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农业小流域水系N_2O扩散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羽 秦晓波 +5 位作者 廖育林 范美蓉 李悦 郗敏 李玉娥 万运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5-223,共9页
为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N2O的扩散传输特性,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研究了一年周期内(2014年4月-2015年4月)脱甲河小流域4级河段N2O浓度和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脱甲河水体氨态氮(N... 为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N2O的扩散传输特性,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研究了一年周期内(2014年4月-2015年4月)脱甲河小流域4级河段N2O浓度和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脱甲河水体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的年变化范围分别是0.004~8.32(均值1.29±1.49)mg/L、0.01~3.05(均值1.43±0.63)mg/L、0.92~6.72(均值2.99±1.25)mg/L和50.36~248.43(均值138.37±47.56)μS/cm,相应的河流N2O浓度和扩散通量的年变化范围分别是0.006~1.38(均值0.15±0.26)μmol/L和-0.88~337.94(均值32.50±56.41)μg/(m2·h);2)除在冬季河流源头区域观测到个别的负通量外,N2O扩散通量在一年时间内几乎持续处于正值,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季节变化规律为:冬高(70.93±90.89)μg/(m2·h),夏低(12.04±9.02)μg/(m2·h);空间上呈随河流污染负荷梯度的增加通量逐步增加的模式;3)影响脱甲河水体溶存N2O浓度的显著性因子有EC(r=0.45,P<0.05)、NH4+-N(r=0.44,P<0.05)、NO3--N(r=0.52,P<0.05)和DOC(r=0.49,P<0.05);水体N2O扩散通量与NH4+-N(r=0.50,p<0.05)、NO3--N(r=0.58,P<0.05)、DOC(r=0.46,P<0.05)和EC(r=0.50,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水体温度T(r=-0.24,P<0.05)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脱甲小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以及居民生活废水和污水的排入造成的河流水体污染负荷增大是导致脱甲河水体溶存N2O扩散通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为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水系或类似河流N2O扩散特征及影响因素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控制 污染 亚热带小流域 水系 氧化亚氮 扩散通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亚热带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甲烷浓度和扩散通量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羽 李悦 +3 位作者 秦晓波 孔范龙 郗敏 李玉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968-3980,共13页
【目的】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甲烷(CH_4)浓度分布特征及其扩散传输特性。【方法】在一年周期内(2014年4月13日至2015年4月12日),利用扩散模型法对湘江下游脱甲小流域4级河流溶存CH_4浓度及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 【目的】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甲烷(CH_4)浓度分布特征及其扩散传输特性。【方法】在一年周期内(2014年4月13日至2015年4月12日),利用扩散模型法对湘江下游脱甲小流域4级河流溶存CH_4浓度及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脱甲小流域水系溶存CH_4浓度年均值为(0.61±0.43)μmol·L^(-1),变化范围为0.03—2.23μmol·L^(-1);扩散通量在一年内的变化为1.71—290.08(63.36±50.76)μg C·m^(-2)·h^(-1),表现为大气CH_4的净源。河流溶存CH_4浓度和通量的时空分布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时空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其中季节变化特征均为春高((0.74±0.41)μmol·L^(-1),(93.58±65.24)μg C·m^(-2)·h^(-1)),冬低((0.53±0.38)μmol·L^(-1),(50.79±33.03)μg C·m^(-2)·h^(-1));空间分布呈现自上游到下游波动增加的趋势。影响脱甲小流域河流溶存CH_4浓度和扩散通量的环境因子中,溶解氧(DO:3.49—12.79(7.90±1.78)mg·L^(-1))与河流溶存CH_4浓度(r=-0.39,P<0.001)和扩散通量(r=-0.36,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溶解性有机碳(DOC:0.92—7.38(2.99±1.25)mg·L^(-1))与河流溶存CH_4浓度(r=0.50,P<0.001)和扩散通量(r=0.44,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两者是影响河流溶存CH_4浓度和扩散通量的主导因子;另外,水体铵态氮(NH4+-N:0.02—4.37(1.26±1.03)mg·L^(-1))、硝态氮(NO3--N:0.24—2.66(1.43±0.55)mg·L^(-1))、盐度(以电导率EC表示:50.36—248.43(138.37±47.54)μS·cm-1)与河流溶存CH_4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河流水体p H(5.89—8.54(6.82±0.31))与CH_4浓度呈正相关(r=0.20,P<0.05),与通量之间无显著关联。【结论】脱甲小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畜牧养殖以及居民生活废水和污水的排入造成的河流水体中DOC、氮含量的增加以及DO的降低,均能加剧河流中溶存CH_4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使其成为大气CH_4的一个重要潜在排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小流域 水系 甲烷 浓度 扩散通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22年8月长江流域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彭京备 孙淑清 林大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7-539,共13页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经历了罕见的高温酷暑天气。2022年8月高温区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形成全流域型高温,并持续近1个月。持续高温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异常活动关系密切。8月副高西伸且稳定,其西端脊点到达90°E,比...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经历了罕见的高温酷暑天气。2022年8月高温区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形成全流域型高温,并持续近1个月。持续高温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异常活动关系密切。8月副高西伸且稳定,其西端脊点到达90°E,比常年偏西近40个经度,控制了几乎整个长江流域,引起罕见的持续高温。导致副高稳定西伸的重要原因如下:热带环流的异常从南面支持副高的维持;8月西太平洋至南海地区赤道辐合带持续偏强,对流明显偏强;南海地区出现明显增强的Hadley环流,支持115°E以西副高的维持。此外,西风带环流的异常分布有利于副高西伸;欧亚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维持两脊一槽的形势,鄂霍次克海高压脊几乎与副高打通,形成稳定的高压坝;乌拉尔地区的高压脊不断向东南方向输送Rossby波能量,也对副高西段的维持和加强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副热带高压 热带对流 西风带系统
