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 被引量:23
1
作者 袁咏梅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方法。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采取的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方法。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采取的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2例最后治疗痊愈出院,3例仍留有一定的后遗症,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深入了解与掌握突发性脑出血的急救措施及相关症状,能够帮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察觉病情,并为患者实施及时的急救措施,进而防止医护人员因盲目抢救而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治疗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脑出血 急诊内科 急救措施
下载PDF
气温骤降促发高血压大鼠脑卒中发病的血液流变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晓燕 崔玉鹏 +2 位作者 郭霞珍 李立华 杨云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0-1612,共3页
目的:研究气温骤降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卒中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骤降环境中诱发脑卒中,检测气温骤降前后大鼠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 目的:研究气温骤降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卒中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骤降环境中诱发脑卒中,检测气温骤降前后大鼠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结果:气温的骤降所引起的高血压大鼠的卒中现象主要是以脑出血为主。气温的骤降使正常生理组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P<0.0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明显降低而且相对稳定。但高血压模型大鼠则表现为:在气温骤降的初期,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出现下降,反而表现出不改变甚至小幅上升。但对于第2次降温后的脑出血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浆黏度(P<0.01)、红细胞压积(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则均呈现明显的大幅下降,甚至低于同一时间段的正常生理组大鼠。结论:对血液流变学调节的异常是气温骤降引起脑卒中发病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骤降 高血压 脑卒中 血液流变学 脑出血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突发性脑出血急诊救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初蔚 刘辉 刘宇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急救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 EWS )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4‐11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120例,对患者进行M EWS评分,以治疗30 d后的结局为预后结果评价M EWS评分与患者预后、脑出血量等指标的关...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急救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 EWS )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4‐11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120例,对患者进行M EWS评分,以治疗30 d后的结局为预后结果评价M EWS评分与患者预后、脑出血量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120例患者中,死亡35例,病死率29.17%,其中M EWS评分≥9分为患者病死率78.29%,5~8分为40.63%,≤4分为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评分(5.73±1.38)分,脑出血量(83.29±11.29)mL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EWS评分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r=0.946,P<0.05);MEWS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941,P<0.05,MEWS评分截断值为5.96时,灵敏度97.10%,特异度80.00%。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方法简单、操作性较强,能及时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类,对患者预后也有一定预测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突发性脑出血 急诊 预测
下载PDF
评价突发性脑溢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金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目的评价突发性脑溢血患者急诊内科急救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突发性脑溢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行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神经内科救治治疗,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突发性脑溢血患者急诊内科急救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突发性脑溢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行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神经内科救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3%,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对突发性脑溢血患者急救效果显著,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脑溢血 急诊内科 急救效果
下载PDF
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措施研究
5
作者 苗宗建 钱建辉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4期69-72,共4页
观察急诊急救治疗措施对突发性脑出血的干预效果。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25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采取急诊急救干预措施,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死亡率为4.0%;出血量为(48.36±9.56)mL... 观察急诊急救治疗措施对突发性脑出血的干预效果。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25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采取急诊急救干预措施,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死亡率为4.0%;出血量为(48.36±9.56)mL,抢救时间为(14.36±3.74)min;研究发现,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对其采取急诊急救措施,可降低患者出血量、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备明显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应用价值较高,可于临床领域进一步推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脑出血 急救治疗 效果
下载PDF
基于HFMEA理念的动态急救护理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靳嘉乐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实施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理念的动态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实施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理念的动态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HFMEA理念的动态急救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急救所需时间、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病到院时间、急诊科初步处理所需时间、送至相关科室时间与急救所需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出血量相比于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相比于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基于HFMEA理念的动态急救护理的应用能够缩短患者急救所需时间,减少脑出血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脑出血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 动态急救护理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急诊科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杜家年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5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5月—2018年3月该院1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75例,患者收治急诊科以内科急救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75例,患者收治神经外... 