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卸载响应比──一种新的地震预报方法 被引量:102
1
作者 尹祥础 陈学忠 +1 位作者 宋治平 尹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67-775,共9页
引入一个能够定量反映非线性系统不稳定程度的新参数──加卸载响应比Y,这一参数可以用于地震及其它地质灾害的预测.对里氏震级4—8级地震进行后验性震例检验的结果表明,80%以上的震例,在地震前Y值均显著大于1.这一方法已... 引入一个能够定量反映非线性系统不稳定程度的新参数──加卸载响应比Y,这一参数可以用于地震及其它地质灾害的预测.对里氏震级4—8级地震进行后验性震例检验的结果表明,80%以上的震例,在地震前Y值均显著大于1.这一方法已预测出几次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中强地震及1994年1月17日的美国洛杉矶6.6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 比线性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关于地震预测体系构建的可能性及验证 被引量:40
2
作者 延军平 闫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3,共5页
对于地震物理机理预测预报的世界难题,可按照由表及里逐步逼近的思路,探讨构建地震预测圈层结构的可能性。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地震预测体系,以地震数学分析预测方法补充和完善物理预测方法。可应用可公度方法进行我国某地地震趋势探索研究... 对于地震物理机理预测预报的世界难题,可按照由表及里逐步逼近的思路,探讨构建地震预测圈层结构的可能性。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地震预测体系,以地震数学分析预测方法补充和完善物理预测方法。可应用可公度方法进行我国某地地震趋势探索研究,以获得更多数学预测方法的实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体系 地震预报 数学预测方法 物理预测方法 可公度法
下载PDF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建国 闫俊岗 +1 位作者 王静 乔子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50,共6页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河北省各地磁台1982—2006年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的高值异常与河北省及邻近地区Ms≥5.0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这25年内,共出现了符合判据标准的异常19次,在其后11个月内对应地震仍有13次,应...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河北省各地磁台1982—2006年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的高值异常与河北省及邻近地区Ms≥5.0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这25年内,共出现了符合判据标准的异常19次,在其后11个月内对应地震仍有13次,应报15个,虚报3次,漏报2次;2)大多数地震之前的异常极大值的空间分布都相对集中于震中区附近;3)其内检预报效能指标R=0.44,通过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异常 加卸载响应比 检索系统 地震预报 河北地区
下载PDF
THE PRECURSOR OF INSTABILITY FOR NONLINEAR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被引量:19
4
作者 尹祥础 尹灿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1年第8期977-986,共10页
By analysing the instability process of various nonlinear systems, we conclude that their instability precursors are the continual heightening of the response rate or response ratio.Applying this theory to earthquake ... By analysing the instability process of various nonlinear systems, we conclude that their instability precursors are the continual heightening of the response rate or response ratio.Applying this theory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we adopt the periodical change of the stress in crust caused by the tide-generating force as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If we can measure the ratio of the response (such as crust deformation, gravity and seismicity) during the loading period to that during the unloading period, this parameter must contain som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ismogenic process.With nine earthquakes (M≥7) data that occurred in Chinese mainland during 1970-1988, we take the sum of square root o?energy of small earthquakes, which is called the released strain by Benioff, as the response to the tidal loading and unloading. We find that the response ratios of seven earthquakes increase obviously before the main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system INSTABILITY loading and UNLOADING response ratio TIDAL stress in CRUST earthquake prediction.