下载PDF
“99·8”玛纳斯河特大洪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彭擎宇 王磊 +1 位作者 李晔 刘宝 《新疆气象》 2000年第1期3-5,共3页
介绍了 1999年玛纳斯河水系洪水的特征 ,通过对导致本次洪水时期的高空环流特征、水汽和云图资料分析 ,试图揭示融雪———暴雨洪水的发生机制。注意到高低空三支急流建立不仅以环流形势为背景 ,而且存在明显的先后次序。最后归纳了盛... 介绍了 1999年玛纳斯河水系洪水的特征 ,通过对导致本次洪水时期的高空环流特征、水汽和云图资料分析 ,试图揭示融雪———暴雨洪水的发生机制。注意到高低空三支急流建立不仅以环流形势为背景 ,而且存在明显的先后次序。最后归纳了盛夏洪水的预报思路和具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 暴雨 洪水 成因分析 洪水预报
下载PDF
副热带季风监测诊断业务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梁萍 沈钟平 +2 位作者 董广涛 陈伯民 周坤 《干旱气象》 2012年第2期266-271,共6页
我国大部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天气气候主要是在副热带季风主体内并在热带季风和北方系统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为了对我国东部雨带、旱涝、异常天气气候的预报预测提供线索和参考,进一步丰富东亚季风系统的监测与研究,上海区域气候中心近年... 我国大部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天气气候主要是在副热带季风主体内并在热带季风和北方系统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为了对我国东部雨带、旱涝、异常天气气候的预报预测提供线索和参考,进一步丰富东亚季风系统的监测与研究,上海区域气候中心近年来开展了副热带季风研究型业务,初步搭建起以副热带季风为特色的监测诊断业务系统。本文就该系统的主要产品分类、业务流程以及利用该系统输出产品制作的监测诊断等内容进行了逐一介绍。2010年4月以来的业务实践表明,试运行的监测诊断系统产品为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天气预报及气候预测提供了线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季风 监测诊断 业务系统
下载PDF
Predictability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ENSO Phases in GloSea5 被引量:3
6
作者 Daquan ZHANG Gill M.MARTIN +2 位作者 Jose MRODRIGUEZ Zongjian KE Lijuan CHEN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926-940,共15页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NPSH) dominates the summer climate over East Asia. The intensity,position, and shape of WNPSH influence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t...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NPSH) dominates the summer climate over East Asia. The intensity,position, and shape of WNPSH influence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ies in this reg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K Met Office Global Seasonal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5(GloSea5) in simulation/prediction of the WNPSH based on a hindcast dataset. Analyses of the hindcast data show a systematic bias in the mean circulation over West Pacific, with negative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WNP) and cyclonic anomalies in the 850-hPa winds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indicating a weakening and eastward shift of the WNPSH. Despite the model’s bias in the climatology, it well captured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monthly and seasonal-mean intensity of the WNPSH and the position of its ridge line in boreal summer from 1993 to 2015. The seasonal hindcas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prediction skill at up to three-month lead time for both the intensity and position of the WNPSH ridge l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NPSH and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in both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nd GloSea5 hindcasts was then investigated. The model captured the summer WNPSH anomalies well during most of the ENSO phases, except in the La Nina decaying and neutral summers. The intensity of the anticyclone in the WNP is weak in the decaying phase of El Nino in the GloSea5 hindcasts compared with the reanalysis data. GloSea5 is capable of representing the lagged teleconnection between El Nino events in the previous winter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WNPSH in the following summe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s weakened negativ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s) over the WNP in GloSea5, which reduced the gradient betwee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resulting in a weaker easterly anomaly and stronger westerly anomaly, contributing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NPSH) Global Seasonal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5(GloSea5)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PRECIPITATION PREDICTABILITY
