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的地质背景 被引量:74
1
作者 朱炎铭 陈尚斌 +1 位作者 方俊华 罗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0-1164,共5页
从构造演化入手,以四川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底部的黑色泥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页岩空间分布特征、生烃作用历程及页岩气的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四川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一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属Ⅰ型干酪根,具有厚度大、埋藏适中、有... 从构造演化入手,以四川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底部的黑色泥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页岩空间分布特征、生烃作用历程及页岩气的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四川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一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属Ⅰ型干酪根,具有厚度大、埋藏适中、有机质成熟度高等有利条件,为页岩气在该地区的形成和聚集成藏,并形成大规模的气藏提供可能;威远、泸州、宜宾和自贡区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页岩气 成藏 生烃演化 构造-埋藏史
下载PDF
Photoprotective Effects of Hydroxychloroqine and TCMs on Human Keratinocytes Damaged from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被引量:10
2
作者 LUODan MINWei LINXiang-fei WUDi MIAOXu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4年第4期172-177,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amage effects of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n eternal keratinocyte-HaCaT cells and to evaluate photo-protective efficiency of hydroxychloroq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epigallocatec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amage effects of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n eternal keratinocyte-HaCaT cells and to evaluate photo-protective efficiency of hydroxychloroq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 baikal skullcap root and szechwan lovge rhizome) on HaCaT cells damaged by middle wave ultraviolet(UVB) irradiation. Methods: Subconfluent HaCaT cells were sham or UVB irradiated and treated with above TCM agents. The damage degree of HaCaT cells was observed by a light microscop. Cell growth was recorded by cell count and cellular activity was detected by MTT method. The secretion amount of IL-6 and TNF-α was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The irradiation damage of HaCaT cells was depended on the irradiated dosages and cellular activity was reduced by 36%-80%, with a maximum decrease over 90% after 72 h.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above drugs may increase the cellular activity by 10%-72%. The photo-protective efficiency was more apparent in EGCG (from 1.19±0.07 to 1.28±0.06, P<0.01) than that in hydroxychloroqine (from 0.43±0.04 to 0.96±0.04, P<0.05). The other two tested drugs also showed photo-protective effect(from 0.44±0.07 to 1.21±0.02, P<0.05). As to cytokine secretion, EGCG could decline the secretion amount of IL-6 and TNF-α apparently. Hydroxychloroqine and baikal skullcap root baikal skullcap root could only reduce the secretion of IL-6. The secretion of IL-6 and TNF-α could not be inhibited by szechwan lovge rhizome. Conclusion: The injury effect of UVB irradiation on cultured keratinocytes is dose-dependent and the tested drugs have photo-protective potency. Inhibition of cytokine secretion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related to reducing the damage effect of UVB ir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photodamage and photoprotection KERATINOCYTES hydroxychloroq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ikal skullcap root szechwan lovge rhizome epigallocatechingallate
下载PDF
从《巴县档案》看清代四川的私盐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史玉华 《滨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0-34,共5页
清代四川是重要的产盐区,其私盐问题十分突出。私盐种类繁多,有场私、商私、官私、枭私、夹私、平民贩私等。私盐盛行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驱使、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缉私人员的玩忽职守等。同时分析了四川私盐对当时社会及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关键词 四川 清代 档案 巴县 地理条件 同时分析 社会
下载PDF
