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籽制油及综合开发利用 被引量:51
1
作者 曾益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1,共3页
介绍了茶叶籽及茶叶籽油的品质特点,阐明了茶叶籽制油的方法和技术关键,探讨了茶叶籽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为茶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油 制油 综合开发利用
下载PDF
茶叶籽油、油茶籽油与茶树油的区别 被引量:51
2
作者 曹国锋 邬冰 钟守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20,共4页
茶叶籽油、油茶籽油和茶树油是不同的物质,它们很容易混淆。介绍了茶树和油茶树的生长特性、植物学分类和分布情况,并对茶叶籽和油茶籽、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成分和异同之处进行了分析比较,还介绍了茶树油的来源、性质和用途,以便正确... 茶叶籽油、油茶籽油和茶树油是不同的物质,它们很容易混淆。介绍了茶树和油茶树的生长特性、植物学分类和分布情况,并对茶叶籽和油茶籽、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成分和异同之处进行了分析比较,还介绍了茶树油的来源、性质和用途,以便正确区分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油茶籽 茶叶籽油 油茶籽油 茶树油
下载PDF
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被引量:41
3
作者 恽卓婷 廖鲜艳 翁新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138,共3页
在对茶叶籽及油茶籽的外观、含仁率、含油率等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及油茶籽外观相差较大,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在折光指数、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等理化性质上较接近... 在对茶叶籽及油茶籽的外观、含仁率、含油率等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及油茶籽外观相差较大,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在折光指数、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等理化性质上较接近。脂肪酸组成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中含量最多的三种脂肪酸,油酸含量分别为52.13%和73.67%,亚油酸24.32%和11.09%,棕榈酸17.36%和10.63%。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4.12%和75.7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4.55%和11.39%。茶叶籽含油率为19.88%,茶叶籽油潜在年产量可达15余万t。其必需脂肪酸含量是油茶籽油的2.15倍;不皂化物含量为0.77%,比油茶籽油高出22%;茶叶籽油脂肪酸比例均衡,适于人体的吸收,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油茶籽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
下载PDF
茶叶籽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马跃青 张正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6-69,共4页
介绍了茶叶籽和茶叶籽油的组成及其利用价值。茶叶籽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占总脂肪酸的80%以上。其脂肪酸组成合理,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健康食用油。由于茶叶籽油中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育酚(VE),因此茶叶籽油有着极强的抗氧化能... 介绍了茶叶籽和茶叶籽油的组成及其利用价值。茶叶籽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占总脂肪酸的80%以上。其脂肪酸组成合理,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健康食用油。由于茶叶籽油中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育酚(VE),因此茶叶籽油有着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分析了茶叶籽的综合利用途径和潜力,为茶叶籽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油 脂肪酸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注射用茶油精炼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曾益坤 胡文龙 夏红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1,共4页
根据注射用茶油的质量要求 ,提出了适合中小型油厂生产注射用茶油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
关键词 注射用 茶油 精炼工艺 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
下载PDF
茶籽毛油中极性抗氧化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雳 赵正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共6页
茶树 (Camelliasinensis)种子经热榨制取的茶籽毛油经长期储藏仍不会氧化变质 ,在加速氧化试验中显示良好的氧化稳定性。以低级醇萃取得到的毛油极性萃取物 ,通过化学定性试剂显色及TLC层析分离证实其中含有酚类物质 ,但不含黄酮类物质... 茶树 (Camelliasinensis)种子经热榨制取的茶籽毛油经长期储藏仍不会氧化变质 ,在加速氧化试验中显示良好的氧化稳定性。以低级醇萃取得到的毛油极性萃取物 ,通过化学定性试剂显色及TLC层析分离证实其中含有酚类物质 ,但不含黄酮类物质。极性酚类物质的减少导致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相应降低。而在RBD茶籽油中依不同浓度的添加极性萃取物 ,发现与氧化稳定性具有量效关系。极性酚类物质添加浓度 (X ,mgGA/kg)与加速氧化条件 (6 0℃ )下油样增重率达到 0 .5 %的天数 (Y0 .5% 具有如下线性关系 :Y0 .5% =0 .1419X +10 .6 4 ,(r =0 .9916 )。在添加量为 110mg/kg油时 ,使RBD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基本恢复到毛油水平。证明极性抗氧化物质是茶籽毛油中主要的抗氧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毛油 极性酚类物质 氧化稳定性 食用油
下载PDF
