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胰岛素促泌剂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过依 洪洁 +5 位作者 顾卫琼 张翼飞 王卫庆 毕宇芳 赵咏桔 宁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格列吡嗪速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本脲4种胰岛素促泌剂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以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不同时相的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6名健康者和1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格列吡嗪速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本脲4种胰岛素促泌剂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以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不同时相的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6名健康者和1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每例受试者口服安慰剂、0.5mg瑞格列奈、5 mg格列吡嗪速释片、5 mg格列吡嗪控释片、2.5 mg格列本脲,以IVGTT时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0-19 min代表1相分泌量,AUC19-180 min代表2相分泌量,AUC0-180 min代表分泌总量。结果在两组受试者中,4种药物皆使胰岛素AUC0-180 min明显增加且大于安慰剂组(均P<0.05)。瑞格列奈使胰岛素AUC0-19 min明显增加并高于安慰剂组(P<0.05);格列吡嗪速释片及控释片也使胰岛素AUC0-19min增加,但两者增加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反促进胰岛素AUC19-180 min作用更明显(均P<0.05)。而格列本脲对胰岛素AUC0-19 min作用甚微,对胰岛素AUC19-180min作用最大。结论瑞格列奈以促进胰岛素1相分泌为主,格列吡嗪对胰岛素1相和2相分泌皆有促进作用,且控释片和速释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本脲以促进2相分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 瑞格列奈 格列吡嗪速释片
原文传递
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淀素水平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铁虹 尹潍 高淑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0,共2页
在各 30例的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组和继发性失效组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测定各时间点血糖、胰岛素和胰淀素水平 ,结果提示高糖刺激的胰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能与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磺酰脲化合物 继发性失效 胰淀素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经磺酰脲类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34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佳懿 白桦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 2型糖尿病经磺脲类治疗失效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磺脲类失效的 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 2组 ,A组 38例 [男性 18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5 6±s12 )a],每日 2次预混人胰岛素 (优泌林 70 / 30 )...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 2型糖尿病经磺脲类治疗失效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磺脲类失效的 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 2组 ,A组 38例 [男性 18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5 6±s12 )a],每日 2次预混人胰岛素 (优泌林 70 / 30 )皮下注射。B组 34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8例 ,年龄 (5 7± 10 )a],除每日 2次预混人胰岛素皮下注射外 ,加用二甲双胍 2 5 0mg,po ,tid。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 :A组的有效胰岛素剂量 (36± 11)IU·d- 1显著高于B组 [(30± 11)IU·d- 1](P <0 .0 5 )。治疗过程中有 4例出现低血糖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结论 :2型糖尿病磺脲类失效者口服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可较有效地控制血糖 ,且胰岛素用量和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磺酰脲化合物 胰岛素 二甲双胍
下载PDF
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Ⅲ)──N-[2'-(4,6-二甲基)嘧啶基]-2-甲酸乙酯-苯磺酰脲的晶体及分子结构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正名 贾国锋 +1 位作者 王玲秀 赖城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27-229,共3页
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Ⅲ)──N-[2'-(4,6-二甲基)嘧啶基]-2-甲酸乙酯-苯磺酰脲的晶体及分子结构李正名,贾国锋,王玲秀,赖城明(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 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Ⅲ)──N-[2'-(4,6-二甲基)嘧啶基]-2-甲酸乙酯-苯磺酰脲的晶体及分子结构李正名,贾国锋,王玲秀,赖城明(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 晶体 分子结构 苯磺酰脲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在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DPP4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钱丹 谭湘萍 +1 位作者 梅峥嵘 司徒冰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814-282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联合磺酰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获得符合标准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月15日。由2名作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联合磺酰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获得符合标准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月15日。由2名作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tata14.1和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和加权均数差(WMD),并评价研究间的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9119例患者。与对照组(使用磺酰脲类药物,或加入其他降糖药物)相比,联合组(DPP4抑制剂联合磺酰脲类药物)可显著改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减少0.72%,空腹血糖减少0.84mmol/L,餐后2h血糖减少1.88mmol/L],增加体质量(增加了0.70kg)。然而,联合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RR=1.60,95%CI:1.38~1.85)。亚组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短期类(疗程小于24周)两药联合方案(RR=1.08,95%CI:0.47~2.46)和低剂量DPP4抑制剂联合磺酰脲类药物方案(RR=1.33,95%CI:0.92~1.94)未显著性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论DPP4抑制剂联用磺酰脲类药物能够有效改善T2DM患者血糖水平,但显著性增加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和体质量。采用这种治疗方案时应及时对磺酰脲类药物和DPP4抑制剂剂量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磺酰脲化合物 糖尿病 2型 META分析
下载PDF
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胡白瑛 周智广 +1 位作者 颜湘 彭健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讨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 (SF)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在SF组 (n =2 38)中筛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和胰岛细胞抗体 (ICA) ,并将之与非继发失效 (NSF)组 (n =110 )中的阳性... 目的 探讨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 (SF)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在SF组 (n =2 38)中筛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和胰岛细胞抗体 (ICA) ,并将之与非继发失效 (NSF)组 (n =110 )中的阳性率比较。 结果 SF组中GAD Ab阳性的LADA的患病率为 13.9%( 33 2 38) ,NSF组为 10 .0 %( 11 110 ) ,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LADA患者体重指数低于GAD Ab阴性者 (P <0 .0 1) ,发病年龄、血压、甘油三酯、C肽值均降低 (P <0 .0 5 )。联合检测GAD Ab和ICA ,SF组中LADA的患病率可达 2 2 .7%( 5 4 2 38) ,NSF中为 18.1%( 2 0 110 ) ,SF组与NSF组LADA患病率高于单独以GAD Ab检测 (P <0 .0 1)。 结论 SF的糖尿病患者中LADA的患病率较高。联合检测GAD Ab和ICA可提高LADA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脲类 降糖药 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SF LADA 自身免疫型