原文传递
基于跨断层形变异常预测云南地震的试验 被引量:21
5
作者 施顺英 张燕 +1 位作者 吴云 安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87,共6页
利用云南地区的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按动态灰箱法提取长趋势异常和突跳异常,再用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进行合成,以达到群体异常的信息增益(即提高异常识别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12年来利用跨断层短水准和短基线观测资料所做的地震预... 利用云南地区的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按动态灰箱法提取长趋势异常和突跳异常,再用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进行合成,以达到群体异常的信息增益(即提高异常识别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12年来利用跨断层短水准和短基线观测资料所做的地震预测与实际发生地震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年度预测准确率可达60%,证明基于跨断层形变测量异常的动态灰箱法与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法是预测地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异常 断层网络系统 信息合成 异常判别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棋福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39-549,共11页
采用模似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并以首都圈地区为例,利用地震活动性资料的8种时空参数在地震预报中进行了应用探索.通过对1967—1992年间信息的学习演化,获得了20条拥有不同适应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地震预报规则... 采用模似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并以首都圈地区为例,利用地震活动性资料的8种时空参数在地震预报中进行了应用探索.通过对1967—1992年间信息的学习演化,获得了20条拥有不同适应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地震预报规则集.对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预报规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发现了人们以往难于考虑周全的可能具有重要预报意义的异常组配.应用探索表明: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应用具有自适应和潜在学习能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将可能推动人们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分类体系 遗传算法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印尼Mw9.0地震的短临地电波(声波:潮汐力谐振共振波,HRT波)波动前兆——HRT波法进行短临地震准确预测可能性的探讨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玉林 赵璧如 +8 位作者 钱卫 赵健 黄清华 孙振凯 张洪魁 卢军 李世愚 张平 钱复业 《国际地震动态》 2006年第8期6-21,共16页
新研制的抗干扰高精度PS100大地电测仪器系统,在中国川滇地区的台站上记录到印尼Mw9.0海啸地震的地电前兆。本文将分析论证地电前兆的波动特性,特别是其传播规律。在印尼地震前约3个月开始出现周期等于潮汐力周期(如MSf、K1、M2等... 新研制的抗干扰高精度PS100大地电测仪器系统,在中国川滇地区的台站上记录到印尼Mw9.0海啸地震的地电前兆。本文将分析论证地电前兆的波动特性,特别是其传播规律。在印尼地震前约3个月开始出现周期等于潮汐力周期(如MSf、K1、M2等)、振幅异常增大的地电潮汐力谐振波(Harmonie waves driven by tidal frces,简称HT波);地震前2天(北京时2004年12月24日10时)出现地电潮汐力共振波(Resonance waves driven by tidal frces,简称RT波)。RT波有纵波和横波,初步确定纵波速度V1≈307km/h;横波速度Vt≈126km/h,是一种在地壳多孔岩石孔隙流体中传播的声波。其固有振动周期T0=4~5h;其振幅很大达2.9%(超出观测标准偏差17倍),异常极为显著;峰值异常尖锐,Q≈8.3。与地震同时从震源发出的RT波为断层破裂所激发,故推断地震前2天所出现的RT波系Mw9.0地震震源区断层前期破裂所致。在可预见的将来,根据震前RT波出现的时间,台站所记纵、横波的到时差及T0,对强震在震前1~3天定量预测其三要素(如果有一布设合理的PS100台网)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100地电仪 印尼Mw9.0级地震 HRT波动前兆 虚波速度(207 km/h) 地震的准确预测
下载PDF
现今地壳运动动力学基本状态与地震可预报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周硕愚 吴云 +1 位作者 施顺英 姚运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9,共8页
应用复杂动力学系统自组织理论,综合研究了近40年现代大地测量学(地震地形变及GPS)对现今地壳运动的观测结果。在"不动点吸引子"、"极限环吸引子"、"环面吸引子"和"奇异吸引子"的作用下,现今... 应用复杂动力学系统自组织理论,综合研究了近40年现代大地测量学(地震地形变及GPS)对现今地壳运动的观测结果。在"不动点吸引子"、"极限环吸引子"、"环面吸引子"和"奇异吸引子"的作用下,现今地壳运动呈现出"稳定态(动平衡态)"、"周期态"、"拟周期态"、"混沌态"和"混沌边缘态"等多种动力学状态。观测结果表明,无论板块、块体、边界带、断裂带,还是速度场、应力场都呈现出数年至数十年尺度的地壳运动与百万年尺度的新构造运动整体一致。在地震等暂态过程发生后,现今地壳运动(时变过程、空间分布、频谱结构)仍将自动回归到"稳定态(动平衡态)"。观测结果证明确实存在"不动点吸引子",故而能使地壳运动系统长期保持在"稳定态(动平衡态)",即"自组织稳定态"。"自组织临界态"(SOC)是一种弱混沌性质的"混沌边缘态"(非稳定定态),只出现于地壳运动自组织过程特定阶段中的特定时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复杂系统动力学 自组织稳定态 自组织临界态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地震大地测量学及其对地震预测的促进——50年进展、问题与创新驱动 被引量:5
9
作者 周硕愚 吴云 江在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1-562,共12页
地球科学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新时期,在防震减灾国家任务引领下,以空间等高新技术为特色的现代大地测量学与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复杂动力系统理论相交融,历经50年艰难探索,一门交叉新兴学科——地震大地测量学初步形成。从科学... 地球科学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新时期,在防震减灾国家任务引领下,以空间等高新技术为特色的现代大地测量学与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复杂动力系统理论相交融,历经50年艰难探索,一门交叉新兴学科——地震大地测量学初步形成。从科学思想与实践效果的视角,简述所取得的基本进展与问题,例如建立多尺度空-时(频)域精密监(探)测系统;开拓现今大陆地壳运动与变形动力学(10-2s^102a)新领域,精确获取前人未能知晓的自然现象;揭示出中国大陆地壳形变系统是一个自组织动力系统,地震是此系统演化过程中为保持长期稳定的自调节暂态行为,具可预测性,又极难实现完全确定性的预测;尽管仍待长期探索,而当下已有可能对其中某些地震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测。以科学思想创新为基础,提出了促进地震预测创新、脱困的新途径、新模式、新对策和具可操作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地震大地测量学 大陆动力学 地震科学 地震预测 防震减灾
下载PDF
自治系统和地震孕育的组合模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增建 秦保燕 荣代潞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7-11,共5页