目的探讨急诊科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5月—2018年3月该院1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75例,患者收治急诊科以内科急救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75例,患者收治神经外科以颅内血肿清除联合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预后。结果经治疗,实验组GOS评分5分15例,4分26例,3分22例,2分2例,1分10例,对照组GOS评分5分8例,4分15例,3分31例,2分4例,1分17例,实验组预后优良率(54.67%)高于对照组(30.67%),死亡率(13.33%)低于对照组(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P<0.05;χ~2=4.92,P<0.05)。结论以急诊科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突发性脑出血效果确切,能为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脑出血 急诊科 内科急救方案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寒邪致高血压大鼠脑出血的凝血-纤溶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晓燕 崔玉鹏 +1 位作者 李立华 杨云霜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气温骤降所形成的寒邪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卒中的凝血-纤溶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stroke 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HRSP)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骤降环境中诱发脑卒中,检测气温骤降前后大鼠凝血-... 目的研究气温骤降所形成的寒邪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卒中的凝血-纤溶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stroke 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HRSP)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骤降环境中诱发脑卒中,检测气温骤降前后大鼠凝血-纤溶标记物F1+2和D-dimer的变化。结果气温骤降形成的寒邪可以导致正常对照大鼠凝血-纤溶标志物F1+2和D-dimer水平降低。模型组大鼠F1+2水平在降温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在受到寒邪刺激时F1+2和D-dimer水平显著降低(P<0.01),降温后F1+2水平显著回升(P<0.01),D-dimer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机体凝血-纤溶活性的异常是寒邪诱发脑出血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邪 气温骤降 高血压 脑出血 凝血 纤溶
下载PDF
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素箴 菅练 +1 位作者 田云朋 卢成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70岁以上伴或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PCI术后1年主要不良事件有无差异,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CS,既往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并... 目的探讨70岁以上伴或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PCI术后1年主要不良事件有无差异,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CS,既往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并行PCI的患者130例(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的ACS患者130例(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血管造影结果、置入支架数目,随访时间1年,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脑卒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PCI后脑卒中比例高于对照组(6.2%vs 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肌酐水平、ACS分型及缺血性脑卒中史相关。结论既往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合并ACS行PCI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高,并成为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支架 猝死 心脏 血栓形成 脑出血
下载PDF
突发性脑出血的急诊救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小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7期737-743,共7页
目的 分析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就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02―2018-1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依据发病至急救时间分为A组(n=35)与B组(n=35),A组时间<15min,B组时间≥15min,均接受急诊救... 目的 分析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就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02―2018-1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依据发病至急救时间分为A组(n=35)与B组(n=35),A组时间<15min,B组时间≥15min,均接受急诊救治,观察统计脑出血量、MEW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临床治疗优良率情况,并予以比较评价。结果 A组脑出血量以及MEW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优于B组(P<0.05);A组与B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4.29%、80.00%,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突发性脑出血在进行临床救治时需结合其实际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尽可能的争取时间,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突发性脑出血 血管破裂 MEWS评分
下载PDF
抢救时间对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涛 张良 卞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7期16-17,共2页
目的分析抢救时间对急诊内科治疗突发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92例,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试验组抢救时间均<12 min,对照组抢救时间≥12 min,抢救后均送往... 目的分析抢救时间对急诊内科治疗突发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92例,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试验组抢救时间均<12 min,对照组抢救时间≥12 min,抢救后均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治疗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优良率、抢救成功率,以及出血量、并发症总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抢救时间的影响十分显著,应在治疗过程中把握最佳的抢救时间,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突发性脑出血 抢救时间
下载PDF
中老年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凯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7期93-94,共2页
目的研究中老年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急诊收治的86例中老年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成常规组(n=43)与研究组(n=43)。常规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方法开展急救,研究组采用临床急... 目的研究中老年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急诊收治的86例中老年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成常规组(n=43)与研究组(n=43)。常规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方法开展急救,研究组采用临床急诊内科救治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预后良好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中老年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中选择临床急诊内科救治方法有利于患者救治效果的提高,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预后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脑出血 中老年 临床急诊救治方法