下载PDF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双盲、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汪启迪 荣蓉 +9 位作者 毕宇芳 赵咏桔 罗邦尧 刘超 狄福松 王德全 陈丽 苏炳华 何清波 宁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29-533,共5页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 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为期 12wk试验。吡格列酮组12 0例 ,安慰剂组 12 0例。结果 :吡格列酮组空腹和餐后 2h血糖治疗后较前皆明显下降 :(1.5±s1.8...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 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为期 12wk试验。吡格列酮组12 0例 ,安慰剂组 12 0例。结果 :吡格列酮组空腹和餐后 2h血糖治疗后较前皆明显下降 :(1.5±s1.8)mmol·L- 1和 (2 .2± 2 .8)mmol·L- 1(P <0 .0 1) ,糖化血红蛋白从 (7.5± 1.2 ) %下降至 (6 .7± 1.3) %。而安慰剂组则从 (7.3± 1.4 ) %上升至(7.6± 1.2 ) % ,2组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但 2组治疗前后的空腹及餐后 2h胰岛素变化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吡格列酮组的HDL明显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 ,而TG/HDL比值则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6 .0 %和 4 .4 % ,2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吡格列酮有良好的降糖作用 ,还可改善脂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降糖作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卢芙蓉 秦铀 +3 位作者 沈霖 刘建国 谢纪文 高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70-1372,共3页
目的观察磺脲类(SU)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水平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T2DM患者(SFS组)、30例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WCP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NC组)。采用酶... 目的观察磺脲类(SU)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水平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T2DM患者(SFS组)、30例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WCP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3组受检者的瘦素水平,同时检测生化指标、胰岛素水平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WCP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0.2±3.6)ng/ml与NC组(6.6±2.3)ng/ml比较,SFS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4.8±3.9)ng/ml与WC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CP组及SFS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6.5±7.2)μU/L和(17.5±7.5)μU/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4.1±2.9)和(4.3±2.9)与NC组分别为(13.9±6.8)μU/L和(2.7±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FS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HOMA-IR、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相互作用,可能在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化合物 糖尿病 2型 瘦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格列吡嗪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洪德 朱熊 +1 位作者 周炳生 吴增常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8-141,共4页
应用国产格列吡嗪治疗10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进口格列吡嗪治疗8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口服13±7mg/d,3mo,作对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有效者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_1)、24h尿糖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应用国产格列吡嗪治疗10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进口格列吡嗪治疗8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口服13±7mg/d,3mo,作对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有效者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_1)、24h尿糖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餐后2h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2组中副作用少见。2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国产与进口格列吡嗪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 磺酰脲化合物 糖尿病
原文传递
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Ⅴ)─—N-[2-(4-乙基)三嗪基]-2-硝基-苯磺酰脲的晶体及分子结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正名 刘洁 +2 位作者 王霞 袁满雪 赖城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50-752,共3页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molecule was reported here.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belonging to space group P21/n, with unit cell parameters a = 0. 786 1 (3)nm, b=0. 580 9(2) nm, c=3. 272 9(6) nm, β=...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molecule was reported here.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belonging to space group P21/n, with unit cell parameters a = 0. 786 1 (3)nm, b=0. 580 9(2) nm, c=3. 272 9(6) nm, β=93. 25°, V=1. 492(1) nm3, D.=1. 568 g/cm3, μ=2. 441 cm-1, F(0 0 0) =728 for 1 084 reflections. R=0. 046, R.=0. 046. Molecular structure was discussed.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planes in the molecule, with a conjugated system in each. The conform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molecule and other sulfonylure a molecule which has a different bioactivity was com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 化合物 晶体结构 分子结构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应用分子图形学、分子力学、量子化学及静电势研究农药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Ⅳ)——应用MMX及构象重叠方法研究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的构象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波 赖城明 +1 位作者 林少凡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1534-1537,共4页
应用分子力学程序MMX及逐步旋转单键法,探讨了一系列磺酰脲超高效除草剂的优势构象,并应用构家重迭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构象特征,假设了与受体作用的初步模型.
