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疏水表面抗结冰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冯杰 卢津强 秦兆倩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43,共7页
阐述了近期国内外对超疏水表面抗结冰的研究进展,以期弄清这种特殊浸润性表面的抗结冰性能。发现必须根据超疏水表面的微结构类型判断其能否抗结冰,而不能只依据接触角进行笼统的判断。有些超疏水表面,其抗结冰能力随着结冰-融冰循环次... 阐述了近期国内外对超疏水表面抗结冰的研究进展,以期弄清这种特殊浸润性表面的抗结冰性能。发现必须根据超疏水表面的微结构类型判断其能否抗结冰,而不能只依据接触角进行笼统的判断。有些超疏水表面,其抗结冰能力随着结冰-融冰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很多超疏水表面的抗结冰能力会因水蒸气在表面微纳结构的间隙内冷凝而恶化.因此,设计机械强度高的超疏水表面(耐结冰融冰循环)、或能使冷凝水滴在其上自迁移的新型超疏水表面、或者简单地在固体表面沉积一层光滑牢固的疏冰涂层,或许是制备持久抗结冰表面的现实、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超疏水表面 综述 抗结冰 可靠性 持久性
原文传递
铜合金表面激光原位自生W_2C增强镍基涂层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芳 刘常升 +1 位作者 陈岁元 陶兴启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6-500,共5页
使用脉冲Nd:YAG固体激光器在铜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添加W和C的镍基合金(GH—01)粉末,研究了W_2C硬质相在镍基涂层中的原位自生增强机制.用扫描电镜表征和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微区成分,用显微硬度计和X-ray衍射仪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变... 使用脉冲Nd:YAG固体激光器在铜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添加W和C的镍基合金(GH—01)粉末,研究了W_2C硬质相在镍基涂层中的原位自生增强机制.用扫描电镜表征和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微区成分,用显微硬度计和X-ray衍射仪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及相关的相组成.结果表明:激光原位反应使镍基涂层组织内原位生成了弥散分布的花瓣状、块状以及柱状的W_2C颗粒,涂层的显微硬度达到了838 HV,是铜基体的8倍.碳化钨的原位生成不但实现了对镍基涂层的强化,而且抑制了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脉冲ND:YAG激光 激光熔覆 原位增强 W2C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Ti-Ni+TiN+MoS_2/TiS自润滑复合涂层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秋实 闫华 +4 位作者 秦阳 张培磊 陈正飞 郭加龙 于治水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1-928,共8页
以NiCrBSi、TiN和Ni包MoS_2为熔覆材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了以TiN、Ti Mo和Ti-Ni金属间化合物为增强相,以MoS_2、TiS为润滑相的自润滑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 以NiCrBSi、TiN和Ni包MoS_2为熔覆材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了以TiN、Ti Mo和Ti-Ni金属间化合物为增强相,以MoS_2、TiS为润滑相的自润滑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仪和多功能摩擦磨损实验机等手段分析涂层的物相、显微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研究了复合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060~1140HV0.3,约为基体硬度(约为370HV0.3)的3倍。由于涂层中硬质增强相TiN、TiMo、Ti-Ni和润滑相MoS_2、Ti S的综合作用,Ti N含量为25%的复合涂层其摩擦系数(0.3199)和磨损量(2.2 mg)均比基体的(0.3535和11.8 mg)低,具有良好的自润滑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激光熔覆 复合涂层 钛合金 自润滑耐磨性
原文传递
加工7075航空铝合金用金刚石涂层刀具的制备及其切削性能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宜豹 黄楠 +4 位作者 刘鲁生 袁子尧 李鹏 张文雪 姜辛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6,共12页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技术在WC-Co8%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制备金刚石涂层,调节甲烷浓度等沉积工艺制备了单层金刚石涂层刀具和微米金刚石涂层(1.2μm)、纳米金刚石涂层(200 nm)交替多层金刚石涂层刀具。以7075航空铝合金作为切削工件...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技术在WC-Co8%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制备金刚石涂层,调节甲烷浓度等沉积工艺制备了单层金刚石涂层刀具和微米金刚石涂层(1.2μm)、纳米金刚石涂层(200 nm)交替多层金刚石涂层刀具。以7075航空铝合金作为切削工件,在无润滑干切条件下测试了单层金刚石涂层刀具和多层金刚石涂层刀具的切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切削2 h后单层金刚石涂层刀具涂层脱落宽度达到35μm,刀刃钝化;有多层金刚石涂层刀具的刃型保持完整,涂层无脱落。对单层金刚石涂层和多层金刚石涂层平面样品进行了洛氏压痕实验。结果表明,多层金刚石涂层的脱落面积约为单层金刚石涂层脱落面积的1/5到1/10,进一步说明多层金刚石涂层有更强的抵抗裂纹产生的能力。这些结果表明,金刚石多层结构能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延长金刚石涂层刀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涂层刀具 金刚石多层 切削性能
原文传递
