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武云飞 康斌 +1 位作者 门强 吴翠珍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8-264,共7页
报道了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黑斑原■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6t;同时还存在2n=42与2n=44两种类型,并据此认为黑斑原■不应是■科鱼类中的最特化种。西藏高原鳅、尖裸鲤、拉萨裸裂尻鱼、异齿裂腹鱼和拉... 报道了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黑斑原■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6t;同时还存在2n=42与2n=44两种类型,并据此认为黑斑原■不应是■科鱼类中的最特化种。西藏高原鳅、尖裸鲤、拉萨裸裂尻鱼、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裂腹鱼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分别为2n=50=14m+4sm+22st+10t,2n=86=24m+12sm+22st+18t,2n=94=22m+8sm+46st+18t,2n=106=24m+26sm+30st+26t,2n=112=26m+24sm+28st+34t,在数目和核型或图像上有别于前人的报道。首次报道小眼高原鳅、高原裸鲤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及巨须裂腹鱼的核型公式,依次为2n=50=16m+12sm+12st+10t,2n=94=24m+14sm+22sm+34t,2n=102=20m+28sm+22st+16t。佩枯湖裸鲤的染色体数目2n=66,是裂腹鱼类中最少的。双须叶须鱼染色体的数目则极多,2n=424~432,甚为罕见,两者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西藏鱼类的染色体多样性十分丰富,表现出裂腹鱼类、鳅科和■科鱼类各属、种之间的差别以及种内不同居群甚至同一个体的细胞之间的差异。该特点可能与鱼类物种形成所处的不稳定环境有关。在探讨鱼类分类地位和演化关系时,染色体组型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只有当一个类群或属或种的染色体组型完全稳定时才可作为依据予以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样性 染色体数目 西藏鱼类 分类 演化
下载PDF
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中国梨属植物起源、演化和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秀根 杨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5-148,共4页
根据植物花粉性状的稳定性和遗传保守性,在对中国梨属植物13个种的花粉形态观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的分析方法,对花粉形态7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的相似距离系数存在一定差异,种间相似距离系数在0.2215~5.0675... 根据植物花粉性状的稳定性和遗传保守性,在对中国梨属植物13个种的花粉形态观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的分析方法,对花粉形态7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的相似距离系数存在一定差异,种间相似距离系数在0.2215~5.0675之间变化,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3倍。褐梨与河北梨、麻梨与川梨、白梨与沙梨这3对种间的相似距离均小于与其它种间的相似距离。根据聚类结果,把相似距离系数等于0.3作为划分类群的标准,供试的13个种可划分为4个种群。在相似距离系数≤0.3的种群中有豆梨、杜梨、麻梨、川梨、褐梨和河北梨;相似距离系数>0.3≤0.6的有秋子梨、新疆梨和西洋梨;相似距离系数>0.6≤0.9的有木梨、沙梨和白梨;相似距离系数>0.9的只有杏叶梨。从花粉形态遗传相似距离聚类分析中还发现,豆梨与河北梨、褐梨、川梨、杜梨、麻梨、秋子梨、西洋梨、木梨、新疆梨、沙梨、杏叶梨、白梨的遗传距离依次为0.2832、0.4587、0.5842、0.6694、0.7645、1.1027、1.1648、1.3238、1.3280、2.2536、2.5400、2.8350。若把豆梨看作是最原始的种,那么,从豆梨到白梨它们的遗传相似距离越来越大,显示出它们的亲缘关系越来越远,白梨是最进化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形态 起源 演化 分类 数量化分析 中国 梨属植物 相似性类 表面纹饰
下载PDF
蜡梅科的分类及地理分布与演化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若蕙 沈湘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1,共5页
该文叙述了蜡梅科的分类及地理分布与演化.蜡梅科分为3属9种2变种,列出了科内分属及属内分种检索表.认为蜡梅科是一个较原始的科.美国蜡梅属Calycanthus、夏蜡梅属Sinocalycanthus和蜡梅属Chimo... 该文叙述了蜡梅科的分类及地理分布与演化.蜡梅科分为3属9种2变种,列出了科内分属及属内分种检索表.认为蜡梅科是一个较原始的科.美国蜡梅属Calycanthus、夏蜡梅属Sinocalycanthus和蜡梅属Chimonanthus是北美和东亚间断分布相对应的3个属.根据蜡梅科代表种的解剖学、花粉形态、传粉昆虫、胚胎发育、细胞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作者认为蜡梅科中蜡梅属是本科最进化的属,美国蜡梅属是最原始的属,夏蜡梅则介于二属之间.在蜡梅属内演化趋势是从常绿到落叶,花被片明显的分化及内花被片无爪到有爪.因此认为西南蜡梅Ch.campanulatus在本属中最原始,而蜡梅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科 分类 地理分布 进化
下载PDF
苹果属植物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钱关泽 汤庚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4-98,共5页
对苹果属植物分类学250年研究简史进行回顾,评述了各主要分类系统,以及实验分类学对苹果属系统研究的作用和当前研究概况,认为植物化学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是苹果属系统研究的重要辅助证据,苹果属植物分类系统尚不完善,需要参照更多... 对苹果属植物分类学250年研究简史进行回顾,评述了各主要分类系统,以及实验分类学对苹果属系统研究的作用和当前研究概况,认为植物化学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是苹果属系统研究的重要辅助证据,苹果属植物分类系统尚不完善,需要参照更多实验证据,同时做更深入的分析。另外,在分析苹果属系统演化路线的基础上,赞同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老挝北部及越南北部地区是苹果属植物起源中心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属 分类学 系统演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7