关键词 分子力学 构象重叠 磺酰脲 农药
下载PDF
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晓红 贾奎乐 +1 位作者 但维仪 李建芬 《化学工程师》 CAS 2012年第9期25-28,31,共5页
磺酰脲类化合物生物活性高,毒性小,在医药和农业方面均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和市场价值。本文综述了磺酰脲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及应用前景,为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磺酰脲 应用 合成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吡格列酮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细胞间粘附分子-1排泄的影响
13
作者 吴凤珍 郑茂 +4 位作者 胡园园 赵丽俐 徐将 董崇周 叶山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排泄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为9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干预组(DP组,44例)和磺酰脲类药物干预组(DS组,46例),分别加用吡格列酮和磺酰脲类药...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排泄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为9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干预组(DP组,44例)和磺酰脲类药物干预组(DS组,46例),分别加用吡格列酮和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周,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尿白蛋白/肌酐(Alb/Cr)和尿ICAM-1/Cr比值。结果 (1)基础状态时,DP组和DS组FBG、HbA1c水平及尿Alb/Cr和ICAM-1/Cr比值均高于NC组(P<0.01),但DP组和DS组间上述各相关差异无统计差异(P>0.05);(2)治疗后,DP组和DS组FBG及GHbA1c水平较基线值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与治疗前相比,DP组尿Alb/C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而DS组尿Alb/Cr水平仅轻度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4)治疗后,DP组尿ICAM-1/Cr明显下降(P<0.01),DS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意义(P>0.05);与DS组比较,治疗后DP组尿ICAM-1/Cr水平显著降低(P<0.05);5)DP组和DS组患者尿ICAM-1/Cr水平与尿Alb/Cr水平呈正相关(r=0.705,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尿ICAM-1的排泄,减轻肾组织局部增强的炎性反应,对糖尿病患者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噻唑烷二酮类 磺酰脲化合物 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磺脲类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安全性问题
14
作者 李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8期258-259,共2页
磺脲类(SU)药物是应用于临床最早和品种较多的一大类药物。虽然各种SU类药物的降糖强度有所不同,但剂量经调整后,每种药的降糖效果基本相当,因此,SU类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有着重要地位,其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使血糖降... 磺脲类(SU)药物是应用于临床最早和品种较多的一大类药物。虽然各种SU类药物的降糖强度有所不同,但剂量经调整后,每种药的降糖效果基本相当,因此,SU类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有着重要地位,其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使血糖降低。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第二代SU类药物,合理应用二代SU类药物,关注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可减少或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类药物 安全性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阿司匹林治疗的药学监护
15
作者 张晓丽 周忠江 郑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145-147,共3页
1例63岁男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3年,长期服用格列美脲(2 mg、1次/d)治疗,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先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1例63岁男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3年,长期服用格列美脲(2 mg、1次/d)治疗,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先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2次/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了解到患者有G6PD缺乏症病史,随即查阅G6PD缺乏症患者不安全药物清单,发现格列美脲和阿司匹林均为可诱发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高风险药物,认为两药联用可能增加患者溶血的风险,建议停用格列美脲,保留PCI和DES术后应常规服用的阿司匹林。该建议被临床医师采纳,降血糖药改用盐酸二甲双胍。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未发生溶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缺乏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阿司匹林 磺酰脲化合物
原文传递
磺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NIDDM关系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静 臧桐华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2期154-157,共4页
