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的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敏 沈紫琼 +4 位作者 洪彬雪 雷雅麟 宋超 任晓晖 赵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3-669,共7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适配情况,为优化四川省婴幼儿照护服务提供策略建议。方法采用婴幼儿照护机构问卷和家庭需求问卷,收集四川省全部21个市(州)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关数据。应用供需适配性理论,从相... 目的分析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适配情况,为优化四川省婴幼儿照护服务提供策略建议。方法采用婴幼儿照护机构问卷和家庭需求问卷,收集四川省全部21个市(州)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关数据。应用供需适配性理论,从相关性、相适性、可及性及质量四个维度分析四川省婴幼儿照护服务供需适配性情况。结果共纳入有效机构问卷6883份,有效家庭问卷41081份。供需适配性分析显示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在相关性、相适性、可及性和质量四个维度均存在适配性不足,表现为供给不足与服务利用不充分并存、所提供服务结构与育儿家庭需求不匹配、群众经济可及性低和服务质量不高。结论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适配性不足,应以需求为导向,从供给侧改革出发,推动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规范婴幼儿照护机构管理、落实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全面满足婴幼儿照护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岁以下婴幼儿 照护服务 供需适配性 三孩政策
原文传递
干旱区旅游业用水供需适配性评价模型及应用——以中国新疆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昭丽 王瑞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15-3231,共17页
干旱区旅游业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针对中国干旱区水资源禀赋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干旱区旅游业用水供需适配性评价模型。按照旅游业产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旅游业从业人员占地区就业人员... 干旱区旅游业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针对中国干旱区水资源禀赋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干旱区旅游业用水供需适配性评价模型。按照旅游业产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旅游业从业人员占地区就业人员比例、地区水资源禀赋约束等指标,构建综合测算干旱区旅游业用水供给量测算模型;从旅游"食、住、行、游、娱、购"全要素视角,建立由餐饮水足迹、住宿水足迹、能源水足迹、游览水足迹、购物水足迹等账户组成的旅游业用水需求量测算模型;针对"供给"与"需求"水量的数量关系,利用组合分析方法,构建旅游业用水供需适配性程度指数评价模型,并设定评价阈值,测算干旱区旅游业用水供给与需求适配性程度的评价等级。实证分析了新疆2025年旅游业用水供需适配性程度,得出结论:为使旅游业用水维持在"供需基本平衡"或"供需平衡"的状态,新疆旅游业规模最高发展速度应在15%以内,同时新疆政府必须保持社会用水量年均节水率在0.95%及以上;而如某年发生突发性事件,则其之后年份的旅游业规模发展速度可放宽至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旅游业 用水供给量 用水需求量 供需适配性 预测
原文传递
江淮丘陵地区塘坝系统水适应性机制与测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戴仕宝 周亮广 +2 位作者 叶雷 王春 王子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49,共9页
丘陵地区塘坝系统是适应水资源需求的产物,是人水和谐的表现。以位于江淮丘陵区的两个小流域(样区1面积1.14km2,样区2面积1.27km2)为研究样区,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1∶10000DEM以及塘坝实测数据(面积和深度)等为数据源,构建了塘坝分布... 丘陵地区塘坝系统是适应水资源需求的产物,是人水和谐的表现。以位于江淮丘陵区的两个小流域(样区1面积1.14km2,样区2面积1.27km2)为研究样区,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1∶10000DEM以及塘坝实测数据(面积和深度)等为数据源,构建了塘坝分布地形权重指数(W)、塘坝与土地利用适应性指数(P)、塘坝水资源供需适应性指数(R)等,定量研究塘坝系统水适应性机制。研究表明:研究样区林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50%),其次为耕地(约35%),而塘坝在两个样区面积占比分别为5.8%和2.82%。地形权重指数W显示高位塘坝占绝对优势。塘坝与土地利用适应性指数P显示样区1适应性较佳,而样区2适应性较差。在频率85%的年降水量情景下,塘坝供水与耕地综合灌溉需水的供需适应性指数R分别为1.02和0.59,与指数P结论相吻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塘坝、耕地、地形三者之间具有相互制约和适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坝系统人水和谐 水适应性 水资源供需 适应性机制 适应性测度 江淮丘陵
下载PDF
基于联网收费数据的湖南省高速公路物流通道供需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龚国清 朱全军 +1 位作者 杨康 郭湘 《公路工程》 2024年第2期166-173,共8页
公路运输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是公路运输中最重要的载体,研究高速公路货运特征,分析物流通道供给和物流需求之间的适应性,有利于推进物流行业持续向好发展,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 公路运输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是公路运输中最重要的载体,研究高速公路货运特征,分析物流通道供给和物流需求之间的适应性,有利于推进物流行业持续向好发展,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可有效识别高速公路物流通道,并通过流量饱和度指标来评估物流通道的供需适应性。首先将高速公路货车联网收费数据基于路径识别点处打断,降低货车运行轨迹还原的计算复杂度;其次利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朴素贝叶斯分类理论精准还原货车运行轨迹,然后根据货车运行轨迹,计算高速公路路段货运车流量、货运量、饱和度,从物流的角度分析研究交通设施供给的适应性。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的实例表明,湖南省高速公路物流主通道成“三纵三横”的格局分布,京港澳高速公路等路段拥堵日益严重,许广高速公路与长沙绕城高速、江干高速与浏洪高速等衔接仍有不畅。基于联网收费数据的研究方法,可以高效精准地分析与物流强相关的高速公路供需适应性情况,为物流通道规划及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工程 物流通道 公路通道识别 供需适应性
下载PDF
供需适配视域下我国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现状及策略研究
5
作者 罗莉 许媛媛 +5 位作者 刘义成 徐桔密 尚文茹 李小利 郑蕴欣 杨海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12期12-16,共5页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B-HTA)能够帮助公立医院提升决策质量。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从供给可及性、供需相关性、供给质量性、供需相适性4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公立医院HB-HTA的供需适配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建立评估组织和团队,拓展HB-HTA...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B-HTA)能够帮助公立医院提升决策质量。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从供给可及性、供需相关性、供给质量性、供需相适性4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公立医院HB-HTA的供需适配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建立评估组织和团队,拓展HB-HTA应用场景,制订评估规范,建立快速评估机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落地等策略提升HB-HTA供需适配性,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公立医院HB-HTA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 供需适配性 公立医院 管理决策
下载PDF