原文传递
副热带极端事件查询与环流检索一体化平台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坤 梁萍 +2 位作者 史军 李震坤 沈钟平 《干旱气象》 2014年第3期469-474,共6页
基于实时基本气象要素、大气环流客观分析场及历史相关资料,结合副热带地区重要天气气候事件指标和异常相似型的客观划定,设计了具有查询和检索2个模块的副热带极端事件查询与环流检索一体化平台。平台基于ASP.NET技术,使用C#语言开发而... 基于实时基本气象要素、大气环流客观分析场及历史相关资料,结合副热带地区重要天气气候事件指标和异常相似型的客观划定,设计了具有查询和检索2个模块的副热带极端事件查询与环流检索一体化平台。平台基于ASP.NET技术,使用C#语言开发而成,实现了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异常查询、气象要素监测绘图、近期环流检索和自定义环流检索等功能。平台通过采用Browser/Server系统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查询的便捷性。文中给出了业务应用的实例,检验了系统的实用性,实践表明该平台可以作为副热带地区长—中—短一体化预报业务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 极端事件 监测查询 预估 业务系统
下载PDF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greenhouse gas and nitric oxide emissions from subtropical conventional vegetable systems:a 2-site field case study in Sichuan Basin 被引量:1
8
作者 ZHANG Bo-wen ZHOU Ming-hua ZHU B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671-682,共12页
Quantific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nitrous oxide(N_(2)O)and methane(CH_(4))]and nitric oxide(NO)emissions from subtropical conventional vegetable systems through multi-site field measurements are needed to obtain accu... Quantific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nitrous oxide(N_(2)O)and methane(CH_(4))]and nitric oxide(NO)emissions from subtropical conventional vegetable systems through multi-site field measurements are needed to obtain accurate regional and global estimates.N2 O,NO and CH4 emissions from subtropical conventional vegetable systems were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at two different sites with hilly topography in the Sichuan basin,southwest China by using the static chamber gas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Results showed that annual soil N_(2)O and NO fluxes for the treatment receiving N fertilizer ranged from 6.34-7.71 kg N ha^(-1) yr^(-1) and 0.69-0.85 kg N ha^(-1) yr^(-1),respectively,while decreased soil CH4 uptakes by 26.4%as compared with no N fertilizer addition across our two sites of experiment.Overall,the average direct N2 O and NO emission factor(EFd)were 0.71%and 0.12%,respectively,which were both lower than the available EFd for subtropical conventional vegetable systems.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current regional and global estimates of N_(2)O and NO emissions from vegetable fields are likely overestimated.Background N_(2)O emissions(3.42-3.62 kg N ha^(-1) yr^(-1))from the subtropical conventional vegetable systems were relatively high as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field measurements worldwide,suggesting that background N_(2)O emissions cannot be ignored for regional estimate of N_(2)O emissions in subtropical region.Nevertheless,the significantly intra-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N_(2)O,CH_(4) and NO emission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present study,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by temporal variation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i.e.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The differences in N_(2)O and NO EFd and CH_(4)emissions between various vegetable systems in particular under subtropical condi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ompiling regional or global inventories and proposing mitigation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tropical vegetable system Nitrous oxide Nitric oxide Methane Emission factor Background emissions
下载PDF
藤本植物生活型系统的修订及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分析 被引量:57
9
作者 蔡永立 宋永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08-814,共7页
根据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特征 ,修订并扩充了 Mueller-Dombois和 Ellenberg生活型系统中藤本植物分类部分。对本区生活型分析的结果表明 ,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谱是以高位芽藤本占绝对优势 ( 72 .7% )其次为地下芽藤本 (... 根据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特征 ,修订并扩充了 Mueller-Dombois和 Ellenberg生活型系统中藤本植物分类部分。对本区生活型分析的结果表明 ,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谱是以高位芽藤本占绝对优势 ( 72 .7% )其次为地下芽藤本 ( 1 7.5% )、地面芽藤本 ( 6.2 % )、1年生藤本 ( 2 .7% )和地上芽藤本 ( 1 .5% ) ,除地下芽藤本比例略高外 ,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活型谱十分接近 ,具有比较明确的生态学意义 ;地下芽藤本比例略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该类藤本具有地下贮藏器官 ,因此有利于次年春天迅速的抽生攀援枝 ,较其他草质藤本更优先占领光合空间 ,这是对区域小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藤本植物生活型是影响其在群落中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亚热带东部 藤本植物 生活型