5
作者 林森杰 王路 +6 位作者 郑连明 董云伟 柳淑芳 丁少雄 叶乃好 曹文清 庄志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共17页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来分类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重要的技术依托。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当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介绍了DNA条形码技术在主要海洋浮游植物(红藻、褐藻、绿藻、硅藻、甲藻)、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和鱼类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条形码基因针对于不同生物类群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指出了目前条形码技术在各海洋类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相关工作做了展望,希望为今后我国的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海洋生物 形态分类 分子分类进化 条形码基因
下载PDF
中国柽柳科(Tamaricaceae)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元明 潘伯荣 尹林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857-864,T001-T003,共11页
研究观察了中国柽柳科 ( Tamaricaceae) 4属 2 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中国柽柳科植物花粉为三沟类型 ,无三拟孔沟类型 ,形态及外壁雕纹属间差异明显。根据花粉资料 。
关键词 中国 柽柳科 花粉形态 分类学 系统学
下载PDF
菰属Zizania L.植物的分支分类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守良 徐克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本文应用分支分类学中的最大同步法对全世界菰属ZizaniaL.及其有关属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种系发生后所得出的分支树谱图上明显表示出法洛斯属PharusBr.不应该与菰属、稻属OryzaL.等同位在稻族Oryzeae... 本文应用分支分类学中的最大同步法对全世界菰属ZizaniaL.及其有关属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种系发生后所得出的分支树谱图上明显表示出法洛斯属PharusBr.不应该与菰属、稻属OryzaL.等同位在稻族Oryzeae内,而应另立法洛斯族Phareae.菰属在稻族中独立出较进化的一支,当今称为菰亚族Zizaniinae.在菰属内全世界有4种.2亚种,其演化关系为菰Z.latifolia是最原始,由它分别向得克萨斯菰Ztexana及水生菰Z.aquatica演化,再由水生菰演化至沼生菰Z.palust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分类 菰属 分类 禾本科
下载PDF
应用同工酶进行宽皮柑桔分类及其进化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方德秋 章文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305-312,共8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50个宽皮柑桔生物型及5个甜橙品种的过氧化物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四唑氧化酶、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6-磷酸葡萄糖变位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苹果酸酶以及酯酶等8种酶系统同工酶。运用数量分类学...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50个宽皮柑桔生物型及5个甜橙品种的过氧化物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四唑氧化酶、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6-磷酸葡萄糖变位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苹果酸酶以及酯酶等8种酶系统同工酶。运用数量分类学的原理及方法,对同工酶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宽皮柑桔的起源是多元的,小果类桔属于宽皮柑桔的原始类型,在进化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原产宽皮柑桔的代表种以道县野桔、马鼻桔或狗屎柑为佳。柑的来源有两条途径,即桔橙杂种和桔的单元演化;蕉柑是栟柑与甜橙的杂种;温州蜜柑来源于黄岩本地广桔的实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皮柑桔 进化 柑桔 同功酶 分类学
下载PDF
中国梨属植物的分类和演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江先甫 初庆刚 张长胜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8-21,共4页
从果树进化的观点看,梨届植物大致可分为杜梨组和真梨组,前者原始后者进化。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地理隔离,梨属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东方梨和西方梨两大类。东方梨分布于亚洲,多数在中国;西洋梨主要在欧洲,中国引入1种。东方梨类中国... 从果树进化的观点看,梨届植物大致可分为杜梨组和真梨组,前者原始后者进化。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地理隔离,梨属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东方梨和西方梨两大类。东方梨分布于亚洲,多数在中国;西洋梨主要在欧洲,中国引入1种。东方梨类中国有13种,豆梨为原始类型,其次是杜梨和褐梨,再次为川梨和滇梨。木梨、麻梨和河北梨为中间类型。沙梨、白梨和秋子梨是高级类型。杏叶梨是同源三倍体植物,可能是木梨的近缘种,经演化形成的次生种,新疆梨的性状界于东方梨与西洋梨之间,可能是白梨与西洋梨天然杂交后形成的次生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属 分类 演化
