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Rich Filtration Combustion with Detailed Kinetics Based CFD Method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国能 周昊 +1 位作者 钱欣平 岑可法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92-298,共7页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combined with detailed chemical kinetics was employed to model the filtration combustion of a mixture of methane/air in a packed bed of uniform 3 mm diameter alumina spherical part...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combined with detailed chemical kinetics was employed to model the filtration combustion of a mixture of methane/air in a packed bed of uniform 3 mm diameter alumina spherical particles.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a methane oxidation mechanism with 23 species and 39 elemental reactions were used. Various equivalence ratios (1.47, 1.88, 2.12 and 2.35) were studi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ultra-rich mixtures, the combustion temperature exceeds the adiabatic value by hundreds of centigrade degrees. Syngas (hydrogen and carbon monoxide) can be obtained up to a mole fraction of 23%. The numerical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FD with detailed chemical kinetics gives good performance for modeling the pseudo-homogeneous flames of methane in por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oupled chemistry-hydrodynamics porous media super-adiabatic combustion
下载PDF
超绝热燃烧技术在硫化氢分解制氢上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礼明 王树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5,共5页
介绍了超绝热燃烧技术的特点及其实现机理,对H_2S分解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综述了H_2S超绝热分解制氢的最新进展。评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在不使用催化剂和外加热源情况下,利用H2S在多孔介质中超绝热部分氧化分解,在脱除H2S的同时可以回收硫... 介绍了超绝热燃烧技术的特点及其实现机理,对H_2S分解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综述了H_2S超绝热分解制氢的最新进展。评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在不使用催化剂和外加热源情况下,利用H2S在多孔介质中超绝热部分氧化分解,在脱除H2S的同时可以回收硫和氢,显著降低污染排放。利用该技术可以处理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工业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绝热燃烧 制氢 部分氧化 多孔介质
下载PDF
多孔介质内H_2S贫氧燃烧制氢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凌忠钱 周昊 +3 位作者 钱欣平 李国能 王子兴 岑可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探索H2S在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缺氧燃烧裂解制氢的机理,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与化学动力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一个17组分、57步的复杂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H2S在直径为3mm的Al2O3圆球堆积的多孔燃烧反应器内的缺氧燃烧制氢过程,模拟结... 为探索H2S在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缺氧燃烧裂解制氢的机理,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与化学动力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一个17组分、57步的复杂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H2S在直径为3mm的Al2O3圆球堆积的多孔燃烧反应器内的缺氧燃烧制氢过程,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模拟结果显示:富燃条件下,多孔介质内H2S的燃烧温度超过了绝热燃烧温度,为H2S的裂解制硫、制氢提供了高温环境,H2S部分裂解生成单质硫和氢气,从而实现了对硫化氢中的硫和氢同时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超绝热燃烧 复杂化学反应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孔介质内H_2S超绝热燃烧制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国能 周昊 +2 位作者 钱欣平 凌忠钱 岑可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175-2179,共5页