茶叶籽油组成分析及其抗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梁杏秋 王晓琴 黄兵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茶叶籽油是我国卫生部认定的新资源食品。茶叶籽油含有20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油酸含量最高,同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茶多酚、生育酚等。另外,研究表明茶叶籽油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耐储藏,其氧化稳定性可... 茶叶籽油是我国卫生部认定的新资源食品。茶叶籽油含有20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油酸含量最高,同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茶多酚、生育酚等。另外,研究表明茶叶籽油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耐储藏,其氧化稳定性可与橄榄油相近,高于其他食用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茶叶籽油组成分析以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并对茶叶籽油抗氧化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旨在为深入研究茶叶籽油及其营养保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组成分析 脂肪酸组成 活性成分 抗氧化机理
下载PDF
不同产地油茶籽油主要特征组分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叶敏倩 吴峰华 +2 位作者 芮鸿飞 陈通 刘兴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22-226,共5页
为比较不同产地油茶籽油的差异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systematic cluster analysis,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8种不同产地油茶籽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甾醇、角鲨烯和生育酚等特征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 为比较不同产地油茶籽油的差异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systematic cluster analysis,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8种不同产地油茶籽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甾醇、角鲨烯和生育酚等特征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41.38%~54.71%之间。共检出12种脂肪酸、角鲨烯、8种甾醇和生育酚。江西九江油茶籽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133.79 mg/g),湖北随州油茶籽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659.40 mg/g);浙江衢州油茶籽油的总甾醇含量最高(316.14 mg/100 g);湖南邵阳油茶籽油的角鲨烯(29.27 mg/100 g)、总生育酚(338.74 mg/kg)含量最高。SCA结果显示,浙江衢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徽金寨、湖北随州和广西河池5个产地能够分为一类,其余产地各自分为一类。PCA综合得分表明湖南邵阳、湖北随州与江西九江的油茶籽油得分较高。综上所述,各产地油茶籽油特征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邵阳油茶籽油特征组分含量较高,且综合排名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脂肪酸组成 甾醇 生育酚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和微波萃取茶叶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麻成金 黄群 +4 位作者 吴道宏 陈功锡 朱杜鹃 黄昌松 向勇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81-285,共5页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SC-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超临界CO2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min、分离温度30℃、CO2流量25~35kg/h,原料粉碎...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SC-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超临界CO2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min、分离温度30℃、CO2流量25~35kg/h,原料粉碎度40目,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8.07%。微波萃取优化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原料粉碎度40目,溶剂与物料质量比值为5.0,微波功率700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50s,微波累计辐射6次,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7.16%。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和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所需时间较短,超临界CO2萃取所得茶叶籽油的品质较优,是提取优质茶叶籽油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萃取 工艺条件 理化指标
下载PDF
茶叶籽油的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孙达 凌益春 +1 位作者 王岳飞 杨贤强 《茶叶》 2010年第3期144-147,151,共5页
茶叶籽油是一种纯天然高级木本可食用油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0%,维E含量丰富,具有降血脂、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功能、抗癌、美容护肤等保健功效。经初加工的茶叶籽油色泽深,带有苦涩味,需精加工。本文... 茶叶籽油是一种纯天然高级木本可食用油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0%,维E含量丰富,具有降血脂、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功能、抗癌、美容护肤等保健功效。经初加工的茶叶籽油色泽深,带有苦涩味,需精加工。本文就茶叶籽油的理化特性、成分组成、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能作一综述,以期为茶叶籽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保健 加工 精炼
