更好服务强国复兴战略、更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学的发展应该聚焦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三大要素。西北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 大学的使命是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支撑和引领。为更好服务强国复兴战略、更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学的发展应该聚焦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三大要素。西北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四方面均进行了探索实践,推进了大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人才队伍建设 国际合作
原文传递
宁夏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重大政策机制选择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珏慧 高明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第1期36-39,共4页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人才强区工程的实施,宁夏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技人才实现量质齐升,人才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在人才结构布...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人才强区工程的实施,宁夏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技人才实现量质齐升,人才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在人才结构布局、人才引培留用、人才使用环境和政策体系建立等方面都还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本文基于宁夏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问题 具体措施 宁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