为探索H2S在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裂解制硫制氢的机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CHEMKIN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一个17组分、57步复杂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H2S在直径为3mm的Al2O3圆球堆积成的多孔介质内的燃烧,模拟结果与实... 为探索H2S在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裂解制硫制氢的机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CHEMKIN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一个17组分、57步复杂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H2S在直径为3mm的Al2O3圆球堆积成的多孔介质内的燃烧,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模拟结果显示:多孔介质内H2S的燃烧温度超过了绝热燃烧温度,为H2S的裂解制硫制氢提供高温环境,富燃条件下H2S部分地裂解生成单质硫和氢气.另外,对采用的复杂化学反应机理是否适用于多孔介质内H2S燃烧时各向异性火焰的模拟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超绝热燃烧 计算流体力学 复杂化学反应机理
下载PDF
自由堆积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凌忠钱 周昊 +1 位作者 李国能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2-285,316,共5页
为探索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的特性,搭建了自由堆积多孔介质超绝热燃烧试验台架,测量了不同化学当量比(0.4-0.7)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的超绝热燃烧特性.自由堆积多孔介质由直径为3和6 mm的Al2O3小球在陶瓷管(Φ38 mm×500 mm)中... 为探索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的特性,搭建了自由堆积多孔介质超绝热燃烧试验台架,测量了不同化学当量比(0.4-0.7)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的超绝热燃烧特性.自由堆积多孔介质由直径为3和6 mm的Al2O3小球在陶瓷管(Φ38 mm×500 mm)中堆积而成,孔隙率为0.42.试验结果表明,在多孔介质中只有当燃烧波正向传播时才可能产生超绝热燃烧.在贫燃条件下超绝热燃烧的上限化学当量比为0.7,下限化学当量比为0.4;当化学当量比小于0.4或大于0.7时,在贫燃条件下的超绝热燃烧将不能实现.多孔介质中预混燃烧的火焰锋面速度约为7.82μm/s,最大燃烧锋面温度超过绝热燃烧温度139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超绝热燃烧 火焰传播 化学当量比
下载PDF
实时高空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范宏飞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98-303,共6页
本文针对高空气象数据的特点,通过实际评估和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研制出一套基于静力学和垂直一致性检查的,适用于省级高空气象数据业务,能实现计算机自动化运行,疑误数据检测效率高的实时高空资料自动质量控制系统.高空气象数据质量控... 本文针对高空气象数据的特点,通过实际评估和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研制出一套基于静力学和垂直一致性检查的,适用于省级高空气象数据业务,能实现计算机自动化运行,疑误数据检测效率高的实时高空资料自动质量控制系统.高空气象数据质量控制采用基本参数检查和数据缺测检查、界限值检查、温度超绝热递减率检查、静力学检查、风切变检查等技术.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高空气象资料的处理时效、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解决滞后质量控制导致的用户在不同时间获取的观测数据质量和完整性不一致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值检查 超绝热递减率检查 静力学检查 风切变检查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多孔介质燃烧波传播中的“超焓”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凌忠钱 周昊 孔俊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0-665,共6页
在自行搭建的颗粒堆积多孔介质器中,以甲烷/空气为燃料,对多孔介质燃烧波传播过程中的"超焓"燃烧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对比"超焓"与"非超焓"燃烧火焰温度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当量比下燃烧波传播方向对"... 在自行搭建的颗粒堆积多孔介质器中,以甲烷/空气为燃料,对多孔介质燃烧波传播过程中的"超焓"燃烧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对比"超焓"与"非超焓"燃烧火焰温度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当量比下燃烧波传播方向对"超焓"燃烧火焰温度的影响,对相应燃烧状态下的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的升高,"超焓"燃烧状态下的火焰温度升高速率高于非"超焓"燃烧状态;燃烧波正向传播时,燃烧火焰温度超过绝热燃烧温度,出现"超焓"燃烧状态;燃烧波逆向传播时,燃烧火焰温度远低于绝热燃烧温度,出现"非超焓"燃烧状态;"超焓"状态下的CO排放体积分数低于"非超焓"燃烧,NOx排放体积分数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超焓”燃烧 燃烧波
下载PDF
堆积床内甲烷/空气预混燃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根烜 陈义良 +2 位作者 刘明侯 林博颖 赵平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45-248,共4页
在多孔介质内组织预混燃烧,燃气与多孔介质有强烈的换热作用,燃烧过程伴随着化学反应和热输运的强烈耦合。本文以惰性氧化铝球堆积床内的甲烷/空气预混燃烧为例,提出解析模型,对燃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给出温度分布的解析解,发现了超绝... 在多孔介质内组织预混燃烧,燃气与多孔介质有强烈的换热作用,燃烧过程伴随着化学反应和热输运的强烈耦合。本文以惰性氧化铝球堆积床内的甲烷/空气预混燃烧为例,提出解析模型,对燃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给出温度分布的解析解,发现了超绝热火焰温度燃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预混燃烧 超绝热火焰温度燃烧 理论分析
下载PDF
多孔介质内往复流动超绝热燃烧的简化解 被引量:2
9
作者 史俊瑞 解茂昭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3-386,共4页