下载PDF
浙江有尾两栖动物分类与演化的RAPD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世平 陈燃 +5 位作者 黄正一 杨树青 顾辉清 毛裕民 董惠琴 杨琰云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5-490,共6页
选用20个随机短引物(10nt)和6个随机长引物(≥20nt)对来自3个科5个属7个种的有尾两栖动物进行RAPD分析,12个引物得到清晰的DNA扩增图谱,共计207条多态性片段.所得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舟山小... 选用20个随机短引物(10nt)和6个随机长引物(≥20nt)对来自3个科5个属7个种的有尾两栖动物进行RAPD分析,12个引物得到清晰的DNA扩增图谱,共计207条多态性片段.所得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舟山小鲵与中国小鲵的遗传距离最近,大鲵与其他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尾两栖动物 分类 演化 系统树 RAPD
原文传递
南门峡裂腹鱼亚科鱼类形态相似种的分类学地位——形态趋同进化实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祁得林 郭松长 +2 位作者 唐文家 杨洁 赵新全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2-870,共9页
受高原抬升所致的水系变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于南门峡河流的裂腹鱼亚科鱼类与黄河干支流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受到长期限制。作为孤立小群体,探讨其分类学地位及其在小生境中的进化机制对了解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和物种的形成、进化具有... 受高原抬升所致的水系变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于南门峡河流的裂腹鱼亚科鱼类与黄河干支流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受到长期限制。作为孤立小群体,探讨其分类学地位及其在小生境中的进化机制对了解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和物种的形成、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方法获得了南门峡裂腹鱼亚科鱼类(n=29)及其近缘种(n=19)共48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全序列(1140bp),并以厚唇裸重鱼和尖裸鲤为外群构建了MP和Bayesian系统进化树。南门峡裂腹鱼亚科鱼类29个个体的序列经排序后,发现有100个(8·77%)多态性位点,共定义了16个单倍型,在系统进化树上分布于截然不同的两个族群中。其中5个单倍型(NMX3、6、7、13、15)与其近缘种花斑裸鲤和青海湖裸鲤形成单系群(MP99%,Bayesian98%),而其余11个单倍型(NMX1、2、4、5、8、9、10、11、12、14、16)与黄河干支流的黄河裸裂尻鱼形成另一个单系群(MP99%,Bayesian99%)。序列差异分析显示,分布于不同族群的南门峡裂腹鱼亚科鱼类之间存在较大的碱基差异(平均为7·42%),显示出种间差异水平,表明分布于南门峡河流的裂腹鱼亚科鱼类可能是花斑裸鲤和黄河裸裂尻鱼形态相似种的复合体。结合青藏高原隆升所致的气候环境变化和高原北部水系变迁的事件,推断形态趋同进化可能导致了南门峡河流裂腹鱼亚科鱼类形态相似种的共存,而小生境自然选择压力是引发适应性形态趋同进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亚科鱼类 南门峡河 线粒体DNA CYT b 系统进化 分类 趋同进化
下载PDF
分子标记在烟粉虱蚜小蜂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邱宝利 任顺祥 温硕洋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烟粉虱寄生蜂———蚜小蜂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包括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等技术对蚜小蜂进行分子鉴定;利用核糖体28SrDNAD2与D3扩展区、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核糖体内转录... 本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烟粉虱寄生蜂———蚜小蜂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包括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等技术对蚜小蜂进行分子鉴定;利用核糖体28SrDNAD2与D3扩展区、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等DNA序列分析研究蚜小蜂的系统进化等。对分子标记在蚜小蜂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小蜂 分子标记 分类 分子鉴定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双翅目昆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池宇 王诗迪 张春田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8期71-77,共7页
综述了线粒体COI基因进化特点,其在双翅目长角亚目蚊总科、摇蚊总科,短角亚目食虫虻总科、食蚜蝇总科、蝇总科、狂蝇总科、虱蝇总科、缟蝇总科、实蝇总科昆虫的物种鉴定、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在农、林、牧业和法医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双翅目 COI基因 DNA分类 系统发育 进化
下载PDF
棘球属绦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立 娄忠子 +4 位作者 闫鸿斌 范彦雷 李建秋 殷宏 贾万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5-1162,共8页