Effects of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Dahurian Angelica Root and Szechwan Lovage Rhizome on 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
4
作者 Yan Zhang Fenxia Gao +2 位作者 Yanjun Cao Hongying Wang Haijie Duan 《Chinese Medicine》 2012年第4期209-214,共6页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Dahurian Angelica Root (Bai Zhi) and Szechwan Lovage Rhizome (Chuan Xiong) was named as BCC. In the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BCC had effects 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Dahurian Angelica Root (Bai Zhi) and Szechwan Lovage Rhizome (Chuan Xiong) was named as BCC. In the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BCC had effects 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and myocardial fibrosis in 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 (SHR). For SHR + BCC group, BCC (0.3 g/kg)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daily for 12 weeks. The SHR group and the Wistar Kyoto rats (WKY,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equal volume of 5‰ CMC-Na distilled water. After 12 weeks, left ventricle was segregated from each rat in the groups, and the left ventricle weight/body weight (LVW/BW) calculate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ollagen (VFC) in myocardium and the diameter of cardiac muscle cell (DCMC) were examined by histological staining.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blood sample such as Angiotensin II (Ang II), Aldosterone (ALD), Hyaluronic Acid (HA), Laminin (LN), Procollagen III (PC III) and Collagen type IV (CIV)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radioimmunoassay (RIA). And also NOS and iNOS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UV). The results shown that in SHR + BCC group, the LVW/BW, DCMC and VF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versus SHR group, the same as biochemical indicators except NOS and iNOS. All of above index was similar to WKY group.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the plasma Ang II level, th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the NOS level of the three groups.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BCC can control the LVH and myocardial fibrosis in S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hurian ANGELICA ROOT Szechwan Lovage RHIZOME LVH Myocardial FIBROSIS SHR
下载PDF
柴胡、红花、川芎中药单体对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杨洁 蔡刁龙 +4 位作者 谭献文 吕永慧 田立新 康宜宾 余幼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比较柴胡、红花、川芎3种中药单体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将3种中药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含量;MTT法检测HSC细胞增殖... 目的比较柴胡、红花、川芎3种中药单体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将3种中药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含量;MTT法检测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处理组的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含量减少(P<0.05);肝组织TIMP-1、TGFβ1及PDGF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3种中药均能减缓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这些中药能下调TGFβ1及PDGF表达抑制HSC增殖活化,从而下调TIMP-1/MMP-1而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其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形细胞 中药单体 柴胡 红花 川芎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中药材提取前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转移率和分级别风险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左甜甜 张磊 +1 位作者 金红宇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98-1405,共8页