下载PDF
河南汛期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6
10
作者 侯春梅 陈忠民 +3 位作者 康雯瑛 李新 郭学峰 王美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2期39-42,共4页
利用1990-2004年河南暴雨资料,分析了河南汛期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暴雨日最少,省内淮河流域暴雨日最多,豫北暴雨日次多。上述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低值系统影响有关。此外,河南暴雨从5月开始... 利用1990-2004年河南暴雨资料,分析了河南汛期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暴雨日最少,省内淮河流域暴雨日最多,豫北暴雨日次多。上述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低值系统影响有关。此外,河南暴雨从5月开始增多,7月最多,8月开始逐渐减少,这一时间分布特征与季风影响有关。河南汛期暴雨,多数发生在副高与高空槽及中低层低值系统相配合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暴雨 分布特征 地形影响 副热带高压 低值系统 季风
下载PDF
新疆一次秋季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6
11
作者 黄海波 徐海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4-629,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9月28日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等地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朗副热带高压的东西摆动、南北振荡引起的中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剧烈变化是暴雪天气产生的大尺度背景;高空西南急流诱发...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9月28日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等地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朗副热带高压的东西摆动、南北振荡引起的中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剧烈变化是暴雪天气产生的大尺度背景;高空西南急流诱发的强上升运动和对流层低层天气尺度系统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暴雪天气形成的动力因子;干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干层的形成和维持,干层的存在使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得以累积,增加了降水过程的对流不稳定性,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伊朗副高 高空急流 天气尺度系统 干层
下载PDF
副高边缘一次局地突发性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徐远波 尹恒 +3 位作者 谭永秀 梁代荣 王立华 周建龙 《暴雨灾害》 2009年第1期58-63,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FY-2C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加密自动雨量站资料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7年8月9日出现在十堰市郧西县境内的一次局地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FY-2C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加密自动雨量站资料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7年8月9日出现在十堰市郧西县境内的一次局地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及其向南摆动是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和大尺度环流背景;(2)暴雨发生地在暴雨发生前持续数日的高温高湿状态,造成大气不稳定能量不断积累,为中尺度系统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3)地面冷锋和中小尺度地形的抬升为γ-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触发条件;(4)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能较好地监测γ-中尺度系统的生成及发展,同时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及移向与雨团的移动和自动雨量站的雨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大暴雨 突发性 副热带高压 中尺度系统
下载PDF
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下的暴雨落区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孙兴池 郭俊建 +1 位作者 王业宏 侯淑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1-408,共8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下的暴雨过程,发现暴雨落区并不与低涡位置及路径一致,因而不能简单的按其位置和路径预报暴雨落区,应着眼于暴雨发生的物理机理,注意分析影响系统...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下的暴雨过程,发现暴雨落区并不与低涡位置及路径一致,因而不能简单的按其位置和路径预报暴雨落区,应着眼于暴雨发生的物理机理,注意分析影响系统的空间结构、发展阶段和地面形势的演变特征。在有锋面系统影响时,初始对流往往由锋面触发,因此,暴雨的第一落区在锋面附近。冷锋触发的暖区暴雨随后出现,不需强的动力辐合条件,可能远离低涡中心,而是位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高温湿舌内。另外,应密切关注周边初生的对流云团及其移人时造成的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落区 850 hPa低涡 副热带高压 锋面系统空间结构 冷暖空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曹阳 杨婕 +3 位作者 熊伟 武永峰 冯灵芝 杨晓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1-429,共9页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旱灾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采用CERES-Maize作物模拟模型,模拟了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我国50年来夏玉米受旱的...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旱灾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采用CERES-Maize作物模拟模型,模拟了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我国50年来夏玉米受旱的变化情况,并为干旱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些参考。结果表明:(1)1961—2010年我国夏玉米的潜在产量损失呈略微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90年代表现为上升趋势。