下载PDF
茶油的精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珊 何庭玉 《林产化工通讯》 CAS 2005年第6期39-42,共4页
茶油具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橄榄油相似,其脂肪酸组成和甘油三酯结构与橄榄油相同,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如山茶苷、山茶皂苷、茶多酚等性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茶油的精... 茶油具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橄榄油相似,其脂肪酸组成和甘油三酯结构与橄榄油相同,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如山茶苷、山茶皂苷、茶多酚等性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茶油的精制方法、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精制 应用
下载PDF
13个省茶叶籽油脂肪伴随物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朱晋萱 朱跃进 +2 位作者 刘国艳 张士康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对收集到的全国13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中的脂肪伴随物成分含量做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茶多酚总含量为20~45 mg/kg;总生育酚含量250~450 mg/kg,且以α-生育酚为主;植物甾醇总含量为1 100~1 800 mg/kg;角鲨烯含量500~800... 对收集到的全国13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中的脂肪伴随物成分含量做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茶多酚总含量为20~45 mg/kg;总生育酚含量250~450 mg/kg,且以α-生育酚为主;植物甾醇总含量为1 100~1 800 mg/kg;角鲨烯含量500~800 mg/kg。茶叶籽油中的植物甾醇主要为Δ7,22-麦角甾二烯醇和谷甾醇,除此之外还含较多的羊毛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脂肪伴随物 茶多酚 甾醇 角鲨烯 分析
下载PDF
茶籽油和饼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卫明 吴国荣 +2 位作者 赵伯涛 王红 陈仕荣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82-86,共5页
本文报道了茶籽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茶子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9.1%、21.9%和15.4%.茶籽油在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方面与油茶籽油十分接近.茶籽油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2、89.41和191.22.茶籽油的脂肪... 本文报道了茶籽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茶子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9.1%、21.9%和15.4%.茶籽油在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方面与油茶籽油十分接近.茶籽油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2、89.41和191.22.茶籽油的脂肪酸有棕榈酸(C_(16∶0))、硬脂酸(C_(18∶0))、花生酸(C_(20∶0))、棕榈油酸(C_(16∶1))、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和亚麻酸(C_(18∶3))等七个组分.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为75.8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占73.83%,并测定了茶籽饼粕的化学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在其饼粕中,粗蛋白含量为16.4%,必需氨基酸齐全且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茶籽饼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茶籽饼粕 化学成分 油茶
下载PDF
茶叶籽油的脂肪伴随物成分分析初报 被引量:21
14
作者 朱晋萱 朱跃进 +2 位作者 张士康 刘国艳 金青哲 《中国茶叶加工》 2011年第4期47-50,共4页
本文对三只茶叶籽油样品中的脂肪伴随物成分的含量作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的含量为300~400mg/kg;总生育酚含量300~500mg/kg,且以α-生育酚为主;植物甾醇总量为1000~2000mg/kg;角鲨烯含量200mg/kg左右。尤其,茶... 本文对三只茶叶籽油样品中的脂肪伴随物成分的含量作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的含量为300~400mg/kg;总生育酚含量300~500mg/kg,且以α-生育酚为主;植物甾醇总量为1000~2000mg/kg;角鲨烯含量200mg/kg左右。尤其,茶叶籽油中的植物甾醇主要为Δ7,22-麦角甾二烯醇和谷甾醇,除此之外还含较多的羊毛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油 脂肪伴随物 茶多酚 甾醇 角鲨烯 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资源油脂——茶叶籽油的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国艳 王兴国 +2 位作者 金青哲 张晖 朱晋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88,共5页
茶叶籽油是以山茶科植物茶树成熟种子——茶叶籽为原料制备的食用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生理功能,是一种新开发的可食用植物油。茶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高于油茶籽油及橄榄油,且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 茶叶籽油是以山茶科植物茶树成熟种子——茶叶籽为原料制备的食用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生理功能,是一种新开发的可食用植物油。茶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高于油茶籽油及橄榄油,且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高级食用油、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茶叶籽油的提取工艺、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及保健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茶叶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国茶叶籽油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提取工艺 理化特性 组成成分 保健功能