目的:通过对药材提取前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转移率的考察,建立分级别的整合"点评估"模型,为制定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用水煎煮、7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和95%乙醇溶液震荡提取川芎、黄连、水蛭、白花蛇舌草和海藻5种药... 目的:通过对药材提取前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转移率的考察,建立分级别的整合"点评估"模型,为制定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用水煎煮、7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和95%乙醇溶液震荡提取川芎、黄连、水蛭、白花蛇舌草和海藻5种药材,浓缩成浸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测定浸膏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并采用分级别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于药材提取前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其中第1级采用最大残留限量进行评估,第2级采用监测数据进行评估,第3级在第2级的基础上考虑加工因子等因素进行评估。结果: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转移率均值均不足10%。5种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提取率大多数符合水煎煮提取大于70%乙醇水回流提取大于95%乙醇水震荡提取的规律。就不同元素而言,砷的提取率普遍高于其他元素。一级风险评估的结果表明川芎和水蛭中的铅和砷,黄连中的铅,海藻中的铅和镉可能对于部分人群具有一定的风险;二级风险评估的结果表明,水蛭中的砷,海藻中的铅、镉和砷可能对于部分人群具有一定的风险;三级风险评估的结果表明海藻中的砷可能对于部分人群具有一定的风险。结论:提取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很大部分减少,转移率不容忽视。本研究建立了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分级别的整合"点评估"模型。对于较低级别评估模型得到的较高风险的情况,应一步采用更加精确的更高级别的评估模型进行评估。该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为制定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有害元素 转移率 分级别风险评估 限量标准 川芎 黄连 水蛭 白花蛇舌草 海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原文传递
3种中药对中波紫外线辐射HaCaT细胞的干预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7
作者 骆丹 林向飞 +6 位作者 徐晶 高洁 刘昕 金颂良 苏荣建 闵玮 沈春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0-755,共6页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HaCaT细胞光产物胸腺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pyrimidine dimers,CPDs)的生成和清除情况及3种中药活性成分:黄芩(baikal skullcap root,BSR)、川芎(szechwan lovge rhizome,SLR)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HaCaT细胞光产物胸腺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pyrimidine dimers,CPDs)的生成和清除情况及3种中药活性成分:黄芩(baikal skullcap root,BSR)、川芎(szechwan lovge rhizome,SLR)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该过程的干预情况并探讨上述药物对相关调控分子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含10%小牛血清的RMPI1640培养基培养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根据实验设计定时定量照射培养细胞并预先或UVB辐射后加入相关药物进行干预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PDs;RT-PCR法检测受试各组细胞p53和PCNA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受试各组细胞p53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HaCaT细胞损伤程度随照光剂量加大而加重;30mJ/cm2UVB照射后细胞CPDs生成量在辐射后0.5h左右达到高峰,同时细胞也开始清除CPDs,辐射后4h内清除速率较快,4h后清除速率逐渐降低,照光前加入黄芩溶液,可以减少CPDs生成,照光后即刻加入川芎和EGCG溶液,可加快CPDs清除(P<0.05);UVB照射后可明显增加HaCaT细胞中p53和PCN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药物可在不同程度上下调上述基因及蛋白表达。结论UVB辐射对HaCaT细胞的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性并导致DNA损伤而产生光产物CPDs,细胞自身有清除CPDs的能力,所试3种中药均可减少光产物水平;这种光保护作用可能与受试中药影响p53和PCN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 EGCG 川芎 黄芩 胸腺嘧啶二聚体 NER P53 PCNA
下载PDF
热泵干制对青花椒色差和品质的影响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兵 梅小飞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145,151,共7页
为解决青花椒自然干制以及热风干制过程中极易褐变的问题,以提高干制青花椒产品品质,实验采用热泵干制技术干制青花椒。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考察不同的热泵干制条件对干制青花椒色差及品质的影响,选取干制温度、铺放量和相对湿度为影响... 为解决青花椒自然干制以及热风干制过程中极易褐变的问题,以提高干制青花椒产品品质,实验采用热泵干制技术干制青花椒。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考察不同的热泵干制条件对干制青花椒色差及品质的影响,选取干制温度、铺放量和相对湿度为影响因素,以色差、麻味物质含量和挥发油含量为响应值,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响应面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干制温度对色差△E值和麻味物质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湿度,最后是铺放量;干制温度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同样最大,其次是铺放量和相对湿度;热泵干制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干制温度59.30℃、铺放量为735g、相对湿度为40%,在此工艺条件下干制青花椒,其色差△E为8.10、麻味物质含量为2.40g/100g、挥发油含量7.90mL/100g,验证结果与优化结果之间的误差均小于2.00%,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青花椒热泵干制过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比较吻合,可以用来描述和预测青花椒的热泵干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青花椒 热泵干制 品质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川芎郁金不同配伍比例对阿魏酸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传香 张文生 +2 位作者 田蓉 杜树山 吴建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配伍不同比例的郁金对阿魏酸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3P97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模型,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方法统计处理。结果川芎单煎组、川芎郁金1∶1和1∶2组中阿魏酸在兔体内... 