(2)在过去50年里,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损失中心有向东北移动的趋势,华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减轻和东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增强是造成损失中心移动的主要原因。(3)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北极涡、副热带高压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北极涡在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小、偏弱时,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将偏东、偏北,而副热带高压系统影响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作物模型 干旱 北极涡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Precipitation Structures of a Thermal Convective System Happened in the Central Western Subtropical Pacific Anticyclone 被引量:15
15
作者 傅云飞 冯静夷 +2 位作者 朱红芳 李锐 刘栋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6年第2期232-243,共12页
In this paper,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ng clouds in a thermal convective system (TCS) occurred in the southeastern mainland of China at 15:00 BT (Beijing time) on August 2, 2003 in the central western subtr... In this paper,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ng clouds in a thermal convective system (TCS) occurred in the southeastern mainland of China at 15:00 BT (Beijing time) on August 2, 2003 in the central western subtropical Pacific anticyclone (WSPA) is studied by using TRMM tropical rainfallmeasuring mission PR (precipitution radar) and IR Infrared radiation measurements. The precipitating cloud structures in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relationship among storm top, cloud top, and surface rain rate are particularly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a strong ascending air at 500 hPa and a strong convergence of moisture flux at 850 hPa in the central WSPA supply necessary conditions both in dynamics and moisture for the happening of the TCS precipitation. The TRMM PR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 horizontal scale of the most TCS precipitating clouds is about 30-40 kin, their averaged vertical scale is above 10 kin, and the maximum reaches 17.5 kin. The maximum rain rate near surface of those TCS clouds is beyond 50 mm h^-1. The mean rain profile of the TCS clouds shows that its maximum rain rate at 5 km altitude is i km lower than the estimated freezing level of the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th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of "98.7.20", both systems have the same altitude of the maximum rain rate displayed from both mean rain profiles, but the TCS is much deeper than the MCS. From the altitude of the maximum rain rate to near surface, profiles show that rain rate reducing in the TCS is faster than that in the MCS, which implies a strong droplet evaporation process occurring in the TCS. Relationship among cloud top, storm top, and surface rain rate analysis indicates a large variation of cloud top when storm top is lower. On the contrary, the higher the storm top, the more consistent both cloud top and storm top. And, the larger the surface rain rate, the higher and more consistent for both cloud top and storm top. At the end, results expose that area fractions of non-precipitating clouds and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convective system (TCS)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TRMM PR and IR
原文传递
粤东五华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世忠 敖惠修 +1 位作者 何道泉 夏汉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7-64,共8页
研究了粤东五华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种群和生境的变化,揭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过程及其效应。1.人为破坏较轻、尚保存有一定原生植被繁殖体的次生林地,通过封山育林,可较快地促进... 研究了粤东五华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种群和生境的变化,揭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过程及其效应。1.人为破坏较轻、尚保存有一定原生植被繁殖体的次生林地,通过封山育林,可较快地促进其恢复成较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历时2年,在400m2样方内,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树种增加了5种,幼苗数量增加了186株,并已有一些中生性种类入侵。生境亦有所改善,气温、地表温、土温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幅趋于平缓,相对湿度更处在一个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的水平;土壤变为强酸性减弱,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升高,植被正向演替进程相对较快。2.在生态系统退化较严重的散生马尾松灌丛草坡,因受附近阔叶林的影响,新的物种较易入侵,在100m2样方内植物种类共增加了2种56株。3.在严重水土流失的散生马尾松草坡,生态系统极度退化,仅靠植被的自然恢复极其困难,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人为的持续干扰和破坏是植被恢复的极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亚热带季风 常绿阔叶林 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
