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象征的贫困及其超越——基于斯蒂格勒政治美学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梁其蕾
《理论界》
2023年第9期58-63,共6页
斯蒂格勒基于政治美学的角度,指出“象征的贫困”是当前人类面临并且需要超越的一大难题。在他看来,政治问题、美学问题与技术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正是在技术的中介作用下,政治问题与美学问题得以相遇。他生动地阐明了感觉是真正的政治...
斯蒂格勒基于政治美学的角度,指出“象征的贫困”是当前人类面临并且需要超越的一大难题。在他看来,政治问题、美学问题与技术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正是在技术的中介作用下,政治问题与美学问题得以相遇。他生动地阐明了感觉是真正的政治美学战争所争夺的内容。这场战争,借助技术作为武器,以技术控制感觉为手段,结果造成规模宏大、影响普遍的“象征的贫困”,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市场营销对意识的争夺”、美学领域“审美经验向美学制约条件转变”、政治领域“友爱对话向不再相信对话转变”。相应地,唯有通过新型感性组织与新型力比多经济的发明,审美经验对美学制约条件的反抗,友爱与对话的回归,人类面对超工业时代的感性灾难时才能更好地完成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象征的贫困
技术批判
政治美学
原文传递
斯蒂格勒,博伊斯和社会雕塑
2
作者
夏开丰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5-215,共11页
斯蒂格勒认为参与是心智灵魂现实化的条件,但这种参与已经依赖于技术,这同时导致了“参与的丧失”和“象征的贫困”。尤其是在超工业社会中,营销技术控制了人们的意识时间,导致消费者普遍的“废人化”。斯蒂格勒在博伊斯的“社会雕塑”...
斯蒂格勒认为参与是心智灵魂现实化的条件,但这种参与已经依赖于技术,这同时导致了“参与的丧失”和“象征的贫困”。尤其是在超工业社会中,营销技术控制了人们的意识时间,导致消费者普遍的“废人化”。斯蒂格勒在博伊斯的“社会雕塑”概念中看到了为抵抗“参与的丧失”所作的贡献,并试图通过复活“业余爱好者”的概念延续博伊斯的“社会雕塑”的思路。“业余爱好者”以自由发明的方式不断地从潜能走向实现,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异性。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重新发明了政治,即独异性的政治,业余爱好者通过自己赋予自己时间而塑造共同体的时间,完成“社会雕塑”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博伊斯
社会雕塑
参与的丧失
象征的贫困
独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时代的美学与政治——论斯蒂格勒技术哲学中的“美学”概念
3
作者
夏开丰
王颖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276-288,530,共14页
斯蒂格勒认为美学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反之亦然,因为政治就是与他者一起感觉的问题。但是数字时代的营销技术所产生的"美感经济"是一种无政治的美学,使人处在"象征的贫困"中。它是遵循市场霸权统治的美学战争所造成...
斯蒂格勒认为美学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反之亦然,因为政治就是与他者一起感觉的问题。但是数字时代的营销技术所产生的"美感经济"是一种无政治的美学,使人处在"象征的贫困"中。它是遵循市场霸权统治的美学战争所造成的浩劫,使人的欲望成为可计算的,使之服从于消费逻辑,丧失了个体性,导致了无产阶级化。数字化使超工业社会得以可能,它造成了普遍的无产阶级化。文化成为最大的政治问题,使消费者不能自爱,但数字时代也使去无产阶级化成为可能。为此,斯蒂格勒重塑了业余爱好者的形象,通过一种重复的实践发明新的艺术和美感经验,从而重新发明政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美学与政治
数字技术
象征的贫困
超工业社会
原文传递
题名
象征的贫困及其超越——基于斯蒂格勒政治美学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梁其蕾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23年第9期58-63,共6页
文摘
斯蒂格勒基于政治美学的角度,指出“象征的贫困”是当前人类面临并且需要超越的一大难题。在他看来,政治问题、美学问题与技术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正是在技术的中介作用下,政治问题与美学问题得以相遇。他生动地阐明了感觉是真正的政治美学战争所争夺的内容。这场战争,借助技术作为武器,以技术控制感觉为手段,结果造成规模宏大、影响普遍的“象征的贫困”,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市场营销对意识的争夺”、美学领域“审美经验向美学制约条件转变”、政治领域“友爱对话向不再相信对话转变”。相应地,唯有通过新型感性组织与新型力比多经济的发明,审美经验对美学制约条件的反抗,友爱与对话的回归,人类面对超工业时代的感性灾难时才能更好地完成自我救赎。
关键词
斯蒂格勒
象征的贫困
技术批判
政治美学
Keywords
Stiegler
symbolic
misery
critiqueof
technology
political
aesthetics
分类号
B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斯蒂格勒,博伊斯和社会雕塑
2
作者
夏开丰
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5-215,共11页
文摘
斯蒂格勒认为参与是心智灵魂现实化的条件,但这种参与已经依赖于技术,这同时导致了“参与的丧失”和“象征的贫困”。尤其是在超工业社会中,营销技术控制了人们的意识时间,导致消费者普遍的“废人化”。斯蒂格勒在博伊斯的“社会雕塑”概念中看到了为抵抗“参与的丧失”所作的贡献,并试图通过复活“业余爱好者”的概念延续博伊斯的“社会雕塑”的思路。“业余爱好者”以自由发明的方式不断地从潜能走向实现,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异性。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重新发明了政治,即独异性的政治,业余爱好者通过自己赋予自己时间而塑造共同体的时间,完成“社会雕塑”的任务。
关键词
斯蒂格勒
博伊斯
社会雕塑
参与的丧失
象征的贫困
独异性
Keywords
Bernard
Stiegler
Joseph
Beuys
social
sculpture
loss
of
participation
symbolic
misery
singularity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时代的美学与政治——论斯蒂格勒技术哲学中的“美学”概念
3
作者
夏开丰
王颖
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276-288,530,共14页
文摘
斯蒂格勒认为美学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反之亦然,因为政治就是与他者一起感觉的问题。但是数字时代的营销技术所产生的"美感经济"是一种无政治的美学,使人处在"象征的贫困"中。它是遵循市场霸权统治的美学战争所造成的浩劫,使人的欲望成为可计算的,使之服从于消费逻辑,丧失了个体性,导致了无产阶级化。数字化使超工业社会得以可能,它造成了普遍的无产阶级化。文化成为最大的政治问题,使消费者不能自爱,但数字时代也使去无产阶级化成为可能。为此,斯蒂格勒重塑了业余爱好者的形象,通过一种重复的实践发明新的艺术和美感经验,从而重新发明政治问题。
关键词
斯蒂格勒
美学与政治
数字技术
象征的贫困
超工业社会
Keywords
Stiegler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Digital
Technology
symbolic
misery
the
Hyperindustrial
Society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象征的贫困及其超越——基于斯蒂格勒政治美学的研究
梁其蕾
《理论界》
2023
1
原文传递
2
斯蒂格勒,博伊斯和社会雕塑
夏开丰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数字时代的美学与政治——论斯蒂格勒技术哲学中的“美学”概念
夏开丰
王颖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