目的探讨川芎配伍不同比例的郁金对阿魏酸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3P97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模型,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方法统计处理。结果川芎单煎组、川芎郁金1∶1和1∶2组中阿魏酸在兔体内的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各组的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分别为:吸收半衰期为(1.867±0.602)、(3.369±2.746)、(5.751±3.657)min,分布半衰期为(25.944±10.536)、(19.234±3.603)、(22.120±6.774)min,消除半衰期为(1029.501±510.000)、(1221.933±260.307)、(977.542±363.250)min,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740.197±978.625)、(697.046±466.889)、(711.389±619.103)mg/(L·min),CL(s)为(0.014±0.007)、(0.014±0.007)、(0.017±0.009)mL/min,T(peak)为(8.479±4.112)、(11.633±6.227)、(18.349±5.928)min,最高血药浓度为(3.916±1.404)、(4.713±1.926)、(2.782±1.581)mg/L。结论川芎配伍不同比例的郁金后,阿魏酸在家兔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整体上均符合二室模型。川芎配伍一定比例的郁金时,有利于阿魏酸在家兔体内的转运;而郁金用量较大时会使阿魏酸的吸收减慢,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药代动力学 川芎 郁金 高效液相色谱 家兔
原文传递
芎麻汤及其提取物对利血平低5-HT型偏头痛模型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顶鼎 郭建生 +3 位作者 曾贵荣 张猛 郭倩瑶 侯春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芎麻汤及其提取物对利血平所致低5-HT型偏头痛小鼠的作用机制,初步筛选芎麻汤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1 mg/kg)14 d复制偏头痛模型,观察芎麻汤及其提取物对利血平偏头痛小鼠体质量、凝血时间及血浆中5-HT、NO含量... 目的探讨芎麻汤及其提取物对利血平所致低5-HT型偏头痛小鼠的作用机制,初步筛选芎麻汤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1 mg/kg)14 d复制偏头痛模型,观察芎麻汤及其提取物对利血平偏头痛小鼠体质量、凝血时间及血浆中5-HT、NO含量的影响。结果芎麻汤、芎麻汤正丁醇提取物组能增加偏头痛小鼠的体质量,调节5-HT的过度降低;芎麻汤、芎麻汤正丁醇提取物、芎麻汤乙酸乙酯提取物组能延长偏头痛小鼠的凝血时间,提高血浆中NO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芎麻汤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治疗利血平所致小鼠偏头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芎麻汤及其提取物 偏头痛 小鼠 川芎 天麻
下载PDF
黄芩苷和川芎对UVB辐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昕 骆丹 +1 位作者 沈春花 徐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977-980,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黄芩苷,川芎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损伤成纤维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0mJ/cm2,30mJ/cm2,60mJ/cm2,90mJ/cm2剂量UVB照射培养的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同时加入黄芩苷和川芎干预处理,观察细胞...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黄芩苷,川芎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损伤成纤维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0mJ/cm2,30mJ/cm2,60mJ/cm2,90mJ/cm2剂量UVB照射培养的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同时加入黄芩苷和川芎干预处理,观察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变化,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10,IL-12和TNF-α的分泌量。结果:UVB照射后,细胞损伤程度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增殖活性下降;此外,UVB照射后IL-10等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而加入所试中药干预可明显抑制细胞损伤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结论:黄芩苷、川芎有一定的光保护作用,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的分泌可能是其减轻UVB光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成纤维细胞 黄芩苷 川芎 IL-10 IL-12 TNF—α 光损伤 光保护
下载PDF
HPLC-DAD-MS检测川芎和日本川芎中的川芎嗪 被引量:11
12
作者 洪远林 金玉青 +4 位作者 姚艺新 林懋怡 魏伯平 姜卫东 吕光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中川芎嗪的检测方法,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中的川芎嗪,阐明川芎嗪是否存在及其含量高低。方法:HPLC-DAD-MS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7∶1∶72),流速1.0 m ...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中川芎嗪的检测方法,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中的川芎嗪,阐明川芎嗪是否存在及其含量高低。方法:HPLC-DAD-MS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7∶1∶72),流速1.0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MS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模式检测。结果:在37份川芎和日本川芎样品中,有11份发现川芎嗪,占29.7%,平均含量为2.19μg/g(n=11)。其中,在27份川芎样品中,有6份检测出川芎嗪(0.60~11.75μg/g);在10份日本川芎样品中,有5份检测出川芎嗪(0.61~3.05μg/g)。川芎嗪的存在与药材产地、性状特征、加工及贮藏方法之间无相关性,可能与土壤中微生物有关。