山西省典型粮食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职微微 李平春 +3 位作者 李梦娜 祁云蛟 陈阜 雷永登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86,共7页
为探究山西省典型粮食作物水分供需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特征,基于1980—2018年山西省2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玉米、谷子和马铃薯3种粮食作物生育期内的水分供需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作物的水分... 为探究山西省典型粮食作物水分供需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特征,基于1980—2018年山西省2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玉米、谷子和马铃薯3种粮食作物生育期内的水分供需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作物的水分亏缺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特征。结果表明:1)3种作物的需水量与自然降水有较好的耦合度,但自然降水仍无法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尤其是马铃薯,灌溉需水量高达248.96mm,且在全省大部分地区高于玉米和谷子;2)晋南和晋东南地区马铃薯的水分亏缺指数最高,分别为0.85和0.78,其他地区表现为玉米最高,为0.76,谷子最低,为0.75;3)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由高到低表现为谷子(1.22)>玉米(1.07)>马铃薯(0.77)。谷子的灌溉需水量和水分亏缺指数最小且水分生态适应性最高,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分析,山西省应适当减少玉米的种植范围,适当增加谷子的播种面积,同时应控制严重缺水地区马铃薯的种植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水分供需 水分亏缺指数 水分生态适应性
原文传递
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的Y产品供需适配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7
作者 李款 张满姣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Y产品供需适配预警是烟草专卖市场的一种信息反馈机制,对改善Y制品供需适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沙琳的供需适配性理论,构建Y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经验,对评估因子赋权重,建立Y产品供需适配预警模... Y产品供需适配预警是烟草专卖市场的一种信息反馈机制,对改善Y制品供需适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沙琳的供需适配性理论,构建Y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经验,对评估因子赋权重,建立Y产品供需适配预警模型。以贵阳市G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营销数据、零售商POI布局数据和调查问卷为输入,进行预警分析,预警模型输出的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和相适性的指标与期望值的偏差均在5%以内,输出的警度为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表明该预警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适配 适配性 预警模型
下载PDF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逻辑、机理及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段从宇 伊继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0-46,共7页
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彼此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社会子系统,两者间存在着一种以人才供求为纽带的直接关联,在这种关联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率高低以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程度反映出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率... 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彼此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社会子系统,两者间存在着一种以人才供求为纽带的直接关联,在这种关联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率高低以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程度反映出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实质在于增强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适应性,在既有的高等教育与产业部门间创设新的人才供求平衡,规避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和结构性短缺,实现大学生最大程度的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结构 产业结构 大学生就业率 人才供求 适应性
下载PDF
关于铁路网运输能力供需适应性预测仿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韬 王文宪 倪少权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2-147,共6页
铁路网能力供需适应性的合理判定是路网扩能改造的前提与依据。传统方法利用单纯的线路通过能力与货运需求量来衡量铁路网能力供需适应性,具有结果不能反映整个路网状况以及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路网流量分配模拟的铁路网能力... 铁路网能力供需适应性的合理判定是路网扩能改造的前提与依据。传统方法利用单纯的线路通过能力与货运需求量来衡量铁路网能力供需适应性,具有结果不能反映整个路网状况以及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路网流量分配模拟的铁路网能力供需适应性仿真预测思路。先以路网中产生的广义运输费用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能力约束下基于多商品流的铁路网车流分配模型。针对目前流量分配问题求解中存在的运行时间长及难以获得可行解等缺陷,设计了结合模拟退火选择机制的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以运输需求满足率和路网平均能力利用率两项指标对运能供需适应性进行预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为铁路网能力供需适应性判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网能力 供需适应性 流量分配模拟 混合遗传算法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旱地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龙昌 谢小玉 +1 位作者 王立祥 卞新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58-762,共5页
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试验结果 ,系统地分析了旱地不同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旱地作物水分潜在利用率和旱地主要作物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 ,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 ,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 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试验结果 ,系统地分析了旱地不同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旱地作物水分潜在利用率和旱地主要作物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 ,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 ,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 ,秋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 ,夏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 .不同作物的降水潜在利用率存在差异 ,其基本规律是 :多年生牧草 >薯类作物 >谷类作物 ;秋熟作物 >夏熟作物 .作物的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 ,秋熟作物优于夏熟作物 ,丰水年份优于干旱年份 .旱地 6种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为 :谷子 >马铃薯 >糜子 >胡麻 >豌豆 >春小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作物 降水潜在利用率 水分供需平衡 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融合关键要素研究:供需适配性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诗依 文庭孝 朱红灿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5-82,共8页