1992年我们首先把物理学中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的概念应用于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研究中。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孕育的组合模式进行了讨论。并讨论了非自治系统中的整步现象及其中一些有关系统振荡周期的定量关系,并进而讨论了自治系... 1992年我们首先把物理学中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的概念应用于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研究中。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孕育的组合模式进行了讨论。并讨论了非自治系统中的整步现象及其中一些有关系统振荡周期的定量关系,并进而讨论了自治系统概念和这些定量关系在研究大震发生的时间规律和大震预报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系统 地震预报 地震孕育
下载PDF
GPS观测得到的大地震前兆地壳形变震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顾国华 王武星 《地震科学进展》 2020年第10期30-39,共10页
综合介绍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GPS观测得到的国内外10多次6—9级,不同构造、不同类型的大地震前兆地壳形变震例: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9级巨震、2013年芦山7级,直至2020年6月墨西哥7.4级地震和7月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 综合介绍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GPS观测得到的国内外10多次6—9级,不同构造、不同类型的大地震前兆地壳形变震例: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9级巨震、2013年芦山7级,直至2020年6月墨西哥7.4级地震和7月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地震等。利用GPS连续观测站区域参考框架水平位移时间序列和水平位移场,特别是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的研究证明,同震水平位移是研究地震前兆形变存在的关键;利用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同震垂直位移及同震水平位移向量的分解,揭示地震弹性回跳真实方式;提出了符合GPS观测和岩石破裂试验结果的地震压-剪弹性回跳模型;根据已有震例,提出预报不同震级地震的可能性和监测临震前兆形变的GNSS站布设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震预测 地壳形变 同震位移 弹性回跳模型
下载PDF
新疆地区强震前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的特点及其与构造活动的联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雪香 丁鉴海 张淑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2-28,共7页
对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异常与1985年以来新疆MS≥5.0地震相对应的震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地震活动和地磁低点位移异常都有其独特之处,并与其孕震的内、外环境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震活动性 地磁低点位移 临震预报
下载PDF
对地震预测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传镇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5期36-38,共3页
基于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现状,作者对未来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①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地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②建议在选定的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开展密集和综... 基于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现状,作者对未来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①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地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②建议在选定的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开展密集和综合的地震和地球物理观测,以及资料的深入分析;③加强对板内地震发生物理全过程的基础研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论研究人才;④充分重视和利用亚洲地震委员会的平台,推动亚太地区地震和防震、减灾的合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地震预测 亚洲地震委员会
下载PDF
生命线系统工程震害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裴宗厂 刘尧兴 王晓青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48-52,共5页
简单回顾了城市生命线系统研究内容、进展及意义。介绍了3S(RS、GIS、GPS)等新技术在震害研究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生命线系统震害预测的含义、内容、方法及其步骤,基于GIS震害预测系统的组成及实现。
关键词 生命线系统 GIS 震害预测
下载PDF
渤海海域缝洞-孔隙型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发育规律研究
15
作者 陈斌 党胜国 +1 位作者 别旭伟 黄保纲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通过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分析化验、地震资料,认为渤海海域曹妃甸古生界潜山主要受古地貌、断裂系统及岩性差异等因素综合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印支、燕山、喜山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三组主干断裂,控制了潜山圈闭和古地貌的形成及... 通过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分析化验、地震资料,认为渤海海域曹妃甸古生界潜山主要受古地貌、断裂系统及岩性差异等因素综合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印支、燕山、喜山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三组主干断裂,控制了潜山圈闭和古地貌的形成及演化;古地貌及断裂活动强度控制岩溶作用规模及深度;海侵初期和海退中晚期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相形成的白云岩、灰质云岩、云质灰岩、亮晶颗粒灰岩有利于形成有效储层.基于潜山储层发育特点和形成机理,通过低频增强体和蚂蚁体属性融合,预测潜山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对渤海古生界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潜山 碳酸盐岩 主控因素 古地貌 断裂系统 岩性差异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对大同—阳高地震及其发展趋势的灰色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秀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8-84,共7页