AZ31B镁合金表面氟涂层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绮 刘新杰 +4 位作者 王泽庆 颜廷亭 谭丽丽 张炳春 杨柯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8,共6页
采用化学转化方法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氟涂层,系统研究了氟涂层的表面形貌、体外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AZ31B镁合金表面的氟涂层均匀致密;氟涂层镁合金的溶血率明显降低,且无细胞毒性,可满足生物医用材料的要求.同时,氟涂... 采用化学转化方法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氟涂层,系统研究了氟涂层的表面形貌、体外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AZ31B镁合金表面的氟涂层均匀致密;氟涂层镁合金的溶血率明显降低,且无细胞毒性,可满足生物医用材料的要求.同时,氟涂层镁合金的抗凝血性能与316L不锈钢相当,并具有显著的抗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镁合金 氟涂层 生物相容性 抗菌性能
原文传递
柱状碳化物(Cr,Fe)_7C_3增强Fe基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袁有录 李铸国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2-630,共9页
以Cr3C2和Fe-CrNiBSi粉末为原料,采用等离子熔覆工艺在Q235基板上原位制备了柱状碳化物(Cr,Fe)7C3增强Fe基涂层。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及热力学计算,观察分析了初生碳化物(Cr,Fe)7C3在涂层中的... 以Cr3C2和Fe-CrNiBSi粉末为原料,采用等离子熔覆工艺在Q235基板上原位制备了柱状碳化物(Cr,Fe)7C3增强Fe基涂层。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及热力学计算,观察分析了初生碳化物(Cr,Fe)7C3在涂层中的生长特征,并考察了该碳化物增强涂层在不同载荷下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中初生碳化物(Cr,Fe)7C3为六棱长柱状,以外加Cr3C2颗粒为异质形核基底向外发散生长。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r3C2颗粒可促进初生碳化物(Cr,Fe)7C3的形成;在碳化物(Cr,Fe)7C3柱体的内部有孔洞,性质较脆,外部有大量裂纹,裂纹源多发生在柱体与柱体的相交处;碳化物(Cr,Fe)7C3增强涂层的耐磨性显著高于无(Cr,Fe)7C3增强的纯Fe-CrNiBSi合金涂层,但由于碳化物(Cr,Fe)7C3柱体的脆性大,断裂韧性较低,在高载荷下其磨损表面出现大量垂直于滑动方向的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材料表面与界面 (Cr Fe) 7C3 裂纹 复合涂层 非匀质生核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激光熔覆TiC/FeAl原位复合涂层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龙志 杨海超 +1 位作者 赵明娟 谢玉江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0-866,共7页
用激光熔覆法制备了TiC/FeAl原位复合涂层,使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熔覆层的微观结构,使用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涂层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沿着熔池深度的方... 用激光熔覆法制备了TiC/FeAl原位复合涂层,使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熔覆层的微观结构,使用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涂层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沿着熔池深度的方向从熔池底部到熔池顶部,FeAl基体从粗大的树枝晶渐渐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原位TiC越过熔池界面进入基板表层,大部分TiC颗粒存在FeAl晶粒内部,熔池顶部的TiC颗粒含量较多。沿着熔池深度的方向从涂层顶部到基板,涂层的硬度呈阶梯形分布,熔池顶部涂层的硬度最高,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分别比基板高6倍和52倍。涂层的磨损机理为典型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激光熔覆 原位TiC/FeAl复合涂层 微观结构 硬度 耐磨性
原文传递
硅钢表面激光熔覆高硅涂层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董丹阳 刘常升 +1 位作者 张滨 苗隽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70,共7页
用Nd:YAG脉冲激光在低硅钢表面制备激光熔覆高硅涂层,研究了激光熔覆高硅涂层样品的组织和磁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激光熔覆高硅涂层组织致密、无气孔和裂纹,且与基体有良好的冶金结合.经激光熔覆后硅钢表面存在熔覆区、界面结合区和... 用Nd:YAG脉冲激光在低硅钢表面制备激光熔覆高硅涂层,研究了激光熔覆高硅涂层样品的组织和磁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激光熔覆高硅涂层组织致密、无气孔和裂纹,且与基体有良好的冶金结合.经激光熔覆后硅钢表面存在熔覆区、界面结合区和热影响区.熔覆区的显微组织不均匀,随着与结合界面距离的增加,由柱状晶变为树枝晶,最终过渡到表层的细小树枝晶组织.熔覆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界面为平面晶组织,热影响区为马氏体组织.熔覆涂层的显微硬度远高于低硅钢基体,其主要原因是涂层具有较高的Si含量,涂层中的α-Fe和γ-Fe双相组织也导致了硬度的提高.激光熔覆高硅涂层硅钢样品经扩散退火后具有室温铁磁性,Si含量的提高使其室温直流破性能优于原始低硅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硅钢 激光熔覆 高硅涂层 显微组织 磁性能
下载PDF