[目的/意义]识别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融合关键要素,以提高突发公共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方法/过程]文章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分析和构建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相适性4个维度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融合要素体系,使用D... [目的/意义]识别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融合关键要素,以提高突发公共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方法/过程]文章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分析和构建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相适性4个维度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融合要素体系,使用DEMATEL方法识别出关键要素。[结果/结论]共发现13个关键因素,其中政府具有信息公开融合意识等要素为特有要素,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信息公开融合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公开融合 关键要素 供需适配性理论
原文传递
用户体验视角下“互联网+”失能照护服务实施困境研究
12
作者 姚瑶 张敏 +1 位作者 陈雁 王春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9期1-7,共7页
目的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揭示“互联网+”失能照护服务的实施困境,挖掘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失能老人的“互联网+”照护服务模式提供证据与指导。方法2022年12月—2023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幕府... 目的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揭示“互联网+”失能照护服务的实施困境,挖掘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失能老人的“互联网+”照护服务模式提供证据与指导。方法2022年12月—2023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6名失能老人及12名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基于供需适配理论分析框架对数据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提炼。结果共析出4个核心主题及下属9个亚主题:可达性因素(服务半径和时间、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智能设备的“适老性”)、相关性因素(服务项目不全、服务供需匹配度较低)、质量因素(服务内容质量较低、服务人员专业性不足)、相适性因素(照护需求反馈渠道不畅、服务熟悉程度较低)。结论“互联网+”失能照护服务实施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照护服务供给者应从精准把握失能照护需求出发,不断优化供给过程,对影响供给效果的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建立供需适配的“互联网+”失能照护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照护服务 “互联网+” 影响因素 供需适配理论 用户体验视角
下载PDF
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云兰 王龙昌 +2 位作者 邹聪明 胡小东 薛兰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100,105,共7页
天然降水是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的主要水资源。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实验结果,以高温伏旱代表区域奉节、万州、沙坪坝为研究区,计算出重庆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胡豆-... 天然降水是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的主要水资源。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实验结果,以高温伏旱代表区域奉节、万州、沙坪坝为研究区,计算出重庆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胡豆-玉米-大豆、油菜-玉米-甘薯)的需水量,系统地分析在坡度0°、5°、10°、15°、20°、25°耕地上,不同降雨年型中,主要种植模式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奉节3种降雨年型主要是由各年5-9月的实际降雨量决定的,万州3种降雨年型各月降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7-9月,沙坪坝3种降雨年型的年降雨量差异的最明显月份为7月。3个研究区和北碚实验区的平均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大小顺序是奉节>北碚>万州>沙坪坝。就相同的复作模式而言,不同研究区作物需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奉节>万州>沙坪坝;同一研究区不同复作模式需水量大小顺序为:油菜-玉米-甘薯>胡豆-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甘薯。在平整的耕地上,奉节只有丰水年适宜在坡度较小的耕地上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和小麦-玉米-大豆。万州丰水年可以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植各种复作模式,平水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沙坪坝平水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和小麦-玉米-大豆。通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调节播种时间,采用保护性耕作,抗旱品种培育与生物抗旱技术,大力修建蓄水工程,发展设施农业等措施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提高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伏旱区 作物需水量 水分供需平衡 水分生态适应性 农作系统
下载PDF
从空间供求关系出发的小城镇适需性设计探索——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为例
14
作者 郎宇茜 詹立宇 冯刚 《小城镇建设》 2020年第9期93-100,共8页
由于传统空间资源自上而下的规划配置逻辑与实际诉求的不匹配,造成了建设用地高增长、低效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从现阶段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的问题来看,正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实施成果的&q... 由于传统空间资源自上而下的规划配置逻辑与实际诉求的不匹配,造成了建设用地高增长、低效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从现阶段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的问题来看,正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实施成果的"供给侧"与公众的"需求侧"不匹配所造成。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文中简称"西苏")为例,通过研究分析地域自然环境、社会意识、文化价值下"人"的行为活动特征,提出从空间供求关系角度出发的适需性设计理论,探索优化城市空间资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匹配的设计方法,同时从满足自上而下的"小城镇的社会、经济、特色魅力展现"和自下而上的"人的生活、交往、认知获得"双向需求出发,解决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的问题,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小城镇空间设计方法,以期为其他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质量 空间供求关系 适需性 欠发达地区 苏尼特右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