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规范视野下监察与司法程序衔接机制——以《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切入 被引量:34
1
作者 董坤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41,共14页
《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了监察与司法的部分衔接程序。其中,立案程序的缺失导致强制措施的启动缺乏正当性,不利于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和诉讼程序运转的自洽。未来的司法解释中应确立"形式立案",即以受案代替立案,对监察机关... 《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了监察与司法的部分衔接程序。其中,立案程序的缺失导致强制措施的启动缺乏正当性,不利于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和诉讼程序运转的自洽。未来的司法解释中应确立"形式立案",即以受案代替立案,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不再进行立案前的实质审查,但须明确受案具有开启刑事诉讼程序的功能。在留置与强制措施的衔接上,立法采用了"留置+先行拘留+强制措施"的模式,其中先行拘留具有过渡性,逮捕、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才是对接留置的最终措施。但立法上对于留置转先行拘留后最终可否不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缺乏周延规定。依据案件系属理论,对于审查起诉阶段退回补充调查的情形,系属关系并未消灭,案件仍系属于检察院,处于审查起诉阶段,对犯罪嫌疑人应当继续沿用之前的强制措施,并继续保障辩护人的相关诉讼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 刑事立案 留置 强制措施 案件系属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立案制度的发展轨迹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良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122,共17页
我国刑事立案制度的发展以刑事诉讼法、法律解释和政策性文件的颁布和修订为结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与确立阶段(1949—1979)、适应与发展阶段(1980—1996)、反思与完善阶段(1997—2013)和变革与创新阶段(2014至今)。其实现了... 我国刑事立案制度的发展以刑事诉讼法、法律解释和政策性文件的颁布和修订为结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与确立阶段(1949—1979)、适应与发展阶段(1980—1996)、反思与完善阶段(1997—2013)和变革与创新阶段(2014至今)。其实现了刑事案件的有序分流和诉讼效率的有效提高,在保障人权、控制权力、评估治安和预防犯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发展,我国刑事立案制度在法律解释、立案标准、立案程序、刑事初查和立案监督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创新,在宏观层面,应当以实践为基准,以理论为导向,遵循法治规律,推进刑事立案体制改革;在中观层面,应当解决刑事立案制度突出问题,提升制度运行实效。在微观层面,应当完善刑事立案规范,推进制度设计的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立案 立案标准 刑事初查 立案监督 法治规律
原文传递
立案监督问题再探析
3
作者 孙彩虹 《邢台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立案监督对于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保障公民的人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现行的立案监督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从立法和制度建构方面对立案监督制度予以完善,对发挥立案监督功能、达到立案监督目的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立案监督 制度保障 中国 刑事诉讼 责任追究机制
下载PDF
侦查监督权配置的现状与改革构想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成军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5-141,共7页
侦查监督是刑事诉讼的必要程序,是确保刑事侦查活动的正当性、合法性的必要手段,也是诉讼规律的必然要求。尽管理论界对侦查监督的具体涵义存在争议,但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审查逮捕构成了侦查监督的三项主要职责。由检察机关... 侦查监督是刑事诉讼的必要程序,是确保刑事侦查活动的正当性、合法性的必要手段,也是诉讼规律的必然要求。尽管理论界对侦查监督的具体涵义存在争议,但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审查逮捕构成了侦查监督的三项主要职责。由检察机关行使侦查监督权,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司法实际均有其不可比拟的合理性。为适应当前司法实践的需要,应当从强化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和完善审查批捕程序等方面探寻侦查监督权优化配置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监督 立案监督 审查批捕 优化配置
原文传递
经济犯罪的立案及其监督
5
作者 曹云清 《警学研究》 2020年第5期91-102,共12页
立案可分为主动立案与被动立案。主动立案是指侦查机关主动发现案件线索或者犯罪嫌疑人,为查明犯罪进行的立案;被动立案是指侦查机关根据控告人、报案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的控告、报案、举报、投案自首或者有关机关的移送,被动进行... 立案可分为主动立案与被动立案。主动立案是指侦查机关主动发现案件线索或者犯罪嫌疑人,为查明犯罪进行的立案;被动立案是指侦查机关根据控告人、报案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的控告、报案、举报、投案自首或者有关机关的移送,被动进行的立案。主动立案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109条,主要适用于公安机关数据化作战主动发现的经济犯罪,主动立案后侦查过程中应当有相应的限制。被动立案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112条。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应当有权变更、追加立案罪名,但《刑事诉讼法》对此未作规定,这不仅有损于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也损害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对此,应予完善。当前对立案监督的法律规范是不全面的,应将侦查机关乱作为纳入立案监督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 主动立案 被动立案 变更立案罪名 追加立案罪名 立案监督
下载PDF
论制约刑事立案监督的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顺双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67-69,79,共4页
