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政当局公共部门中的人才概念化
1
作者 丹尼尔·泰斯克博 肖鹏燕(译) 陈叶盛(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3年第2期235-255,共21页
尽管人才管理被认为是人力资源从业者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主要的研究领域,但“人才”的实际含义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明确。针对人才概念缺乏明确性和经验基础的问题,多方呼吁探索组织——尤其是公共部门——是如何对人才进行概念化的。本... 尽管人才管理被认为是人力资源从业者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主要的研究领域,但“人才”的实际含义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明确。针对人才概念缺乏明确性和经验基础的问题,多方呼吁探索组织——尤其是公共部门——是如何对人才进行概念化的。本文通过采用定性的深度案例研究法来探讨市政当局公共部门的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如何在实践中对人才进行概念化,从而对这些呼吁进行了回应。研究发现向我们展示了人力资源经理是如何使用多种人才概念的。我们使用了两个概念化类别来对人才概念化的这种差异和不同方式进行分析和理论创建:第一种为非情景概念化,此类别通常更一般化并且常与官方实践相关(即作为未来领导者的人才以及作为一般承诺和前进动力的人才);第二种为情景概念化,此类别下的概念界定通常较为具体且与非正式假设有关,例如,人才是特洛伊人(Trojans)和专家,人才具有个体机敏性,人才拥有公共服务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当局 公共部门 人才 人才概念化 人才管理 人才哲学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的新时代人才观 被引量:7
2
作者 韩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9,共8页
以"辨贤"为中心的识才观、以"尚贤"为中心的爱才观、以"任贤"为中心的用才观、以"恕贤"为中心的容才观、以"引贤"为中心的聚才观,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重要内容。这为新时代... 以"辨贤"为中心的识才观、以"尚贤"为中心的爱才观、以"任贤"为中心的用才观、以"恕贤"为中心的容才观、以"引贤"为中心的聚才观,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重要内容。这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促进人才评价科学化、人才选拔制度化、人才开发规范化、人才激励多元化、人才保障法治化、人才聚集国际化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理论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才观 辨贤 尚贤 任贤 恕贤 引贤
下载PDF
科学人才观指导下的技能型人才开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 邱永明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9-11,16,共4页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制造业强国战略"的提出,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发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技能型人才尤其高技能人才数量严重匮乏,素质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是旧人才观的影响和制...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制造业强国战略"的提出,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发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技能型人才尤其高技能人才数量严重匮乏,素质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是旧人才观的影响和制约,而要有效地开发技能型人才,必须坚持科学人才观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人才观 开发
下载PDF
人才观与高校培养目标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贺燕丽 《价值工程》 2011年第17期197-198,共2页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要求不同。高等学校必须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对培养目标恰当定位,以寻求合理的发展空间,走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人才观 定位
下载PDF
明代海南先贤廖纪的仕宦意识
5
作者 薛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36-140,共5页
明代海南先贤廖纪,少小即有强烈的仕宦意识。入仕后,其仕宦意识的内涵相当丰富。为官当清正廉洁勤于政事的操守、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为政惜才的人才观等,是其中重要的三个层面。这种仕宦意识对明正德、嘉靖初年的政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廖纪 仕宦意识 忧患意识 人才观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静 颜吾佴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布局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布局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的支撑力度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评价机制没有完全体现出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缺乏相应的荣誉及激励机制;学术风气浮躁等。今后应强化优势学科建设,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注重体制机制建设,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环境;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建设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分布及流动特点研究——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祝维龙 苏丽锋 《教育经济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24-37,共14页
在国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以下简称"哲社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为对象,分析高校哲社高端人才的区域分布、组织集聚以及人才... 在国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以下简称"哲社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为对象,分析高校哲社高端人才的区域分布、组织集聚以及人才流动特点。研究发现,我国哲社高端人才分布具有典型的"中心-外围"特性,且这种不均在区域层面愈发严重,但在机构层面逐步缓和;高端人才流动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可划分为起步期、快速上升期和回落平稳期三个阶段;尽管我国人才流动已颇具规模,但高端人才流动仍以经济驱动为主,组织声望的驱动作用减弱。高校哲社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可着力于对易流动群体的关注,在引导人才有序流动的基础上,优化人才布局,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社高端人才 人才分布 人才流动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