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顿悟与象征——《都柏林人》中“死者”的结局引发的几个问题 |
鲁苓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6
|
|
2
|
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意象的艺术世界——论东方美学与艺术的重要特征 |
邱紫华
李文斌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3
|
简论皮尔士符号学中的标指符号 |
徐鹏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4
|
试论《红楼梦》的“时序”和“年龄”描写 |
张志
|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
2001 |
1
|
|
5
|
学术与创作并举 拓新与旁通兼善:周思源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七 |
高淮生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6
|
符号计算主义与意向实在论 |
田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7
|
剖析《都柏林人》中的象征以及象征主义手法 |
段晓丹
|
《海外英语》
|
2012 |
0 |
|
8
|
《城市与狗》:结构现实主义表达方式与象征主题 |
陈春生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9
|
贾平凹小说的题目特点 |
郑春元
|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
2015 |
0 |
|
10
|
《白鹿原》艺术画卷中的特异色调 |
黄雅玲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4
|
|
11
|
艾青诗歌的象征美 |
雷丽平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0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