当前制约刑事立案监督的因素还很多,现行法律关于立案监督对象、范围、过程和措施等方面的规范存在着缺陷,人们关于立案监督的含义、价值和标准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分歧,实务中立案监督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应... 当前制约刑事立案监督的因素还很多,现行法律关于立案监督对象、范围、过程和措施等方面的规范存在着缺陷,人们关于立案监督的含义、价值和标准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分歧,实务中立案监督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应尽快修改刑事诉讼法,构建科学完备的工作机制,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立案监督的法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立案 立案监督 立法完善
下载PDF
将监察立案程序纳入检察监督构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东辰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6-101,共6页
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和“互相制约”的宪法原则决定了检察机关应当对监察立案进行监督。无论是涉嫌违法抑或是涉嫌犯罪的监察立案,都应纳入立案监督的架构进行控制。不能以现有立法设定了完备的内部控制机制为由,拒绝对监察立案进行... 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和“互相制约”的宪法原则决定了检察机关应当对监察立案进行监督。无论是涉嫌违法抑或是涉嫌犯罪的监察立案,都应纳入立案监督的架构进行控制。不能以现有立法设定了完备的内部控制机制为由,拒绝对监察立案进行外部控制。应当借鉴对公安刑事立案监督的实践经验,针对监察立案监督权中的知情权、程序控制权和纠正调查建议权进行具体可行的构建,监察立案监督权才是立体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监督 法律监督 外部控制
下载PDF
论监察程序调查机制——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为切入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10,共6页
监察程序的法理基础和制度设计不同于刑事诉讼程序。我国刑事诉讼继受苏联法学理论,形成了“重心前置”的刑事责任——审查模式。域外主要国家均已在形式或者实质上放弃立案的关口功能,而形成了“重心后置”的犯罪线索——发动模式。监... 监察程序的法理基础和制度设计不同于刑事诉讼程序。我国刑事诉讼继受苏联法学理论,形成了“重心前置”的刑事责任——审查模式。域外主要国家均已在形式或者实质上放弃立案的关口功能,而形成了“重心后置”的犯罪线索——发动模式。监察程序在内部控权模式下形成了立案——调查机制,通过严格的层次性结构与预职能分设制约形成了程序控权。立案——调查机制是一种不同于既有制度的权力控制与运行机制,在控制权力的同时保证了程序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程序 立案——调查机制 犯罪线索——发动模式 刑事责任——审查模式
下载PDF
刑事立案监督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雷鑫洪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77,共16页
我国采用程序启动型立案模式,立案监督程序所呈现的问题更多地具有本土色彩。以某一地区刑事立案及立案监督情况为主线,结合全国近十余年的立案监督情况,使用数据和案例进行问题导向型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入分析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采用程序启动型立案模式,立案监督程序所呈现的问题更多地具有本土色彩。以某一地区刑事立案及立案监督情况为主线,结合全国近十余年的立案监督情况,使用数据和案例进行问题导向型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入分析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面对较高发案率、有限的监督力量难以延伸至刑事受案至立案全过程导致的受案初查不受重视、立案不作为、立而不侦、降格处理等问题,可以考虑将立案监督与侦查监督、行政执法监督相结合,并在侦诉审合理化构造下加强对侦查权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监督 侦查监督 行政执法 检警关系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虚假诉讼检察监督定位重塑与强化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志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检察机关在虚假诉讼监督中一直掣肘于案件线索发现难、查证难和处罚难的问题,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对于虚假诉讼规制体系的完善和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中虚假诉讼行为入罪进一步挤压了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空间。调解书检察监督... 检察机关在虚假诉讼监督中一直掣肘于案件线索发现难、查证难和处罚难的问题,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对于虚假诉讼规制体系的完善和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中虚假诉讼行为入罪进一步挤压了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空间。调解书检察监督范围的扩大、调查核实权的强化和虚假诉讼侦查主体资格的赋予等路径强化虚假诉讼检察监督面临制度、现实和理论等多重障碍。虚假诉讼检察监督应当在恪守检察权谦抑性原则和立足检察机关整体监督职能的格局下,重新定位并整合虚假诉讼检察监督权力,围绕对生效裁判和调解书检察监督、涉及司法人员虚假诉讼监督和虚假诉讼刑事追诉监督的强化来实现虚假诉讼检察监督职能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诉讼 检察监督 事后监督 立案监督
下载PDF
“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如何可能——以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制度改革为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伟泽 《廉政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是新一届中央纪委提出的庄严承诺,表明了党和国家刹风整纪、遏制腐败、推进廉洁政治建设的坚强决心。当前纪检监察机关选择性立案现象比较突出,无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长效机... 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是新一届中央纪委提出的庄严承诺,表明了党和国家刹风整纪、遏制腐败、推进廉洁政治建设的坚强决心。当前纪检监察机关选择性立案现象比较突出,无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对现行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使立案程序简化与去独立化;以立案登记制度代替现行的立案审批制度,限制和规范审批权的行使;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管理和立案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案源质量,防止案源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机关 立案登记制度 改革
下载PDF
强化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研究
12
作者 杨振江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7-104,共8页