喷涂工艺参数对HA涂层结构和结晶度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贺定勇 赵秋颖 +1 位作者 赵力东 孙旭峰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用微束等离子喷涂在TiAl6V4基体上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研究了喷涂电流、喷涂距离和气流量等参数对其显微结构和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喷涂工艺参数可获得三类不同结构的涂层.第一类结构含有大量未融化HA颗粒,第二类结构呈典型... 用微束等离子喷涂在TiAl6V4基体上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研究了喷涂电流、喷涂距离和气流量等参数对其显微结构和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喷涂工艺参数可获得三类不同结构的涂层.第一类结构含有大量未融化HA颗粒,第二类结构呈典型层状且具有强织构,第三类结构层状结构不明显.前两种结构的结晶度较高,第三类结构的结晶度较低.由二和三类结构复合而成的梯度涂层,能够适应植入体涂层快速形成类骨磷灰石和保持稳定性的双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羟基磷灰石 微束等离子喷涂 生物涂层 喷涂工艺参数
下载PDF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ZrN纳米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忠振 田修波 +2 位作者 段伟赞 巩春志 杨士勤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1-566,共6页
采用高功率复合脉冲磁控溅射的方法(HPPMS)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ZrN纳米薄膜,并研究了不同的工作气压对薄膜形貌、相结构及各种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制备的薄膜表面光滑、致密,无大颗粒,主要以ZrN(111... 采用高功率复合脉冲磁控溅射的方法(HPPMS)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ZrN纳米薄膜,并研究了不同的工作气压对薄膜形貌、相结构及各种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制备的薄膜表面光滑、致密,无大颗粒,主要以ZrN(111)和ZrN(220)晶面择优生长,并呈现出多晶面竞相生长的现象。对薄膜硬度、弹性模量、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测试发现薄膜具有很高的硬度,最高可达33.1 GPa,同时摩擦系数均小于0.2,耐腐蚀性也都有很大提高,腐蚀电位比基体提高了0.28 V,腐蚀电流下降到未处理工件的1/5。工作气压较低时,薄膜耐磨耐蚀性能都较好,但在较高气压时,耐磨耐蚀性能出现一定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氮化镐 微观结构 表面性能
原文传递
PECVD法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庆良 孙彦敏 张磊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8,共6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rf-PECVD),在45钢表面沉积了类金刚石(DLC)薄膜,借助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DLC膜的键结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用原位纳...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rf-PECVD),在45钢表面沉积了类金刚石(DLC)薄膜,借助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DLC膜的键结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测定了薄膜的硬度。以GCr15钢为摩擦副材料,用UMT-Ⅱ摩擦磨损实验机考察了不同载荷和滑行速度条件下DLC膜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分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45钢表面沉积的薄膜具有典型的类金刚石薄膜的结构特征,薄膜表面由致密的纳米级颗粒组成,具有较高的硬度。在各种摩擦磨损实验条件下DLC薄膜表现出良好的抗磨损性能,摩擦系数均明显比45钢的低,尤其在高速低载下摩擦系数低至0.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类金刚石膜 XPS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聚乙烯吡咯烷酮对PbO_2电极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卫华 付芳 杨武涛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4,共6页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不同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改性PbO_2电极,通过SEM、XRD、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线性极化(VA)等方法表征其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了PVP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P的包覆和空间位阻作用可抑制晶粒生长速度...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不同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改性PbO_2电极,通过SEM、XRD、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线性极化(VA)等方法表征其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了PVP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P的包覆和空间位阻作用可抑制晶粒生长速度和团聚作用,使电极表面晶粒细化均匀,微结构得以改善;改性PbO_2电极具有更低的电化学反应电阻和更高的析氧电位;适量的PVP掺杂可有效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其中0.4g·L^(-1)PVP改性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最佳。最佳改性PbO_2电极显示了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电催化稳定性,使用90h后其降解率仍能达到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改性二氧化铅电极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医用不锈钢的细胞膜仿生表面修饰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晓丽 计剑 +1 位作者 徐建平 沈家骢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1-564,共4页