下载PDF
研究急诊救治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琳 《智慧健康》 2018年第17期118-119,共2页
目的了解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救治措施以及预后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共210例,其中属于自发性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195例,195例患者均接受急诊救治,对临床... 目的了解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救治措施以及预后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共210例,其中属于自发性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195例,195例患者均接受急诊救治,对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处理后归纳分析相关治疗措施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28例患者24h之内发生再出血、脑疝形成至生命中枢受压或者发生其他相关并发症而死亡,17例患者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只有150例患者在急诊科顺利完成治疗,38例患者完成急诊救治并经过后期康复训练后其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等基本恢复正常,112例患者经急诊救治及康复训练后依然存在如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或者癫痫等后遗症,部分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结论急诊科收治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应立即确认诱发原因、病灶位置,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抢救处理,避免盲目抢救,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突发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突发性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焕媚 欧静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6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收治的94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收治的94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33/47)(P<0.05);观察组脑水肿、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肢体运动功能(Assessment Fugl-Meyer,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突发性脑出血采用微创手术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受损脑组织的修复,提高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脑出血 保守治疗 微创血肿引流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降温促发脑出血发病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的研究
15
作者 刘晓燕 崔玉鹏 +1 位作者 李立华 杨云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1-534,538,I0001,共6页
目的研究气温骤降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出血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将生理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放置于人工模拟气候箱中进行气温骤降的处理。气温骤降后通过脑组织的大体观察确定脑出... 目的研究气温骤降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出血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将生理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放置于人工模拟气候箱中进行气温骤降的处理。气温骤降后通过脑组织的大体观察确定脑出血的发生,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气温骤降前后各组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的动态变化。结果降温前,模型组大鼠肾上腺皮质轴激素水平和甲状腺轴激素的水平均低于相应的生理组大鼠(P<0.05或P<0.01)。但当气温骤降时,生理组大鼠ACTH、CORT、TSH水平均较降温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模型组大鼠肾上腺皮质轴激素(ACTH)和甲状腺轴激素(TSH、T4)的水平均比降温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降温后,生理组大鼠ACTH和TSH水平有所提高,但CORT、T3和T4水平仍然维持降低的趋势,模型组大鼠血中ACTH、CORT、TSH的水平仍然维持高位,并明显高于降温前水平(P<0.05或P<0.01)。结论肾上腺皮质轴和甲状腺轴的异常应激反应性增强,是气温骤降促发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骤降 高血压 脑出血 甲状腺轴 肾上腺轴 大鼠
原文传递
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魏吉丽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2期3-3,2,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是在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前至我院诊治,设为对照组,另外61例是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后至我院诊治,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是在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前至我院诊治,设为对照组,另外61例是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后至我院诊治,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总抢救时间和抢救率。结果:观察组送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能够显著减少送诊时间,提高抢救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较高推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 突发性脑出血 临床抢救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60例猝死临床与病理
17
作者 汤洪川 卢文甫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本文报告神经系统疾病314例中猝死者60例(占19%),其中以脑血管病最常见。死因除和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病情进展速度有关外,尚有心、肺等脑外因素,应引起注意。
关键词 死亡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干 小脑
下载PDF
单胺类神经递质在气温骤降诱发高血压大鼠脑出血过程中的变化
18
作者 刘晓燕 李立华 +1 位作者 杨云霜 郭霞珍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10期68-70,共3页
目的研究气温骤降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出血过程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生理组。模型组大鼠制备成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模型,其他大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各组大鼠放置于人工模拟... 目的研究气温骤降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出血过程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生理组。模型组大鼠制备成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模型,其他大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各组大鼠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骤降环境中诱发脑卒中,检测气温骤降过程中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变化。结果降温中,生理组大鼠血中E、NE水平较降温前显著降低,D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降温后,E、NE和DA水平则均较降温中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大鼠在降温前,E、NE和DA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生理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降温过程中,E、NE和DA水平均降低,以E和DA表现最明显(P均<0.05);降温后模型组大鼠血中E、NE和DA水平均较降温中升高,其中以E和DA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气温骤降对高血压状态下的机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增大,其中E和DA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气温骤降促发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骤降 高血压 脑出血 单胺类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