NIDDM (non insulin 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 ,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成人常见慢性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磺脲受体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均存在突变和多态性。目前认为,磺脲受体基因在NIDDM的病因和磺脲类... NIDDM (non insulin 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 ,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成人常见慢性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磺脲受体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均存在突变和多态性。目前认为,磺脲受体基因在NIDDM的病因和磺脲类药物降糖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SUR1(sulfonylureareceptor 1,磺脲受体1)的基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磺酰脲化合物 基因多态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磺酰脲类化合物在水稻田中的除草性能
17
作者 孟凡飞 魏巍 +2 位作者 周沙 周莎 李正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6-423,共8页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杂草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化学防除是治理水稻田杂草最有效的途径。文中设计合成了苯环2,6-取代和2,5-取代两个系列磺酰脲类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等对其进...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杂草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化学防除是治理水稻田杂草最有效的途径。文中设计合成了苯环2,6-取代和2,5-取代两个系列磺酰脲类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水稻田除草活性和安全性测试发现化合物在水稻田中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尤其是化合物10a对水稻田中的主要杂草稗草和醴肠除草活性(目测初筛防效大于90%)优于对照药醚苯磺隆和氯磺隆,安全性与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磺酰脲类化合物 除草活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胰岛素-磺脲类药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继发性磺脲类药失效的研究
18
作者 侍晓云 刘亚力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胰岛素加磺脲类药联合 (INS/SU)或单用胰岛素 (INS)二种疗法治疗继发性SU失效的疗效 ,并通过体外试验探讨INS加SU治疗的机理。方法 :5 4例继发SU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二组 ,分别给INS加SU及INS治疗共 3个月 ,测定 ... 目的 :对比研究胰岛素加磺脲类药联合 (INS/SU)或单用胰岛素 (INS)二种疗法治疗继发性SU失效的疗效 ,并通过体外试验探讨INS加SU治疗的机理。方法 :5 4例继发SU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二组 ,分别给INS加SU及INS治疗共 3个月 ,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与优降糖孵育后INS受体结合位点。结果 :(1)治疗 3个月时两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lc)得到较好控制。 (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改变。(3)INS组较INS加SU组体重增加显著、血INS水平明显升高。 (4)优降糖孵育后的脂肪细胞INS结合位点增多 ,与INS特异结合率提高。结论 :(1)INS加SU与INS均可有效地治疗继发性SU失效的病人。 (2 )INS加SU联合治疗与单用INS治疗比较 ,其引起的血INS水平升高、体重增加程度均较低。 (3)SU通过影响靶细胞INS受体等胰外作用 ,而增强INS的作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素 磺酰脲化合物 受体 胰岛素
下载PDF
托拉塞米致视野缺失
19
作者 郝杰 原小童 +2 位作者 李玉旺 彭芳辰 李元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329-331,共3页
1例53岁男性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因双下肢水肿接受托拉塞米40 mg/d入小壶静脉滴注。用药第3天因利尿效果欠佳遵医嘱将托拉塞米剂量增至80 mg/d。8 h后,患者出现双眼两侧视物遮挡感和视物模糊,眼科检查示双眼视力、眼压正常。考虑为托拉... 1例53岁男性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因双下肢水肿接受托拉塞米40 mg/d入小壶静脉滴注。用药第3天因利尿效果欠佳遵医嘱将托拉塞米剂量增至80 mg/d。8 h后,患者出现双眼两侧视物遮挡感和视物模糊,眼科检查示双眼视力、眼压正常。考虑为托拉塞米引起的双眼视野缺失,停用该药。2 d后,患者视野缺失症状消失。因病情需要,再次予托拉塞米40 mg/d入小壶静脉滴注治疗6 d,患者未再出现视野缺失。患者的视野改变可能与托拉塞米的剂量较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化合物 视野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托拉塞米
原文传递
磺脲类药物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秀敏 杨桦 +1 位作者 常颖 张慧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受体(SUR1)不同基因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SUR1基因型,确定多态性。测定妊娠期糖尿病(GDM)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受体(SUR1)不同基因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SUR1基因型,确定多态性。测定妊娠期糖尿病(GDM)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1)同正常对照组相比,GDM患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2)GDM患者SUR124内含子cc组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Ri)显著高于ct组及tt组(P<0.05)。(3)GDM患者SUR131外显子3组BMI及HOMA(R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UR124内含子cc基因型可能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磺酰脲化合物 受体 药物 基因 人体质量指数 肥胖症 胰岛素抗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