棘球属绦虫引起的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属绦虫分子种系发生分类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其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需要修正,从原有的5个种增加到9个种。特对棘球属绦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为... 棘球属绦虫引起的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属绦虫分子种系发生分类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其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需要修正,从原有的5个种增加到9个种。特对棘球属绦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为棘球蚴病的病原生物学鉴定和分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属绦虫 分类学 分子种系发生 进化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大熊猫的分类与演化综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涛 赖旭龙 +1 位作者 王頠 周修高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6,共7页
从化石记录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方面探讨了大熊猫分类和演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归纳和介绍了大熊猫种和亚种的划分及其主要鉴别特征、分布时限、不同地史时期大熊猫的地理分布;根据牙齿特征的细微差别将大熊猫划分为5个主要的种和亚种;根... 从化石记录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方面探讨了大熊猫分类和演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归纳和介绍了大熊猫种和亚种的划分及其主要鉴别特征、分布时限、不同地史时期大熊猫的地理分布;根据牙齿特征的细微差别将大熊猫划分为5个主要的种和亚种;根据大熊猫各种和亚种时空分布及其形态的渐变过程,得出了禄丰始熊猫→大熊猫小种→大熊猫武陵山亚种→大熊猫巴氏亚种→大熊猫现生种的演化谱系图;由于大熊猫与熊类、浣熊类在形态及遗传学上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因而在"科"级水平上大熊猫的归属出现了较大的争执,主要有三种观点:大熊猫属于熊科,大熊猫属于浣熊科,大熊猫自成一科,并列举了各自的证据;指出了大熊猫分类和演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古DNA和食性研究在大熊猫分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分类 演化 地理分布 古DNA
下载PDF
鮡科褶鮡属鱼类部分线粒体DNA序列分析与分子进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用武 庞峻峰 +2 位作者 周伟 张亚平 张庆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5-51,共7页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鮡科褶鮡属(Pseudecheneis)5种鱼类及外群种类巨魾[Bagar-ius yarrelli(Sykes)]和红河纹胸鮡(Glyptothorax fukiensis honghensisLi)的线粒体部分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间褶鮡(Pseudecheneis interm ediusChu...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鮡科褶鮡属(Pseudecheneis)5种鱼类及外群种类巨魾[Bagar-ius yarrelli(Sykes)]和红河纹胸鮡(Glyptothorax fukiensis honghensisLi)的线粒体部分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间褶鮡(Pseudecheneis interm ediusChu)与平吻褶鮡(P.pavieiVail-lant)在Cyt b基因片段上完全无差异,形成单倍型,支持间褶鮡应为平吻褶鮡的同物异名.凭Cyt b基因片段构建了它们的NJ,MP和ML分子树,3棵分子树基本一致,均支持褶鮡属构成一单系群;怒江和伊洛瓦底江"黄斑褶鮡"不同样品分别聚在一起,但二水系的样品未能形成一单系;其他各种的不同样品均能分别聚在一起形成单系.怒江和伊洛瓦底江"黄斑褶鮡"的分类地位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鮡属 线粒体Cyt B基因 分类 分子进化 鮡科
下载PDF
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化石的形态多样性及其演化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武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3-575,共13页
近年对许家窑、许昌、华龙洞、澎湖、夏河、哈尔滨等人类化石开展的系统研究,引发了学界对中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分类的不同认识。基于对相关中国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分析,作者提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类化石形态特征表现为四种类型:1)以中... 近年对许家窑、许昌、华龙洞、澎湖、夏河、哈尔滨等人类化石开展的系统研究,引发了学界对中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分类的不同认识。基于对相关中国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分析,作者提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类化石形态特征表现为四种类型:1)以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共有特征为主;2)以原始特征为主;3)以现代特征为主;4)独特形态组合。多数化石形态特征表现为前三种类型,而许昌和许家窑这种以硕大的头骨和巨大颅容量构成的独特形态组合在其他同时期化石还没有发现。化石形态的多样性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对现代人的形成贡献不同。作者认为在该时期的人类化石形态多样性规律还未阐明的情况下,将具有混合或镶嵌特征的相关人类化石归入分类地位不确定的人群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晚期 古老型智人 形态多样性 分类 演化
下载PDF
A Review on the Taxonomic,Evolutionary and Phytogeographic Studies of the Lotus Plant(Nelumbonaceae:Nelumbo) 被引量:7