下载PDF
Vc、异Vc及其棕榈酸酯在茶籽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肖竹平 郑大贵 叶红德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2-54,共3页
将Vc、异Vc及其棕榈酸酯应用于茶籽油中,在(65±1)℃下进行强氧化实验,通过测定POV值,比较它们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浓度相同时,异Vc的抗氧化效果比Vc的好;异Vc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比Vc棕榈酸酯的好;酯化后的Vc及异Vc比酯... 将Vc、异Vc及其棕榈酸酯应用于茶籽油中,在(65±1)℃下进行强氧化实验,通过测定POV值,比较它们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浓度相同时,异Vc的抗氧化效果比Vc的好;异Vc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比Vc棕榈酸酯的好;酯化后的Vc及异Vc比酯化前的好;在所研究的添加量范围内(0.005%~0.10%,w/w),Vc棕榈酸酯和异Vc棕榈酸酯在茶籽油中的抗氧化性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Vc棕榈酸酯 Vc棕榈酸酯 抗氧化作用 过氧化值 茶籽油
原文传递
茶油的精制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熊春兰 陈彭生 +4 位作者 刘光斌 聂旭亮 黄忠 何磊 闻小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研究了溶剂萃取法脱酸、吸附脱色等方法精炼茶油的工艺和条件。结果表明:①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茶油与无水乙醇比1∶2.5,温度32℃,萃取3次,每次萃取时间10 min;②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吸附剂用量3.0%... 研究了溶剂萃取法脱酸、吸附脱色等方法精炼茶油的工艺和条件。结果表明:①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茶油与无水乙醇比1∶2.5,温度32℃,萃取3次,每次萃取时间10 min;②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吸附剂用量3.0%,反应时间30 min。将精制的茶油加入化妆品配方中,可显著提高产品的防晒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脱酸 脱色 化妆品
下载PDF
不同地区茶叶籽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国艳 王兴国 +3 位作者 金青哲 张晖 毛文东 朱晋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88,共4页
茶叶籽油是我国新批准的新型可食用植物油,目前人们对其了解和研究还比较有限。为丰富茶叶籽及茶叶籽油的研究数据,选用了我国9个地区的茶叶籽及其所制得的茶叶籽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叶籽的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范围在22.6%... 茶叶籽油是我国新批准的新型可食用植物油,目前人们对其了解和研究还比较有限。为丰富茶叶籽及茶叶籽油的研究数据,选用了我国9个地区的茶叶籽及其所制得的茶叶籽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叶籽的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范围在22.6%~33.1%之间,淀粉含量也与地域有关;不同地区茶叶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两个评价植物油品质最为重要的指标差异较大,而相对密度、碘值和皂化值差异不大;茶叶籽油中共检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和花生酸6种脂肪酸,且不同地区含量存在差异,湖北和湖南的茶叶籽油中不含花生酸,福建的不含硬脂酸,茶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各地区之间差异不大,福建的含量最高,为84.47%,但各地区间茶叶籽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四川的最高,为2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油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及其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升荣 罗家星 +2 位作者 张彬 周武 白雪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39,共4页
采用微波预处理压榨法提取茶叶籽油,与烘烤后压榨法在提取率、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得率比120℃烘烤后压榨得油率高9.6%,为21.81%,油脂提取率为77.5%;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与60... 采用微波预处理压榨法提取茶叶籽油,与烘烤后压榨法在提取率、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得率比120℃烘烤后压榨得油率高9.6%,为21.81%,油脂提取率为77.5%;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与60、80℃烘烤后压榨茶叶籽油无明显差异;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氧化稳定性高于60℃烘烤后压榨的茶叶籽油,适当升高烘烤温度,压榨茶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升高,当烘烤温度达到120℃时,其氧化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微波 压榨 氧化稳定性 共轭二烯值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下载PDF
茶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振香 陈鋆 《农产品加工(下)》 2011年第10期111-113,125,共4页
介绍了茶油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提取方法有压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冷榨法、水代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旨在提高茶籽的出油率,提高茶油的品质,提升我国油茶的竞争水平,对加快茶油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茶油 提取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