本文总结了在大同—阳高地震前及震情监视过程中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取得的预报结果。在1988年度的山西省地震趋势专题研究报告中,选取华北地区1966—1987年M_S≥6.0、1975—1987年5.0≤M_S<6.0以及1989年10月26日前的大同—阳高地震序... 本文总结了在大同—阳高地震前及震情监视过程中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取得的预报结果。在1988年度的山西省地震趋势专题研究报告中,选取华北地区1966—1987年M_S≥6.0、1975—1987年5.0≤M_S<6.0以及1989年10月26日前的大同—阳高地震序列,建立了预报未来地震发震时刻的模型,并对几种衡量模型精度的指标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对大同—阳高灯M_S6.1中强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震后趋势判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成亮 柴文生 +2 位作者 梁东洲 韩银美 孙素芳 《华北地震科学》 2000年第4期48-52,共5页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统计量 ,使用计算机 ,计算了河北北部和南部地下水观测资料 。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地震预报 灰色关联度 地下水观测
下载PDF
地磁内、外源场分离及其强震前内、外源电流体系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建国 刘晓灿 +2 位作者 唐庭梅 马新欣 袁亚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0,共4页
利用地磁内外源场分离方法,反演1997年11月8日玛尼地震前地下和空间等效电流体系的演化图像,分析了地磁低点位移出现前后等效电流体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外场等效电流体系的变化与地震"低点位移"异常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 利用地磁内外源场分离方法,反演1997年11月8日玛尼地震前地下和空间等效电流体系的演化图像,分析了地磁低点位移出现前后等效电流体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外场等效电流体系的变化与地震"低点位移"异常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等效电流体系变化可能是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内外源场分离 地磁低点位移 Sq等效电流体系 演化图像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地下管道的震害预测方法简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国艳 王晓青 《防灾减灾学报》 2010年第2期6-8,共3页
强烈的地面运动或场地失效等因素是造成地震中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地震波作用下和砂土液化条件下管道的震害预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基于综合概率法对埋地管道进行了分析预测。
关键词 生命线系统 地下管道 震害预测
下载PDF
Useful predictions ahead of large earthquakes and lessons learned for future progress 被引量:1
20
作者 Ragnar Stefansso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20年第1期1-17,共17页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this article is the outcome of 4 multi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which were carried out in South-West Iceland from 1988-2006,focusing on crustal processes that preceded two magnitude-6.6 earthq...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this article is the outcome of 4 multi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which were carried out in South-West Iceland from 1988-2006,focusing on crustal processes that preceded two magnitude-6.6 earthquakes in June 2000.The seismic activity that preceded a magnitude 6.3 double-earthquake in the same seismic zone in 2008 is also significant,as well as other research work which helps to understand how observable crustal processes lead to earthquakes.A significant outcome is that it cannot be assumed that any two earthquakes have the same precursory processes.Therefor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recursors of past earthquakes is of limited value for predicting future earthquakes.On the other hand,with highly sensitive seismic monitoring it is possible to observe the nucleation process for each specific large earthquake for long enough time for earth-realistic modeling of it and extrapolating towards the earthquake in time and space.In the Iceland crust,with its fluid-rock interactions,pre-earthquake activity on a scale of years is expected.This allows a long-term approach to prediction.We apply historical information and sensor-based data to find probable sources of earthquake nucleation.We monitor the nucleation process for a possibly impending earthquake at these sources,and then model the process to find its governing factors and extrapolate those in time and space,aiming towards finding hypocenter,fault-size,impact,and time of the impending earthquake.We refine our models by predicting frequent medium-sized earthquakes and compare the predictions with measurements.We predict how the possibly impending large earthquake would trigger earthquakes at other locations.Given the complexity of the crust,we must take all observed changes into account when developing models of pre-earthquake processes.The development of a continuously operating geo-watching system is discussed to link scientific evaluations to warnings that can be used by emergency author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prediction UP-FLOW of high pressure FLUIDS Fluid-strain model Geo-watching system for WARNING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