利用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2-(三甲基氨基)乙基磷酸酯(MPC)与316L不锈钢表面上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的Michael加成反应,将MPC化学接枝到不锈钢的表面.修饰表面的XPS结果证实了MPC的成功接枝,表明在不锈钢表面构建了仿细胞... 利用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2-(三甲基氨基)乙基磷酸酯(MPC)与316L不锈钢表面上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的Michael加成反应,将MPC化学接枝到不锈钢的表面.修饰表面的XPS结果证实了MPC的成功接枝,表明在不锈钢表面构建了仿细胞膜表面.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显示,修饰表面具有明显阻抗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激活性能,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不锈钢 MICHAEL加成 磷酸胆碱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聚合物/疏水性SiO_2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永刚 耿铁 +1 位作者 吴海宏 邓鹏辉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9-443,共5页
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疏水性SiO2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共混涂膜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得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聚乙烯/疏水性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疏水性SiO2复合涂层;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 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疏水性SiO2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共混涂膜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得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聚乙烯/疏水性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疏水性SiO2复合涂层;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润湿性能、微观结构以及表面化学成分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聚合物/疏水性SiO2复合涂层的静态水接触角都超过150°,滚动角低至3.0°。聚合物和疏水性SiO2共混涂膜后形成了类似于荷叶的微纳米二元结构,是其表面具有优异超疏水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超疏水 微纳米二元结构 疏水性SiO2 复合涂层
原文传递
结构缺陷对电子束诱发纯铝表面熔坑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关庆丰 安春香 +2 位作者 张庆瑜 董闯 邹广田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2-498,共7页
用Nadezhda-2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不同预变形量的纯铝表面,对铝表面的结构缺陷和轰击后产生的表面熔坑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了表面熔坑与结构缺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缺陷对表面熔坑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熔坑的数量随着结构缺陷数... 用Nadezhda-2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不同预变形量的纯铝表面,对铝表面的结构缺陷和轰击后产生的表面熔坑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了表面熔坑与结构缺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缺陷对表面熔坑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熔坑的数量随着结构缺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有沿晶界和高位错密度区择优形成的趋向,结构缺陷是表面熔坑形成的萌芽.另外,强流脉冲电子束还能在晶界和滑移带上诱发出大量由于空位聚集而产生的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强流脉冲电子束 结构缺陷 纯铝 熔坑 预变形
下载PDF
新型热镀锌双相钢的合金成分对界面层和镀层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李沅沅 梁健 +4 位作者 熊自柳 苗斌 田秀刚 齐建军 郑士建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6-452,共7页
用对粘方式制备热镀锌双相钢DP980样品,用TEM表征其截面,用TEM结合电子衍射和EDS表征其界面层结构和镀锌层结构并构建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与DP780在退火阶段合金元素Mn的外氧化不同,DP980主要发生内氧化和Cr元素与Mn元素的竞争性氧化... 用对粘方式制备热镀锌双相钢DP980样品,用TEM表征其截面,用TEM结合电子衍射和EDS表征其界面层结构和镀锌层结构并构建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与DP780在退火阶段合金元素Mn的外氧化不同,DP980主要发生内氧化和Cr元素与Mn元素的竞争性氧化,界面层中较少的MnO促进热镀锌过程中的Fe-Al反应而生成了连续致密的Fe_(2)Al_(5)抑制层,抑制了镀锌阶段的Fe-Zn反应而使DP980具有较好的热镀锌性能。同时,这种结构使弥散分布在镀锌层中的η-Zn基体生成Fe3Zn10纳米晶而避免生成有较大脆性Fe-Zn相的镀层结构,使DP980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镀锌双相钢 微观结构表征 选择性氧化 界面层结构 镀锌层结构