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侦查监督工作需要深入进行策略研究。要通过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强化对不该立案而立案的监督和对立案后的跟踪监督,强化立案监督工作;通过树立人权保障意识,正... 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侦查监督工作需要深入进行策略研究。要通过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强化对不该立案而立案的监督和对立案后的跟踪监督,强化立案监督工作;通过树立人权保障意识,正确认识和适用逮捕措施,逐步减少逮捕的适用,强化审查逮捕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法定的监督手段、严格审批侦查羁押期限的延长、严格排除非法证据等强化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监督 审查逮捕 侦查活动监督
原文传递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卷的深化利用研究
13
作者 冯世腾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在我国当前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形势严峻与复杂的背景下,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需要不断提升,深化利用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卷是提升监管水平的关键工作部分。当前我国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卷具有完备性,辅助监管应对风险社会挑战,助推企业安全,带... 在我国当前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形势严峻与复杂的背景下,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需要不断提升,深化利用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卷是提升监管水平的关键工作部分。当前我国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卷具有完备性,辅助监管应对风险社会挑战,助推企业安全,带动经济发展。为实现其深化利用,通过纵向指导、横向协调、人才培养、专家辅助、科技赋能、社会参与等方式进行保障,从而深化挖掘案卷中事故风险、法律适用、监管流程、企业状况等内容,促进政府风险治理水平进步,进一步发挥法律价值,提升内部协作水平与增进监管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监管 事故风险 行政处罚案卷 案卷深化利用 风险治理
原文传递
构建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思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宝林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9期97-100,共4页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包括申诉复查案件的立案受理 (即立卷 )、审查、通知驳回或裁定再审三个主要环节 ,它与再审程序共同构成了我国完整意义上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近年来 ,随着民事审判监督制度和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以及再审案件立审...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包括申诉复查案件的立案受理 (即立卷 )、审查、通知驳回或裁定再审三个主要环节 ,它与再审程序共同构成了我国完整意义上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近年来 ,随着民事审判监督制度和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以及再审案件立审分立制度的推行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三个主要环节上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此 ,应当反思和完善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基本原则 ,并从申诉复查案件立案受理条件、审查组织形式、审查方式、审查期限、再审立案标准、再审立案审批程序、诉讼文书样式等方面来考虑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监督 立案审查 民事诉讼法 审判方式 立案标准 诉讼文书 中国
下载PDF
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2
15
作者 曲立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5年第5期42-44,共3页
刑事立案监督是通过检察权对立案权的有效介入,实现对刑事立案权的理性制约。结合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实践,分析我国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在法律规定、监督程序、运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检察权的性质和特点、司法实践的要求等方... 刑事立案监督是通过检察权对立案权的有效介入,实现对刑事立案权的理性制约。结合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实践,分析我国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在法律规定、监督程序、运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检察权的性质和特点、司法实践的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必要性。并就如何从法律机制,保障措施机制及内外部制约机制上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提出若干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 刑事立案监督 完善
下载PDF
完善对侦查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监督制度的构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惠盛 《梧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9-42,共4页
现行法律关于立案监督的规定存在逻辑意义上的矛盾,公民的"人权"难以得到有力保障,不利于立案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违法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必须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不应当立案... 现行法律关于立案监督的规定存在逻辑意义上的矛盾,公民的"人权"难以得到有力保障,不利于立案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违法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必须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的职权,并实行侦查机关立案报备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监督 办案制度 不应当立案而立案 立案报备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