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准确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中的川芎嗪;这两种药材中川芎嗪的含量很低,不是二者的主要功效成分,也不宜作为其质量评价的指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日本川芎 川芎嗪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川芎醇提取物对马桑内酯致痫神经元胞浆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廖松洁 周东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研究川芎醇提取物对马桑内酯致痫神经元胞浆内游离Ca2 + 浓度 ([Ca2 + ]i)的作用 ,寻找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 4~ 6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乙醇本底对照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川芎醇... 目的 研究川芎醇提取物对马桑内酯致痫神经元胞浆内游离Ca2 + 浓度 ([Ca2 + ]i)的作用 ,寻找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 4~ 6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乙醇本底对照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川芎醇提取物干预组。以胞浆内Ca2 + 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 3负载神经元后 ,分别加入马桑内酯 80、12 0 μg·ml-1作用 5min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药物对神经元胞浆 [Ca2 + ]的影响。结果 马桑内酯 12 0 μg·ml-1促进神经元 [Ca2 + ]荧光强度增加 ,乙醇抑制马桑内酯所致神经元胞浆内 [Ca2 + ]增加 ,尼莫地平有这种作用趋势却无统计学意义 ,川芎的醇提部分 10 0 μg·ml-1能够抑制马桑内酯导致的神经元胞浆Ca2 + 荧光强度增加 (P <0 .0 5 )。结论 川芎的醇提部分对致痫神经元有钙通道拮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川芎醇 中药 马桑内酯 致痫神经元胞浆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川芎提取物的多模型体系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玉亮 彭洁 +1 位作者 梁欣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1年第2期87-92,106,共7页
目的:研究川芎醇提物和水提物在几种自由基体外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位点与活性强度,以及此两种提取物在小鼠氧化损伤模型中的综合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DPPH体系,观察川芎醇提物和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建立OH和O_2^-化学发光体系... 目的:研究川芎醇提物和水提物在几种自由基体外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位点与活性强度,以及此两种提取物在小鼠氧化损伤模型中的综合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DPPH体系,观察川芎醇提物和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建立OH和O_2^-化学发光体系观察川芎的两种提取物对发光强度的抑制作用;采用CHP、Vc/Fe^(2+)和CCl_4/NADP^+作为激发剂,建立微粒体脂质过氧化(LPO)损伤模型,观察川芎两种提取物对MDA生成的抑制作用。建立小鼠氧化损伤模型,观察川芎两种提取物对SOD和CA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对MDA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在DPPH体系中,川芎的醇和水两种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川芎醇提物和水提物对DPPH的IC_(50)分别为3.47和6.19 mg/ml;在两种化学发光体系中,川芎的醇提物和水提物对O_2^-和OH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川芎醇提物对O_2^-和OH的IC_(50)分别为2.56和4.21mg/ml,水提物对O_2^-和OH为2.34和2.80mg/ml;3种LPO损伤模型中川芎两种提取物各浓度组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川芎水提物和醇提物组均明显降低肝组织和血清内MDA的含量(P<0.05);川芎水提物和醇提物能明显提高肝组织内SOD蛋白表达水平;川芎醇提物可以提高肝组织内CAT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川芎提取物在几种体外模型和体内模型中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DPPH 化学发光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川芎与天麻的不同配伍对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正常和缺氧状态下[Ca^(2+)]i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廖松洁 周东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 遵循传统医学的药物配伍理论 ,研究川芎与天麻不同配伍对正常及缺氧情况下神经元胞浆 [Ca2 + ]i的影响 ,寻找中药配伍和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 4~ 6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 ,95 %乙醇本底对... 目的 遵循传统医学的药物配伍理论 ,研究川芎与天麻不同配伍对正常及缺氧情况下神经元胞浆 [Ca2 + ]i的影响 ,寻找中药配伍和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 4~ 6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 ,95 %乙醇本底对照 ,尼莫地平阳性对照 ,实验组 (1~ 5号药对 ,川芎与天麻的比例分别为 4∶1、1∶4、4∶0、0∶4、1∶1 ,各药对分别配制成 5 0、1 0 0、1 5 0 μg·ml 1 3个浓度 ) ,再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持续通入 94 .5 %N2 和 5 .5 %CO2 的混合气体 4h制备缺氧模型 ,一部分在正常状态下孵育 4h ,以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 - 3为胞浆内Ca2 + 指示剂负载神经元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药对对神经元胞浆 [Ca2 + ]的影响。结果 缺氧 4h后神经元胞浆内 [Ca2 + ]较缺氧前明显增加 ,川芎的醇提部分、川芎与天麻以 1∶4配伍作用时 ,较小剂量 (5 0 μg·ml-1 )对正常及缺氧时的神经元均有降低胞浆 [Ca2 + ]的作用 (P <0 .0 5 ) ,川芎的醇提部分 1 0 0 μg·ml-1 作用明显减轻缺氧神经元钙超载的同时不影响正常情况下神经元胞浆内外的钙离子平衡 ,与此同时其它川芎与天麻的配伍或只降低正常情况下的胞浆 [Ca2 + ],或无作用 ,或在大剂量时出现反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天麻 中药配伍 钙离子 神经元 缺氧
下载PDF