原文传递
RGD修饰钛表面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初期黏附和铺展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宝红 战德松 +2 位作者 田维明 崔福斋 冯海兰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用羰基二咪唑(1,1’-carbonyldiimidazole,CDI)将含RGD的短肽共价连接到纯钛表面,研究接枝后的钛表面对原代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gingivalfibroblasts,HGF)初期黏附和铺展的影响.结果表明,RGD修饰的纯钛表面粘附的细胞数比未修... 用羰基二咪唑(1,1’-carbonyldiimidazole,CDI)将含RGD的短肽共价连接到纯钛表面,研究接枝后的钛表面对原代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gingivalfibroblasts,HGF)初期黏附和铺展的影响.结果表明,RGD修饰的纯钛表面粘附的细胞数比未修饰钛表面多,细胞铺展面积比钛表面的大,应力纤维的形成比钛表面早.RGD接枝钛表面更有利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粘附,改善了纯钛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牙种植体 RGD HGF 细胞粘附 应力纤维
下载PDF
Y-TZP/LZAS微晶玻璃功能梯度涂层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龚伟 周黎明 王恩泽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87-793,共7页
设计了Y-TZP/LZAS微晶玻璃功能梯度涂层,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成分分布指数、梯度层数目和梯度层厚度等参数对涂层/基体界面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的最佳成分梯度指数为m=1;涂层最佳层数为3-5层;涂层最佳厚度为1-1.5 ... 设计了Y-TZP/LZAS微晶玻璃功能梯度涂层,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成分分布指数、梯度层数目和梯度层厚度等参数对涂层/基体界面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的最佳成分梯度指数为m=1;涂层最佳层数为3-5层;涂层最佳厚度为1-1.5 mm;涂层表层主要分布为径向压应力;在涂层/基体界面的边缘区域应力集中较为严重;涂层/基体界面处的径向应力、轴向应力和剪切应力与成分分布指数、梯度层数目和梯度层厚度有密切的关系。用涂搪法制备了梯度涂层,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了涂层表面残余应力,验证了有限元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微晶玻璃 有限元分析 功能梯度涂层 残余热应力
原文传递
基于聚多巴胺的超疏水棉织物的一锅法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红亮 赵国庆 +1 位作者 欧军飞 Alidad Amirfazli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将棉织物浸入多巴胺、硝酸银、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中,取出烘干制备出超疏水棉织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其表面形貌和元素,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其接触角并进行摩擦或液体浸泡(如酸、碱、沸水)实验检测其... 将棉织物浸入多巴胺、硝酸银、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中,取出烘干制备出超疏水棉织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其表面形貌和元素,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其接触角并进行摩擦或液体浸泡(如酸、碱、沸水)实验检测其耐用性。结果表明,聚多巴胺的强附着性使原位生成的银纳米粒子能经受摩擦或不同液体的浸泡,从而使超疏水织物具有良好的耐用性。超疏水棉织物还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其油水分离效率高达97%,油流量最高可达15.93 m^(3)·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荷叶效应 贻贝效应 耐用性 废水处理
原文传递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不均匀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乾 蒲磊 +2 位作者 贾彩霞 李志歆 李俊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8-674,共7页
研究了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和等离子体接枝改性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的不均匀性。层间剪切强度(ILSS)测量及其偏差评估的结果表明,在相同等离子体条件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对ILSS的提升率只有8.6%,而等离子体接枝改性的提升率高达3... 研究了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和等离子体接枝改性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的不均匀性。层间剪切强度(ILSS)测量及其偏差评估的结果表明,在相同等离子体条件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对ILSS的提升率只有8.6%,而等离子体接枝改性的提升率高达37%;但是,接枝改性ILSS的离散程度比较高。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接枝改性可通过取代反应将较多的活性基团键接在碳纤维表面从而更容易实现界面提升,但是接枝层的不均匀及其产生的纤维粘连使ILSS的离散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不均匀性 等离子体改性 离散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