通过与稳态的逆流燃烧器类比,得到了一个简化的理论解,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该解适用于绝热的惰性多孔介质内往复流动下的超绝热燃烧。简化的理论解包括两个常微分方程,方程中包含所有的控制参数,因此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些控制参数对... 通过与稳态的逆流燃烧器类比,得到了一个简化的理论解,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该解适用于绝热的惰性多孔介质内往复流动下的超绝热燃烧。简化的理论解包括两个常微分方程,方程中包含所有的控制参数,因此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些控制参数对燃烧器的影响。与数值模拟的结果相比,多孔介质固体的温度曲线可以用简化解的分段线性函数很好的估算,利用简化的理论解求得的燃烧器内温度的最大值与实验值取得了相同的趋势,但是通常比实验值大,二者的误差大约是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解 超绝热燃烧 多孔介质 往复
下载PDF
惰性多孔介质内过滤燃烧特性分析
10
作者 张根烜 刘明侯 +1 位作者 陈义良 赵平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以惰性堆积床内甲烷/空气低速过滤燃烧为例,因次分析系统特征尺度,基于修正的单温度模型,提出一种封闭的耦合解析方法,对燃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燃烧波波速、火焰传播速率、最高燃烧温度等燃烧特性参数,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以... 以惰性堆积床内甲烷/空气低速过滤燃烧为例,因次分析系统特征尺度,基于修正的单温度模型,提出一种封闭的耦合解析方法,对燃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燃烧波波速、火焰传播速率、最高燃烧温度等燃烧特性参数,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以及前人的理论结果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过滤燃烧 燃烧波 火焰传播速率 超绝热火焰温度燃烧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及东南周边地区季风前大气边界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春玲 马耀明 陈学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5-333,共9页
利用2008年JICA项目第一阶段(2008年2月25日至3月19日)的加密探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西部及东南周边的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位温廓线均有明显的日变化,午后白天对流边界层达到最大,夜间稳定边界层在清晨达到最大.理塘和... 利用2008年JICA项目第一阶段(2008年2月25日至3月19日)的加密探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西部及东南周边的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位温廓线均有明显的日变化,午后白天对流边界层达到最大,夜间稳定边界层在清晨达到最大.理塘和大理的稳定边界层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傍晚就开始发展,凌晨开始增强,清晨达到最大.对流边界层发展的同时低层大气出现超绝热层,其中改则的超绝热层能维持到19:00时稳定边界层形成,理塘和大理的近地超绝热层厚度较低且维持时间也较短.近地面层逆湿一般出现在夜间和凌晨,日出后逐渐消失.受大气热力作用的影响,边界层内水汽分布有着类似温度的分布特征.白天混合比有明显的混合层特征,日变化廓线保持不变或略微减小.在整个对流层里3个站均以西风为主导风向,低层大气有明显的东风气流,边界层内存在明显的风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边界层 稳定边界层 逆温 超绝热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海二次温室大棚区强尘卷风的成因分析
12
作者 戴蔚明 胡平 +2 位作者 荣裕良 马忠芬 顾忠良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尘卷风是近地面气层中的小旋风,使沙尘或其他细小物体随风卷起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2011年10月27日11时10分和2015年9月13日11时12分发生于上海地区的两次强尘卷风天气过程(北京时,下同)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两次尘卷风均发生在... 尘卷风是近地面气层中的小旋风,使沙尘或其他细小物体随风卷起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2011年10月27日11时10分和2015年9月13日11时12分发生于上海地区的两次强尘卷风天气过程(北京时,下同)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两次尘卷风均发生在温室大棚区,其下垫面性质和干旱区裸露地面和水泥沥青城市地面极不相同,因此了解其发生原因很有必要。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温度对数压力图、100 m以下5层铁塔风和温度、微波辐射仪以及温室大棚基地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这两次尘卷风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常规探空都未探测到明显的超绝热现象,但在铁塔观测的地表面层温度垂直廓线结合微波辐射仪及自动气象站等资料揭示了尘卷风发生时近地面气层都具备了超绝热条件。尘卷风发生前后10∶00—12∶00的10~70 m温度垂直递减率γ平均达1.58℃/100 m,极大值达2.33℃/100 m,为干绝热递减率的两倍还多。上海地区10座铁塔测风网获得的10、30、50、70 m近地层风场的旋转和辐合特征揭示了尘卷风旋转的角动量来源。通过分析500、700、850 hPa天气形势探讨了有利于发生尘卷风的大尺度环流条件为尘卷风预报提供参考。最后对这两次尘卷风发生在温室大棚区域而不是自然农田的机理提出了初步看法供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卷风 强烈光照 超绝热 温室大棚 湍流
下载PDF
多孔介质往复流动燃烧的一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世虎 解茂昭 邓洋波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388,共5页
建立了往复流动多孔介质燃烧器的一维数学模型 ;在该系统中 ,可燃预混气周期性换向 ,分别从两端流入燃烧器。假定气相与固相处于局部热平衡状态 ,考虑了辐射换热的影响。采用有限容积法求解 ,通过大量数值计算研究了主要工况参数 ,如半... 建立了往复流动多孔介质燃烧器的一维数学模型 ;在该系统中 ,可燃预混气周期性换向 ,分别从两端流入燃烧器。假定气相与固相处于局部热平衡状态 ,考虑了辐射换热的影响。采用有限容积法求解 ,通过大量数值计算研究了主要工况参数 ,如半周期、流速、当量比、热损失、多孔介质衰减系数及其热容对该燃烧系统温度分布和反应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往复流动 超绝热燃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