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梅 王拥军 +2 位作者 施杞 周重建 张宁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及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包合方法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优劣。结果:最佳提... 目的:探讨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及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包合方法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优劣。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川芎浸泡2h,加入10倍水提取8h;最佳包合方法为组织捣碎法。结论:挥发油最佳提取方法、包合方法均具有良好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芪麝片 川芎 挥发油 提取 包合
下载PDF
国际标准在川芎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自艳 马晓英 +3 位作者 宋玉华 章晨峰 王团结 刘茫茫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3期69-75,共7页
按照FDA和欧盟法规的农药种类、限度以及方法验证要求,采用改良的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川芎中54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样品使用1%乙酸水溶液充分浸泡,经乙腈提取,Cleanert MSA-Q盐包盐析分层,QuEChERS净化,液相色谱... 按照FDA和欧盟法规的农药种类、限度以及方法验证要求,采用改良的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川芎中54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样品使用1%乙酸水溶液充分浸泡,经乙腈提取,Cleanert MSA-Q盐包盐析分层,QuEChERS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并采用过程校正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54种农药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在0.01、0.05和0.1 mg/kg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2.5%~105.5%,日内精密度为0.4%~6.6%,日间精密度为1.0%~11.7%。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川芎中多农药残留的高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规 QUECHER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川芎 农药残留 检测
下载PDF
柱前衍生化UPLC-MS/MS法测定川芎药材中二氯喹啉酸残留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自艳 马晓英 +3 位作者 毕瑞锋 章晨峰 王团结 刘茫茫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建立川芎中二氯喹啉酸残留的UPLC-MS/MS分析方法,为川芎药材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药材中的二氯喹啉酸用0.5%氨水-甲醇溶液提取,提取液吹干,甲醇复溶后,用三甲基硅烷化重氮甲烷衍生化,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 目的:建立川芎中二氯喹啉酸残留的UPLC-MS/MS分析方法,为川芎药材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药材中的二氯喹啉酸用0.5%氨水-甲醇溶液提取,提取液吹干,甲醇复溶后,用三甲基硅烷化重氮甲烷衍生化,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分析。结果:在0.01、0.05、0.1 mg/kg加标水平下,二氯喹啉酸回收率为83.2%~98.5%,RSD为0.9%~8.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川芎中二氯喹啉酸残留的检测,并按欧盟法规制定川芎中二氯喹啉酸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 mg/kg,能够保证川芎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二氯喹啉酸 残留
下载PDF
不同产地川芎中丁烯基苯酞的HPLC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笑寒 冯毅凡 +2 位作者 梁汉明 郭晓玲 孟青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对不同产地川芎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67:3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对不同产地川芎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67:3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果丁烯基苯酞在6.96~69.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79%(RSD=1.7%)。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作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为不同产地的川芎药材的收购及栽培等提供有效监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丁烯基苯酞 含量测定 RP—HPLC
下载PDF
川楝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心怡 丁齐又 +1 位作者 于同月 邵蒙苏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7期939-942,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集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川楝子用量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6~20 g,常用剂量为3~15 g,丸散剂临床用量多为0.3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疏肝理气解郁治疗月经不调、闭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 通过搜集古医集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川楝子用量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6~20 g,常用剂量为3~15 g,丸散剂临床用量多为0.3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疏肝理气解郁治疗月经不调、闭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结节等妇科疾病,为6~10 g;疏肝泄热、理气止痛治疗湿疹、带状疱疹、睾丸肿痛、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为3~15 g。根据疾病、证型和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疏肝理气解郁常配伍柴胡、香附、郁金、佛手等;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常配伍延胡索、生地黄、黄芩、当归等。因此,川楝子临床用量应综合考虑病证及配伍等多种因素,随病施量、因证施量、因配伍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临床经验 用量 配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