下载PDF
我国江淮地区5—7月降水异常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娟 王谦谦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01,共7页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我国江淮地区50a5—7月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南北两区5—7月降水异常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江淮地区5—7月降水方差场可以分为2个区域,各区降水量异常有明显的季...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我国江淮地区50a5—7月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南北两区5—7月降水异常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江淮地区5—7月降水方差场可以分为2个区域,各区降水量异常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降水异常峰值出现在6月和7月,基本呈单峰型分布;南部区变化趋势比北部区明显,均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北两区都存在3a的主周期,南部和北部分别有21a和15a的年代际周期;江淮南、北区的降水在降水偏多、偏少年都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呈同位相分布,但江淮北区的降水始终都与华南地区呈反位相分布;副热带季风系统的强弱及副高南北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江淮5—7月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经验正交展开 5—7月 长期变化趋势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副热带季风 降水异常
下载PDF
利用卫星云图和天气形势分析9914号台风路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罗忠红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6-430,T002,共6页
本文对 991 4号台风的天气形势和卫星云系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结果表明 :副热带高压及西风带槽、脊的配置和演变 ,对台风强度和移动路径尤其是台风路径的转向影响很大 .副高的增强、减弱是台风发生转向的重要条件 .螺旋云带的变化通... 本文对 991 4号台风的天气形势和卫星云系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结果表明 :副热带高压及西风带槽、脊的配置和演变 ,对台风强度和移动路径尤其是台风路径的转向影响很大 .副高的增强、减弱是台风发生转向的重要条件 .螺旋云带的变化通常是台风未来移动及其强度变化的强信号 .眉状云带是台风北上的重要特征云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形势 卫星云系 副热带高压 眉状云带 台风路径 卫星云图
下载PDF
1962-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曹阳 杨婕 +3 位作者 熊伟 武永峰 冯灵芝 杨晓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139,共12页
旱灾是冬小麦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该研究旨在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小麦受干旱的历史影响及变化情况,这对合理指导冬小麦生产的减灾、防灾,稳定冬小麦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该研究采用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1962-2010... 旱灾是冬小麦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该研究旨在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小麦受干旱的历史影响及变化情况,这对合理指导冬小麦生产的减灾、防灾,稳定冬小麦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该研究采用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1962-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中国近50a来冬小麦受旱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62-2010年中国冬小麦因干旱造成的潜在产量损失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下降趋势。2)在过去近50a里,中国冬小麦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有向西北移动的趋势,这主要是受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地区受旱程度增强的影响。3)中国冬小麦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中国降水的副热带高压、北极涡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冬小麦生长季同期(前一年10月-当年5月)的副热带高压系列指数与中心的相关关系表现显著,而生长季同期和生长季前期(前一年6月-前一年9月)的北极涡系列指数与中心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冬小麦生长季同期北半球的西太平洋副高、印度副高和南海副高的强度偏强、范围偏大时,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位置将会偏西;当北极涡在冬小麦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大偏强时,中国冬小麦潜在产量损失中心将偏南,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农作物 模型 冬小麦 副热带高压 北极涡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1 位作者 梁萍 穆海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3-1389,共7页
基于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上海逐日天气形势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与WPSH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9~2010年期间,高温日数与当年WPSH面积和强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 基于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上海逐日天气形势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与WPSH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9~2010年期间,高温日数与当年WPSH面积和强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空间上,高温日数与WPSH面积和强度指数在长江三角洲中部和南部偏东地区显著正相关,与WPSH西伸脊点仅在中部沿海地区显著负相关。高温日数与WPSH指数在8月相关最好。7、8月高温日数较多时,WPSH面积较大、强度较强、西伸脊点偏西。近8a来上海高温日的主要控制或影响天气系统都是WPSH,占高温总日数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 天气系统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