18
作者 LI Ya Popova SVETLANA +1 位作者 YAO Jianxin LI Chengs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252-1261,共10页
Nelumbo Adans. (Nelumbonaceae) i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early-diverging eudicots. It contains two extant species: N. nucifera Gaertn. (the Sacred lotus), distributed in Asia and Australia and N. lutea Willd.... Nelumbo Adans. (Nelumbonaceae) i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early-diverging eudicots. It contains two extant species: N. nucifera Gaertn. (the Sacred lotus), distributed in Asia and Australia and N. lutea Willd. (the American lotus), occurring in North Americ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axonomic, evolutionary and phytogeographic studies of the genus Nelumbo, and also raises scientific questions about it in further paleobotanic research. There are about 30 fossil species of Nelumbo established since the Early Cretaceous. Based on fossil studies, the ancestors of the extant N. nucifera and N. lutea are respectively considered to be N. protospeciosa from the Eocene to Miocene of Eurasia, and N. protolutea from the Eocene of North American. However, molecular systematic studies indicate that N. nucifera and N. lutea are probably split from a common ancestor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to Early Pliocene, or even the Pleistocene, rather than separate relicts from extinct species on different continents. The characters of lotus stomatal development, seedling morphology as well as its flowering, pollination and fertilization in air reveal that it evolves from the land plants. Fossil data of Nelumbo indicates that the genus first occurs in mid-latitude area of Laurasia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then becomes widespread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asia and expands into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genus probably colonizes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from Asia during the Early Eocene after the collision of India and the Asian plates; the genus becomes extinct in Europe, but survives i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Quaternary Ice Age, and later forms the present East Asia and North Australia-North America disjunctive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xonomy evolution phytogeography NELUMBO Nelumbonaceae
下载PDF
同工酶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以忠 陈庆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综述了同工酶在水稻、小麦、玉米、荞麦、中药材、果树等植物起源及演化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 同工酶 系统学研究 植物起源 中药材
下载PDF
龙胆族(龙胆科)分类与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姗姗 付鹏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3-370,共8页
龙胆是著名的高山植物,广布世界温带地区,不仅可作药用,也可用于园艺观赏。龙胆科分为6个族,其中龙胆族占龙胆科物种数的一半以上;龙胆族包括龙胆亚族和獐牙菜亚族,分类与进化方面的相关研究众多。随着分子生物学在龙胆族研究中的应用,... 龙胆是著名的高山植物,广布世界温带地区,不仅可作药用,也可用于园艺观赏。龙胆科分为6个族,其中龙胆族占龙胆科物种数的一半以上;龙胆族包括龙胆亚族和獐牙菜亚族,分类与进化方面的相关研究众多。随着分子生物学在龙胆族研究中的应用,近些年对多个类群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多个新属和新种。该文从属间和属内两个层次梳理了龙胆族近年来在分类和进化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新发表的类群。并分析了现存的问题,重点强调在今后的研究中用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形态性状的准确掌握对龙胆族的研究至关重要;(2)发表新类群应当谨慎;(3)单拷贝核基因有助于解析龙胆族复杂的系统发育关系;(4)关注杂交和多倍化等在龙胆族进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族 龙胆亚族 獐牙菜亚族 分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